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西省上高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 地理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章第1-2节; 考试时长:75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一、单选题1.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下图为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3.图中的X处即为(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4.下列地区地壳最厚的是(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马里亚纳海沟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5.图示天体系统的层次共有( )A.一个 B.两个C.三个 D.四个6.与地球相比,月球和火星都没有发现生命,主要是因为两天体( )A.体积、质量太小,大气稀薄 B.距日远,获得的太阳辐射少C.气温日较差小,利于液态水形成 D.距小行星带近,陨石袭扰多2001年7月18日、19日黎明,天空上演了“众星捧月”的天文奇观—肉眼可见的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依次排列在月球周围。由于天文学家对这一奇观作了预测,许多天文爱好者大饱了眼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7.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A.金星和火星 B.土星和金星 C.木星和土星 D.火星和木星8.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 )A.金星和火星 B.土星和金星 C.木星和土星 D.火星和木星9.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天空中飞行的飞机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⑤陨石⑥流星体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地球各个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0.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B.连续但不规则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由坚硬岩石组成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B.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C.各圈层相互渗透 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2023年9月18日21时21分,我国东海海域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70km。完成下面小题。13.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14.符合此次震源所在圈层特点的是( )A.该圈层主要为液态 B.只有纵波穿过该圈层C.其下界为莫霍界面 D.软流层位于该圈层中15.地震发生时,乘船在东海海域旅游的居民会感觉到身体( )A.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C.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D.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16.地震发生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的能量以波的方式向外传播 B.首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C.距震中越远,建筑物受损会越大 D.地震波传播速度由震源到地表逐渐加快下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岩石圈包括图中所示的( )A.①底部 B.②顶部 C.①全部和②顶部 D.②底部和③全部18.火山喷发的物质来自图中( )A.①顶部 B.②上部 C.③顶部 D.③底部2023年4月24日2时到8时,太阳引发了一场特大地磁暴。此次地磁暴来自太阳产生的“冲击波”,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日冕物质抛射引起。下图示意太阳大气层。完成下面小题。19.日冕物质抛射( )A.发生在①层 B.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发生在③层 D.发生在①层和③层20.此次太阳产生的“冲击波”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南北两极出现极光现象②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③导致大规模的火山地震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图1中阴影部分为宜居带)(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 和 。按照行星的分类,它们都属于 行星。(2)按运动特征,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都是 ,具有 性的特点(3)图2中太阳大气层③是 ,该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4)若地球在图1中甲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是( )A.体积将会变小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变为寒冷的“冰球”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3年9月22日22时59分在印尼班达海发生里氏5.7级地震,震源深度150千米。材料二 地震波波速变化示意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1)(多选)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四周传播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2)结合材料二判断:不连续面A为 ,B为 。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特征是:横波 ,纵波 ,说明B界面上方的物质状态是 态,B界面下方的物质状态为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 ,D+E ,F+G 。(4)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 ,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 。(5)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 圈的全部和 圈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6)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的特点是:陆壳比洋壳 ,具体表现为海拔越高陆壳越 。高一年级 地理试卷答案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B A B A A C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B D C A C B C A21.每空2分,共16分。(1) 地球 火星 类地(2) 自西向东 同向(3) 日冕层 太阳风(4)D22.共24分(1)AC (2分)(2)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完全)消失 (突然)下降 固 液态或熔融状态 (每空1分,共6分)(3) 地壳 地幔 地核 (每空2分,共6分)(4)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每空1分,共 3 分)(5) 水 岩石 (每空2分,共4分))(6) 厚 (2分) 厚(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