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我们受法律保护》教学课时 课时 备课教师教学目标 (1)了解未成年人的定义、特点以及不同国家法定成年年龄的差异。 (2)掌握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明确其重要意义。 (3)认识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作用。 (4)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及其重要意义。 (2)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教学法。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新闻视频或案例,引起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话题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受法律保护吗?” 引导学生思考未成年人的特殊地位和法律保护的重要性。 教师引出课题:“我们受法律保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问题,了解我们作为未成年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受到的保护。” (二)我们是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的定义 (1)教师讲解未成年人的定义:“在我国,未满 18 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 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未成年人的概念。 例如:“同学们,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未成年人,因为我们都未满 18 周岁。未成年人在法律上有特殊的地位和保护。” (2)介绍我国未成年人的数量情况,强调未成年人在国家人口中的重要比例。 例如:“我国未成年人数量众多,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五分之一。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未成年人的特点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视角探讨未成年人的特点,如家长眼中的我们、他人眼中的我们、我们自己眼中的未成年人。 例如:“同学们,现在我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在家长、他人和我们自己眼中,未成年人有哪些特点呢?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来讨论。” (2)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归纳未成年人的特点,如好奇心重、社会经验少、经不起批评、容易冲动等。 例如:“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未成年人确实具有好奇心重、社会经验少、经不起批评、容易冲动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未成年人需要更多的关爱和保护。” 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 (1)教师展示不同国家法定成年年龄的资料,介绍世界各国对成年年龄的规定有所不同。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不同国家对成年年龄的规定是不一样的。比如美国的成年年龄是 16 周岁,英国、德国和法国的成年年龄是 18 周岁,日本、瑞士的成年年龄是 20 周岁,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成年年龄则是 21 周岁等。” (2)组织学生讨论不同国家法定成年年龄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对成年年龄界定的影响。 例如:“同学们,为什么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会不一样呢?大家可以从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 (3)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不同国家对成年的界定存在差异,但都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例如:“同学们的分析很有道理。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但无论成年年龄如何规定,各国都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保护,都在努力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些重要的年龄节点 (1)教师介绍一些法律规定中涉及的重要年龄节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等。 例如:“同学们,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这个年龄节点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2)组织学生讨论其他法律规定中的重要年龄节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同学们,除了义务教育法,还有哪些法律规定中涉及重要的年龄节点呢?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怎样的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3)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未成年人要了解法律规定中的年龄节点,明确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同学们说得很好。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确实具有不同的意义。未成年人要了解这些法律规定,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三)专门法律来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教师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重要意义,强调该法律对于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重要作用。 例如:“同学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专门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在保障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这部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础。”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小明是一名贫困地区的儿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的父母不想让他继续上学。这种情况下,小明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明确小明的受教育权受到法律保护,他可以向当地政府、学校或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3)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 例如:“同学们,我们在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享有哪些权利?又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呢?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来讨论一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教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和保护范围,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等多个方面。 例如:“同学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之一。它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这部法律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等多个方面,从各个角度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不同保护方面的具体应用。 例如:“小红在学校里受到同学的欺负,学校应该如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处理呢?我们可以从学校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明确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3)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感受到的未成年人保护,以及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例如:“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对你们的保护呢?如果遇到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情况,你们应该怎么办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教师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制定目的和主要内容,强调该法律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意义。 例如:“同学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它通过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部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例如:“小刚因为结交了不良朋友,逐渐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案例,探讨小刚犯罪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明确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3)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遵守法律法规,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例如:“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遵守法律法规,远离违法犯罪行为呢?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讨论一下。” (四)特殊关爱助我成长 家庭的关爱 (1)教师列举家庭关爱未成年人的例子,如父母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等,让学生体会到家庭关爱的重要性。 例如:“同学们,家庭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我们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责任。比如,父母会关心我们的饮食起居,关心我们的学习成绩,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这些都是家庭关爱的表现。” (2)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感受到的关爱,引导学生感恩父母,珍惜家庭温暖。 例如:“同学们,你们在家庭中感受到了哪些关爱呢?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感恩父母,珍惜家庭的温暖。” (3)讨论家庭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未成年人应该如何与家长沟通和相处。 例如:“同学们,家庭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有哪些责任和义务呢?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应该如何与家长沟通和相处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校的关爱 (1)教师介绍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作用,如建立安全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等。 例如:“同学们,学校是我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保障我们的安全和健康。学校会建立安全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关注我们的心理健康等。这些都是学校对我们的关爱。”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例如:“小李在学校里不小心受伤了,学校是如何根据安全制度进行处理的呢?我们可以从这个案例中了解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明确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3)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在学校中感受到的关爱,以及如何为学校的安全和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同学们,你们在学校中感受到了哪些关爱呢?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如何为学校的安全和发展做出贡献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社会的关爱 (1)教师介绍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如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社会组织开展关爱活动、社区提供服务等。 例如:“同学们,社会各界也对我们未成年人给予了广泛的关爱和保护。政府部门会制定相关政策,社会组织会开展关爱活动,社区会提供服务等。这些都是社会对我们的关爱。”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关爱未成年人的具体行动和意义。 例如:“小王是一名留守儿童,社会组织为他提供了哪些关爱和帮助呢?我们可以从这个案例中了解社会关爱未成年人的具体行动和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明确社会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3)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在社会中感受到的关爱,以及未成年人应该如何感恩和回报社会。 例如:“同学们,你们在社会中感受到了哪些关爱呢?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应该如何感恩和回报社会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五)总结升华 回顾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未成年人的定义、特点、不同国家法定成年年龄的差异、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作用。 例如:“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受法律保护》这一课。我们了解了未成年人的定义和特点,知道了不同国家法定成年年龄的差异,学习了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还体会到了家庭、学校、社会对我们的关爱和保护。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珍惜这些关爱和保护,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健康成长。” 情感升华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未成年人成长和法律保护的感人视频或讲述一些励志的未成年人故事,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和积极向上的动力。 例如:“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讲述了一个未成年人在法律保护下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故事。希望大家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关爱,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动力。”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努力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例如:“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努力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呢?大家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行动倡议 教师向学生发出行动倡议,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关心帮助身边的未成年人,共同营造良好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例如:“同学们,我们作为未成年人,不仅要自己受到法律保护,还要关心帮助身边的未成年人。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共同营造良好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份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未成年人的定义、特点、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等方面。 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在学习《我们受法律保护》这一课后的收获和感悟,以及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感恩和回报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爱。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法律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引导;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有些学生的发言不够积极,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