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025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含解析)统编版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025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含解析)统编版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025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热门电影《抓娃娃》抓住了当下教育的社会热点话题,踩住了家长们那根敏感的神经,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给大家以深刻反思。由此可见,该电影票房与口碑能一路狂飙得益于( )
①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令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②聆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抓住了文化创新的关键
③讴歌人民的伟大实践,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年8月31日,江西省精心组织了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成立系列活动,让国外嘉宾欣赏了中国瓷器技术的更迭革新,了解千年瓷都悠久的制瓷历史,助力陶瓷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中华瓷器文化走向世界,这一做法( )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加强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对接,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③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④能够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合理展开艺术创作,有血有肉地表现李白、高适、杜甫等诗人形象,让观众伴随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体味“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酣畅,“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怅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影片中的唐诗一次次唤起观众的文化记忆。这表明文艺创作( )
①要真实再现社会历史的本来面貌
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③要善于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④要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年央视春晚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取意自中国古典文学词牌名,创作团队用中国传统色作为切入点,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展现银珠、群青、玄天等中国色,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科技与艺术融合中展现人民生活的多彩和传统文化内涵。《满庭芳·国色》的价值在于()
①传承经典文化,创新呈现形式,增强文化自信
②借助中华文化之美展现不同"国色"的独特魅力
③用融通古今中外文化资源的方式推动文化发展
④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近年来,整理千年卷帙,为治国理政提供参考;解读诸子百家,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启示;活化非遗资源,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相成就中,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由此可见( )
①中华民族的崛起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
②“两个结合”是我们推进文化新繁荣的必由之路
③中华文化的统一性经由“两个结合”得以确立
④当代中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所以强调文化自信是因为( )
①文化自信离不开人民,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因素
③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进,需要文化自信凝聚伟大力量
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期间,某镇开展秋季村晚、送戏下乡、全民阅读、公益电影放映等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氛围。该系列活动的开展旨在()
①发展文化产业,保障村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建设精神文明,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③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道家的老子到儒家的孔孟,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李白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李清照,从针砭时弊的鲁迅到道尽武侠情怀的金庸……一个个国学大师给我们呈现了缤纷多彩的文学盛宴,这些经典是后世需要好好收藏保护的瑰宝。唯有诵读文化经典,方能体味先贤的情怀。这启示我们( )
①诵读文化经典知礼明智,是留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要面向未来,更要不忘本来
③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是振兴中华文化的转折点
④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就能展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革命文化承载着革命历史,积淀着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革命文化都发挥着引领和激励作用,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革命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是因为( )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传统文化的忠实弘扬者
②革命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为中国革命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③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的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④革命文化是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3年8月26日,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终选结果出炉,550件网络正能量作品脱颖而出。乡村振兴、保家卫国……以平实质朴的文字、直抵人心的视频和图片等方式,勾勒出奋进中国的大美画卷,鼓舞亿万人民毅勇前行。这启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要()
①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
②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忠于祖国和人民
③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④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0年长沙红博会上,株洲展区憨态可掬的人偶“星宝’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互动、合影。“星宝”整体造型以“湖南”和“红色”的首字母“H”为造型主体,整体形象棱角圆润,憨态可掬,像是燎原的小火苗,眼部造型为心形图形,寓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手型向上,整体积极向上,年轻活泼。未来“星宝”将牵手湖南众多红色资源,成为“红色”湖南的代言人之一。“星宝的出现( )
①丰富红色文化内涵,使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
②通过文化载体创新,提升文化展示水平,吸引公众关注红色文化
③拓展红色资源的利用方式,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④创造性地将红色文化与动漫形式相结合,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汉字是意美、形美、音美“三美”兼具的文字。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粗制滥造、任意破坏汉字形体而成的另类字体,特别是一些抽劣的字体产品被出版、影视、报刊等大众传媒使用,给汉字规范化使用带来了新的冲击。对此( )
①媒体应做规范汉字使用的引领者和践行者
②媒体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并研制管理标准
③政府需加强管理并正确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④政府应修订规范汉字使用的相关法律以树新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1年9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对于“流量至上”现象坚决说“不”,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充盈广播电视和网络空间。这是因为( )
①主旋律作品占据着主流价值观的地位
②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正确引导
③落后文化违反法律法规,应当予以取缔
④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许多国外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示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②文化的传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天津某高校面向全国开展清廉主题设计作品征集活动。在作品《剪纸清廉》中,“廉以养德,清风正气”八个汉字以传统剪纸的样式呈现,并融入了杨柳青年画、传统风筝、天津之眼等元素。该艺术创作( )
①展现时代风貌,涵养高尚情操
②丰富艺术内涵,推动认识发展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艺术创新
④追求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苏州博物馆举办“世界文化遗产系列”主题活动之“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艺术展”。展览围绕敦煌壁画、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与文献三方面展开,汇集了116件(套)珍贵书画与文献,并展示了复制的敦煌石窟。1:1高保真复制的敦煌275窟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敦煌艺术。苏州博物馆举办该活动旨在( )
①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②开发文化旅游,打造世界遗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效应
③把握文化内涵,坚守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民族性
④涵养家国情怀,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 )
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自信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C.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二、材料解题思路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民法典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是人类法治文明的精彩一跃。民法典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全面总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直面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比如,明确禁止高空抛物,捍卫“头顶上的安全”。民法典同样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由于互联网对损害后果“无限放大效应”的特殊性,它创设了更正权、删除权以及禁令等和互联网发展相匹配的民事法律机制。民法典集纳了中华民族的公序良俗,却不是对历史传统的“亦步亦趋”;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是对外国法律的“照单全收”。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谈谈民法典这一人类法治文明的“精彩一跃”带给我们的启示。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深海》《中国奇谭》《三体》等动画作品凭借精致的画面和富有特色的故事受到广泛关注,取得了流量和口碑的双赢,将“中国动画学派”话题又一次推到台前。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爆款”,充分运用当代技术形塑观众易于接受的美学风格,以自成体系的“画风”获得认可。近年来,中国动画创作者认准这个方向,将美术传统与当代技术充分融合,在美学风格上不断实现突破。动画短剧《雾山五行》接续中国古典文学的传奇传统,以水墨写意画风,将中国古代景观具象化,并融入武侠叙事。此后,《中国奇谭》直接化身多种美术风格的“展示台”。不仅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通过创新技术赋能重焕生机,动画创作者还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实验:或将中国传统画风与西方素描画法相结合,或用三维动画凸显水墨特点。《深海》则更进一步,融合油画色彩与黑白水墨,以三维形态呈现写意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传播效果来看,观众对这些富有传统文化意蕴美学风格的肯定,证明了将动画天然具有的写意特色与中华美学注重意境营造的传统相结合,能够在动画“画风”上迸发出巨大创造力。创新动画“画风”,需要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注入契合观众情感需要的内涵,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从而真心喜欢,用新的视听语言反映时代脉动,探索一种能够回应当代人情感诉求并引发普遍共鸣的“中国风”。
请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创作出一种能够回应当代人情感诉求并引发普遍共鸣的“中国风”式的中国动画。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影《万里归途》领跑2022年国庆档票房榜。不仅票房成绩亮眼,电影口碑也十分强劲,收获许多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该片首次以外交官视角,聚焦了一段在海外战区险象环生的归家之路。“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我们一定带大家回家”,影片中中国外交官宗大伟枪林弹雨中的护侨行动正是外交为民的真实写照。该片改编自真实的撤侨事件,传播了积极的价值观。正是这些元素的存在,让这部电影打动人心
观影感受:什么样的人算是英雄,或许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答案。但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始终为民的那些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不折不扣的英雄。英雄并非生来就是英雄,该片中的白婳等都是凡人,在战火中也会恐惧、犹豫、担心,但危难之际他们毅然选择了逆行,护佑同胞的生命,凡人亦成真英雄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电影《万里归途》何以打动人心。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承延安精神,激励奋斗之志。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党的二十大闭幕不过四五天,10月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了延安,瞻仰革命圣地,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新征程上,我们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新征程上我们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的正确性。
22.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于党领导人民群众长期奋斗的伟大实践,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彰显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内在的先进性、广泛的包容性,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事关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
壮大主流价值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点、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①②:热门电影《抓娃娃》抓住了当下教育的社会热点话题,抓住了家长们那根敏感的神经,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给大家以深刻反思。可见,该电影票房与口碑能一路狂飙得益于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抓住了文化创新的关键;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令观众产生共鸣,①②符合题意。③:该电影没有讴歌人民的伟大实践,③不符合题意。④:材料中电影属于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事业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④不符合题意。畝本题选A。
2.答案:C
解析:推动中国瓷器文化走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而不是认同感,其目的在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①③有误。
3.答案:C
解析:文艺创作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但不意味着真实再现社会历史的本来面貌,①错误。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合理展开艺术创作,有血有肉地表现诗人形象,让观众伴随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体味怅惘和豪迈……影片中的唐诗一次次唤起观众的文化记忆。这表明文艺创作要善于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
4.答案:C
解析:①:《满庭芳·国色》取意自中国古典文学词牌名,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科技与艺术融合,说明《满庭芳·国色》传承经典文化,创新呈现形式,①符合题意。②:应该是通过"国色"来展现中华文化之美,②不选。③:材料主要讲述《满庭芳·国色》创新呈现方式,未涉及融通古今中外文化资源,③不符合题意。④:《满庭芳·国色》展现人民生活的多彩和传统文化内涵,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5.答案:D
解析:①:材料没有强调中华民族的崛起,排除①。②: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相成就中,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这说明“两个结合”是我们推进文化新繁荣的必由之路,②符合题意。③:中华文化本身具有统一性的特点,并非经由“两个结合”得以确立,③错误。④: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相成就中,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由此可见,当代中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6.答案:D
解析:①:文化自信离不开人民,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①不符合题意。
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错误。
③④: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所以强调文化自信是因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进,需要文化自信凝聚伟大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7.答案:D
解析: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唯有诵读文化经典,方能体味先贤的情怀。这启示我们诵读文化经典有利于人们知礼明智,是留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①说法正确
一个个国学大师给我们呈现了缤纷多彩的文学盛宴,这些经典是后世需要好好收藏保护的瑰宝。唯有诵读文化经典,方能体味先贤的情怀。这启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要面向未来,更要不忘本来 ②说法正确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③说法错误
展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不仅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还要与时代相结合 ④说法过于绝对
9.答案:C
解析:②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革命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意义。这是因为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的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为中国革命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动力,②③符合题意。①: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弘扬者,①说法错误。④:革命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文化,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0.答案:A
解析:
11.答案:D
解析:
12.答案:B
解析:①③正确,粗制滥造、任意破坏汉字形体而成的另类字体,特别是一些抽劣的字体产品被大众传媒使用,给汉字规范化使用带来了新的冲击,对此,媒体应做规范汉字使用的引领者和践行者,政府需加强管理并正确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②错误,研制管理标准的主体不是媒体;
④错误,政府不是立法机关,无权修订相关法律。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选项主旋律作品占据着主流价值观的地位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
②④正确,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对于“流量至上”现象坚决说“不”,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充盈广播电视和网络空间。这是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正确引导,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
③错误,落后文化违反法律法规,对待落后文化的态度是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①: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红军的长征历程中实现的,不是在交流中确定的,①错误。
②:国外作家和记者写的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文学著作,向全世界展示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说明文化的传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符合题意。
③:80多年以来,许多国外作家和记者写的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文学著作,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体现了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正确。
④: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能够使革命文化更好地传承,但革命文化的价值并不是通过大众传媒传播才具有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5.答案:B
解析:作品《剪纸清廉》以“廉以养德,清风正气”展现了时代风貌,有利于引导人们涵养高尚情操;《剪纸清廉》以传统剪纸的样式呈现,并融入了杨柳青年画、传统风筝、天津之眼等元素,这表明该作品通过融通不同资源,实现了艺术创新,①③正确。题干中的作品以传统剪纸的样式呈现清廉文化,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不是丰富其内涵,②排除。该作品重在追求社会效益,未涉及兼顾经济效益,④排除。故选B。
16.答案:B
解析:②:“世界文化遗产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主要目的是优秀文化的交流传播、保护传承,而不是打造商业价值,②说法错误。③:目的不是把握文化内涵,而是促进优秀文化的交流传播、保护传承,③观点不符合题意。①④:“世界文化遗产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通过艺术展的方式,116件(套)珍贵书画与文献和1∶1高保真复制的敦煌275窟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敦煌艺术,表明了该活动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涵养家国情怀,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①④观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7.答案:D
解析:D: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D正确。AB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但不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最根本的要求,ABC排除。故本题选D。
18.答案: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回应人民的法治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②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植根于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注重解决当下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民事法律新问题。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既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维护公序良俗,又积极借鉴国外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华法治文明创新发展。
解析:根据题目可知,本题有6分,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考查方向可作如下解答:①根据材料“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的国家”,可从以人民为中心的角度作答。②根据材料“民法典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全面总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和“直面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可从立足于实践、回答时代问题的角度作答。③根据材料“民法典集纳了中华民族的公序良俗”和“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可从继承优良传统、博采众长的角度作答。
19.答案:①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中国动画需要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反映社会问题,担当时代责任。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动画的创作要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注入契合观众情感需要的内涵,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中国动画的创作需要将美术传统与当代技术充分融合,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需要调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取信息解题思路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动画需要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反映社会问题,担当时代责任→可联系教材知识: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关键词②:中国动画的创作要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注入契合观众情感需要的内涵,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可联系教材知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关键词③:中国动画的创作需要将美术传统与当代技术充分融合,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可联系教材知识: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0.答案:①电影《万里归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②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人们向上向善;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创新性发展,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④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既要票房成绩亮眼,又要电影口碑强劲,得到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解析:1.设问解题思路及答题角度
设问类型 知识范围 答题角度
说明电影《万里归途》何以打动人心,属于解题思路说明类试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解题思路材料中该影片成功的经验,结合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等知识作答
2.材料解题思路及答题要点
材料精练 教材对接 答题要点
该片改编自真实的撤侨事件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传播了积极的价值观 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的具体措施 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始终为民的那些人,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万里归途》领跑2022年国庆档票房榜。不仅票房成绩亮眼,电影口碑也十分强劲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1.答案: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弘扬延安精神,能够让人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推动社会的发展。②延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丰富和发展。弘扬延安精神能够凝聚人心,是增强中华民族战胜困难、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③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弘扬延安精神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或“坚定文化自信自立”),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文化强国。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实为原因类主观题,设问要求可转换为“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需要调用文化的功能、中华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解题思路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传承延安精神,激励奋斗之志→可联系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关键词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可联系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关键词③: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可联系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文化强国。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2.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要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研究事物内部不同矛盾和同一矛盾不同方面的地位与作用,善于抓住重点与主流。②文化影响人,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壮大主流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坚定文化自信,凝魂聚力,为国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③壮大主流价值,有利于维护意识形态的独立性,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发展。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矛盾观点、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要求对“壮大主流价值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谈谈认识。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可联系善于抓住重点与主流。关键词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可联系文化影响人,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壮大主流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坚定文化自信。关键词③: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事关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可联系有利于维护意识形态的独立性,维护国家安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