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自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自贡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 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完整、准确、全面学习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列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2.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和基础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 ①③ B.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3. 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存在即被感知——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世界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 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4.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是真正的哲学,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深刻认识和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③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④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科学之科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坚持严厉打击生态环境污染破坏行为,方能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更好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乐章。这表明( )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应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
②人类只有服从自然才能战胜自然
③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④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尊重自然才能实现人类福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梅,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是为世上贤达;竹,清雅淡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是为世外隐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意识和物质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根源于对天地万物的感知
③人将情感寓于事物之中,赋予事物品格和精神
④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对事物进行联结与思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从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中,我们似乎可以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采莲小舟的轻盈,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这首唐诗所营造的意境是( )
①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 ②大脑加工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象的有机结合 ④诗人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客观物质前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下面漫画《一窝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做好事情的条件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安康隧道位于南秦岭中山峡谷区,全长7001米,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危岩落石、涌水突泥等风险,但施工人员不惧艰难,不断破解施工安全、质量、技术等难题,使安康隧道顺利贯通。材料表明( )
①安康隧道顺利贯通是基于对规律的创造性认识和改造
②施工人员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③施工人员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消除了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安康隧道顺利贯通的重要因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2024年5月以来,随着太阳日面上大的黑子群相继出现,太阳持续剧烈爆发耀斑。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预计,5月11日地磁将产生强扰动,可能达到大地磁暴水平。大地磁暴发生时,电离层电子密度会发生扰动,对电波通信质量、导航定位的精度将有所影响。同时在高纬度地区,美丽的极光现象也将会再次出现。后来出现的大地磁暴印证了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预测。这体现出(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零碳建筑是指零碳排放的建筑物。此类建筑在不消耗煤炭、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全年能耗全部由场地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并用各种手段减少污染产生,回收利用废弃物,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终达到“零废水、零能耗、零废弃物”的理想状态。实现这一理想状态需要( )
①以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②根据人的能源需求,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④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减少能源的使用需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新质生产力本身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自我扬弃、自我发展、螺旋式上升的生动实践过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经历从否定到肯定过程发展
④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充满信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 “地瓜经济”是浙江省在探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开放型经济模式,其特点是立足本土,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这与地瓜“藤蔓攀缘,根茎深埋”的生长方式类似,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地瓜经济”模式说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②发展要注重事物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结合
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④发展要坚持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 迁户口、开户籍证明、新生儿落户、办身份证……一段时期以来,一句“要回户籍地办”,让不少出门在外的人“来回跑”“多头跑”。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公安部组织全面实施户口迁移、开具户籍类证明等高频户政业务“跨省通办”。“跨省通办”不断推进表明( )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④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自2024年7月1日起,电子行驶证在全国60个城市先行试点,为确保应用效果,60个试点城市发放的电子行驶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下一步,公安部将按照“试点先行、加快推广”的原则,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健全配套制度,扩大应用场景,2024年底前在全国全面推广电子行驶证。此举是基于( )
①矛盾的特殊性比矛盾的普遍性更能推动事物发展
②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从个性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④从普遍到特殊,再从特殊到普遍符合认识的秩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特别指出,要把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这一论断反映的道理有( )
①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要抓住主要矛盾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解决矛盾,推动发展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通过研究类星体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的极紫外辐射能谱,发现其与类星体本征亮度无关,推翻了该领域的传统认识。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类星体的平均极紫外能谱远比经典吸积盘理论预期更软,对经典吸积盘辐射模型提出了严重挑战,有力地支持了具有普遍盘风的吸积模型。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被推翻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尊重规律是其能否起作用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2023年9月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墨子巡天望远镜正式投入观测,百日内即拍摄16500幅图像,获得6万多颗小行星的20万次位置观测数据,发现近地小行星4颗,使我国时域天文研究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充分说明( )
A. 感性认识需要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B. 科技进步可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
C. 实践可以把人们的观念变为现实的存在D.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之所以能使中国共产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是基于马克思主义( )
①是开放的理论,以其真理绝对性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②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③是人民的理论,站在人民的立场探究人类自由解放
④是实践的理论,为不同时代解决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 气象学家认为,当前严重的寒潮与全球气候变暖并不矛盾,而是表明气候系统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基于地区平均水平或月平均水平所做的气候预测也不再准确。这表明( )
①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②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正确指导实践的开展
③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④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耗时近20年,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儒家文献整理项目,《儒藏》工程已完成“精华编”中国部分的整理出版,编纂工程取得重要成果。
《儒藏》编纂工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儒藏》“精华编”,第二阶段则是全本《儒藏》。成果质量重点体现在校勘和标点两方面。做好校勘,首先要正确选择底本和校本。《儒藏》“精华编”《凡例》提出,确定内容完整、精确率高的版本为底本,精选有校勘价值的版本为校本。为统一体例、规范校点、保障质量,《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制定了具体编纂体例,建立了一系列严密的工作流程。一部书稿从交稿到正式出版,均须经过样稿审核、全稿初审、通审、抽审、抽校、复校、复审、质量检查等数次严格审定,出版社还要进行三校三审。多方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努力,保证了《儒藏》工程高质量推进。
编纂《儒藏》,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需要,回应着世界对中国文化的期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这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贯通旧邦与新命、传统和现代,既是文化复兴的必然途径,也是当代学人的重要使命。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儒藏》工程项目组是如何保证工程高质量推进的。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广袤的西部地区,蕴藏着无限潜力,西部地区拥有全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既要从大处着眼,将西部大开发、大保护、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定位思考、统筹推进,又要把握西部战略定位、立足资源禀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快马加鞭、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战略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我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要具备世界上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也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怎样才能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