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学习任务品味诗歌的艺术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学习任务品味诗歌的艺术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教学设计 品味诗歌的艺术
第三单元第三课教学设计 品味诗歌的艺术
一、诗歌的语言形式
说明: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类文学体裁,首要的也是基础的区别的语言形式的不同。不同类型诗歌的语言形式的区别更为明显。本单元中《短歌行》之四言、《归园田居》之五言、《梦游天姥吟留别》之骈体五言七言骚体混杂、《登高》之七言各有特色。
学生阅读体悟:
1.语言形式的不同,带给读者怎样的阅读感受。
2.语言形式的不同与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无关系,是什么关系。
学习成果:以“品味诗歌的语言形式”为题,写一篇文章。
教师提示:
1.东汉已经发展出成熟的五言诗,曹操为什么不用五言而用四言诗写作。
2.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如果换成四言形式,会有什么不同地方阅读感受。
3.唐朝已经有了成熟的律诗,李白为什么选用自由的古体诗写作而同时期的杜甫则多用律诗形式写作。
二、学习用典
1.概念
使用过去的典故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手法。过去的典故可以包括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和人物、书籍诗文、民俗掌故等。
2.用意
(1)喻人:有相似相反两种。
周公吐哺,出自《史记 鲁周公世家》,原义指周公广纳贤才。和诗人曹操的境遇相似,所以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接待贤才。
辛弃疾用寄奴刘义隆的典故,说刘裕出身卑微(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但最后做了皇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和自己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2)论今:赞美古人,表达敬仰羡慕尊敬等,批评、讽谏、警示当世统治者,单纯的议论感慨发表看法。
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细细体会。
(3)造境:营造意境
《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白居易用这个传说来营造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自己的境遇的悲切。
3.效果:凝练简洁、丰富深刻、委婉含蓄、形象生动。
4.教材中的用典分析
教师讲解:《短歌行》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三个诗文典故,《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关谢灵运的典故“谢公宿处”“谢公屐”“青云梯”。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孙权英雄不再、风流不存,刘义隆草率北伐失败,霍去病征匈奴纪功而还,拓跋焘南侵建立行宫(佛狸祠),廉颇能饭等典故。
5.学习成果
整合本单元课文中的典故,按照示例
三、比兴、白描和浪漫主义的李白
1.比兴
(1)概念
比,即打比方,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起也,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常用于开头。
举例解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课文中的描写判断与分析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白描
(1)概念
绘画中指淡墨勾勒轮廓或人物而不设色。文学中指用简练笔触对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出勾画,不重词藻华丽、不用修饰渲染烘托。所描写之对象,只有主题特征,没有背景细节。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课文中的描写判断与分析
《沁园春 长沙》: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念奴娇 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浪漫主义的李白(和现实主义的白居易杜甫比较)
细读李白之《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境描写和白居易之《琵琶行》中音乐的描写,体会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写法的不同。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回答,最后明确。教师可拓展举例。
(1)取材,用什么素材来表达情志。
浪漫主义:超现实,神话、幻想,超出正常的认知范围。
现实主义:现实生活。
(2)内容情感
浪漫主义:多关注自我,情感强烈。
现实主义:更多关注现实百姓生活,国家安危发展,感情内敛。
(3)手法
浪漫主义: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
现实主义:平实的描摹,新奇的比喻等。
四、教学课时安排:预计三个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