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理实践 课件(共42张PPT内嵌视频)初中地理粤教·粤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地理实践 课件(共42张PPT内嵌视频)初中地理粤教·粤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第一章 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
第三节 地理实践
新课导入
郦道元著成《水经注》的过程中,采用了地理实践的哪些方法?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核心素养
观察与分析:观察地理现象,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
案例研究:研究具体案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农业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等,理解人地关系的复杂性。
实践活动: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亲身体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人地协调观
地图阅读:利用地图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区域对比:对比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分析区域间的差异和联系。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某一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动手操作:利用地理工具(如地球仪、地图等)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地理技能。
模拟实验:进行地理模拟实验,如水土流失实验、地形地貌模拟等,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参与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活动,收集地理数据和信息,进行地理分析和研究。
地理实践力
地图阅读:利用地图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区域对比:对比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分析区域间的差异和联系。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某一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
目录:
01/地理实验
03/野外考察
02/社会调查
自主学习
井冈山红色革命研学之旅
某中学七年级的同学暑假到井冈山开展了一次主题为“重走军路,传承红色基因”的研学实践活动。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万洋山),这里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地势险要,是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
在井冈山,同学们完成了三项研学任务:第一,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重温革命历史,学习井冈山精神。第二,重走红军路,结合地形、植被等特点,体验红军当年革命的艰难困苦。第三,走访当地村民,了解红色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图1-3-1 井冈山地形图
1.阅读图文材料,说出完成此次研学实践任务所使用的地理实践方法与工具。
2.设计一份关于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调查问卷。
地理实践是在地理学习中,通过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方式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技能、方法等的一种地理学习方式,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
地理实践
地理实验
社会调查
野外考察
地理实践
01
第一部分
概念
地理实验是指运用相关设备、软件和材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法,通过相关地理活动检验地理结论或探索地理现象,进而获得地理事象本质特征的学习方式。
内容
地理模型
演示和模拟实验
学具等的制作与使用
地理实验主要包括地理模型、学具等的制作与使用,以及一些演示和模拟实验,通常在室内课堂上进行。
过程
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观察、设计、操作,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获得直接的地理体验,从而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
在地理实验中,需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最后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活动探究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图1-3-2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通过依次改变坡度大小、植被覆盖率及降水强度,理解各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器材:电子秤、量杯、泥沙、草皮、小铲子等。
实验步骤:参照图1-3-2制作实验装置,按下列步骤完成实验。
步骤一:在坡面上铺设2千克泥沙,将坡面依次调整至坡度a、坡度 b 、坡度c(坡度a、b、c均不大于45°),模拟降雨约40秒。观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总量和浑浊度并称重,记录在表1-3-1中。
活动探究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图1-3-2实验装置
步骤二:将坡面调整至坡度a,在坡面上分别铺设2千克泥沙(即裸地)、2千克泥沙和一层草皮(草皮的覆盖率为50%)、2千克泥沙和一层草皮 (草皮的覆盖率为100%),模拟降雨约40秒。观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总量和浑浊度并称重,记录在表1-3-1中。
步骤三:将坡面调整至坡度a,在坡面上铺设2千克泥沙,降雨强度依次为小雨、中雨、大雨,模拟降雨约40秒。观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总量和浑浊度并称重,记录在表1-3-1中。
活动探究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表1-3-1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变量 实验现象
步骤一 坡度大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坡度a
坡度b
坡度c
步骤二 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裸地
草皮的覆盖率为50%
草皮的覆盖率为100%
步骤三 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小雨
中雨
大雨
时间: 地点: 记录人
活动探究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实验结论:
坡度越_____________,水土流失越严重;地表植被覆盖越_____________,水
土流失越严重;降水强度越_____________,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评价:
可从实验态度和实验能力两个方面对“模拟水土流失实验”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对实验记录和实验结论进行终结性评价。将两个评价维度的得分计入评价总分,最后写出本次实验的收获和感想。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实践证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实验 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VR)等营造出仿真的地理场景或实验场景。
图1-3-3VR技术实现虚拟环境的沉浸式学习
社会调查
02
第二部分
概念
社会调查是指为了了解某一地理事象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查、人员访谈、问卷回答等形式获取直接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或寻求解决方案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
图1-3-4学生正在进行社会调查
内容
社会调查侧重人文地理内容的调查,如社区人口调查、城市交通状况调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等。
社区人口调查
城市交通状况调查
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过程
社会调查一般包括方案设计、过程探究、结果分析等,调查过程中需明确调查目的、内容、分工、方法和预期成果,并制订调查方案,通过问卷或访谈进行调查,最后对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社会调查有利于帮助我们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学习有用的地理,形成关注人文社会的思维习惯。
作用
您好!垃圾分类是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绿色低碳的社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的重点是了解社区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参考。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不作其他用途,问卷涉及的信息均采取无记名形式且遵从保密原则,请您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年龄?
A.0~18岁 B.19~30岁 C.31~60岁 D.60岁及以上
2.您的性别?
A.男 B.女
3.您的学历?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或中专 D.大专及以上
4.您是否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
A.非常了解 B.了解 C.基本了解 D.不太了解
5.您平时是否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A.总是 B.经常 C.偶尔 D.从不
6.您所在社区的垃圾投放点是以什么形式安放的?
A.传统垃圾桶 B.分类垃圾桶
C.无垃圾桶,随意堆积 D.固定垃圾屋
社区垃圾分类调查问卷
7.您对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如何?
A.很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很不满意
8.您认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A.宣传力度不够
B.缺乏垃圾分类设施
C.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够
D.缺乏专业的垃圾分类人员
E.其他(请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您认为社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A.增加宣传力度
B.提供垃圾分类的相关奖励机制
C.加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
D.提供垃圾分类的便捷服务
E.其他(请填写):
10.您对社区垃圾分类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外考察
03
第三部分
概念
野外考察是指通过实地观察、观测、调查的形式,认识某一地区内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而获得有关地理事象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学习方式。
图1-3-4学生正在进行社会调查
内容
野外考察侧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考察,如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河流考察、植被考察、地形地貌考察等。
气象观测
植被考察
天文观测
河流考察
地形地貌考察
作用
野外考察可以让我们近距离地亲近自然,知行合一,灵活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对学科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图1-3-6 同学们正在进行野外考察
案例学习
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
周庄古镇位于苏州市东南,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誉。为深入了解江南水乡的风貌,苏州某中学的七年级学生到周庄古镇进行野外考察。
一、考察目的
1.通过绘制周庄古镇河流分布示意图,建立周庄古镇建筑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2.通过考察周庄古镇的建筑,认识地理环境对周庄古镇建筑特点
的影响。
3.通过对周庄古镇进行野外考察,掌握野外考察的方法及地理工具的使用。
案例学习
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
二、考察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周庄古镇的地理环境和建筑特点等。
2.准备好地图、指南针、皮尺、记录本、笔等考察工具。
3.设计周庄古镇建筑特点记录表及野外考察方案的思路、要点等。
指南针
皮尺
记录本

案例学习
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
三、考察过程
考察活动一:绘制周庄古镇河流分布示意图
1.利用周庄古镇平面图,确定周庄古镇的考察路线,对周庄古镇的河流进行考察,并使用指南针判断河流流向。
2.结合周庄古镇平面图和河流的考察结果,绘制周庄古镇河流分布示意图。
周庄古镇平面图
图1-3-7 周庄古镇河流分布示意(示例)
案例学习
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
考察活动二:考察周庄古镇古代建筑
1.考察沈厅,观察前部水墙门和河埠,中部墙门楼、茶厅、正厅,后部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了解三部分不同的用途,归纳沈厅的建筑特点。
2.考察张厅,观察厢房楼、门楼、石柱上细腻精良的雕饰,记录古代建筑的装饰类型。
3.将考察到的情况记录在表1-3-2中。
沈厅松茂堂
张厅玉燕堂
建筑名称 建筑特点
沈厅
张厅
前部: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
中部: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
后部:生活起居之处
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
琉璃瓦、石雕、木雕和镂空门等
案例学习
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
四、考察评价
可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形式,对“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从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调查记录表的设计、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终结性评价包括手绘河流分布图、建筑特点记录表等内容。
五、注意事项
徒步时间较长,需提前准备适量的食物和饮用水;提前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做好个人安全防护;野外考察过程中听从老师安排和指挥,禁止嬉戏、打闹。
野外考察需明确考察目的、地点、内容、过程和预期结果,并制订考察方案,运用地图等地理工具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对考察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总结,撰写考察报告。请选择你感兴趣的某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野外考察,并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考察收获。
地理博览
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1587—1641),明朝地理学家。他游历一生,志在四方,主要靠徒步跋涉,尝尽了旅途的艰辛,“达人之所未达,探人之所未知”。旅途中,他探幽寻秘,书写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经过30多年的考察,他撰写了《徐霞客游记》,全书共计60万字。该书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以及气候变化、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记录,在地理科学方面贡献重大。《徐霞客游记》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质地貌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此外,该书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以及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
主题活动一
活动主题
定向越野。
活动目标
学会使用地图、指南针或其他地理工具来定位、测风向、设计越野路线等;在参与并完成定向越野活动中形成团结协作、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活动过程和方法
1.设计越野要求,如目标点位、在每个点位需要完成的任务,并将确定的点位标在地图上。
2.以小组为单位,评估到达目标点位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制定合理的越野路线和策略。
3.在设定的比赛区域内,借助地图、指南针或其他导航工具,进行定向越野比赛。在比赛过程中要克服障碍,寻找和确定目标点位,完成定向越野活动。
主题活动一
活动成果
使用地图、指南针或其他导航工具确定目标点位,查询线路,并完成定向越野活动。活动示例如下。
活动评价
在定向越野过程中能否使用相关工具进行定位、导航,是否具有合作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克服困难的勇气。
图I-1某学校定向越野地图
图I-2 某小组完成目标点位任务
课堂小结
能力提升:叙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索的精神;能够引用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了解地球仪的主要途径,并通过制作简易的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课堂小练
1.泰安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分组开展“节日中的地理”实践探究活动。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地理与诗词”小组搜寻的下列古诗词中,能够在端午节期间看到的景象是( )
A.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B.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解析: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或“角黍”,主要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制成,用箬叶或柊叶包裹。故在端午节期间能看到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的景象,B正确;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的是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景象,A错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C错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写入冬时节,千里的黄云遮盖了太阳,北风吹雪大雁南归时送别时的景象,D错误。故选B。
B
2.长沙某中学“地理+”校园劳动实践教育初见成效。读图同学们要从药材园前往田径场,总体的前进方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解析: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由图可知田径场位于药材园的西南方向。同学们要从药材园前往田径场,总体的前进方向是西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C
宁夏某校开展“徒步百里祭英烈”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读综合实践活动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还可开展的地理实践活动是( )
A.探究水土流失成因
B.调查傣族民俗文化
C.采集沿途黑土样本
D.考察甘蔗种植分布
解析:由题干可知,该地区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理实践活动是探究水土流失成因,故A正确;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故B错误;该地区主要分布黄土,东北地区黑土广布,故C错误;甘蔗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该地属于北方地区,故D错误。故选A。
A
宁夏某校开展“徒步百里祭英烈”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读综合实践活动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同学们发现沿途的地名中“梁”“峁”“洼”等出现的比例很高,因为该地区( )
A.全年高温多雨
B.植物种类丰富
C.地势辽阔坦荡
D.黄土地貌广布
解析:同学们发现沿途的地名中“梁”“峁”“洼”等出现的比例很高,因为该地区黄土地貌广布,属于黄土高原,故D正确,C错误;该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故A错误;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植被不丰富,故B错误。故选D。
D
暑假期间,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对家乡进行了野外考察,并对附近村庄开展社会调查。读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该地区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村位于乙村的西南
B.②镇与山峰Ⅱ的相对高度超过1000米
C.④处位于甲村的可视范围内
D.⑤铁矿到③海港的最佳线路是N线路
解析: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式判断方向,甲村位于乙村的东南方,故A错;②镇海拔在0~200,山顶Ⅱ的海拔范围为800~1000,故相对高度范围为600~1000,不会超过1000,故B错;④处与甲村之间有山脉阻挡,不能看到,故C错误;⑤铁矿到③海港,N线沿等高线修建,起伏小,故D正确,本题选D。
D

暑假期间,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对家乡进行了野外考察,并对附近村庄开展社会调查。读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该地区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研学小组对该地区考察见闻,描述正确的是( )
A.植被类型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沿考察路线可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C.河流①位于山脊
D.在Ⅱ地适宜的农业部门是林业
解析:该地冬季最低气温大于0℃,为亚热带,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A错误;读图可知,河流流经的地形没有陡崖,不会有瀑布,故B错误;河流干流源头和支流都发育在山谷处,故C错误;Ⅱ地位于山顶,地势高,起伏大,为了保持水土,适宜发展林业,故D正确,故选D。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