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密闭的容器中煅烧金属,打开容器盖称量,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他认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
总质量不相等。
英国 波义耳
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时,却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
总质量相等。
两位化学家的“争论”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大于
等于
小于
猜想和假设
让我们用实验和智慧来求证吧!
探究一 铜粉加热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1.称量装置及药品质量m1
2.加热铜粉,观察现象
3.称量反应后装置及药品质量m2
4.比较m1和m2
反应前97.4g
实验现象:
探究一 铜粉加热前后质量的测定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反应原理:
铜 + 氧气 氧化铜
加热
结论:
(参加反应的质量总和)
(生成的质量)
参加反应的铜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
Cu+ O2 CuO
天平保持平衡。
反应前97.4g
反应后97.4g
探究二 铁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1.在锥形瓶中加入用砂纸打干净的铁丝,再小心地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塞好橡胶塞。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2.取下锥形瓶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硫酸铜 溶液进入锥形瓶,观察实验现象。
3.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次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
4.比较m1和m2
反应前86.2g
实验现象:
铁 + 硫酸铜 铜 + 硫酸亚铁
反应原理:
结论:
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Fe + CuSO4 Cu + FeSO4
探究二 铁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参加反应的质量总和)
(生成的质量总和)
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
天平保持平衡。
反应前86.2g
反应后86.2g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探索发现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①质量
②化学反应
③参加
④总和
关键词:
只强调“质量”,不包括“体积”
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解释物理变化
反应物剩余、催化剂、杂质质量除外
不能漏掉气体物质
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是( )
A.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该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100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D
2.在化学反应A+B===C+D中,10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gC和20gD,则B的质量为( )
A. 36g B. 14g C. 16g D. 12g
C
探究三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1.把盛有碳酸钠粉末和小试管(盛有盐酸)的烧杯放在天平托盘上,用砝码平衡。
2.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和碳酸钠反应,观察现象。
3.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
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
有大量气泡产生,天平失去平衡,指针向右偏转。
盐酸+碳酸钠 → 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HCl+Na2CO3 → NaCl + H2O + CO2
思考:为什么反应后质量减小?
CO2
探究三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反应前称量的质量)
(反应后称量的质量)
>
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碳酸钠粉末
稀盐酸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注意:视频中的石棉网,在新教材中已经改成陶土网。
思考
为什么镁条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
Mg + O2 MgO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注意:
若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时,应该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密闭的容器中煅烧金属,打开容器盖称量,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他认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
总质量不相等。
英国 波义耳
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时,却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
总质量相等。
讨论:两位化学家的结论谁是正确的?
温故知新
提出问题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思考:
H
H
O
H
H
O
水分子
H
H
H
H
O
O
氢原子
氧原子
分裂
O
O
H
H
H
H
氢分子
氧分子
结合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
不变
不变
不变
电解水
质量守恒的原因
H
H
O
H
H
O
水分子
H
H
H
H
O
O
氢原子
氧原子
分裂
O
O
H
H
H
H
氢分子
氧分子
结合
思考
水电解微观示意图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是否改变?分子的种类是否改变?
元素的种类 元素的质量 分子的种类 。
改变
不变
不变
六不变
二变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微观
元素质量
元素种类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宏观
物质的总质量
可能变
元素化合价
分子的个数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1.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
射,取得圆满成功。NH4ClO4(高氯酸铵)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
能生成的物质是( )
A. CO2 B. Cl2 C. O2 D. N2
A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行。火炬中的燃料X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5O2 3CO2+4H2O,则X是( )
A、C2H4 B、C2H6 C、C3H6 D、C3H8
原子种类 左边个数 右边个数
D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C
H
O
0
3
0
8
10
10
点燃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知值为10
B、C物质是催化剂
C、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D、反应过程中,物质A和物质B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12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 24 2 1
反应后质量/g 16 0 2 未知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11
D
B A+ D
24
14
注意: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或未参加反应的物质
10
链接中考
(2019年日照)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8∶1
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丁一定是化合物
A
丁 甲+丙
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失。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
学完本节课后有哪些收获
拓展性作业
1.利用家中的物品设计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拍摄视频,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
2.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