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乏力、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难以解决,就打着反对恐怖主义的旗号,试图通过对外干预别国内政以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造成阿富汗、中东等地的混乱。这表明( )
①混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②资产阶级通过制造冲突掩盖经济危机
③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危机不能根本解决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危机的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共产党宣言》( )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②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③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④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恩格斯指出,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早期,决定人类社会制度的主要因素是血缘因素,联结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要是血缘纽带,而不是经济纽带。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复杂化,社会制度更多地受劳动的发展阶段和所有制的支配,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由此得到发展。由此可见( )
①阶级斗争贯穿原始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②阶级和阶级斗争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结果
③原始社会以血缘为纽带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决定的
④原始社会末期经济高度发达,人们之间的关系由血缘纽带向经济纽带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有西方学者认为,数字技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旧的结构性不平等,引发资源共享和共同创造的革命性变革,甚至断言数字技术将造就“无摩擦的资本主义”。这一观点( )
①忽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规律 ②认为数字技术能够帮助资本主义摆脱危机
③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④否认数字技术能够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国家。社会主义相对资本主义,其优越性是( )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③生产力发展水平超前提高 ④阶级对立在社会中消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年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C位”亮相。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
A.玉器成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B.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已经开始出现
C.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D.氏族议事会由氏族全体成员平等表决
7.关于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产生的演进过程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8.“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布尔什维克主义)这个词,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对于李大钊笔下这一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C.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历史性飞跃D.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9.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关于“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有这样的描述:农民被从土地上赶走以后,这些不幸的人在各种逼迫之下非离开家园不可,……离开他们所熟悉的唯一的家乡,却找不到安身的去处。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手段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
③“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④使用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明朝时期,民间流传一首歌谣,歌词为:“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民谣是一定时期历史的反映。造成民谣中反映的社会现状的根本原因是( )
A.森严的等级制度B.封建土地所有制C.残酷的地租剥削 D.封建的君主专制
11.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之所以能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领导阶级,领导阶级为无产阶级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出了一条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可见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④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社会性质不同,主要矛盾就会不同,面临的任务也会有所差异。下列能正确体现近代中国社会内部三者关系的是( )
A.半殖民地——民族矛盾——推翻地主统治——争取人民解放
B.半殖民地——阶级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C.半封建——民族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D.半封建——阶级矛盾——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
16.毛泽东同志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
①性质完全不同②任务和工作重心相同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们要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红色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下列关于中国故事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B.五四运动——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执政为民
C.红船启航——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D.“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8.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包括走资本主义道路等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阻挠B.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C.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19.毛泽东同志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
①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③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④革命前途是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 )
①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纪元④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大会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第一次明确地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这一重大贡献( )
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③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允许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上篇和下篇的关系。这一比喻表明(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相同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中国化社会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促进了1956年以来国家一系列计划目标的完成。刘少奇在党的八大上宣布,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党的八大( )
①明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②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③规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2024年7月5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主办、江西电影集团承办的“光影颂华章·同心庆华诞”江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优秀影片展映活动在南昌启动。假如你参与了该活动,你可以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②为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为实现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中国财税博物馆陈列着一张印着“公私合营浙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字样的老股票。这张股票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重大经济变革。这场变革( )
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指明了方向 ②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③完成了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④是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北京市市长彭真在会上宣布: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大地上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至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在党的带领下,中国这个占世界1/4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从此,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崭新的历史课题。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意义。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领导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党代会。本次大会的主题就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为了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会议对党执政以后地位的变化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从理论上、政治上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会议总结了党的七大以来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成绩,分析了取得胜利的原因,指出了党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向全党提出了今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
材料二 1953年8月,在财经会议上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之后,中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仅“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这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火红年代的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新中国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年才能完成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56年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初步的系统的思路。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社会主义的窗口,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了中国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结合材料一,指出党的八大对当时主要任务的认识及其主要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让·保罗·萨特于1955年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周年的庆典,毛主席接见了他。这一次在中国的45天行程,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回国之后,萨特写下了《我对新中国的观感》一文,在文中他写道:“这个伟大的国家正不断地在转变。当我到达这里的时候,我那些从中国回到法国的朋友所讲的情况已经不再完全正确。”
“你们走向社会主义,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为了建立一种更人道和更公正的社会制度而努力;在中国,社会主义化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你们也许会说:这在到处都是一样。不错,是这样的。但是,在任何其他地方,社会主义化的客观必要性也没有这样的鲜明显著。这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为反对压迫而进行斗争的最终目的,对于现在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来说,都是一个有关生死存亡的问题。”
(1)“在中国,社会主义化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性的认识。
(2)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复兴之路,通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请简要的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表现。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恩格斯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还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材料中提到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发现,是指什么?请简述这两个发现的意义。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英国人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但是,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
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的讲话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1)结合材料,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2)结合材料,说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什么。阐述这两大发现为什么能够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A A B B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D D D D D C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D D D C
26.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7.(1)主要任务:党的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依据: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①新中国成立后,正确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或“一化三改”),有利于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顺利过渡。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党的八大指明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长期奋斗,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③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独立自主、艰苦创业),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④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毛泽东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作出重要的理论指导。
28.(1)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
(2)①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②从革命前途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③从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9.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意义: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②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③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0.(1)历史贡献: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局限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①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二是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
②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