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 防 犯 罪认真阅读课本P52-57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探究点一 了解罪与罚1.刑法的内容和作用 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探究点二 加强自我防范 4.青少年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5.认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自主学习罪与罚欠债还钱!否则别怪我不客气!《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罪】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责任。一、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1.内容:2.作用:(定罪)(量刑)罪与罚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处以拘留或罚款。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被人民法院处以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对比上述行为,并说一说什么是犯罪?行为一 行为二行为性质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危害相对轻微危害严重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受行政制裁受刑罚处罚罪与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二、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应受刑罚处罚性刑事违法性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联系秦某等人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组织策划并制造、传播谣言、蓄意炒作,非法牟取暴利,严重扰乱网络秩序。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判决其犯诽谤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半,决定合并执行有期徒刑3年。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判断秦某等人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1.秦某等人的行为严重扰乱网络秩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2.法院依据刑法进行判决,说明其行为触犯了刑法,符合刑事违法性的特征;3.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受到了刑罚处罚,符合刑罚当罚性的特征。犯罪行为方法与技能罪与罚三、刑罚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刑事处罚)刑 罚主刑拘役附加刑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分类只可独立适用不可附加适用一个罪只可适用一个主刑可独立适用也可附加适用还可同时适用主刑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有期徒刑: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由死缓减为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最高有期徒刑为20年。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的刑罚并强迫劳动改造。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极刑)知识链接附加刑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剥夺政治权利:剥夺参加国家管理和其他政治活动的权利。没收财产:将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驱逐出境:指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境内的刑罚方法。(特殊的附加刑)2023年7月2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消息: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书记周江勇受贿一案,对被告人周江勇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周江勇受贿犯罪所得及孳[zī ]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案件分析请找出本案中的主刑、附加刑。主刑附加刑知识拓展“罚金”与“罚款”相同吗?“拘役”与“拘留”相同吗?“刑罚”与“刑法”相同吗?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罚金、拘役------刑罚----刑事违法(犯罪/严重违法)刑法------法律名称刑罚------是对犯罪,违反刑法的处罚刑法规定犯罪结果刑罚中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反弹,呈现低龄化趋势2022年6月1日,最高检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显示,2017年至2021年,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出现反弹。具体来看,盗窃罪、聚众斗殴罪、强奸罪等五类主要犯罪占比超过三分之二。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读完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触?犯罪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的原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刑法》第十七条规定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加强自我防范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陈某的经历说明了什么?陈某的最后结局对我们有何启示?结交损友无心学习、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受学校纪律处分经常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拦路抢劫被判刑不良行为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以案说法 P55123456吸烟、饮酒多次旷课、逃学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与社会上具有不良行为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7阅览、观看或者收听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极端等内容的读物、音响制品或者网络信息等8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不良行为相关链接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123456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刀具;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毁损公私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7参与赌博赌资较大;8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相关链接严重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3.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预防犯罪刑法犯罪内容主 刑含义应受刑罚处罚性刑罚附加刑加强自我防范基本特征刑事违法性作用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严重社会危害性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曾经说过:“通往犯罪的道路不仅是下坡路,而且坡度很陡。”愿同学们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树立规则意识,充分认清犯罪的危害,增强自我防范,克服不良行为,防微杜渐,促进自身健康成长,成为一名守法的合格公民。从小事做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