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破立结合的写法,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批判力量。
读写结合,学习运用“破立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作驳论文。
体会拿来主义现实意义,挖掘拿来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学会先驳后立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结合所学,从比喻论证的角度深刻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和实质。
思维拓展,体会拿来主义深刻的思想以及当代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
鲁迅“拿来主义”的当代价值与思考
教学用具
PPT、翻页笔、教材、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背景知识介绍导入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一位作家的杂文,“像投枪,像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同学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鲁迅)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一,题解
在对“拿来主义”含义的理解方面,“拿来”是一个动作,“主义”则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思想,课文中 “拿来主义”的含义是指在面对本国文化遗产和外来的东西时,既要有来有往,“送去”之外,还得“拿来”;又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再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①怎样践行“拿来主义”?践行“拿来主义”有什么意义?②文章在论述践行“拿来主义”的做法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请具体分析。③鲁迅为何提出“拿来主义”?④请找出具有讽刺意味的句子进行分析。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1 朗读课文,解决生字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 -----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
  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义 ”的实质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
  第7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8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9段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2)提问: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讨论,明确: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不是“丰富”,还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 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提问:“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讨论,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4)小结:作者把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放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一开始便从“闭关主义”说起,进而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上 实行“送去主义”的种种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事实,揭示“送去主义”必然使中国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因此,“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第5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讨论,明确:“摩登”是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的,把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其 讽刺意味是很浓烈的。“吝啬”是针对上文“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鲜明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2)提问: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第9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比喻论证说明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
  怒:勃然大怒 ,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
  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
  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
  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 “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
  “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
  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
  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
  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2.研读第三部分:要求学生朗读文章最后部分,简要说出每句话的内容。
  第1句话:结论是我们要拿来。第2句话: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第3句话:拿来主义的结果。第4句话: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第5句话:从反面指出拿来主义的意义。
  提问:这一段共5句话,如果这5句话是5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是哪5个问题(“思考和练习”二)?
  明确:①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对文化遗 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3.总结全文,加 深理解。
  (1)提取要点,归纳中心: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2)由学生讨论,归纳写作特点。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②运用贴切的比喻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③语言犀利、幽默。每一条要求能举出实例,并结合自己的感悟作简要分析。
三、细读课文,理解观点1 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拿来主义”,请大家找出这句话?
2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我们要运用脑子,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
4“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 (1)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鱼翅”)应取什么态度?吸收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作者的这种主张?“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2)对文化遗产中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鸦片”)应采取什么态度?批判地吸收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3)对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烟枪和烟灯”)应取什么态度?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4)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应采取什么态度?坚决抛弃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5 总结: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先占后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