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7届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12月17日,我国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品返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文昌发射中心待组装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B. 点火发射瞬间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
C. 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 D. 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
2. “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于2010年12月6日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800摄氏度。据此回答问题。
3.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 )
A.日冕层 B.色球层 C.光球层 D.中心区域
4. 当行星运动至太阳与地球中间位置时,会发生太阳被其他行星遮住的天文现象,在地球上能看到这种天文景观,形成地球上此现象的行星有( )
A. 火星、木星 B. 水星、金星 C. 土星、天王星 D. 水星、火星
图为阜新暴雨日数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关系图,图中将太阳黑子谷值周期各年划分为m-5、m-4、m-3、m-2、m-1、m、m+1、m+2、m+3、m+4、m+5,其中m为太阳黑子谷值年,其他为谷值周期内各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由图可知,某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阜新相应年份的暴雨日数二者之间(  )
A. 完全一致 B. 毫无关联 C. 大致呈正相关关系 D. 大致呈负相关关系
6. 对阜新暴雨日数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关系的研究可以(  )
①确定阜新暴雨日数具有周期性  ②确定阜新暴雨日数无明显周期性
③有助于暴雨、洪涝灾害的预报  ④有助于降低阜新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云量最多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
A.赤道地区 B.北纬20°地区 C.北纬40°地区 D.北纬60°地区
8.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 C.纬度因素 D.通过的大气路径
9.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B.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
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从而使得水往低处流
D.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2018年10月3日,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上的索普坦火山爆发,火山灰直冲4千米高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1.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度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①②③④点中地壳最厚的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13.假如住在地球上的咸蛋超人能“遁地”前往地球另一侧去看看,从③地垂直钻入地下,保持直线前进,在穿过地心前,我们依次穿过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 B.地壳-软流层-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C.岩石圈-软流层-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15.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当时代表性生物有( )
A.笔石 B.老虎 C.翼龙 D.蜻蜓
16.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加拿大的研究者发现了北极地区距今350万年前的远古骆驼化石。无独有偶,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了南极地区距今2.8亿年前的森林化石。左图为北极地区远古骆驼生活复原示意,右图为地质时期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根据材料推测( )
A.南极森林化石的发现证明了全球变暖 B.350万年前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2.8亿年前的南极大陆纬度较低 D.远古骆驼生活时期北极地区干旱少雨
18.甲时期( )
A.恐龙盛极一时 B.三叶虫灭绝 C.气候寒冷干燥 D.形成喜马拉雅山
福建省海坛岛被专家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岛上的“双帆石”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柱,左图为“双帆石”景观图,右图为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剖面图,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目前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的地貌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海坛岛③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A.海浪侵蚀和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和海浪沉积
C.海浪侵蚀和海浪沉积 D.海浪沉积和风力沉积
某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该学生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淮河道上部中间位置,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本次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实验过程中( )
A.颗粒最大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后堆积 B.颗粒最小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先堆积
C.水流越快,丁处堆积的沙子越粗 D.水流越少,丁处堆积的沙子越粗
22.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模拟河流的上游河段,常见“V”形峡谷地貌 B.丙处最适宜发展聚落
C.模拟河流的中下游河段,以下蚀作用为主 D.乙处适合修建河港
23.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 )
A.甲处冲走的沙子最多 B.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
C.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 D.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里氏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该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甲为横波
C.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①内部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第十四届中国(济南)太阳能利用大会暨展览会于2024年4月2—4日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本届展会以“金色阳光 清洁能源 动能转换 绿色发展”为主题,据了解,本届“太阳能展”将设置光伏、光热、生物质、智能能源及储能、节能环保及智慧照明、多能互补、产学研与金融七大主题展区。
材料二 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本届展会以“金色阳光 清洁能源 动能转换 绿色发展”为主题,为什么说太阳能是一种绿色能源?(4分)
(2)根据图示描述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6分)
(3)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分析其原因。(8分)
26.左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右图为“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左图中A表示 _______,A层厚度与海拔之间的一般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图中A、B间分界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简述左图中从A到B地震波速度的变化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左图中C表示_____________,由图可知C的范围大于A的范围的原因是_________。
(4)左图中D表示________,该层可能是____________的主要发源地。
(5)右图中⑤的物质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我国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西南部,是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工程地质的隐伏危害区。同时,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下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2021年暑假期间在贵州某地进行地貌研学考察时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
(1)简述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6分)
(2)描述图中峰林地貌的形成过程。(3分)
(3)说明喀斯特地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6分)
28.读下面材料,分别探究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下面是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
(1)据示意图内容写出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4分)
(2)早古生代包括了_______纪、________纪、__________纪。(3分)
(3)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2分)
2027届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1. C 2. D 3. C 4. B 5.D 6.A 7.A 8.C 9.D 10.A 11.B 12.D 13.D
14.B 15.D 16.B 17.C 18.B 19.B 20.D 21.C 22.D 23.D 24.C
25.【答案】(1)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不会造成生态的破坏(2分);不会产生污染性的废气、废渣等,不会造成环境污染(2分),因此被称为“绿色能源”。(答清洁、无污染可给2分)
(2)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总体上分布不均(2分);大体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2分);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2分)
(3)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2分)原因: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削弱少(2分);拉萨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分);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2分)
26.【答案】
地壳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莫霍面 横波、纵波的速度都增大(加快,变大)
岩石圈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软流层 岩浆
液态或熔融状态 到古登堡面,横波消失/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
27.【答案】(1)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可溶性强;(2分)降水量丰富,水流量大,流水溶蚀作用强;(2分)气温较高,溶蚀作用强烈。(2分)
(2)地表水在石灰岩分布区流动过程中形成溶沟(1分),溶沟进一步被流水侵蚀,形成洼地(1分)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呈锥状耸立,形成峰林。(1分)
(3)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缺乏,易发生旱灾(2分);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水土流失(2分);土层发育薄,不利于耕种业发展(2分)。
28.【答案】(1)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4分)
(2)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3分)
(3)气候温暖湿润(1分);森林密布。(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