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24版七上地理期中临考押题卷04(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2024版七上地理期中临考押题卷04(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2024版七上地理期中临考押题卷04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起年级上册【1-3章】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星星来了解宇宙。然而,真正的太空探索始于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尝试进入太空。下图示意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中国太空探索的部分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B.地球属于太阳系
C.地球是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D.地球不属于银河系
2.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可观测宇宙 B.可观测宇宙 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C.太阳系 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 地月系 D.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3.开启了人类进入太空探索新纪元的事件是( )
A.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
C.1977 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
D.1997 年第一台火星车“旅居者号”登陆火星
4.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如“ ”空间站、 探月工程、首辆火星车“ 号” ( )
A.天宫 嫦娥 祝融 B.天问 嫦娥 祝融
C.天宫 玉兔 神舟 D.天问 玉兔 神舟
小明计划用家里的废纸箱做一个地球仪,他的第一步是把纸箱裁成多个大小相同的圆,留一个圆当赤道平面备用,其余的如图二裁成大小相等的四个扇形;第二步是把扇形粘贴在赤道平面的两边,如图三图四;第三步用纸板的表层蒙皮,并贴上各大洲轮廓;第四步用纸板做支架,组装成图五样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小明在组装的过程中,发现( )
①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②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③所有经线都在极点相交 ④极点是特殊的纬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假设裁剪的圆的周长是40厘米,则该地球仪把地球缩小的比例是( )
A.1:100000000 B.1:400000000
C.1:200000000 D.1:300000000
读下侧的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8.图中既位于西半球,又处在低纬度地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图中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为期16天的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圆满结束。以“最忆是杭州”为主题的亚运会闭幕式,于10月8日北京时间20时整开始。家住美国纽约的华人观看闭幕式的时间为早晨。下图示意地球公转(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亚运会闭幕当天,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中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11.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杭州昼渐短夜渐长 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C.杭州正值春暖花开季节 D.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12.杭州和纽约两地观众观看闭幕式的时间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纬度差异 D.四季轮换
下图是车载导航界面的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地图中缺少了地图三要素中的( )
A.经纬线 B.比例尺 C.方向 D.注记
14.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西北 D.向东北
15.经测得图中“超市”与“学校”的实地距离为1千米,图上距离为2厘米,该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50000 B.
C.1:50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高山滑雪是在大自然中的山坡上进行的雪上运动,具有鲜明的自然属性,是滑雪运动的象征与精华,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在北京延庆区小海坨山举行。读图“小海坨山地区等高线分布”(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6.①处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17.乙滑雪道的走向大致是( )
A.东北—西南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东西走向
18.对图中小海坨山滑雪区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滑雪道落差均超过900米 B.山顶终年有积雪
C.甲、丙道陡缓状况完全一致 D.丁道坡度最平缓
下图所示,从我国大连到欧洲的荷兰鹿特丹有三条海上航线,分别是北极航线、①、②三条航线。
19.关于北极航运沿途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途经太平洋、土耳其海峡、北冰洋、大西洋 B.途经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C.起止地区人口稠密 D.北冰洋被亚、欧、非三洲环绕
20.关于①航线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大连-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鹿特丹
B.大连-台湾海峡-巴拿马运河-土耳其海峡-鹿特丹
C.大连-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鹿特丹
D.大连-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大西洋-印度洋-鹿特丹
21.关于②航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绕过非洲南端,跨越寒、温、热带 B.经过三个大洋,跨越了南、北半球
C.冬季由于冰冻无法通航 D.②航线进入大西洋还可以到达美国西海岸
22.关于①航线和②航线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①航线航运忙,经过运河往往需要排队通过,航运时间比②航线长
B.①航线短,收费高;②航线长,航运风险高
C.①航线经过的海峡、内海、运河比②航线多
D.大型船只无法通过①航线需沿②航线运输
板块构造学说是近几十年来解释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板块A的名称是( )
A.欧亚板块 B.非洲板块 C.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4.大洋洲所属的板块主要是( )
A.南极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大洋洲板块
25.日本多火山地震,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沿海地区 B.地形以山地地区
C.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D.全年降水量多
第Ⅱ卷
二、解答题(共50分)
26.读太阳系示意图(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写出图中代表地球的字母 。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轨道和 轨道之间。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 ,其中心天体是 。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 。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
(6)请你简要列举两例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① ,② 。
(7)请你描述两点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① ,② 。
27.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孕育地球上各种各样的鲜活生命,自称万物之灵的人类更是离不开阳光的哺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当地球光照出现图1示情况时,太阳直射于 (填纬线),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日期为 前后,丁地处于 (填季节)。
(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3)赤道上的甲、乙、丙三个地方,刚好日出的是 地,正午时分的是 地。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三地的 不同,而导致 的差异。
(4)图2中甲、乙两图是济南某教室二至日正午光照示意图,其中代表冬至日的是 ,此时济南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5)太阳能热水器若想达到最佳集热效果,太阳能集热管面的倾斜度应随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进行调整。图3表示济南四季的最佳安装效果,其中表示夏季的是 。
28.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字母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A B C D
(2)E地的海拔高度为 米,甲、乙两山蜂相比,海拔更高的是 ,甲位于乙的 方向,两山峰实际距离是 千米。
(3)①②两条登山路线,更省力的是 ,请简单分析原因。 。
(4)C、D两处更易形成河流的是 ,若形成河流,小河流向大致为 。
(5)若在D、F之间修建公路,a、b两路线中,修建难度小的是 路线,请简单说明原因, 。
29.《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读“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航线描述:“鹦鹉螺”号从① (大洋)出发,经过大洋洲,在② (大洋)中航行,经过红海,穿过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a (运河),过地中海,到达大西洋,南行到达D (大洲),北上途径北美洲,最终到达欧洲沿岸。
(2)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
①“鹦鹉螺号”水下航行路线只在热带海域 ( )
②“鹦鹉螺号”水下航行穿越了东、西、南、北四个半球 ( )
③“鹦鹉螺号”经过的e海域正逐渐扩大 ( )
④“鹦鹉螺号”在b处海底参观了亚特兰蒂斯古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类活动 ( )
(3)当“鹦鹉螺”号到达南极大陆时,他们发现在冰雪覆盖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对这一事实解释合理的是 (植被迁移/人类活动/气候变暖/大陆漂移)。
(4)“鹦鹉螺”号航行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是 。
A.有连续而广阔的陆地 B.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C.陆地相连但海洋不相连 D.海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5)环海航线穿过红海海底时,听当地人介绍。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原因。
(6)环海航线途中在日本看到了海底火山喷发,请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2024版七上地理期中临考押题卷04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起年级上册【1-3章】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星星来了解宇宙。然而,真正的太空探索始于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尝试进入太空。下图示意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中国太空探索的部分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B.地球属于太阳系
C.地球是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D.地球不属于银河系
2.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可观测宇宙 B.可观测宇宙 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C.太阳系 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 地月系 D.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3.开启了人类进入太空探索新纪元的事件是( )
A.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
C.1977 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
D.1997 年第一台火星车“旅居者号”登陆火星
4.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如“ ”空间站、 探月工程、首辆火星车“ 号” ( )
A.天宫 嫦娥 祝融 B.天问 嫦娥 祝融
C.天宫 玉兔 神舟 D.天问 玉兔 神舟
【答案】1.B 2.D 3.A 4.A
【解析】1.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A错误;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属于太阳系,B正确;海王星是离太阳最远的行星,C错误;太阳系在银河系的边缘,属于银河系,而地球又属于太阳系,因此地球属于银河系,D错误;故选B。
2.地球所处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可观测宇宙,因此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D正确,排除ABC,故选D。
3.1957 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标志着人类能够将物体送入太空并围绕地球运行,开启了人类进入太空探索的新纪元,A正确;1969 年美国“阿波罗 11 号”飞船登上月球,这是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成就,但不是开启新纪元的事件,B错误;1977 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这是后续太空探索的重要任务之一,C错误;1997年第一台火星车“旅居者号”登陆火星。这一事件展示了人类在火星探测方面的能力,但同样不是新纪元的标志,D错误;故选A。
4.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天宫”是我国的空间站计划,“嫦娥”是我国的探月工程,“祝融”是我国的首辆火星车。故选A。
小明计划用家里的废纸箱做一个地球仪,他的第一步是把纸箱裁成多个大小相同的圆,留一个圆当赤道平面备用,其余的如图二裁成大小相等的四个扇形;第二步是把扇形粘贴在赤道平面的两边,如图三图四;第三步用纸板的表层蒙皮,并贴上各大洲轮廓;第四步用纸板做支架,组装成图五样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小明在组装的过程中,发现( )
①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②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③所有经线都在极点相交 ④极点是特殊的纬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假设裁剪的圆的周长是40厘米,则该地球仪把地球缩小的比例是( )
A.1:100000000 B.1:400000000
C.1:200000000 D.1:300000000
【答案】5.D 6.A
【解析】5.在地球仪上,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且所有经线都在极点相交,因此①和③是正确的。纬线的长度从赤道到极点逐渐变短,最后缩成一个点,因此②是错误的,④是正确的,因为极点可以看作是纬线中最短的特殊纬线。故选D。
6.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0000千米,即40000000米。小明裁剪的圆周长是40厘米,即0.4米。地球仪的缩小比例为0.4米/40000000米,计算得:1:10000000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下侧的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8.图中既位于西半球,又处在低纬度地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图中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答案】7.C 8.A 9.B
【解析】7.读图可知,图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点在北极圈以北,即是丙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对于纬度,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地位于低纬度和西半球,乙地位于中纬度和东半球,丙地位于高纬度,丁地位于低纬度和东半球,所以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低纬度,又位于西半球的是甲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辨别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为期16天的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圆满结束。以“最忆是杭州”为主题的亚运会闭幕式,于10月8日北京时间20时整开始。家住美国纽约的华人观看闭幕式的时间为早晨。下图示意地球公转(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亚运会闭幕当天,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中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11.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杭州昼渐短夜渐长 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C.杭州正值春暖花开季节 D.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12.杭州和纽约两地观众观看闭幕式的时间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纬度差异 D.四季轮换
【答案】10.C 11.A 12.B
【解析】10.结合所学可知,地球公转图中,①为春分(3月21日前后),②为夏至(6月22日前后),③为秋分(9月23日前后),④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因杭州亚运会闭幕当天是10月8日,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中的③④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杭州亚运会期间是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地球公转至③④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且不断南移,当地白昼时间正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A正确,B错误;杭州过了秋季,春暖花开的季节是春季,C错误;南极地区没有出现极夜现象,当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D错误。故选A。
12.杭州和纽约两地观众观看闭幕式的时间不同,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这种差异,B正确;地球公转产生季节的变化,A错误;纬度差异不能产生时间的差异,C错误;四季轮换是地球的公转产生的,D错误。故选B。
下图是车载导航界面的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地图中缺少了地图三要素中的( )
A.经纬线 B.比例尺 C.方向 D.注记
14.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西北 D.向东北
15.经测得图中“超市”与“学校”的实地距离为1千米,图上距离为2厘米,该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50000 B.
C.1:50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答案】13.B 14.D 15.A
【解析】13.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读图可知,图中有图例和注记,图中判读方向可以按照指向标判断,图中缺少比例尺这一个要素,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4.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自西南向东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通过换算可知,1干米=100000厘米,根据比例尺公式,该图比例尺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100000,即比例尺为1:50000,也就是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干米(或500米),A正确,CD错误;B选项中的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B错误。故选A。
高山滑雪是在大自然中的山坡上进行的雪上运动,具有鲜明的自然属性,是滑雪运动的象征与精华,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在北京延庆区小海坨山举行。读图“小海坨山地区等高线分布”(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6.①处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17.乙滑雪道的走向大致是( )
A.东北—西南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东西走向
18.对图中小海坨山滑雪区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滑雪道落差均超过900米 B.山顶终年有积雪
C.甲、丙道陡缓状况完全一致 D.丁道坡度最平缓
【答案】16.A 17.A 18.D
【解析】16.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A正确。等高线凸向高处为谷,位于两座山之间相对低洼处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排除BCD。故选A。
17.图中可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图示乙滑雪道的走向大致是东北--西南走向。故选A。
18.根据图中相邻等高线的数值可判断等高距为100m,根据计算相对高度的公式:d (n-1) ≤落差≤d(n+1),其中d代表等高距,n代表两点间有效等高线数量,图片上起点终点间等高线数量都为9条,带入公式,可以判断落差 均超过800m,A错误。 北京夏季气温在25℃以上,山顶的气温会在 0℃以上,山顶夏季无积雪,B错误。 甲、丙道陡缓状况不完全一致, C错误。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而丁路线等高线分布最稀疏,最平缓,D正确。 故选D。
下图所示,从我国大连到欧洲的荷兰鹿特丹有三条海上航线,分别是北极航线、①、②三条航线。
19.关于北极航运沿途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途经太平洋、土耳其海峡、北冰洋、大西洋 B.途经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C.起止地区人口稠密 D.北冰洋被亚、欧、非三洲环绕
20.关于①航线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大连-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鹿特丹
B.大连-台湾海峡-巴拿马运河-土耳其海峡-鹿特丹
C.大连-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鹿特丹
D.大连-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大西洋-印度洋-鹿特丹
21.关于②航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绕过非洲南端,跨越寒、温、热带 B.经过三个大洋,跨越了南、北半球
C.冬季由于冰冻无法通航 D.②航线进入大西洋还可以到达美国西海岸
22.关于①航线和②航线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①航线航运忙,经过运河往往需要排队通过,航运时间比②航线长
B.①航线短,收费高;②航线长,航运风险高
C.①航线经过的海峡、内海、运河比②航线多
D.大型船只无法通过①航线需沿②航线运输
【答案】19.C 20.A 21.B 22.A
【解析】19.据图可知,北极航运从我国大连出发,经太平洋、白令海峡、北冰洋、大西洋到达荷兰鹿特丹,不经过土耳其海峡,A叙述错误;北极航线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途径北温带和北寒带,没有经过热带,B叙述错误,北极航线起点所在的大连和终点所在的鹿特丹分别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欧洲西部,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C叙述正确;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环绕,非洲不与北冰洋相邻,D叙述错误。故选C。
20.据图可知,①航线从我国大连出发,向南经台湾岛和福建省之间的台湾海峡、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折向西北,经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再向北到达荷兰的鹿特丹;没有经过巴拿马运河、也没有经过土耳其海峡或霍尔木兹海峡,A描述符合事实;BCD描述不符合事实。故选A。
21.②航线从我国大连出发,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荷兰的鹿特丹,跨越北温带、热带、南温带,没有经过寒带,A说法错误;②航线经过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跨越南北半球,B说法正确;②航线途径地区洋面冬季不结冰,可以正常通行,C说法错误;②航线进入大西洋还可以到达美国东海岸,美国西海岸濒临太平洋,D说法错误。故选B。
22.①航线航道较为狭窄,通过苏伊士运河时往往需要排队通过,但航运时间比②航线短,A说法错误;①航线比②航线航程短,但收费比②航线高,②航线运费低,但运距长,且风险高,B说法正确;①航线需经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经过的海峡、内海、运河比②航线多,C说法正确;①航线需经过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河面平均宽度仅为135米,平均深度仅为13米,通过的船舶满载后的总排水量不超过25万吨,因此大型船只无法通过①航线需沿②航线运输,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板块构造学说是近几十年来解释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板块A的名称是( )
A.欧亚板块 B.非洲板块 C.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4.大洋洲所属的板块主要是( )
A.南极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大洋洲板块
25.日本多火山地震,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沿海地区 B.地形以山地地区
C.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D.全年降水量多
【答案】23.C 24.B 25.C
【解析】2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读图可知,A是美洲板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六大板块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大洋洲位于印度洋板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C正确,与海陆位置、地形、降水无关,ABD错误;故选C。
第Ⅱ卷
二、解答题(共50分)
26.读太阳系示意图(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写出图中代表地球的字母 。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轨道和 轨道之间。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 ,其中心天体是 。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 。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
(6)请你简要列举两例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① ,② 。
(7)请你描述两点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① ,② 。
【答案】26.(1)C
(2)D E
(3)二 太阳系 太阳
(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6)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 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
(7)孕育新的技术,解决现有难题 增强了人类的信心和进取精神
【解析】26.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北极上空俯视)为材料,涉及太阳系各大行星分布、地球的宇宙环境、人类太空的探索成就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由图可知,A是水星、B是金星、C是地球、D是火星、E是木星、F是土星、G是天王星、H是海王星。因此图中代表地球的字母是C。
(2)由图可知,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D火星和E木星轨道之间。
(3)图中包括太阳系、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最高级的是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低一级的是地月系,中心天体是地球。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有:适宜的日地距离,适宜的大气层,充足的水资源,适宜的重力,稳定的宇宙环境,强大的磁场等。而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大小行星运动轨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日地距离,适宜的大气层,充足的水资源,适宜的重力,图中反映的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6)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23年6月4日成功返回。
(7)人类太空探索孕育新的技术,解决现有难题;太空探索增强了人类的信心和进取精神;人类太空探索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提供了一条道路。
27.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孕育地球上各种各样的鲜活生命,自称万物之灵的人类更是离不开阳光的哺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当地球光照出现图1示情况时,太阳直射于 (填纬线),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日期为 前后,丁地处于 (填季节)。
(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3)赤道上的甲、乙、丙三个地方,刚好日出的是 地,正午时分的是 地。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三地的 不同,而导致 的差异。
(4)图2中甲、乙两图是济南某教室二至日正午光照示意图,其中代表冬至日的是 ,此时济南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5)太阳能热水器若想达到最佳集热效果,太阳能集热管面的倾斜度应随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进行调整。图3表示济南四季的最佳安装效果,其中表示夏季的是 。
【答案】27.(1)北回归线 夏至 6月22日 冬季
(2)自西向东
(3)丙 甲 经度 时间
(4)甲 昼短夜长
(5)②
【解析】27.本题以地球光照图和物体影子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四季的划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半球及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考查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掌握程度,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当地球光照出现图1示情况时,太阳直射于北回归线,此时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丁地位于南半球南温带,该地处于冬季。
(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3)赤道上的甲、乙、丙三个地方,刚好日出的是丙地,该地位于晨线上,正午时分的是甲地。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三地的经度不同,而导致时间的差异。
(4)图2中甲、乙两图是济南某教室二至日正午光照示意图,甲地影子长,太阳高度角小,其中代表冬至日的是甲,此时济南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5)太阳能热水器若想达到最佳集热效果,太阳能集热管面的倾斜度应随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进行调整。图3表示我国济南四季的最佳安装效果,其中表示夏季的是②,该季节太阳高度最大。
28.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字母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A B C D
(2)E地的海拔高度为 米,甲、乙两山蜂相比,海拔更高的是 ,甲位于乙的 方向,两山峰实际距离是 千米。
(3)①②两条登山路线,更省力的是 ,请简单分析原因。 。
(4)C、D两处更易形成河流的是 ,若形成河流,小河流向大致为 。
(5)若在D、F之间修建公路,a、b两路线中,修建难度小的是 路线,请简单说明原因, 。
【答案】28.(1)鞍部 陡崖 山谷 山脊
(2)600 甲 东北 18-23之间都可以
(3)① 与②路线相比①路线等高线更稀疏,坡度更缓,更加省力。
(4)C 自西南向东北流或向东北流或向北流
(5)a a路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坡度小,施工量小,修建难度小或行车安全
【解析】28.本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相对高度的计算、山区交通运输线路的修建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1)依据位置,图中字母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为:A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B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C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D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2)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E地的海拔是100米。甲的海拔高度700~800m,乙的海拔高度600~700m,甲山峰的海拔更高。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以判断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测得甲乙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左右,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4×500000=2000000厘米=20千米。
(3)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读图可知,①②两个登山路线,更省力的是①路线,原因在于①路线等高线稀疏、坡缓,易登山。
(4)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D两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河流流向东北方向。
(5)a路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坡度小,地形起伏较小,便于施工,节省投资。
29.《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读“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航线描述:“鹦鹉螺”号从① (大洋)出发,经过大洋洲,在② (大洋)中航行,经过红海,穿过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a (运河),过地中海,到达大西洋,南行到达D (大洲),北上途径北美洲,最终到达欧洲沿岸。
(2)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
①“鹦鹉螺号”水下航行路线只在热带海域 ( )
②“鹦鹉螺号”水下航行穿越了东、西、南、北四个半球 ( )
③“鹦鹉螺号”经过的e海域正逐渐扩大 ( )
④“鹦鹉螺号”在b处海底参观了亚特兰蒂斯古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类活动 ( )
(3)当“鹦鹉螺”号到达南极大陆时,他们发现在冰雪覆盖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对这一事实解释合理的是 (植被迁移/人类活动/气候变暖/大陆漂移)。
(4)“鹦鹉螺”号航行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是 。
A.有连续而广阔的陆地 B.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C.陆地相连但海洋不相连 D.海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5)环海航线穿过红海海底时,听当地人介绍。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原因。
(6)环海航线途中在日本看到了海底火山喷发,请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答案】29.(1)太平洋 印度洋 苏伊士运河 南极洲
(2)错误 正确 错误 错误
(3)大陆漂移
(4)B
(5)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进行张裂运动。
(6)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或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
【解析】29.本题以鹦鹉螺号航行线图为材料,涉及到大洲大洋的分布、板块构造学说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太平洋——世界上最大的大洋,②是印度洋——完全位于东半球,a是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D是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洲。
(2)由图可知,“鹦鹉螺号”水下航行路线五带都有穿过,故①错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鹦鹉螺号”水下航行穿越了东、西、南、北四个半球,②正确;e海域为地中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减少。③错误;“鹦鹉螺号”在b处海底参观了亚特兰蒂斯古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壳下沉,即地壳运动,④错误。
(3)当“鹦鹉螺”号到达南极大陆时,他们发现在冰雪覆盖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原因在于南极大陆是从温带或热带地区漂移过来的,那时这片大陆生长着大片森林,后来埋藏于地下,形成了丰富的煤炭资源。植被没长腿,不会迁移。人类活动不会导致大规模的资源运动。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但是不会导致资源移动。所以对这一事实解释合理的是大陆漂移。
(4)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地球上有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故B正确;陆地不相连但海洋相连,故AC错误;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南半球,故D错误。故选B。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即红海因受板块的张裂作用导致面积越来越大。
(6)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或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所以导致日本多火山地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