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模块检测试卷(二)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除了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外,还有粪堆计数法,其原理是动物种群数量与所发现粪堆的数量呈正相关,该方法特别适合因行踪隐蔽或者夜间活动等而不易观察的动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到动物活动密集的区域取样B.粪堆计数法可以准确计算出动物的种群密度C.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考虑动物的日排便堆数D.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偏高2.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C.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D.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培养前进行一次计数,得到酵母菌的初始数量3.植保工作者先后在a、b、c三个连续时间监测某牧场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和种群数量,并绘制柱形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时期种群数量大于环境容纳量可能与人工投喂饲料有关B.c时期环境容纳量较b时期上升可能与退牧还草政策的实施有关C.给予绵羊足够的食物,可实现该牧场绵羊数量的“J”形增长D.研究该牧场的环境容纳量有助于确定牧场上最适的绵羊放牧量4.(2024·东莞高二期中)研究者发现某些啮齿类动物种群数量爆发后又急剧下降。解剖未发现大规模流行的病原体,但尸体普遍具有以下特征:低血糖、肝脏萎缩、淋巴组织退化等,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种群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下降有利于种群的持续性发展B.种内竞争加剧有助于个体稳态的有序调节C.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内外环境压力加速了种群的进化D.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共同影响着种群密度5.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中的某植物有高有矮,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光的穿透性对湖泊中植物的分层分布有重要影响C.垂直结构上,位于不同层次的两种生物不存在竞争关系D.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关系6.(2024·唐山高二期末)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是衡量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及与其他物种因占用相同资源而存在竞争关系的指标。生态位宽度指数越大,说明物种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越强。生态位重叠指数越大,说明物种间对相同环境资源的竞争越激烈。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研究某种动物或植物的生态位时,均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B.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宽度指数越大,说明它的适应能力往往越强C.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的两个物种之间,原始合作关系也更密切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协同进化的结果7.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乱石窑裸地与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种类相同B.相同群落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的群落类型一定相同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复杂,且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D.上述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8.在南美洲热带丛林中生活着一种名叫切叶蚁的蚂蚁。切叶蚁切割并收集植物叶片,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切叶蚁的幼虫则以真菌为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B.切叶蚁培养的真菌属于消费者C.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D.切叶蚁是南美洲热带丛林中的最高营养级9.(2024·长治高三检测)生态学家研究了某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局部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1+D1+E1B.地下存储的石油、煤炭所含能量属于D1、D2C.B1是生产者呼吸散失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E2D.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2/C1×100%10.如图为某湖泊中的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输入该湖泊的总能量为3 066 000 J·m-2·a-1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1.(2024·东山高二检测)生物富集的效率可以用生物富集系数(BCF)进行量化,计算公式:BCF=生物体中某种物质的浓度/环境中同种物质的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大气、水等途径扩散,故生物富集具有全球性B.生物富集效率会受到生物特性、有害物质性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C.BCF数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容易在生物体内分解D.重金属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其浓度在较高营养级中一般较高12.科学研究发现以下现象:①一些植物在早期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素,毒素可能降低幼小个体的成活率,减少生态系统中该植物的拥挤程度;②雄鼠的气味可使幼鼠的性成熟大大提前;③一只昆虫撞上了蜘蛛网后不断挣扎,蜘蛛网振动,一只蜘蛛爬过来。下列对上述①②③中信息种类及作用的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中的信息种类为化学信息B.①说明化学信息可调节种群的内部结构C.②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与信息传递有关D.③说明动物行为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13.(2024·衡水高二期末)雄安新区的“千年秀林”工程是我国在平原地区大面积开展的异龄、复层、混交样式的近自然森林建设工程,旨在构建雄安新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生态空间格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建设“千年秀林”吸引游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在于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千年秀林”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建设“千年秀林”可任意选择我国南方树种进行移栽14.2022年,北京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 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关于北京冬奥会生态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生态系统自组织、自我调节的功能为设计基础B.对动植物的系列保护措施只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C.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D.采取的系列举措可以有效降低参会者的生态足迹15.研究表明,在化学药物灭鼠80%的情况下,高原鼠4年便可以恢复至原本数量的70%,在6年后可恢复至峰值。某地设置“招鹰架”,吸引老鹰等猛禽前来歇脚、筑巢,捕食高原鼠,同时结合药物防控,使高原鼠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药物灭鼠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高原鼠的种群数量B.化学药物灭鼠时,应在鼠的数量达到K/2前使用药物C.高原鼠种群密度较小时,“招鹰架”的控制效果可能并不明显D.药物灭鼠和设置“招鹰架”后,高原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会发生变化16.为了研究休牧对高山草甸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不同休牧时间和传统放牧的对照实验。如图表示返青期不同休牧时间和牧草生长旺季主要植物类群重要值(用来反映某一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即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休牧改变了群落中的优势种,使群落发生了演替B.相较于莎草科植物,放牧的牲畜可能更喜食阔叶型可食草C.放牧不会改变莎草科和阔叶型可食草间的竞争程度D.休牧期间,高山草甸群落的空间结构不会发生变化17.(2024·太原高二检测)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兔→鹰”,能量流经兔所处营养级的过程如图所示[数字和字母均表示能量值,单位:J/(cm2·a)]。已知草所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500 J/(c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圈养兔相比,该生态系统中兔的D值较高B.“C”为用于兔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草与兔所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D.呼吸散失量D可通过草的光合作用重新回到该食物链中18.(2024·合肥高二期末)“稻田养鱼”是利用浅水环境,既种植水稻又养殖鲤鱼、鲫鱼等杂食性鱼类。鱼类以稻田中的孑孓、螺类或杂草为食,当稻田养鱼较多时,可人工补充投喂一些饲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入该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太阳能,鲤鱼、鲫鱼属于第二或第三营养级B.水田中鱼类的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能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所需的全部无机盐C.水田中鱼类的游动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稻根部的呼吸作用D.与传统稻田相比,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能量传递效率更高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19.(13分)近年来,某地山中的林木常遭到山鼠的危害,而山下石榴园也常遭到黄蓟马(一种害虫)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当地林业和石榴产业的健康发展。回答下列问题:(1)(2分)山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数量特征的影响。(2)对于鼠害比较严重的山林,管理人员通常先使用药物灭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而对于石榴园中的黄蓟马,技术人员则通过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的方法来降低种群数量,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运用标记重捕法对1公顷石榴园内的山鼠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首捕数为80只,标记后放回。重捕数为60只,其中标记个体为10只,由于操作不当,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死亡2只,则石榴园内的山鼠密度约为__________只/公顷。(4)(5分)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调节理论主要有外源性调节理论和内源性调节理论。外源性调节理论主要包括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等;内源性调节理论涉及领域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及遗传调节等。①黄蓟马危害的高峰期是5~9月,成虫冬天一般会全部死亡。据此分析影响黄蓟马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该因素的影响过程主要归属于________________调节理论的范畴。②科研人员设定了两个种群模型:一个是具有较低的进攻性行为,能相互容忍,繁殖力较高,可能有留居的倾向(Ⅰ型);另一个是具有较高的进攻性行为,其繁殖力比较低,可能有外迁的倾向(Ⅱ型)。当山鼠种群数量接近K值时,其种群模型最可能为______型,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分)祁连山北麓的高寒草原在海拔4 500 m以上,植被以耐寒耐旱的多年生禾草为主,并有不同数量的垫状植物(高度一般在10 cm以下)和高原灌丛。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是高寒草原上的两种小型哺乳动物,均以鹅绒委陵菜、美丽风毛菊等植物为食。回答下列问题:(1)(3分)高寒草原区别于其他群落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高寒草原群落中的高原灌丛、草本植物、垫状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寒草原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其中紫花针茅的叶片表面有蜡质层、根系发达,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推测,紫花针茅能成为高寒草原代表植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高原鼠兔并不呈均匀分布,隐蔽条件良好且资源丰富的草甸及弃耕地是其偏好的生境,说明高原鼠兔的分布受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若高原鼢鼠因某种因素完全消失,则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鼠害的发生对高寒牧区的草原畜牧业和生态环境都造成极大危害,草原管理部门每年都需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鼠害防治。研究发现,天敌不能完全阻止鼠类种群的爆发,也不能引发其灭绝,然而却能在鼠类种群数量被其他因素压低之后继续压低其数量,推迟鼠害的再次爆发。根据上述分析,写出最佳的鼠害治理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0分)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图2是开矿对该草原土壤造成铜污染后,研究者研究的不同大气CO2浓度及土壤铜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5.6×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2×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__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2 kg,人比原来增重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2)由图2可以看出,CO2浓度升高会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且随着土壤中铜污染程度的加重,这种作用会________。(3)对于某一特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树→昆虫→鸟→鼬鼠与白鼬。如果用生物数量、能量分别作为绘制金字塔的指标,金字塔的形状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上述两种金字塔对比,______________能较好地反映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本质。22.(12分)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__________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2)该生态工程将植物残渣、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充分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建立这一生态工程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分)该生态农业中,众多的生物通过各种相互作用互相依存,可提高系统的生产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4)(1分)该生态工程的实施不仅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而且可以有效处理每天产生的大量废物,同时还可以为社会增加一定的就业机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5)(3分)在建设该生态系统时,为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1.C [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粪堆计数法可以估算出动物的种群密度,而不能准确计算其种群密度,B错误;根据现存粪便密度计算种群密度时需要统计动物的平均日排便堆数、粪堆存留时长等,以减小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C正确;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因素,会导致粪堆被破坏,使调查结果偏低,D错误。]2.B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用滤纸吸去多余培养液,待酵母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计数,B错误。]3.C [种群数量不仅与食物有关,还与生存空间的大小、天敌等因素有关,故即使给予绵羊足够的食物,也无法实现其种群数量的“J”形增长,C错误。]4.B [根据题意“种群数量爆发后又急剧下降”可知,种群数量的下降有利于缓解种内竞争的压力,维持种群的持续性发展,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种群数量下降并非病原体的作用,而是个体稳态失调,说明种内竞争加剧不利于个体稳态的有序调节,B错误;内外环境压力会加剧种内竞争,使自然选择更快发挥作用,加速种群的进化,C正确。]5.C [垂直结构上,位于不同层次的两种生物可能竞争阳光等,因此可能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6.C [两个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说明两者对资源的需求比较相似,种间竞争较激烈,两者不一定存在原始合作关系,C错误。]7.D8.A [植物是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一营养级,A正确;根据题意,切叶蚁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故真菌属于分解者,B错误;南美洲热带丛林中生活着多种生物,其中有切叶蚁的天敌,因此切叶蚁不是最高营养级,D错误。]9.C [由题图可知,B1是生产者呼吸散失的能量,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A1-B1=C1+D1+E1,A正确;地下存储的石油、煤炭所含能量属于D1(生产者未利用的能量)和D2(初级消费者未利用的能量),B正确;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故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E1 ,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2/C1×100%,D 正确。]10.D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浮游植物固定的能量为31 920 J·m-2·a-1,即输入该湖泊的总能量为31 920 J·m-2·a-1,B错误;太阳鱼同化的总能量为1 483 J·m-2·a-1,流向鲈鱼的能量为126 J·m-2·a-1,还有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的能量,因此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于1 483-126=1 357(J·m-2·a-1),C错误;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 31 920 J·m-2·a-1,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 780 + 4 200=7 980(J·m-2·a-1),故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 980/31 920×100%=25%,D正确。]11.C [由生物富集系数计算公式可知,生物富集系数数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难在生物体内分解,从而逐级富集,C错误。]12.D [①中植物产生的毒素属于化学信息,②中雄鼠的气味也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雄鼠的气味可使幼鼠的性成熟大大提前,从而影响生殖,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与信息传递有关,C 正确;③中昆虫被蜘蛛网粘住时,蜘蛛网的振动是一种物理信息,D错误。]13.D [引种时需要考虑所引树种能否适应当地环境以及是否会造成生态入侵等,所以建设“千年秀林”不能任意选择我国南方树种进行移栽,D错误。]14.B [对动植物的系列保护措施不仅保护了物种多样性,也保护了遗传(基因)多样性,B错误。]15.D [化学药物灭鼠时,应在鼠的数量达到K/2之前使用药物,且越早越好,B正确;设置“招鹰架”的目的是吸引高原鼠的天敌,但当高原鼠种群密度较小时,其被捕食的概率低,“招鹰架”的控制效果可能并不明显,C正确;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药物灭鼠只能使高原鼠的数量暂时下降,其环境容纳量并未改变,设置“招鹰架”后,高原鼠的天敌增多,其环境容纳量会有所降低,D错误。]16.A [据图可知,CK条件下,阔叶型可食草的重要值最大,随着休牧时间的变化,逐渐转变为莎草科重要值最大,说明休牧改变了群落中的优势种,使群落发生了演替,A正确;据图分析,在休牧条件下,随着休牧时间增加,莎草科的重要值有增长趋势,而阔叶型可食草的重要值有下降趋势,可能是相较于阔叶型可食草,放牧的牲畜更喜食莎草科植物,导致放牧时莎草科植物在与阔叶型可食草的竞争中占劣势,B、C错误;结合题图可知,休牧期间,群落的优势种发生了变化,则其空间结构也会发生改变,D错误。]17.D [D表示兔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与圈养兔相比,该生态系统中兔的D值较高,因为其活动量较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更多,A正确;图中B表示同化量,同化量包括呼吸散失的能量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C”为兔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正确;草所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500 J/(cm2·a),兔所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0+50=80 [J/(cm2·a)],则草与兔所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80÷500×100%=16%,C正确;呼吸散失量D为兔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该部分能量不能再回到该食物链中,D错误。]18.C [鲤鱼、鲫鱼都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吃植物,也可以吃浮游动物,为第二或第三营养级;该稻田生态系统由人工控制,除太阳能外,还包括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鱼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后能为水稻提供多种所需的无机盐,但并不能完全满足水稻生长,因此在“稻田养鱼”模式下仍需要补充水稻所需的无机盐,B错误。与传统稻田相比,“稻田养鱼”模式下田中的生物多样性增加,稻田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但没有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19.(1)性别比例 年龄结构 (2)迅速降低山鼠的数量,减轻危害 改变黄蓟马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 (3)480 (4)①温度(低温) 外源性 ②Ⅱ 山鼠种群数量接近K值时,其对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加剧,繁殖力下降,可能有较高的进攻性行为和外迁倾向20.(1)物种组成 可提高生物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紫花针茅叶片表面的蜡质层可减少蒸腾作用,根系发达可以更好地吸收地下的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 (3)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达到相对稳定 (4)首先采取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等将鼠类种群数量压低,然后再利用天敌的作用控制其种群数量21.(1)2.0×108 4 (2)促进 减弱 (3)能量金字塔解析 (1)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5.6×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2×108 kJ,则羊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5.6×109×20%-1.2×108=1.0×109(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1.0×109×20%=2.0×108(kJ)。根据题意可知,改变取食比例前,蛇体重每增加1 kg需要消耗草的重量为1/4÷20%÷20%+3/4÷20%÷20%÷20%=100(kg),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1 kg需要消耗草的重量为1/4÷20%÷20%÷20%+3/4÷20%÷20%=50(kg),所以蛇的取食比例发生改变后,其体重每增加2 kg可以节约的草的重量为2×(100-50)=100(kg),因此人可以比原来增重100×20%×20%=4(kg)。(2)分析图2可知,正常浓度CO2组和高浓度CO2组在铜污染时土壤脲酶活性均低于未被铜污染时,且铜污染程度越重,土壤脲酶活性越低。比较无铜污染的土壤可知,高浓度CO2组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正常浓度CO2组,说明CO2浓度升高能促进土壤脲酶活性,当铜污染严重时,这种促进作用会减弱。(3)相对于数量金字塔,由于能量金字塔表达的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关系,因此它能较好地反映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本质,其反映的状况更加客观、全面。22.(1)生态学 (2)多级利用 循环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自生 (4)整体 (5)环境容纳量 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共61张PPT)模块检测试卷(二)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除了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外,还有粪堆计数法,其原理是动物种群数量与所发现粪堆的数量呈正相关,该方法特别适合因行踪隐蔽或者夜间活动等而不易观察的动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到动物活动密集的区域取样B.粪堆计数法可以准确计算出动物的种群密度C.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考虑动物的日排便堆数D.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偏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粪堆计数法可以估算出动物的种群密度,而不能准确计算其种群密度,B错误;根据现存粪便密度计算种群密度时需要统计动物的平均日排便堆数、粪堆存留时长等,以减小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C正确;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因素,会导致粪堆被破坏,使调查结果偏低,D错误。2.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C.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D.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培养前进行一次计数,得到酵母菌的初始数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用滤纸吸去多余培养液,待酵母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计数,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3.植保工作者先后在a、b、c三个连续时间监测某牧场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和种群数量,并绘制柱形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时期种群数量大于环境容纳量可能与人工投喂饲料有关B.c时期环境容纳量较b时期上升可能与退牧还草政策的实施有关C.给予绵羊足够的食物,可实现该牧场绵羊数量的“J”形增长D.研究该牧场的环境容纳量有助于确定牧场上最适的绵羊放牧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种群数量不仅与食物有关,还与生存空间的大小、天敌等因素有关,故即使给予绵羊足够的食物,也无法实现其种群数量的“J”形增长,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4.(2024·东莞高二期中)研究者发现某些啮齿类动物种群数量爆发后又急剧下降。解剖未发现大规模流行的病原体,但尸体普遍具有以下特征:低血糖、肝脏萎缩、淋巴组织退化等,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种群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下降有利于种群的持续性发展B.种内竞争加剧有助于个体稳态的有序调节C.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内外环境压力加速了种群的进化D.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共同影响着种群密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根据题意“种群数量爆发后又急剧下降”可知,种群数量的下降有利于缓解种内竞争的压力,维持种群的持续性发展,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种群数量下降并非病原体的作用,而是个体稳态失调,说明种内竞争加剧不利于个体稳态的有序调节,B错误;内外环境压力会加剧种内竞争,使自然选择更快发挥作用,加速种群的进化,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5.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中的某植物有高有矮,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光的穿透性对湖泊中植物的分层分布有重要影响C.垂直结构上,位于不同层次的两种生物不存在竞争关系D.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关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垂直结构上,位于不同层次的两种生物可能竞争阳光等,因此可能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6.(2024·唐山高二期末)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是衡量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及与其他物种因占用相同资源而存在竞争关系的指标。生态位宽度指数越大,说明物种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越强。生态位重叠指数越大,说明物种间对相同环境资源的竞争越激烈。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研究某种动物或植物的生态位时,均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B.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宽度指数越大,说明它的适应能力往往越强C.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的两个物种之间,原始合作关系也更密切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协同进化的结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两个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说明两者对资源的需求比较相似,种间竞争较激烈,两者不一定存在原始合作关系,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7.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乱石窑裸地与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种类相同B.相同群落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的群落类型一定相同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复杂,且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D.上述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乱石窑裸地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从图形分析,杂木植物群落在山坡地带和凹谷地带由于环境因素不同,发生不同方向的演替,因此相同群落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成的群落类型不一定相同,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杂木植物群落向阔叶林群落演替,阔叶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杂木植物群落,C错误;题述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复杂,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有机物总量增多,D正确。8.在南美洲热带丛林中生活着一种名叫切叶蚁的蚂蚁。切叶蚁切割并收集植物叶片,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切叶蚁的幼虫则以真菌为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B.切叶蚁培养的真菌属于消费者C.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D.切叶蚁是南美洲热带丛林中的最高营养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植物是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一营养级,A正确;根据题意,切叶蚁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故真菌属于分解者,B错误;南美洲热带丛林中生活着多种生物,其中有切叶蚁的天敌,因此切叶蚁不是最高营养级,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9.(2024·长治高三检测)生态学家研究了某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局部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1+D1+E1B.地下存储的石油、煤炭所含能量属于D1、D2C.B1是生产者呼吸散失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E2D.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2/C1×1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由题图可知,B1是生产者呼吸散失的能量,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A1-B1=C1+D1+E1,A正确;地下存储的石油、煤炭所含能量属于D1(生产者未利用的能量)和D2(初级消费者未利用的能量),B正确;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故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E1 ,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2/C1×100%,D 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0.如图为某湖泊中的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输入该湖泊的总能量为3 066 000 J·m-2·a-1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浮游植物固定的能量为31 920 J·m-2·a-1,即输入该湖泊的总能量为31 920 J·m-2·a-1,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太阳鱼同化的总能量为1 483 J·m-2·a-1,流向鲈鱼的能量为126 J·m-2·a-1,还有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的能量,因此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于1 483-126=1 357(J·m-2·a-1),C错误;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 31 920 J·m-2·a-1,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 780 + 4 200=7 980(J·m-2·a-1),故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 980/31 920×100%=25%,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1.(2024·东山高二检测)生物富集的效率可以用生物富集系数(BCF)进行量化,计算公式:BCF=生物体中某种物质的浓度/环境中同种物质的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大气、水等途径扩散,故生物富集具有全球性B.生物富集效率会受到生物特性、有害物质性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C.BCF数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容易在生物体内分解D.重金属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其浓度在较高营养级中一般较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由生物富集系数计算公式可知,生物富集系数数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难在生物体内分解,从而逐级富集,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2.科学研究发现以下现象:①一些植物在早期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素,毒素可能降低幼小个体的成活率,减少生态系统中该植物的拥挤程度;②雄鼠的气味可使幼鼠的性成熟大大提前;③一只昆虫撞上了蜘蛛网后不断挣扎,蜘蛛网振动,一只蜘蛛爬过来。下列对上述①②③中信息种类及作用的分析,错误的是A.①②中的信息种类为化学信息B.①说明化学信息可调节种群的内部结构C.②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与信息传递有关D.③说明动物行为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①中植物产生的毒素属于化学信息,②中雄鼠的气味也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雄鼠的气味可使幼鼠的性成熟大大提前,从而影响生殖,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与信息传递有关,C 正确;③中昆虫被蜘蛛网粘住时,蜘蛛网的振动是一种物理信息,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3.(2024·衡水高二期末)雄安新区的“千年秀林”工程是我国在平原地区大面积开展的异龄、复层、混交样式的近自然森林建设工程,旨在构建雄安新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生态空间格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建设“千年秀林”吸引游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在于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千年秀林”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建设“千年秀林”可任意选择我国南方树种进行移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引种时需要考虑所引树种能否适应当地环境以及是否会造成生态入侵等,所以建设“千年秀林”不能任意选择我国南方树种进行移栽,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4.2022年,北京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 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关于北京冬奥会生态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A.以生态系统自组织、自我调节的功能为设计基础B.对动植物的系列保护措施只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C.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D.采取的系列举措可以有效降低参会者的生态足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对动植物的系列保护措施不仅保护了物种多样性,也保护了遗传(基因)多样性,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5.研究表明,在化学药物灭鼠80%的情况下,高原鼠4年便可以恢复至原本数量的70%,在6年后可恢复至峰值。某地设置“招鹰架”,吸引老鹰等猛禽前来歇脚、筑巢,捕食高原鼠,同时结合药物防控,使高原鼠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药物灭鼠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高原鼠的种群数量B.化学药物灭鼠时,应在鼠的数量达到K/2前使用药物C.高原鼠种群密度较小时,“招鹰架”的控制效果可能并不明显D.药物灭鼠和设置“招鹰架”后,高原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会发生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化学药物灭鼠时,应在鼠的数量达到K/2之前使用药物,且越早越好,B正确;设置“招鹰架”的目的是吸引高原鼠的天敌,但当高原鼠种群密度较小时,其被捕食的概率低,“招鹰架”的控制效果可能并不明显,C正确;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药物灭鼠只能使高原鼠的数量暂时下降,其环境容纳量并未改变,设置“招鹰架”后,高原鼠的天敌增多,其环境容纳量会有所降低,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6.为了研究休牧对高山草甸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不同休牧时间和传统放牧的对照实验。如图表示返青期不同休牧时间和牧草生长旺季主要植物类群重要值(用来反映某一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即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休牧改变了群落中的优势种,使群落发生了演替B.相较于莎草科植物,放牧的牲畜可能更喜食阔叶型可食草C.放牧不会改变莎草科和阔叶型可食草间的竞争程度D.休牧期间,高山草甸群落的空间结构不会发生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据图可知,CK条件下,阔叶型可食草的重要值最大,随着休牧时间的变化,逐渐转变为莎草科重要值最大,说明休牧改变了群落中的优势种,使群落发生了演替,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据图分析,在休牧条件下,随着休牧时间增加,莎草科的重要值有增长趋势,而阔叶型可食草的重要值有下降趋势,可能是相较于阔叶型可食草,放牧的牲畜更喜食莎草科植物,导致放牧时莎草科植物在与阔叶型可食草的竞争中占劣势,B、C错误;结合题图可知,休牧期间,群落的优势种发生了变化,则其空间结构也会发生改变,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7.(2024·太原高二检测)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兔→鹰”,能量流经兔所处营养级的过程如图所示[数字和字母均表示能量值,单位:J/(cm2·a)]。已知草所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500 J/(c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圈养兔相比,该生态系统中兔的D值较高B.“C”为用于兔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草与兔所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D.呼吸散失量D可通过草的光合作用重新回到该食物链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D表示兔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与圈养兔相比,该生态系统中兔的D值较高,因为其活动量较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更多,A正确;图中B表示同化量,同化量包括呼吸散失的能量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C”为兔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草所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500 J/(cm2·a),兔所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0+50=80 [J/(cm2·a)],则草与兔所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80÷500×100%=16%,C正确;呼吸散失量D为兔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该部分能量不能再回到该食物链中,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8.(2024·合肥高二期末)“稻田养鱼”是利用浅水环境,既种植水稻又养殖鲤鱼、鲫鱼等杂食性鱼类。鱼类以稻田中的孑孓、螺类或杂草为食,当稻田养鱼较多时,可人工补充投喂一些饲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入该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太阳能,鲤鱼、鲫鱼属于第二或第三营养级B.水田中鱼类的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能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所需的全部无机盐C.水田中鱼类的游动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稻根部的呼吸作用D.与传统稻田相比,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能量传递效率更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鲤鱼、鲫鱼都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吃植物,也可以吃浮游动物,为第二或第三营养级;该稻田生态系统由人工控制,除太阳能外,还包括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鱼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后能为水稻提供多种所需的无机盐,但并不能完全满足水稻生长,因此在“稻田养鱼”模式下仍需要补充水稻所需的无机盐,B错误。与传统稻田相比,“稻田养鱼”模式下田中的生物多样性增加,稻田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但没有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9.近年来,某地山中的林木常遭到山鼠的危害,而山下石榴园也常遭到黄蓟马(一种害虫)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当地林业和石榴产业的健康发展。回答下列问题:(1)山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数量特征的影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性别比例年龄结构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对种群密度有影响,年龄结构也影响种群密度。(2)对于鼠害比较严重的山林,管理人员通常先使用药物灭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对于石榴园中的黄蓟马,技术人员则通过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的方法来降低种群数量,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迅速降低山鼠的数量,减轻危害改变黄蓟马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利用药物灭鼠可以迅速降低山鼠的数量,减轻危害。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能改变黄蓟马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使其种群数量减少。(3)现运用标记重捕法对1公顷石榴园内的山鼠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首捕数为80只,标记后放回。重捕数为60只,其中标记个体为10只,由于操作不当,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死亡2只,则石榴园内的山鼠密度约为_____只/公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480由于重捕后个体死亡不影响被标记个体的数目统计, 因此石榴园内山鼠总数为80×60÷10=480(只),即山鼠种群密度为480只/公顷。(4)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调节理论主要有外源性调节理论和内源性调节理论。外源性调节理论主要包括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等;内源性调节理论涉及领域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及遗传调节等。①黄蓟马危害的高峰期是5~9月,成虫冬天一般会全部死亡。据此分析影响黄蓟马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该因素的影响过程主要归属于_______调节理论的范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温度(低温)外源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根据题意,黄蓟马成虫冬天一般会全部死亡,冬天温度较低,因此影响黄蓟马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非密度制约因素),该因素属于外源性调节理论范畴。②科研人员设定了两个种群模型:一个是具有较低的进攻性行为,能相互容忍,繁殖力较高,可能有留居的倾向(Ⅰ型);另一个是具有较高的进攻性行为,其繁殖力比较低,可能有外迁的倾向(Ⅱ型)。当山鼠种群数量接近K值时,其种群模型最可能为____型,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Ⅱ山鼠种群数量接近K值时,其对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加剧,繁殖力下降,可能有较高的进攻性行为和外迁倾向当山鼠种群数量接近K值时,种内竞争加剧,繁殖力较低,可能表现出较高的进攻性行为和外迁的倾向,其种群模型最可能属于Ⅱ型。20.祁连山北麓的高寒草原在海拔4 500 m以上,植被以耐寒耐旱的多年生禾草为主,并有不同数量的垫状植物(高度一般在10 cm以下)和高原灌丛。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是高寒草原上的两种小型哺乳动物,均以鹅绒委陵菜、美丽风毛菊等植物为食。回答下列问题:(1)高寒草原区别于其他群落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高寒草原群落中的高原灌丛、草本植物、垫状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物种组成可提高生物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高寒草原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其中紫花针茅的叶片表面有蜡质层、根系发达,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推测,紫花针茅能成为高寒草原代表植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高原鼠兔并不呈均匀分布,隐蔽条件良好且资源丰富的草甸及弃耕地是其偏好的生境,说明高原鼠兔的分布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若高原鼢鼠因某种因素完全消失,则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紫花针茅叶片表面的蜡质层可减少蒸腾作用,根系发达可以更好地吸收地下的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达到相对稳定(4)鼠害的发生对高寒牧区的草原畜牧业和生态环境都造成极大危害,草原管理部门每年都需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鼠害防治。研究发现,天敌不能完全阻止鼠类种群的爆发,也不能引发其灭绝,然而却能在鼠类种群数量被其他因素压低之后继续压低其数量,推迟鼠害的再次爆发。根据上述分析,写出最佳的鼠害治理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首先采取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等将鼠类种群数量压低,然后再利用天敌的作用控制其种群数量21.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图2是开矿对该草原土壤造成铜污染后,研究者研究的不同大气CO2浓度及土壤铜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5.6×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2×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_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2 kg,人比原来增重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0×108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5.6×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2×108 kJ,则羊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5.6×109×20%-1.2×108=1.0×109(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1.0×109×20%=2.0×108(kJ)。根据题意可知,改变取食比例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蛇体重每增加1 kg需要消耗草的重量为1/4÷20%÷20%+3/4÷20%÷20%÷20%=100(kg),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1 kg需要消耗草的重量为1/4÷20%÷20%÷20%+3/4÷20%÷20%=50(kg),所以蛇的取食比例发生改变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其体重每增加2 kg可以节约的草的重量为2×(100-50)=100(kg),因此人可以比原来增重100×20%×20%=4(kg)。(2)由图2可以看出,CO2浓度升高会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且随着土壤中铜污染程度的加重,这种作用会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促进减弱分析图2可知,正常浓度CO2组和高浓度CO2组在铜污染时土壤脲酶活性均低于未被铜污染时,且铜污染程度越重,土壤脲酶活性越低。比较无铜污染的土壤可知,高浓度CO2组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正常浓度CO2组,说明CO2浓度升高能促进土壤脲酶活性,当铜污染严重时,这种促进作用会减弱。(3)对于某一特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树→昆虫→鸟→鼬鼠与白鼬。如果用生物数量、能量分别作为绘制金字塔的指标,金字塔的形状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上述两种金字塔对比,___________能较好地反映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本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能量金字塔相对于数量金字塔,由于能量金字塔表达的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关系,因此它能较好地反映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本质,其反映的状况更加客观、全面。22.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_______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生态学(2)该生态工程将植物残渣、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充分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____________。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建立这一生态工程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多级利用循环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该生态农业中,众多的生物通过各种相互作用互相依存,可提高系统的生产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4)该生态工程的实施不仅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而且可以有效处理每天产生的大量废物,同时还可以为社会增加一定的就业机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自生整体(5)在建设该生态系统时,为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___________,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环境容纳量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模块检测试卷(二) (含解析).docx 模块检测试卷(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