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2025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含解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2025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含解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2025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袁隆平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水稻,试种后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推断其为天然杂交水稻。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七十年代中期,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2021年5月,由袁隆平任首席科学家的“超级稻”项目再获佳绩。袁隆平在科学研究中用到的辩证思维有( )
①归纳推理,准确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②发散思维,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突破口
③辩证否定,没有对旧事物统一体的否定,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
④质量互变,把握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蛙眼具有准确地跟踪空中飞行目标的特别功能。人们根据蛙眼的结构和功能,研制出能够跟踪卫星、监视空中飞行目标的“电子蛙眼”。这个过程体现了( )
①思维过程以感性具体为起点
②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唯一方法
③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④通过思维抽象获得的认识是对事物整体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
①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
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
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
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其要求有( )
①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②将认识对象相对地独立起来,分别地加以研究
③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把认识对象看成不断变化着的开放系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正确运用解题思路的方法,需要( )
①解题思路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
②解题思路构成整体的每一要素
③对事物从整体和全过程上进行综合把握
④找出本质性的东西,从整体上把握各个要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很多外国人初来中国感触到的是“中国文化独特、社会安全、食物多样、人们热情”,居住几年后,便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了解中国,从而形成了对中国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综合印象。这一思维过程( )
A.表明提纯是思维具体的关键环节
B.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
C.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
D.通过思维抽象把握了中国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7.腾讯负责人曾坦言,微信这个产品,如果不是顶着公司内部手机QQ部门的反对坚持做下去,而是由另一家公司率先推出,腾讯可能就会错失一个占领现代通信市场的重要机会。腾讯对微信产品的研发说明( )
①要勇于实现对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事物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
③不否定一切就无法取得新的进步
④辩证否定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边漫画(根据刘志永漫画改编)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②运动变化发展是有条件的
③解决问题要注意把握分寸
④要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一直处于进行时,并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从“出发”到“再出发”,推动着“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后向“强起来”的目标继续奋进。中国改革开放( )
①是对中国原有政治经济制度的彻底否定
②推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表明辩证否定是事物内部自身的否定
④说明事物发展需要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过犹不及”这些饱含中国智慧的古语体现了(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比认识事物的飞跃性更重要
③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④适度思维就是凡事都采取不偏不倚的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一位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认识事物所经历的“是山”“不是山”“只是山”的过程表明( )
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正确认识是在与错误认识的斗争中发展的
④思维抽象要上升到思维具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2022年9月9日,我国宣布发现月球上的新物质“嫦娥石”。科学家们对月壤样本进行分类研究过程中,剥离出一颗方圆约10微米大小的单晶颗粒,最初认为该单晶颗粒的化学成分是全新的,但是无法提供晶体结构信息,经过反复研究后最终定论其是一种呈晶体状的磷酸盐矿物,其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空间群R3c,呈微小柱状。“嫦娥石”的认识过程( )
①经历了从事物个性中提取共性的环节
②经历了分离、提纯的思维抽象环节
③是一个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④是从事物整体中抽取部分的思维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等系列举措,依靠科技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下列对材料蕴含的辩证思维方法认识正确的是( )
①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解题思路
②综合方法把注意力放在“点”上
③体现了解题思路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④在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某市通过对外开放提升城市能级,落实“一核引领、全域联动”工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发展态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材料体现了( )
①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认识事物要坚持解题思路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与此前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传统基建不同的是,本次的“东数西算”是国家在算力水平发展层面的新基建。在优化算力资源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构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新优势。这体现了( )
①以动态性、全面的观点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规律
②解题思路与综合的对立统一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并非排斥局部的独立性
④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间断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炮火硝烟的洗礼、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改革开放的考验、脱贫攻坚的挑战等重大历史进程,依然朝气蓬勃、生机活力,靠的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善于修正错误。勇于自我革命之所以成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风华正茂的关键密码,是因为“自我革命”( )
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敢于自我否定
②在肯定旧事物基础上开拓创新
③在肯定与否定的循环往复中永续发展
④在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斗争中破旧立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新桥腐竹声名远扬,制作工艺精良,经多道工序,黄豆严选、磨浆细腻、煮浆精准、挑皮轻柔、挂晾讲究,对细节精雕细琢,成品色泽金黄、豆香浓郁、口感好,受消费者喜爱。从思维抽象角度看,只围绕其精工制作的品质高进行解题思路指向的是( )
A.提纯环节
B.分离环节
C.简略化环节
D.理想化环节
二、材料解题思路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有一个所谓的“飞矢不动”的理论。他认为“飞行的箭是静止不动的”。其思考过程是:箭在飞行的某一时刻,必定是处在某一位置上,它不能同时占有两个位置,因此,箭在这一时刻应当是静止的;箭在这一个时刻静止在这个位置,在另一个时刻静止在另一个位置,于是整个过程皆是由这样一系列的静止构成,而静止的总和是不能构成运动的,静止的总和当然还是静止!所以,飞行的箭是静止不动的。
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解题思路芝诺“飞矢不动”理论的错误之处。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五千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既不能片面地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厚今薄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材料二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社会,孝文化作为家庭伦理最重要的规范,调节着自天子至庶人的行为,促进了家族和睦与社会和谐。我们一方面要结合时代特征,重新认识孝文化,赋予传统孝文化新的内涵,促使其创新和转化;另一方面要结合民族特征和现代人文精神,重新审视和批判继承传统孝文化,促使其去极端化、去封建化、去等级化、去愚昧化,构建新型孝文化。
(1)结合材料一,谈谈针对认识对象中的利与弊、好与坏,应如何作出正确的肯定与否定。
(2)有人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得出以下结论:“只有否定传统孝文化,才能实现其创新和转化。”请运用辩证否定原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回乡大学生见到附近山林经常有蝎子出没,由此受到启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蝎子的种类、生理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又通过对市场行情的考察,发现蝎子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最终决定办蝎子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他和蝎子亲密接触,经过反复的观察、试验、总结,终于发明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蝎子养殖技术。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思维具体的内容的?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老字号是我国工商业发展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老字号的优势在于“老”——老品牌、老技艺、好信誉、好口碑。但老字号的不足,一定程度上也源于“老”,例如存在观念老化、机制老化等问题,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接受程度不够高,难以满足当前消费升级和时代发展需要。发展老字号必须巩固好“老”的优势,破解“老”的难题。唯有守正创新发展,才是老字号的出路所在,这也是一些老字号能够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的“传家法宝”。
“唯有守正创新发展,才是老字号的出路所在”。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辩证否定”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以及开发利用。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探索出一条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道路。利用农业文化遗产的多重功能和多重属性,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农产品,发展观光、休闲、康养、度假、研学、文创等多种业态的旅游产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能将其与现代农业发展对立起来,也不能将其与农业文化遗产地发展对立起来
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解题思路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道路体现的辩证思维特征。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①②:材料未涉及归纳推理和发散思维,①②排除。③④:根据材料可知,袁隆平在科学研究中用到的辩证思维有辩证否定,没有对旧事物统一体的否定,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质量互变,把握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2.答案:C
解析:①③:人们根据蛙眼的结构和功能,研制出能够跟踪卫星、监视空中飞行目标的“电子蛙眼”体现了思维过程以感性具体为起点和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①③符合题意。②: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唯一方法,②说法太绝对。④:通过思维抽象获得的认识可能是正确认识也可能是错误认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3.答案:C
解析:①③: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一是客观规律,二是客观实际,“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反映了规律的普遍性,“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说明了现象的客观性,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说法均过于绝对,②④排除。故本题选C。
4.答案:B
解析:①④: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需要把认识对象看成不断变化着的开放系统,①④说法正确。②:在认识过程中,人们需要将认识对象相对地独立起来,分别地加以研究,这样才能获得具体深刻的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必经的阶段,但与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无关,②不符合题意。③: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是整体性辩证思维的要求,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5.答案:B
解析:①②④:根据所学知识,解题思路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思维方法。正确运用解题思路的方法,需要解题思路构成整体的每一要素,解题思路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找出本质性的东西,从整体上把握各个要素,①②④说法符合题意。③:“对事物从整体和全过程上进行综合把握”是综合的方法,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6.答案:C
解析:C:很多外国人初来中国感触到的是“中国文化独特、社会安全、食物多样、人们热情”,居住几年后,便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了解中国,从而形成了综合印象,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C符合题意。A: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A说法错误。B: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B说法错误。D:材料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形成了对中国的综合印象,不是把握了中国整体的本质和规律,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7.答案:A
解析:①②:腾讯公司在推出手机QQ以后没有固守成功,而是顶着反对继续创新研发微信产品,这说明想要创新就要勇于实现对事物自身的否定,从而实现自我更新,故①②说法正确。③: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都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故③说法错误。④:材料没有涉及人类思维的发展,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8.答案:B
解析:①:漫画中风筝通过线被控制,当线断了,风筝不再受到控制,但最终并不是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而是失去了稳定和控制,最终坠落。这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风筝和线的关系,是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体现,①正确。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错误。③:风筝的坠落不是因为解决问题的分寸没有把握好,而是因为失去了控制。解决问题要注意把握分寸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符合题意。④:断了线的风筝不是自由,而是坠落,说明风筝线既约束风筝的自由,又保障了风筝的自由,风筝线是获得自由的保障,揭示的哲学道理是要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④正确。故本题选B。
9.答案:C
解析:②③:“改革开放从‘出发’到‘再出发’,推动着‘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后向‘强起来’的目标继续奋进”,说明中国改革开放推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表明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事物内部自身的否定,②③正确。①:改革开放不是对中国原有政治经济制度的彻底否定,①错误。④:事物发展并不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而是辩证的否定,④错误。故本题选C。
10.答案:B
解析:①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过犹不及”这些饱含中国智慧的古语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开始发生质的转化,①③正确。②: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同样重要,②排除。④:适度思维不等于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④排除。故本题选B。
11.答案:D
解析:①②④:“见山是山”得到的是感性具体的认识,“见山不是山”得到的是思维抽象的认识,“见山只是山”得到的是思维具体的认识,这体现了认识的上升过程,表明“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思维抽象要上升到思维具体”,①②④正确切题。③:“正确认识是在与错误认识的斗争中发展的”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③排除。故本题选D。
12.答案:C
解析:①④:科学家们对月壤样本进行分类研究,经历了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的思维活动,故④入选,①不符合题意。②:科学家们对月壤样本进行分类研究,经历了分离、提纯的思维抽象环节,②入选。③:科学家们从月壤样本的感性具体的认识开始,经过研究最初认为该单晶颗粒的化学成分是全新的,再到提供具体的晶体结构信息,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故③不选。故本题选C。
13.答案:D
解析:①:辩证地理解和运用解题思路与综合方法,要在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解题思路。题干强调的是在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而没有涉及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解题思路,①不符合题意。②:解题思路把注意力放在“点”上,综合把注意力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②错误。③④: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等系列举措,依靠科技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体现了解题思路与综合的辩证关系,在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4.答案:B
解析:①④:落实“一核引领、全域联动”工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体现了认识事物要坚持解题思路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发展态势,体现了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④正确。②: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②错误。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③错误。故本题选B。
15.答案:B
解析:①③:优化算力资源空间布局,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构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新优势,体现了以动态性、全面的观点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规律;说明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并非排斥局部的独立性,①③正确。②:内部矛盾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②排除。④:材料强调的是全面的把握事物,从整体出发,没有体现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间断性,④排除。故本题选B。
16.答案:B
解析:①④: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这是在辩证的否定中不断的破旧立新,敢于自我否定,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④入选。②: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要根据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之前的辩证关系,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的肯定一切也不能简单的否定一切,②不选。③:事物在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中实现发展,而不是循环往复,③不选。故本题选B。
17.答案:B
解析:B: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而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只围绕其精工制作的品质高进行解题思路,体现了思维抽象的分离环节,B符合题意。A: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A不符合题意。C: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C不符合题意。D: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8.答案:辩证思维在动态性与相对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芝诺不懂得运动着的物体既在这个点上,同时又不在这个点上。换言之,事物的运动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既要肯定绝对运动,又要承认相对静止。芝诺的理论否定运动,仅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方式为“解题思路某说法”,需要调用“辩证思维方式”的有关知识,解题思路“飞矢不动”理论的错误之处。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有效信息:“飞矢不动”理论的观点。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要点:阐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观点,并结合材料解题思路。
19.答案:(1)①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这表明对传统文化要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②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容在新事物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①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只有否定传统孝文化,抛弃其中过时、腐朽、糟粕的因素,促使其去极端化、去封建化、去等级化、去愚昧化,构建新型孝文化,才能实现其创新和转化。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对于传统孝文化,绝不能作简单否定,我们要继承其中积极、合理、优秀的因素,并结合时代特征和现代人文精神,赋予其新的内涵,促使其创新和转化,才能更好发挥孝文化促进家族和睦与社会和谐的作用。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否定原理评析观点,考生在组织答案时应注意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做到有理有据。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既不能片面地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厚今薄古——可联系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有效信息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可联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要点①: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要点②: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容在新事物之中。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否定原理评析观点:“只有否定传统孝文化,才能实现其创新和转化。”本题属于评析类主观试题,此类题目侧重于对问题或现象本身的评判,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对意义或措施的认知。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可以从辩证否定观的实质角度,解题思路出对传统孝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实现传统孝文化的创新和转化。有效信息②:可以从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角度说明对传统孝文化我们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敢于破除极端化、封建化、等级化、愚昧化等落后思想观念,才能实现其创新和转化。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要点①: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要点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对于传统孝文化,绝不能作简单否定,我们要继承其中积极、合理、优秀的因素,并结合时代特征和现代人文精神,赋予其新的内涵,促使其创新和转化,才能更好发挥孝文化促进家族和睦与社会和谐的作用。
20.答案:①从这名回乡大学生见到蝎子出没到这名大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蝎子各方面的知识,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见到蝎子属于感性具体,查阅资料了解蝎子各方面的知识,掌握蝎子某些方面的本质,属于思维抽象。②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蝎子的知识到办蝎子养殖场并发明蝎子养殖技术属于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阶段。在书本知识的指导下和在实践的检验中,对蝎子有了更加全面和具体的了解,从整体上具体地把握了蝎子的本质和生长规律,形成了成熟的蝎子养殖技术,从而达到了思维具体。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作答范围为思维具体的内容,作答角度是某回乡大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发明蝎子养殖技术,需要调用思维具体内容的有关知识,解题思路材料所述经过。回答本题要综合运用思维具体的各方面知识。思维具体的整体过程包含两个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结合材料,运用这两个阶段的相关知识具体解题思路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大学生见到附近山林经常有蝎子出没,由此受到启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深入了解蝎子各方面的知识。有效信息②: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阶段——从了解蝎子的知识到办蝎子养殖场并发明蝎子养殖技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要点①: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如何从对蝎子的感性认识到对蝎子的抽象认识。要点②: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阶段+如何从对蝎子知识全面了解到发明蝎子养殖技术。
21.答案:①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是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其实质是“扬弃”。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②老字号要发展,既要保留住老品牌、老技艺这些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又要敢于突破传统,克服老化的观念和机制,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树立新理念、采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设问要求说明“唯有守正创新发展,才是老字号的出路所在”,需要调用“辩证否定”的有关知识,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解题思路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发展老字号必须巩固好“老”的优势,破解“老”的难题→可联系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2.答案:(1)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辩证思维的整体是有层次之分的。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多重功能,把多层次、多视角的认识综合起来,整体性地思考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道路。
(2)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过程。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与农业文化遗产地发展结合起来,思考其未来发展。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是体现类主观题,设问要求是解题思路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特征的,需要调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从辩证思维特征的角度来解题思路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利用农业文化遗产的多重功能和多重属性→可联系教材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辩证思维的整体是有层次之分的。
关键词②: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能将其与现代农业发展对立起来,也不能将其与农业文化遗产地发展对立起来→可联系教材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要用动态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和时政信息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