资源简介 (共100张PPT)——湘教版选必一 4·3——海-气相互作用Ocean-atmosphere interaction课标定向素养导引1.区域认知:说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影响的地域分布。2.综合思维:运用图表,分析海-气水热交换的基本方式与过程,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3.人地协调观:认识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趋利避害发展生产。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课时一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明晰概念海-气相互作用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一)海—气间的物质交换液态的物质交换气态的物质交换固态的物质交换大气中87.5%的水汽由海洋提供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1.形式:海洋大气蒸发降水蒸发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明晰概念海 - 气间的物质交换(1)海洋与大气的水分交换拓展延伸咸水海—气相互作用与水平衡①海洋上中低纬度地区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高纬度地区相反。②陆地降水量皆大于蒸发量。这说明陆地上的水分和海洋上高纬地区的水分皆来自中低纬度的海洋。大气中CO2溶于海水光合作用固定CO2生物呼吸残体分解回归大气碳酸盐沉积有机碳沉积海洋固定和转移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二氧化碳;海水温度升高,海水CO2溶解度变小,将会有更多的二氧化碳进入到大气中,对地球威胁大。(2)海洋与大气的气体交换明晰概念海 - 气间的物质交换(2)海洋与大气的气体交换2.影响:对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速率。1.形式:海洋大气溶解光合作用吸收释放呼吸作用与残体分解(以CO2为例)明晰概念海 - 气间的物质交换(3)海洋与大气的固体交换1.形式:海洋大气海水泡沫及泡沫中的盐类物质陆源物质火山物质回顾:1.大气的受热过程,并画出简图。2.大气的根本热源是什么?思考: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温故知新海 - 气间的能量交换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海洋是大气受热的主要热源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明晰概念海 - 气间的能量交换材料一: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增温的海水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热传导等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为大气提供热量,驱使大气运动。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材料二:潜热:指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海水的蒸发使海水失去热量,这些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中,当水汽凝结时,将它从海洋吸收的热量释放出来,这是海—气热量输送的最主要途径。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画出海—气间能量交换示意图必备知识BIBEIZHISHI海—气相互作用 | 热量交换过程海洋(吸收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大 气(吸收)水汽凝结(放热)长波辐射海水蒸发(吸热)①海洋吸收太阳辐射 ,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为大气提供能量,驱动大气运动②大气主要通过大气逆辐射、风作用于海洋,驱动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还给海洋,并使海洋热状况产生再分配,改变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风明晰概念海 - 气间的能量交换(潜热)海洋大气海水的运动大气海洋输送热量以风输送动能海洋与大气的水分、热量交换交换海洋和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其中水、热交换,对气候以至地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水分的交换方式 热量的交换方式海洋→大气 大气→海洋 蒸 发降 水潜热、长波辐射风力使海水运动拓展延伸影响海—气间水热交换的因素影响海—气间水热交换的因素纬度洋流低纬高纬寒流暖流水温低,蒸发量小,向大气输送的水分少水温高,蒸发量大,向大气输送的水分多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产生风力将动能传递给海洋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大气环流运动海-气相互作用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促使海水运动,形成大洋环流水循环从而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课堂小结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课时二2海—气相互作用通过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等水体循环流动,使全球蒸发、降水达到平衡。全球水循环1.读图,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的相对贡献,说明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2.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全球水量平衡示意海洋蒸发(505)-降水(458)=径流(47),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是径流。了解水量平衡原理图表突破海洋贡献水汽为505,陆地贡献水汽为 72,说明海洋是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海洋水平衡海洋储水量变化=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降水蒸发径流水量平衡原理:储水量变化=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外流区水平衡陆地储水量变化=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降水蒸发径流如果储水量变化为零,也可以表示: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水量平衡原理:储水量变化=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内流区储水量变化=降水量-蒸发量内流区水平衡蒸发降水如果储水量变化为零,也可以表示:降水量=蒸发量水量平衡原理:储水量变化=降水量-蒸发量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5055022458119区域 多年平均蒸发量 /1000Km 多年平均降水量 /1000Km 径流量海洋陆地全球50545811950+22=72577577注意:全球的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结果,而水循环必须通过大气环流来实现!-4747/3. 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加以说明。了解水量平衡原理图4.16 全球水量平衡示意海洋陆地水汽577降水45850547降水119径流72蒸发单位/1000km3全球降水量等于全球蒸发量,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减少),降水量不变,海陆间水汽输送增加(减少),那么陆地降水量就会增加(减少),蒸发量就会减少(增加),径流也会相应增加(减少)。全球水平衡陆地海洋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长期短期外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内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收入量-支出量=储水变化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量知识小结考向单一的内流区或外流区内外流河(湖)转化水量稳定降水量不变(气候稳定)蒸发量增大(水域面积变大)外→内内→外外流河内流河降水量变小,蒸发量变大,降水量<蒸发量时降水量变大,蒸发量变小,降水量>蒸发量时降水量=蒸发量+外流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拓展提升热量收支平衡图表突破1.指出北半球低、中、高纬度海洋热量的收支差异。2.根据热量收支情况,赤道会不会越来越热,极地会不会越来越冷?为什么?热量收支:低纬度大于中、高纬度低纬度:热量盈余;中高纬度:热量亏损不会。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将热量从低纬度地区输送到中高纬度地区,维持着全球热量平衡。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南北流向的洋流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传输热量,又能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地区输送海冰和冷水。低纬地区高纬地区海洋热量收>支海洋热量收<支收:太阳辐射支:海洋长波辐射蒸发吸热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热量输送热量收支平衡图表突破水分和热量的平衡Influence of air sea interaction on global water and heat balance大气环流低纬大气温度高,高纬大气温度低0°-30°N 海洋输送热量>大气输热30°N以北 大气输送热量>海洋输热50°N附近 海洋输送热量给大气,大气环流输送到高纬主要由大洋环流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在中纬度,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交换,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1)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 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 所消耗的热量。 (2)图中A区域表示海洋热量收入 (填大于或小于)海洋热量支出,因此海洋热量有 (填亏损或盈余);图中B区域表示海洋热量收入 (填大于或小于)海洋热量支出,因此海洋热量有_______ (填亏损或盈余)。图中两曲线交点E表示海洋热量收支 。 (3)图中C点和D点温度的差异,主要受 的影响。分析北半球海洋热量收入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20°N附近的原因。 (4)请归纳总结北半球海洋热量的收支状况规律。对点练习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热量收入最大值并不在赤道,而在20°N附近。热量收支平衡点大约在30°N附近;赤道地区至30°N之间热量盈余,越接近赤道盈余越多;30°N~90°N热量亏损,纬度越高亏损越大。高低纬度之间海区的热量通过大气运动、洋流等达到平衡。太阳辐射蒸发大于盈余小于亏损平衡纬度位置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阴雨天气;20°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天较多,热量收入较多。探·索 ——渔民的疑问秘鲁沿海上升流很早以前,南美洲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的渔民发现,某些年份的圣诞节前后,秘鲁渔场的鱼产量就会大幅度降低。他们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开始观察,力图找出原因。后来他们发现,原来每隔几年,在圣诞节前后,南美洲西海岸附近海域的海水温度就会升高,在这一海域里生活的浮游生物和鱼类随之大量死亡,造成渔场减产。这种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的自然现象令当时的人们迷惑不解,他们以为是“圣婴’降临了。在西班牙语中,“圣婴”译音为“厄尔尼诺”。思考:南美洲西海岸附近海面水温升高的自然现象主要和什么有关 课堂导入渔民的疑问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课时三暖流暖海寒流冷海沃克环流结合视频,思考为什么赤道太平洋东部气候干旱,太平洋西部气候湿润?读图,说出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东部温度低于中西部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为什么会这样?在信风的吹拂下,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水向西运动,东岸冰冷海水上泛补充,西岸暖流堆积海温高读图分析请根据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表层海水温度,绘制出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图。指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面差异而产生的一种大气热力环流读图分析沃克环流热冷在沃克环流形式下,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气候分别有什么影响?太平洋东岸: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读图思考太平洋西岸:盛行上升气流气候湿润3探究二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拉尼娜现象: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读图思考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出现了什么异常?1.说出厄尔尼诺现象或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与正常年份环流的差异。活动探究2.根据环流差异,推断其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沃克环流反转版)太平洋偏东信风减弱,赤道附近表层暖水向东回流。东太平洋冷海水上泛现象消失,暖水回流加剧,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成因: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音译。在秘鲁寒流流经海岸附近,圣诞节前后有时海水明显变暖,同时突降大雨,当地海鸟结队迁徙。概念:必备知识BIBEIZHISHI厄尔尼诺现象1太平洋西部冷海水上泛 减 少干旱太平洋东部赤道逆流 增强冷热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信风减弱沃克环流逆转沃克环流异常中东太平洋水温偏高西太平洋水温偏低厄尔尼诺现象东西海面温差减小赤道太平洋东部地区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减弱、消失甚至变成上升气流,降水变多,甚至洪涝;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消失甚至变成下沉气流,降水变少,旱灾、森林火灾;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减弱,营养物质变少,浮游生物少,饵料少,水温变化,渔业减产秘鲁洪灾智利沙漠花海印尼的森林大火澳洲的干旱活动探究厄尔尼诺现象对赤道地区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影响活动探究拉尼娜现象对赤道地区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影响非洲东南部、巴西东北部的干旱秘鲁的洪灾印尼的山火澳洲的干旱秘鲁水灾厄尔尼诺现象还会造成哪些影响?秘鲁寒流减弱上升流削弱饵料减少,鱼类大量死亡鸟类失去食物来源,大量死亡或迁徙海洋捕捞业衰落,经济萧条总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海—气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完成示意图东南信风变 (强/弱)南赤道暖流 (增强/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与东岸表层海水温差 。.(增大/减小甚至负值)沃克环流 .(增强/减弱或消失或反向)大陆西岸陆地降水 .(增多/减少)秘鲁渔场 (增产/减产)大陆东岸陆地降水 .(增多/减少)弱减弱减小甚至负值减弱或消失或反向增多减产减少拉尼娜(沃克环流强化版)太平洋偏东信风异常增强,把赤道附近表层暖水向西太平洋输送,东太平洋表层产生强大的离岸流,下层冷海水上泛增多,同时秘鲁寒流也北上补充,导致海面温度大幅降低成因: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译音。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水温异常下降的现象。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故有“反厄尔尼诺现象”之称,但它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及威力比厄尔尼诺要小。概念:热必备知识BIBEIZHISHI拉尼娜现象2太平洋西部冷海水上泛 增 加太平洋东部北/南赤道暖流增强冷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信风增强沃克环流加强a、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较正常年份气温下降、降水变少,更加干旱异常高温低温冷海拉尼娜现象的影响b、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气温上升、降水变多,甚至发生洪涝灾害C 、赤道附近大洋东侧离岸风增强,上升流变强,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增多,渔场增产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总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海—气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完成示意图东南信风变 (强/弱)南赤道暖流 (增强/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与东岸表层海水温差 。.(增大/减小甚至负值)沃克环流 .(增强/减弱或消失或反向)大陆西岸陆地降水 .(增多/减少)秘鲁渔场 (增产/减产)大陆东岸陆地降水 .(增多/减少)强增强增大增强减少增产增多名称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现象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东岸: 东岸:西岸: 西岸: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异常升高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水温异常降低东南信风减弱东南信风增强降水减少,气候由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降水增多,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降水减少,干旱加剧;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观看视频,说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总结梳理冷冬为什么东南信风减弱的年份,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冷冬的概率较大?激趣导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气候的作用机制为影响副高强弱(夏季)和冬季风强弱(冬季)。一般而言,影响副高强弱及位置的主要因素有冷空气、海温、热带对流、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等,而冬季风强弱与海陆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有关。厄尔尼诺发生的夏季→东南信风减弱→低纬环流增强且收缩→副高强度位置偏南→雨带位置偏南→我国南涝北旱厄尔尼诺发生的冬季→西太平洋气压比较高→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与太平洋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减小→冬季风的势力减弱→出现暖冬信风偏弱赤道地区海水热的均匀冬季低压偏弱低纬环流增强且收缩副高位置偏南低纬环流信风增强赤道地区海水热得不均匀冬季低压偏强低纬环流减弱且拉伸副高位置偏北低纬环流拉尼娜发生的夏季→东南信风增强→低纬环流减弱且伸展→副高强度位置偏北→雨带位置偏北→我国南旱北涝拉尼娜发生的冬季→西太平洋气压比较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与太平洋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增大→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出现冷冬南涝北旱南旱北涝The highest latitude ice free port in the world——Murmansk①使我国夏季风变弱,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迟去得早、雨季变短,可能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②夏季主雨带偏南,北方大部干旱少雨。③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季大多推迟。④秋季我国东部降水南多北少,易使北方夏秋连旱。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④我国夏季台风数量变少。(赤道附近大洋西侧水温偏低对流较弱)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赤道附近大洋西侧水温偏低对流较弱),且台风路径偏东(因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变得比正常年份偏弱原因: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⑤使冬季风变弱,出现暖冬现象通常情况下,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北旱南涝”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偏低,冬季易出现暖冬华北地区汛期将雨水偏少,夏季易发生酷暑及干旱长江流域降水总体偏多,局部可能发生较重洪涝灾害沿海地区台风的登陆个数均会比正常年份偏少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带来热夏冷冬出现南旱北涝造成粮食歉收冷冬——拉尼娜2008年1月10日起,以中国南方为主的大范围内出现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20个省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16亿元人民币。其中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和贵州等7个省份受突最为严重。The highest latitude ice free port in the world——Murmansk①夏季风变强,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早去得迟、雨季变长,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干旱的鄱阳湖湖床使冬季风变强,冬季较寒冷,寒潮多发,南方地区易出现冻雨、风雪。冬季较正常年份更冷,常发生雪灾、牲畜冻死,破坏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我国冬季的雪灾赤道附近大洋西侧水温偏高对流较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变得比正常年份偏强C、我国夏季台风数量偏多,且台风路径偏西。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拉尼娜对我国的影响:“北涝南旱”东北地区冬季较寒冷,寒潮多发华北地区东亚夏季风增强,雨带偏北,华北洪涝长江流域南方易发生干旱,南方易出现冻雨、风雪沿海地区登陆我国的台风增多,台风生成个数增多课堂小结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图示意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近东西方向的大气热力环流图4.18 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的大模式气热力环流分析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1. 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使之形成环流圈。顺时针2. 如果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下降,说明其对环流的影响。东南信风加强,太平洋西岸上升气流旺盛,东岸下沉气流加剧。3. 说明环流的变化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气候的影响。图4.18 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的大模式气热力环流太平洋东部秘鲁寒流增强,水温更低,降水更少,加剧干旱危害。太平洋西部洪涝灾害加剧。分析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图示意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近东西方向的大气热力环流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岸上升气流增强,降雨增多,会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太平洋东岸下沉气流增强,降水减少,会发生旱灾。1.比照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海域东西岸大气环流状况,绘制拉尼娜发生时刻该区域的大气运动状态示意图;根据所绘示意图,说明赤道太平洋东岸和西岸地区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2、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讨论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河流等带来的影响。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拉尼娜年正好相反。1厄尔尼诺年,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冻害的可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出现冷冬热夏。2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录我国的台风个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3【课堂小结】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海—气相互作用概念海洋对大气的作用大气对海洋的作用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概念影响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概念影响印度洋偶极子拓展延伸南极威德尔海出现的巨型鲸鱼状冰间湖印度洋偶极子2019年末澳洲大火连烧4月,5亿动物惨死,1/3考拉丧生!2023年,考拉的生存危机?!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类似, 热带印度洋中也存在气候异常的现象,被称为印度洋偶极子(简称 IOD)。它是指赤道印度洋西部海温距平与东部海温距平的差值变化(海温距平即某区海温与多年平均海温的差值)。(1)说出正常年份北半球夏季赤道印度洋海域东西部水温的差异和原因,并画出印度洋从西到东大气环流系统的剖面图。差异:热带印度洋海域东部水温高于西部。成因:北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风,产生离岸流,受索马里寒流(或沿岸上升流)影响,印度洋西部海域水温较低。20°E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类似, 热带印度洋中也存在气候异常的现象,被称为印度洋偶极子(简称 IOD)。它是指赤道印度洋西部海温距平与东部海温距平的差值变化(海温距平即某区海温与多年平均海温的差值)。(2)分别说出正偶极子和负偶极子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印度洋东西部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与正常年份环流的差异。推断其对赤道附近印度洋东、西岸气候的影响。20°E差异:热带印度洋海域东部水温高于西部。成因:北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风,产生离岸流,受索马里寒流(或沿岸上升流)影响,印度洋西部海域水温较低。印度洋偶极子(IOD)是指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表温度差,通过海气耦合作用,可对印度洋周围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简单类比,可以把I0D看作是印度洋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当正IOD事件发生(IOD指数为正值)时,西印度洋海温偏高,东印度洋海温偏低。图1示意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IOD指数情况。图2示意正常年份北半球夏季赤道印度洋上空的大气环流。(1)推测2019年7月-2020年1月印度洋西部和东部的大气环流状况。(6分)IOD指数为正值,西印度洋海温偏高,气流上升;印度洋东部海温偏低,气流下沉;近海面,气流由东部流向西部;高空,气流从西部流向东部。针对训练超强繁殖能力超强迁徙能力超强干饭能力拓展延伸蝗虫印度洋偶极子(IOD)是指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表温度差,通过海气耦合作用,可对印度洋周围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简单类比,可以把I0D看作是印度洋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当正IOD事件发生(IOD指数为正值)时,西印度洋海温偏高,东印度洋海温偏低。图1示意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IOD指数情况。图2示意正常年份北半球夏季赤道印度洋上空的大气环流。针对训练(2)2019年秋季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经历了蝗灾,请结合材料分析蝗灾产生的原因。(6分)2019年IOD指数为正值,西印度洋海温偏高;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位于印度洋以西,盛行上升气流,降水比正常年份偏多;两国境内草类生长茂盛,蝗虫食物丰富,大量繁殖。印度洋偶极子(IOD)是指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表温度差,通过海气耦合作用,可对印度洋周围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简单类比,可以把I0D看作是印度洋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当正IOD事件发生(IOD指数为正值)时,西印度洋海温偏高,东印度洋海温偏低。图1示意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IOD指数情况。图2示意正常年份北半球夏季赤道印度洋上空的大气环流。针对训练(3)推测2019年7月-2020年1月印度尼西亚可能出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6分)可能出现森林火灾当IOD指数为正数时,即印度洋西部海温高于东部海温。此时印度尼西亚温度低,气流下沉,降水少;持续干旱少雨,可燃物蒸发变干,易出现森林火灾。智利沙漠里开出花海趣味探究阿塔卡马沙漠-----“花海”视频激趣走进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区域认知:在哪里,是什么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区,在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南北绵延约1000千米,主体位于智利境内,也有部分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和阿根廷。材料一:位于18°-28°S之间,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区,在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南北绵延约1000千米,从沿海到东部山麓宽100多千米。学习任务1:下图为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示意图 。请结合材料,从海洋影响大气的角度出发, 分析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形成阿塔卡玛沙漠的原因。①秘鲁寒流从较高纬度带来较冷的海水,使南美洲西海岸水温降低;②南美洲西海岸向大气传递的热量和水汽较少,从而近地面大气整体温度低,较为凉爽;③较低的近地面大气难以形成上升气流,加之水汽少,难以形成降水从而气候干燥。探究思考材料二:阿塔卡马沙漠在海岸区时常会有浓雾弥漫,当地人称“卡门却加雾”。浓雾难以跨过海岸山脉进入阿塔卡马沙漠腹地,使这里成为世界 “干极”以及天文学界公认的地面天文观测站最佳地点。2016年11月,中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签订协议,在阿塔卡马沙漠南部边缘的安第斯山支脉上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探究思考材料三:拉网捕雾。为了解决用水问题,中国天文观测基地的工作人员学习当地人在海岸山脉的西坡“拉网捕雾”。即在山头上立了一张巨大的塑料网,使来自太平洋的浓雾在网上凝结成水滴,在通过下面的水槽和输水管流到蓄水桶中。学习任务2:结合材料分析阿塔卡马沙漠海岸地区浓雾弥漫但却无法形成降水的原因。浓雾弥漫的原因:①地处热带,太平洋水汽蒸发量大②当暖空气经过秘鲁寒流冷水面上时,水汽会遇冷凝结形成海雾。无法形成降水的原因:①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②寒流沿岸下冷上热(逆温),大气稳定。③翻越安第斯山脉的下沉气流探究思考材料四:沙漠花海。2021年10月,中国天文观测基地的工作人员看到有很多沙漠植物的植物的种子在降雨后约两个月突然发芽,遍地野花绽放,呈现“花海”奇观。学习任务3:“世界干极”的降雨主要与 图的气流和海水运动有关,并据图说明偶发“花海”的原因。(1)太平洋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2)雨水下渗和当地的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B探究思考学习任务4: 分析“沙漠花海”期间秘鲁渔场的变化。(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信封减弱,沿岸上升流减弱,导致海底营养盐类上泛减少,饵料减少,鱼类减少,渔场减产。(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沿岸水温异常偏高,使冷水鱼类大量死亡,导致鱼群数量锐减。探究思考课程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