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世袭制、分封制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经济
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战国经济
东周(春秋&战国)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
政治
政治、经济
思想
天文、历法和医学 甲骨文与青铜器 《诗经》和“楚辞”
社会领域
第七课: 百家争鸣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老子
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
“百家”为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是指各学派或思想家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治国救世的主张。
第7课 百家争鸣
相关史事
“子”是一种尊称。春秋前期,一般称卿大夫为“子”。春秋后期,由于学者著书立说和讲学之风兴起,人们也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
任务一:阅读课本P41,填写老子的知识卡片
姓名 时代国别
思想 核心思想
哲学
处世
政治
著作
地位
老子(李耳)
春秋后期楚国人
《老子》又称《道德经》
道家学派创始人
是“道”(规律),人要顺应事物内在的规律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
提倡安于柔弱,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朴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一 、探道家之根:老子和《道德经》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材料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材料三: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人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规律
任务二:根据以下材料,分析老子的思想。
《塞翁失马》
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
一 、探道家之根:老子和《道德经》
处世原则:
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不是。无为并非放任不管,而是不妄为,让万物按自然规律发展,顺应自然,不过多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
任务三:讨论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什么都不做吗?
材料: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意思是顺应自然,按事物的规律办事,主张“治大国如烹小鲜”,统治者要让百姓们自由发展,争取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
一 、探道家之根:老子和《道德经》
出生
明志
教学
从政
周游
修订
逝世
前551年
前479年
(73岁)
15岁
37—50岁
51岁
55—68岁
68岁
悲苦的少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生失意的政治家
治学严谨的教育家
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二、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姓名 时代
思想 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
教育主张
著作 地位
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人与人交往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①主张恢复西周得到礼乐文明,重建社会秩序。②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
①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
的局面;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③提出了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则和方法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
任务一:根据教材,整理孔子的知识卡片
二、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时常温习
端正学习态度
学思结合
谦虚好问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
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二、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任务三:了解孔子的文化成就,分析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记录成册形成《论语》。《论语》以语录体为主,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对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
二、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积极影响: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民展有重要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消极影响:儒家思想所形成的封建礼教越来越钳制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二:儒家思想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王或长辈被视为绝对权威,不遵从就被视为不忠不孝,这样的文化环境扼杀了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这种上下尊卑的等级观念,在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对性别、地区、财富等方面带来均不利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儒家思想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孔子追逐一生未能把他的理想与理论变成现实。在他死后700年,汉武帝正式把儒家学说奉为唯一的官方学说。自此,历代帝王纷纷效法。到7世纪,唐朝大兴孔庙,孔子被奉为“圣人”,孔子逐步从人走向神。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依次是: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康德。
任务四: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与传播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为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传播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韩国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2024年2月12日,共有16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孔子课堂。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观看视频,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百家争鸣”
概念解析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诸子提出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解决社会问题
诸子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相互影响,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同时,私学兴起,学术思想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①经济:经济大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②政治上:
社会大动荡,社会大变革:各诸侯国改革变法,旧有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③文化上:文化大繁荣:“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士。
三、析百家争鸣:诸子百家
1、背景:讨论探究:结合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说说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试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分析)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析百家争鸣:诸子百家
2、表现;阅读课本第41-42页,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学说
析百家争鸣:诸子百家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学说
墨子
庄子
韩非
“兼爱”“非攻”,贤人治国、提倡节俭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孟子
《荀子》
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孙武、 (春秋末期)
《孙子兵法》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战国时期:孙膑,吴起军事家
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析百家争鸣:诸子百家
阅读学史崇德,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学史崇德
孟子在与人探讨什么是“大丈夫”时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孟子看来,不会被富贵扰乱心智,不会因贫贱改变操守,不会被威武屈服意志,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这种精神对后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重要影响。
孟子
(约公元前372—前289)
做人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不卑不亢,正气凛然,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道家
法家
兵家
兼爱、非攻、节俭、贤人治国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家
儒家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孙武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以下思想各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家有关?试连线
墨子
庄子
韩非
荀子
孟子
练一练:
材料:“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3、影响:
(1)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2)成为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3)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启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三、析百家争鸣:诸子百家
仁政—以人为本,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
辩证法思想—辩证的看待生活中的困难。
变革、法治—与时俱进,变法革新,依法治国
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诸子百家中哪些思想主张对我们现代生活和文明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以史为镜
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顺应自然
仁:爱人
有教无类
以德治国
以法治国
兼爱、非攻
提倡节俭
仁政
礼治
启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古为今用】
时期 学派 代表 主要成就 代表作
春秋时期 道家 创始人 老子 思想上:①核心是道;②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上: 主张无为而治;处世:以柔克刚,以退为进 《道德经》
儒家 创始人 孔子 思想上:核心思想是“仁” 政治上:以德治国,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论语》
战国时期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墨子》
儒家 孟子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正义之战 《孟子》
荀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维护社会秩序 《荀子》
道家 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春秋时期 兵家 孙武 兵家创始人,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孙子兵法》
本课小结
2.老子认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1.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其中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张( )
A.“仁者爱人” B.顺应自然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D
D
素养提升
3.《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
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D
素养提升
1.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他代表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小明的期中考试考砸了,爸爸却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爸爸的说法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A】
【A】
中考真题演练
3.网上有这样一则“段子”: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又不听圣人“温故而知新”的教诲,他怎么会保佑你及格呢?材料中的“圣人”是指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4.(2024·福建中考·2)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不行;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可以。有弟子对此表示疑惑,孔子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克制。这体现了孔子注重
A.学而不厌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不耻下问
【B】
【B】
中考真题演练
5.(2024·四川成都·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强调“为政以德”,法家强调“以法治国”。这里,二者关注的共同点是
A.道德规范要求 B.文化教育模式
C.人才选拔途径 D.国家治理方式
6.(2023·山东济南莱芜区·3)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如图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王室衰微
B.春秋争霸
C.百家争鸣
D.民族交融
【D】
【C】
中考真题演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