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重点突破练(课件 练习(含解析),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重点突破练(课件 练习(含解析),2份打包)

资源简介

重点突破练
(分值:100分)
第1~6题,每题6分;第7~10题,每题7分,共64分。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
C.植食性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加快物质循环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2.某苹果园中生活着多种昆虫,其中有卷叶蛾、蚜虫、蚧虫等害虫,有草蛉、螳螂等害虫的天敌,还有一些既非害虫又非害虫天敌的中性昆虫,如蚊、蚂蚁等。在果树下面种草,天敌昆虫的数量和种类都大大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卷叶蛾、蚜虫、蚧虫等害虫是次级消费者
B.卷叶蛾→螳螂→黄雀是一条食物链,螳螂是第二营养级
C.中性昆虫在果园生态系统中是多余的
D.种草后,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
3.图中甲、乙、丙等各代表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两种,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辛可占有3个不同的营养级
D.图中丁和辛、丙和乙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题组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
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  )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物质循环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5.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6.蝽虫具有臭腺,遇危险时便会分泌臭液来自卫逃生,这使它“臭名远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蝽虫分泌的臭液可向天敌传递化学信息
B.蝽虫分泌的臭液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信息传递可影响种群的繁衍,以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在相互传递中起作用
7.某湖泊中的部分食物网和DDT在不同生物体内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DDT移动和浓缩至水禽的渠道有4条
B.生物量金字塔大多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C.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形式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
D.营养级越高,自身代谢排出的有害物质越少,单位生物量DDT的含量越高
题组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2024·西安高二期末)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关于生态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的特征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C.北极冻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也很低
D.当草原遭受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S3面积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B.若某生态系统S1面积小,则S2面积一定小
C.S2面积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D.受到干扰后能恢复生态平衡,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0.某地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当地政府启动了“生态桥”治理工程,将废弃枝条和落叶集中进行资源化处理,加工成优质有机肥后再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果园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使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
C.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D.流入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果树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有机肥中的化学能和其他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11.(16分)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二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三为能量流经图二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能量的单位为kJ。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丙中A为第__________营养级,③代表的生理作用为____________。
(2)若图一中的生产者固定了2 000 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kJ。
(3)若图二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 125 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4)分析图三中能量关系可知,乙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这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生物粪便中的能量。
12.(20分)生态学家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图甲所示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该池塘生态系统除了图甲所示的成分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图甲中浮游动物的生态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鲈鱼体重增加1 kg,则最多需要消耗______kg的浮游植物。太阳鱼的价格一般要低于鲈鱼价格,从图中的营养结构及能量流动规律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污水排放是破坏池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但轻微排放对该池塘生态系统影响甚微,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其基础是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有两个变量:x和y,其中能衡量恢复力稳定性的是________,一般情况下,该变量越大,说明恢复力稳定性越__________(填“高”或“低”)。
(5)假设某种蓝细菌(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则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即可)。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答案精析
1.A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
2.D
3.D [图中生产者是甲和戊两种,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正确;由题图可知,由甲到辛的食物链有5条,因此丙种群数量下降20%对辛种群不会有太大影响,即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B正确;图中共有8条食物链,其中辛可占第三、第四、第五共3个营养级,C正确;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丁和辛、丙和乙之间除捕食关系之外还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错误。]
4.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循环往复、全球性的特点,可用图甲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可用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可用图丙表示,C符合题意。]
5.D
6.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并不是只来自生物,还可以来自非生物环境(如湿度、温度、磁力等),D错误。]
7.A [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故 DDT移动和浓缩至水禽的渠道有6条,A错误;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物量金字塔大多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B正确;DDT等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体内逐渐聚集,营养级越高,自身代谢排出的有害物质越少,单位生物量DDT的含量越高,D正确。]
8.D [当草原遭受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9.B [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表明生态系统在遭到干扰后偏离正常范围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A正确;S1所代表的面积越小,表明生态系统在遭到干扰后偏离正常范围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可能较高,也可能较低,故S2面积不一定小,B错误;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表明生态系统在遭到干扰破坏后,恢复到原状所用的时间越长,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弱,C正确。]
10.B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个渠道进行的,A正确;“生态桥”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主要改变了分解者的结构,不改变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没有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C正确。]
11.(1)丁 有机物 二 分解作用 (2)80 (3)12.8% 逐级递减 (4)第三营养级
解析 (1)据图分析,图一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丁;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乙为第一营养级,则丙中A为第二营养级,③代表的生理作用为分解作用。(2)若图一中的生产者固定了2 000 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2 000×20%×20%=80(kJ)。(3)据图三分析,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为500-100=400(kJ),若图二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 125 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400÷3 125×100%=12.8%,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12.(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生活在水体的上层 (2)104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培养鲈鱼比培养等质量的太阳鱼消耗的植物多 (3)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 (4)x 低 (5)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湖泊中以该蓝细菌为食的消费者数量过少 如图所示
解析 (1)图甲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甲中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生活在水体的上层。(2)按照最长的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太阳鱼→鲈鱼)和最低的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鲈鱼每增重1 kg,需要消耗1÷10%÷10%÷10%÷10%=104 (kg)的浮游植物。由于太阳鱼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低于鲈鱼,在获取能量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较少,饲养成本低,培养鲈鱼比培养等质量的太阳鱼消耗的植物多,故太阳鱼价格一般低于鲈鱼。(4)图乙中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有两个变量x和y,其中y表示外来干扰使之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大小,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差;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因此能衡量恢复力稳定性的是x,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差。(共34张PPT)
重点突破练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
C.植食性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加快物质循环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
2.某苹果园中生活着多种昆虫,其中有卷叶蛾、蚜虫、蚧虫等害虫,有草蛉、螳螂等害虫的天敌,还有一些既非害虫又非害虫天敌的中性昆虫,如蚊、蚂蚁等。在果树下面种草,天敌昆虫的数量和种类都大大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卷叶蛾、蚜虫、蚧虫等害虫是次级消费者
B.卷叶蛾→螳螂→黄雀是一条食物链,螳螂是第二营养级
C.中性昆虫在果园生态系统中是多余的
D.种草后,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卷叶蛾、蚜虫、蚧虫是以植物为食,为初级消费者,A错误;
卷叶蛾→螳螂→黄雀不是一条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B错误;
中性昆虫能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
种草后,生产者种类更多,以此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图中甲、乙、丙等各代表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两种,是该生态系统
的主要成分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数量不会发
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辛可占有3个不同的营养级
D.图中丁和辛、丙和乙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图中生产者是甲和戊两种,是该生态系统的主
要成分,A正确;
由题图可知,由甲到辛的食物链有5条,因此
丙种群数量下降20%对辛种群不会有太大影响,
即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B正确;
图中共有8条食物链,其中辛可占第三、第四、第五共3个营养级,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丁和辛、丙和乙之间除捕食关系之外还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题组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
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物质循环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循
环往复、全球性的特点,可
用图甲表示;生态系统的能
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
可用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可用图丙表示,C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
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
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
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碳在植物体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被动物摄
食,并使得能量流入动物体内,A正确;
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
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正确;
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蝽虫具有臭腺,遇危险时便会分泌臭液来自卫逃生,这使它“臭名远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蝽虫分泌的臭液可向天敌传递化学信息
B.蝽虫分泌的臭液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信息传递可影响种群的繁衍,以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在相互传递中起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并不是只来自生物,还可以来自非生物环境(如湿度、温度、磁力等),D错误。
7.某湖泊中的部分食物网和DDT在不同生物体内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DDT移动和浓缩至水禽
的渠道有4条
B.生物量金字塔大多是上窄下
宽的金字塔形
C.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形式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
D.营养级越高,自身代谢排出的有害物质越少,单位生物量DDT的含量
越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故
DDT移动和浓缩至水禽
的渠道有6条,A错误;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生物量金字塔大多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B正确;
DDT等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体内逐渐聚集,营养级越高,自身代谢排出的有害物质越少,单位生物量DDT的含量越高,D正确。
题组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2024·西安高二期末)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关于生态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的特征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C.北极冻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
也很低
D.当草原遭受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
群数量的下降,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当草原遭受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S3面积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B.若某生态系统S1面积小,则S2面积一定小
C.S2面积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
性越弱
D.受到干扰后能恢复生态平衡,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表明生态系统在遭
到干扰后偏离正常范围越小,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越高,A正确;
S1所代表的面积越小,表明生态系统在遭
到干扰后偏离正常范围越大,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可能较高,也可能较低,故S2面积不一定小,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表明生态系统在遭到干扰破坏后,恢复到原状所用的时间越长,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弱,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某地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当地政府启动了“生态桥”治理工程,将废弃枝条和落叶集中进行资源化处理,加工成优质有机肥后再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果园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使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
C.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D.流入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果树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有机肥中的
化学能和其他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个渠道进行的,A正确;
“生态桥”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主要改变了分解者的结构,不改变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错误;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没有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二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三为能量流经图二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能量的单位为kJ。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图一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丙中A为第____营养级,③代表的生理作用为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有机物

分解作用
据图分析,图一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丁;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乙为第一营养级,则丙中A为第二营养级,③代表的生理作用为分解作用。
(2)若图一中的生产者固定了2 000 kJ的能量,
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k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0
若图一中的生产者固定了2 000 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2 000×20%×20%=80(kJ)。
(3)若图二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 125 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8%
逐级递减
据图三分析,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为500-100=400(kJ),若图二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 125 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400÷3 125×100%=12.8%,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4)分析图三中能量关系可知,乙表示
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
殖的能量,这其中包括__________生
物粪便中的能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三营养级
12.生态学家对某池塘生态系统
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
行调查,得到了图甲所示的食
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功
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该池塘生态系统除了图甲所示的成分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分析图甲中浮游动物的生态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生活在水体的上层
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
图甲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
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甲中浮游动物以浮
游植物为食,生活在水体的上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鲈鱼体重增加1 kg,则最多需
要消耗____kg的浮游植物。太阳
鱼的价格一般要低于鲈鱼价格,
从图中的营养结构及能量流动规
律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4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培养鲈鱼比培养等质量的太阳鱼消耗的植物多
按照最长的食物链(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
太阳鱼→鲈鱼)和最低的能量
传递效率(10%)计算,鲈鱼每
增重1 kg,需要消耗1÷10%÷10%÷10%÷10%=104 (kg)的浮游植物。由于太阳鱼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低于鲈鱼,在获取能量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较少,饲养成本低,培养鲈鱼比培养等质量的太阳鱼消耗的植物多,故太阳鱼价格一般低于鲈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污水排放是破坏池塘生态系
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但轻微
排放对该池塘生态系统影响
甚微,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_______,其基础是___________。
(4)图乙中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有两个变量:x和y,其中能衡量恢复力稳定性的是____,一般情况下,该变量越大,说明恢复力稳定性越____(填“高”或“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
x

图乙中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有两个变量x和y,
其中y表示外来干扰使之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
大小,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越差;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因
此能衡量恢复力稳定性的是x,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假设某种蓝细菌(A)是某湖泊
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
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
(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
则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湖泊中以该蓝细菌为食的消费者数量过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如图所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