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2025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含解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2025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含解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2025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宫商角徵羽是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分别代表了do、re、mi、sol、la。中西方乐音调式不同却表达着相通的音乐之美。音乐就是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关于音乐是什么的这一语句( )
①“音乐”是“艺术”的属概念
②是一个定义,揭示了“音乐”的本质属性
③把“种差”和“属概念”加起来,形成定义项“音乐”
④“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是种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古代有一种“欹器”,呈梭形,以绳穿之,悬于两杆之间。当里面空着时,器皿是斜的;注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正所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厨师恰当把握火候,才能烹饪出美味佳肴。医生准确把握剂量,才能让药品发挥效用。在工作中把握好“度”,才能掌握主动、取得实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探求注水量与欹器状态之间的因果联系运用了求异法
②从把握火候、把握剂量到把握好“度”的推理属于或然推理
③“中则正”说明维持事物质的稳定性需要把持有度
④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度”的共性,上升到了思维具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表中“判断或推理”与“逻辑错误”对应正确的是( )
判断或推理 逻辑错误
A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自相矛盾
B 邮件有电子邮件、平寄邮件、国际邮件几大类。 越级划分
C 所有三段论推理的三个项都会出现两次,这个推理中的三个项都出现了两次,所以,这个推理是三段论推理。 中项不周延
D 所有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所以,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轻率概括
A.A B.B C.C D.D
4.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语言描述乍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却漏洞百出。下列三段论中存在的逻辑错误解题思路对应正确的是( )
①贪污行为是违法行为,闯红灯不是贪污行为,所以,闯红灯不是违法行为。——“大项不当扩大”
②任何正确的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的,这种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这种理论是正确的理论。——“小项不当扩大”
③《红楼梦》不是一天能读完的,《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章节,所以,《林黛玉进贾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四概念”
④不超过必要限度的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小明的行为不属于超过必要限度的正当防卫,所以小明要负刑事责任。——“大项不当扩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下列划分所犯错误一致的是( )
①传递关系分为传递性关系和反传递关系——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和交叉关系
②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大学分为综合性大学和部属大学
③对称性关系分为对称关系和反对称关系——复合判断分为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
④性质判断分为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定义可以分为正确定义和错误定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收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一论断( )
①运用三个简单判断,从多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断定
②所断定的情形可以同时存在,属于相容性选言判断
③每一个选言支都是性质判断,且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④虽然没有使用任何联结词,但它仍然属于复合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下表中对各类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 张成是李霞的老师,李霞是周玉的老师 非传递关系
② 中俄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 对称关系
③ 刘鹏翔认识张晓乐 反对称性关系
④ 张华是张橙的亲哥,张橙是张达的亲哥 反传递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从概念的外延关系看,下图示例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哺乳动物不但是恒温动物,而且是脊椎动物。由此可知,对下列判断的真假理解正确的是( )
①哺乳动物既不是恒温动物,也不是脊椎动物——真判断
②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但不是脊椎动物——假判断
③哺乳动物不是恒温动物,而是脊椎动物——真判断
④哺乳动物既是恒温动物,又是脊椎动物——真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几位同学对参加物理竞赛的几人的名次进行猜测。小钟说:“小华第三,小任第五。”小华说:“小闽第五,小宫第四。”小任说:“小钟第一,小闽第四。”小闽说:“小任第一,小华第二。”小宫说:“小钟第三,小闽第四。”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那么,具体名次应该是( )
A.小华第一、小钟第二、小任第三、小闽第四、小宫第五
B.小闽第一、小任第二、小华第三、小宫第四、小钟第五
C.小任第一、小华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闽第五
D.小任第一、小闽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华第五
11.下列对三段论推理的错误原因,解题思路正确的是( )
A.新时代的青年是好学上进的,我是新时代的青年,所以,我是好学上进的。——小项不当扩大
B.凡贪污都是故意犯罪,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中项不周延
C.刑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民法不是刑法,所以,民法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四概念错误
D.文学不是经济学,数学不是文学,所以数学是经济学。——大项不当扩大
12.在一次田径运动会中,张三、李四、王五都参加了长跑比赛。关于初赛结果,有同学作出如下判断:只有张三和李四都没有出线,王五才会出线。实际结果是张三出线了。为保证该同学的判断为真,则要增加的前提是( )
①王五出线但是李四没出线
②李四和王五都出线了
③王五没出线但李四出线了
④李四和王五都没有出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海上风暴来临之前,海浪与空气摩擦产生8—13HZ的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但水母依靠特殊的听觉系统可以听到这种声音。科学家通过研究,仿照水母的听觉系统,发明了高性能的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这一发明( )
①说明人类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制造先进技术装备
②表明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③证明人类可以“偷师”大自然并在此基础上造福自身
④说明人类能够妥善改造自然规律并以此征服大自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某仓库在夜间被盗,经过现场勘查后发现,犯罪分子进入和逃离现场时在仓库外的沙地上留下了两行鞋印。两行鞋印大小、型号等都一样,但是逃离现场的鞋印明显比进入现场时的鞋印要深。侦查人员进行了侦查实验,让同一人反复穿越沙滩,但从第二次起,每一次都比前一次负重增加,果然发现留在沙滩上的足迹加深了。侦查人员由此得出结论:负重增加是脚印加深的原因。这一侦查实验采用的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求同求异并用法
15.“书画同源”意为绘画和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当书画相会,中国画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秀石疏林图》是元代名家赵孟頫之作。图中古木新篁生于平坡秀石之间,山石以“飞白”法绘成,竹、木集聚草书、楷书、篆籀等笔法;全图运笔灵动多变,用墨浓淡相宜,尽显文人画“以书入画”的审美理念。赵孟頫一生最伟大的成就不是那些鸿篇巨制,而恰恰是在这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画之中。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书画同源”与“以书入画”这组概念是种属关系
②在“当书画相会,中国画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一判断中,其前一种情况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③“全图运笔灵动多变,用墨浓淡相宜”这一判断省略了联结项
④对“一生最伟大的成就不是那些鸿篇巨制”进行换质位推理的真实结论是“有些非鸿篇巨制是一生最伟大的成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某律师事务所连主任在内共有15名律师。有几名是大学本科毕业的?
甲:有些是大学本科毕业的。
乙:有些不是大学本科毕业的。
丙:主任不是大学本科毕业的。如果三人的话只有一人是真的,那么下列哪项一定是真的( )
A.所有的律师都不是大学本科毕业的
B.除主任外,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的
C.所有的律师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的
D.无法确定究竟有多少名
17.在一项研究丙泊酚是否能够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实验中,科学家利用了不同浓度的丙泊酚处理MCF-7细胞,发现当丙泊酚浓度上升,细胞生存能力也随之下降。科学家由此推论丙泊酚能够抑制MCF-7细胞增殖。此研究( )
①运用剩余法探求了因果联系
②运用共变法进行了归纳推理
③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了一般性结论
④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了个别性结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解题思路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孙某与某养老公寓依法签订了入住公寓协议书。协议生效后孙某每月支付服务费4800元,养老公寓负责照顾孙某的生活起居。某日14时左右,孙某于公寓内洗漱时,由于地面湿滑,摔倒受伤。当晚22时29分,孙某被管理员发现后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在此期间,养老公寓一直没有通知孙某家属。双方就是否需要赔偿一事发生争执,后孙某提起诉讼,请求被告养老公寓赔偿医疗费、住院生活补助费、护理费等费用。
孙某认为:如果养老公寓尽到看护职责,就不要承担责任;而养老公寓疏于看护,导致其摔伤,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当地人民法院审理后判决,该养老公寓赔偿原告孙某医疗费、住院生活补助费、护理费等费用。
资料卡 我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1)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孙某的推理结构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当地人民法院判决的理由。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吕某(27岁)与余某(26岁)原系恋爱关系。2022年3月,两人结束恋爱关系。2023年1月,两人因线上聊天发生口角。后余某在若干个网络社交平台发布言论,针对吕某运用了作风不正等不当言辞,引发评论区网友对吕某进行恶意评论,两人因此产生纠纷。吕某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余某立即停止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并当面赔礼道歉。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侵权,遂判令余某在相关网络社交平台上向吕某公开赔礼道歉。
法律资料包: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对其应有的社会评价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名誉权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1)司法裁判一般采用三段论推理,即大前提是法律规范,小前提是案件事实,结论是判决结果。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为法院判决被告侵权编写一个司法三段论。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题思路名誉权这一定义的构成。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经风雨洗礼,阔步伟大征程。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强调“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深情点赞“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指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把光荣和梦想书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刻印在奋斗不息、前进不止的共同记忆中。展望浙一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铿锵的话语掷地有声、温暖人心,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鼓舞和激励亿万人民踔厉奋发,团结奋斗。
某同学认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我是人民,我是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请指出该推理结构是否正确,并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1.◆发展未来产业推动产业创新
未来产业特指面向人类社会美好需求的、由突破性关键技术驱动、可能会发展成战略性前瞻性的新兴产业。
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
未来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未来制造为例,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零售业、电信行业和医疗健康等行业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专家预测,2035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达到90万亿元,我国将突破30万亿元。
未来产业创造产业未来。无人机通过精准定位系统将外卖投入柜中,供顾客自助拿取,无人机把山上的松茸运到山下所需时间仅为原来的1/4,作为未来产业的代表——低空经济视为“新赛道”被多省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J市某特钢企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高精度感应仪器的结合,使企业定制化订单数量提升了35.3%。传统的酒精生产方式粮食消耗大,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经过十多年努力,我国生物制造实现了利用秸秆生产乙醇技术上的突破,这是对传统技术的一次重大革命,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1)全面布局未来产业,有人认为,应聚焦“破”字,就是要破除传统生产方式、模式等;有人认为,应聚焦“立”字,就是要积极探索和支持新的生产方式,新赛道、新业态等新事物。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述。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隔热材料的需求也将日益增长。新材料的问世不仅提高了隔热效果,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为未来的绿色科技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近期,中国科学家发明了“北极熊毛衣”。通过模仿北极熊毛的“核—壳”结构,研制出一种新型纤维,其中心是高分子气凝胶,内部分布着直径大约10到30微米的纤长小孔,像一间间存储空气的“仓库”。同时,一层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外壳将内部的气凝胶包裹起来。它具有传统保温材料隔热功能,并能‘封锁’人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
研发团队进行了一次对比试验——在零下20摄氏度的恒温冷库内,由科研人员分别试穿初始温度相同的以下几种衣物,并记录衣物表面温度的上升情况。试验开始几分钟后,棉毛衫、羽绒服、新款轻薄“北极熊毛衣”的表面温度分别上升到了10.8摄氏度,3.8摄氏度、3.5摄氏度,升温越少代表人体热量流失越少。这类纺织品在军用制服和太空服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解题思路“北极熊毛衣”的研发过程所运用的推理方法和创新思维方法。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东汉明帝永平年间,班超奉命出使西域(泛指今甘肃敦煌以西的广袤地区),班超一行首先到达了鄯善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
鄯善国王对班超一行热情地以礼相待,十分尊敬。可没过几天,鄯善国王对他们突然冷淡起来。班超敏锐地觉察到这一情况,他对部下说:“你们看到国王对我们态度的变化了吗?这必定是北方的匈奴也派人来到此地。”
班超见状,遂说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当夜,班超率领三十六名将士,包围了匈奴使者驻地,使用火攻,全歼了匈奴使者及随从。后世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引申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风险就不会取得成功。
从逻辑的角度解题思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判断的性质及结构。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①:艺术是属概念,音乐是种概念,①排除。②④:音乐就是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这是一个定义,揭示了音乐的本质属性是艺术,“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是种差,②④正确。③:把“种差”和“属概念”加起来,形成定义项“艺术”,“音乐”是被定义项,③排除。故本题选D。
2.答案:C
解析:①:共变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当里面空着时,器皿是斜的;注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探求注水量与欹器状态之间的因果联系运用了共变法,不是求异法,排除①。②:从把握火候、把握剂量到把握好“度”的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属于或然推理,②正确。③:在工作中把握好“度”,才能掌握主动、取得实效。“中则正”说明维持事物质的稳定性需要把持有度,坚持适度原则,③正确。④: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④错误。故本题选C。
3.答案:C
解析: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一句诗以动衬托静,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统一,属于辩证矛盾,没有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A对应错误。B:电子邮件是相对于纸质邮件而言的,以邮件的介质为标准划分;平寄邮件是相对于挂号、加急等邮件而言的,以邮件处理方式为标准划分;国际邮件是相对于国内邮件而言的,以邮件所达地域为标准划分。这个划分使用了不同的划分标准。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而不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B对应错误。C:在“所有三段论推理的三个项都会出现两次,这个推理中的三个项都出现了两次,所以,这个推理是三段论推理。”这个推理中,中项“三个项都出现两次”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C对应正确。D:“所有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所以,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这个推理结论中劳动产品的外延被扩大,犯了扩大概念外延的错误,不是轻率概括的错误,D对应错误。故本题选C。
4.答案:A
解析:①: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违法行为”是大项,它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在结论中是周延的,①推理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①符合题意。②:“来源于实践”是中项,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②推理中项在两个前提中均不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②不符合题意。③:推理出现了“红楼梦”“红楼梦的章节”“林黛玉进贾府”“一天能读完”四个项。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所以该推理犯了“四概念”错误,③符合题意。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④推理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所以没有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5.答案:C
解析:①:前半部分所犯错误为属种关系混乱,传递性关系与传递关系为属种关系,后半部分所犯错误为划分不全,①不符合题意。②:前后所犯错误都是划分标准不一,②符合题意。③:前后所犯错误都是划分不全,③符合题意。④:前半部分为分解,后半部分是正确的划分,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6.答案:C
解析:①④:这一论断虽然没有使用任何联结词,但它仍然属于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省略了联结词,它运用三个简单判断,从多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断定,①④符合题意。②:题干是联言判断,不是相容性选言判断,②排除。③:因为题干是联言判断,因此它每一个联言支都是性质判断,不是选言支,③排除。故本题选C。
7.答案:A
解析:①:张成是李霞的老师,李霞是周玉的老师,但张成不一定是周玉的老师,这是非传递关系,①入选。②:中俄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中国是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俄罗斯也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这是对称关系,②入选。③:刘鹏翔认识张晓乐,这是非对称关系,而不是反对称关系,③不选。④:张华是张橙的亲哥,张橙是张达的亲哥,不是反传递关系,张华可能是张达的亲哥,二者是非传递关系,④不选。故本题选A。
8.答案:C
解析:C图反映的是交叉关系,从概念的外延看,老年人与妇女是交叉关系,C符合题意。A:A图反映的是身份权与人身权是属种关系,但是人身权包括人格权与身份权,人身权与身份权存在属种关系,A图示错误。B:B图反映的是全异关系,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因此民事主体与自然人之间是属种关系,B图示错误。D:D图反映的是矛盾关系,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因此商标权与专利权之间是反对关系,D图示错误。故本题选C。
9.答案:C
解析:①③:哺乳动物不但是恒温动物,而且是脊椎动物。这一判断是联言判断,只有当每一个联言支都是真的时候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只要任何一个联言支为假,那这个联言判断必为假,这说明哺乳动物既不是恒温动物,也不是脊椎动物为假判断;哺乳动物不是恒温动物,而是脊椎动物为假判断,①③错误。②:根据联言判断规则,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但不是脊椎动物属于假判断,②正确。④:联言判断中只有当每一个联言支都是真的时候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哺乳动物既是恒温动物,又是脊椎动物的每一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因此该判断为真判断,④正确。故本题选C。
10.答案:C
解析:C:把几个同学的预测情况列表整理为: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小钟说 小华 小任
小华说 小宫 小闽
小任说 小钟 小闽
小闽说 小任 小华
小宫说 小钟 小闽
表中猜测第二名的只有一种情况,根据“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可知,小华是第二名必然是正确的,只有C符合条件。ABD:通过以上解题思路发现,正确选项是C,排除ABD三项。故本题选C。
11.答案:B
解析:B:“故意犯罪”这一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不周延,大项和小项的关系无法确定,结论不必然得出,犯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B符合题意。A:“新时代的青年”在大前提中指全体,在小前提中指其中一员,非同一概念,不能起到联系大项和小项的媒介作用,犯了“四概念”的错误,A排除。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C排除。D:“文学不是经济学,数学不是文学,所以数学是经济学”。存在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D排除。故本题选B。
12.答案:D
解析:“只有张三和李四都没有出线,王五才会出线”,该判断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断定前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肯定前件不能断定后件。①②: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王五出线,那么,张三和李四都没有出线,这与题意“张三出线了”矛盾,①②排除。③④: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后件不能断定前件”,王五没出线,那么,无法断定张三、李四是否出线,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3.答案:C
解析:①: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者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材料体现了类比推理的作用,没有涉及比较的方法,①不符合题意。②③:科学家通过研究,仿照水母的听觉系统,发明了高性能的水母耳风暴预测仪,对海上风暴作出预报,以维护航海和渔业的安全,这证明人类可以“偷师”大自然并在此基础上造福自身,表明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④:规律具有客观性,人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改造自然规律”“征服大自然”说法错误,④错误。故本题选C。
14.答案:C
解析:A:求同法是异中求同,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中随着负重增加,沙滩上的足迹加深即足迹随着负重的变化而变化,不属于求同法,A排除。B:求异法是同中求异,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中随着负重增加,沙滩上的足迹加深即足迹随着负重的变化而变化,不属于求异法,B排除。C:共变法,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材料中随着负重增加,沙滩上的足迹加深即足迹随着负重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共变法,C符合题意。D:求同求异并用法即两同一异,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材料中随着负重增加,沙滩上的足迹加深即足迹随着负重的变化而变化,不属于求同求异法,D排除。故本题选C。
15.答案:D
解析:①:由题干可知,“以书入画”是“书画同源”的情形之一,即“书画同源”涵盖的对象范围涵盖“以书入画”,因此“书画同源”和“以书入画”是属种关系,①错误。②:如果有前一种情况就必有后一种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当书画相会,中国画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意思是如果有书画相会的情况,就必有中国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因此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关系判断。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书画相会,其他情况也可能使中国画发生根本变化,因此,书画相会不是中国画发生根本变化的必要条件,②错误。③:“全图运笔灵动多变,用墨浓淡相宜”这一判断的意思是全图运笔灵动多变,并且用墨浓淡相宜,省略了“并且”这一联结项,③正确。④:对“一生最伟大的成就不是那些鸿篇巨制”进行换质推理的结论是“一生最伟大的成就是那些非鸿篇巨制”,对此进行换位推理,结论是“有些非鸿篇巨制是一生最伟大的成就”,④正确。故本题选D。
16.答案:C
解析:C:“有些是大学本科毕业的”和“有些不是大学本科毕业的”是下反对关系,二者必有一真,又因为甲乙丙三人只有一真,所以丙为假(主任是大学本科毕业的),而甲乙中一定是一真,一假,主任是大学本科毕业,所以有些是大学本科毕业的,由此可以推出:甲为真,乙为假,综上可以推出:所有所有的律师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的,C符合题意。ABD:根据材料所给条件的逻辑推理关系,ABD均错误。故本题选C。
17.答案:C
解析:①:剩余法是指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材料不涉及剩余法,①不符合题意。②:共变法强调变化引起变化,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当丙泊酚浓度上升,细胞生存能力也随之下降,这里运用了共变法,②符合题意。③:在一项研究丙泊酚是否能够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实验中,科学家推论丙泊酚能够抑制MCF-7细胞增殖。此研究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了一般性结论,是归纳推理,③正确。④: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了个别性结论是演绎推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8.答案:(1)孙某的推理结构错误。①“如果养老公寓尽到看护职责,就不要承担责任”,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如果肯定了前件,就可以肯定后件;如果否定后件,就可以否定前件;如果否定前件不能必然否定后件。②认为“养老公寓疏于看护,导致孙某摔伤,应该承担赔偿责任”是通过否定前件来否定后件,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错误推理结构。
(2)①合同的订立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孙某与养老公寓依法签订的入住公寓协议书生效后具有法律约束力。②法院认为,该养老公寓作为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对入住养老公寓的人员应尽到看护义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措施。养老公寓未及时将孙某送往医院,也未及时通知家属,导致孙某未得到及时治疗,违背全面履行原则和诚信原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说明孙某的推理结构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考生可以调用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的知识结合材料进行解题思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如果养老公寓尽到看护职责,就不要承担责任→可联系教材知识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如果肯定了前件,就可以肯定后件;如果否定后件,就可以否定前件;如果否定前件不能必然否定后件。关键词②:养老公寓疏于看护,导致孙某摔伤,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可联系教材知识这里是通过否定前件来否定后件,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错误推理结构。关键词③:故孙某的推理结构错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说梦类主观题,要求说明当地人民法院判决的理由,考生可以调用合同的生效、履行合同的原则的知识结合材料进行解题思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孙某与某养老公寓依法签订了入住公寓协议书→可联系教材知识合同的订立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生效后具有法律约束力。关键词②:协议生效后孙某每月支付服务费4800元,某日14时左右,孙某于公寓内洗漱时,由于地面湿滑,摔倒受伤。当晚22时29分,孙某被管理员发现后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可联系养老公寓未及时将孙某送往医院,也未及时通知家属,导致孙某未得到及时治疗,违背全面履行原则和诚信原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19.答案:(1)(大前提)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名誉权并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小前提)被告发表的相关言论文章,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并造成损害。
(结论)因此,被告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①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定义项一般由种差加属概念构成。②“名誉权”是被定义项,“是指”是定义联项,“公民和法人对其应有的社会评价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是定义项。③“公民和法人对其应有的社会评价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是种差,“权利”是属概念。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为法院判决被告侵权编写一个司法三段论,需要调用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解题思路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名誉权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余某在若干个网络社交平台发布言论,针对吕某运用了作风不正等不当言辞。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侵权,遂判令余某在相关网络社交平台上向吕某公开赔礼道歉→可联系教材知识三段论推理规则。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名誉权这一定义的构成,需要调用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有关知识,从是什么角度解题思路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对其应有的社会评价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可联系教材知识明确内涵的方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0.答案:推理结构错误。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人民”这个概念在大前提中指的是总体,在小前提中指的是个体,它们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起到联系大项和小项的媒介作用。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请指出该推理结构是否正确,并加以说明”,属于说明类题型,需要调用《逻辑与思维》三段论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解题思路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我是人民,我是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可联系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人民”在大前提中的是总体,在小前提中的是个体,它们不是同一个概念,犯了“四概念”的错误。故这一推理结构是错误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21.答案:(1)①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全面布局未来产业需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要破除一些旧的生产方式、旧模式等,但不是完全抛弃,而是坚持辩证否定,用扬弃的方式实现传统生产方式、旧模式的优化改造。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应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全面布局未来产业要积极探索和支持新赛道、新技术、新生产方式,新模式等,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相结合,发展未来产业。③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趋向。全面布局未来产业需要加强人工智能对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种产业进行融合,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未来产业体系。
(2)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模仿北极熊毛的“核—壳”结构和功能,制作超保暖轻薄的“北极熊毛衣”。②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求异法,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试穿几种衣物得出“北极熊毛衣”会使人体热量流失越少。③运用联想思维的迁移方法和超前思维的矛盾解题思路法,将北极熊毛的功能变迁移植到“北极熊毛衣”的创新研制中,并对“北极熊毛衣”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判断和预测。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评析类主观题,需要调用经济与社会、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有关知识解题思路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基本观点:该观点是片面的。关键词①: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要破除一些旧的生产方式、旧模式等,但不是完全抛弃→可联系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键词②:未来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可联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应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推动新技术、新生产方式的发展。关键词③:全面布局未来产业需要加强人工智能对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种产业进行融合→可联系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需要调用推理和创新思维的有关知识解题思路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模仿北极熊毛的“核—壳”结构和功能,制作超保暖轻薄的“北极熊毛衣”→可联系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关键词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试穿几种衣物得出“北极熊毛衣”会使人体热量流失越少→可联系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求异法。关键词③:将北极熊毛的功能变迁移植到“北极熊毛衣”的创新研制中,并对“北极熊毛衣”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判断和预测→可联系运用联想思维的迁移方法和超前思维的矛盾解题思路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2.答案:
这是一个假言判断。以“入虎穴”为前件,以“得虎子”为后件,以“不……不……”作为联结项,它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入虎穴”是“得虎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逻辑判断”的有关知识,解题思路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判断的性质和结构。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风险就不会取得成功。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要点:解题思路前件、后件、联结项,得出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