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1. D2. C3. C4. A5. A6. B7. A8. D9. B10. D11. B12. C13. B14. C15. B16. A17. D18. B19. B20. C21. A22. D23. D24. C25. D26.(1)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4分)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4分)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使广大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4分)(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分)27.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各种政治力量和救国方案都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2分)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4分)③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此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4分)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广阔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证明了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能够发展中国。(4分)⑤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2分)28.(1)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使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4分)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4分)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全球治理,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4分)④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分)(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分)高新中学2027届级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在历史上,奴隶贸易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奴隶像器物一样,从非洲等地方被拐卖到欧洲、美洲等地的殖民地,从事各种繁重的劳动。他们被剥夺了自由、尊严和人权,生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这反映了( )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退步③奴隶完全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状态④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 海外网报道,2024年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速远低于预期,年增长仅1.6%,而通胀率却再次升至5.4%。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一场破坏性超过大萧条的经济崩盘可能即将在2024年降临美国。如果美国经济崩盘,其根本原因是( )A. 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B.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C.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D.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有组织性之间的矛盾3.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强调,劳动分工是私有制产生的社会前提,剩余产品的增加是私有制产生的物质前提,劳动个体化的趋势是决定性因素,交换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普遍化。下列关于私有制说法正确的是( )①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永远存在②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③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产生④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私有观念的存在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4.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着资本主义制度。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②无产阶级通过思想理论斗争进行社会变革③三大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作出了重要贡献④空想社会主义为三大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5.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即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像一头巨大的“灰犀牛”,会可预见却不可避免地、周期性地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灾难: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工人失业,工厂倒闭,人们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据此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②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必然结果④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6.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华,它深刻认识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解释了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力与规律,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至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唯物史观 ( )①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②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③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④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巨大作用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7. 1957年,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的前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它的后身是社会主义社会,它的存在就是要在无产阶级政权的条件下,利用资本主义来补上发展生产力这一课,从而为社会主义提供物质前提。由此可见( )①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应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领导④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必然性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8.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某校高一(2)班拟举行一场以“同心庆华诞”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同学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同学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同学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④同学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9.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④使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有了主心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0. 1956年9月 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中共八大( )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②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③明确提出了要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规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1. 从1953年开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中国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基于( )①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②建国后私营工商业自发完成了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④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 下图为某校高三一班同学设计的红色文化主题游“一化三改之路”示意图,重温党的历史,是追忆也是洗礼,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意味着( )①中国共产党成为人民实现伟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②我国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④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3.“回看走过的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积极探索和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前28年;“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之所以说完成了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因为( )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③中国共产党探索到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4. 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 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看走过的路,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表明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走到了领导世界发展的舞台中央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15. 我国1953年到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问题的一个光辉的成功典范。这一改造( )①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内在发展趋势④旨在彻底消灭资产阶级、个体经济、个体手工业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6. 某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发展历程”,需要围绕主题制作展板。下列展板内容中可以采用的有( )①民心思变,邓公奋起开国门——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②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农村改革取得突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特区先行,深圳对外开窗口——标志着我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④治理整顿,南方谈话送“春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7. 从小岗破冰、深圳兴涛,到海南弄潮,雄安扬波……四十多年扬帆奋进,改革开放写下震撼人心的东方传奇,让一个古老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四十多年波澜壮阔,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告诉我们( )①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②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③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增强发展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8.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闯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根据改革开放的进程对下列事件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新天地③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④长城汽车借中国加入 WTO 东风,真正打开了海外出口布局的闸门A. ①→④→③→② B. ①→③→④→②C. ③→①→②→④ D. ③→④→①→②19. 变式题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表明( )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②改革开放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突破制度约束③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0. 2023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问中提到,今后工作中有几个方面是我们要重点把握的,其中很重要一点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调整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③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1. 新冠肺炎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尽显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自信,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对疫情中呈现出来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民美好生活必由之路——坚定道路自信~②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文化自信④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救治等中华民族优秀财富——坚定理论自信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因为(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党的建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4.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和社会实践的产物③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发展问题集中论述④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化的重大成果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围绕这一主题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二、主观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巩固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但是我们手中资金有限,而各个经济部门都需要发展,工业基础建设需要资金,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点投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二 到1956年底,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结束,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实践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其重大意义可以说它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样,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两件大 。(1)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12分)(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分)27.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6分)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均告失败,中国依然山河破碎,积贫积弱,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论证“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合理性。28.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20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开启了我国创造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奇迹的光辉历程。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亿元,到2022年的121万亿元,发展速度举世目,发展的质量也显著提高。国家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提高。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同年12月31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正是依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奠定的雄厚基础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才创造了令世人目的“中国道路” “中国奇迹” “中国故事”。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强调: “我们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让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1)根据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我们如此坚定地坚持改革开放。(16分)(2)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试题.docx 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