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习目标:了解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络形成及变迁,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从区域商路到全球商路古代史上就有以贸易为途径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注:通过丝绸之路,欧洲人认识了瓷器、丝绸等中国商品,但是和中国的直接往来非常少。)图1 公元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路线15世纪以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特点:(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时空观念19471870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基本形成1840150019181939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7819911995世界贸易受挫世界贸易虽有曲折但迅猛发展194517651914据教材第一子目“全球贸易网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成世界贸易网形成及演变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关贸总协定签署改革开放冷战结束世贸组织成立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从区域商路到全球商路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①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②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1. 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1)发展原因:(2)贸易发展表现:(3)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特点:①对外贸易和军事征服相结合,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②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设问:概述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的特点。2.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贸易(2)原因:①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②更快速的交通工具出现(1)表现:①形成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②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被输送到世界各地③世界贸易额快速增长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设问:根据图片并结合教材,概述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贸易发展的表现及原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阶段世界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原因:①关贸总协定的成立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推动发展。②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③冷战的结束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战后相对稳定和平的环境、跨国公司的崛起,经济全球化等因素也在促进世界贸易发展。3.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贸易表现:①世界贸易虽有曲折但迅猛发展②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二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思考点: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①新航路的开辟;②殖民扩张和掠夺;③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④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州之间贸易扩大全球贸易网直接原因是世界各州之间贸易的扩大,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年份 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 占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销售额 占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1985年 4.77% 20.02% 30.30%1990年 6.27% 23.56% 26.41%1995年 5.99% 27.63% 14.86%2000年 9.63% 47.70% 44.67%2005年 9.03% 46.18% 32.31%2010年 10.24% 39.98% 33.04%1985—2010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经营情况(P57学思之窗)——根据卢进勇、杨国亮、杨立强等编著《中外跨国公司发展史》编制特征:①规模大;②发展迅速;③经济实力强;思考: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体现了跨国公司的什么特征?历史解释必背清单1: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过程1.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发展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2)表现:①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②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2.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贸易——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表现:①形成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②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被输送到世界各地。③世界贸易额快速增长。(2)原因:①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②更快速的交通工具出现3.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及经济危机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贸易——虽有曲折但迅猛发展(1)原因:①关贸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②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③冷战的结束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2)表现:①世界贸易突飞猛进②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知识巩固必背清单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特点(《世纪金榜P59》1.世界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迅猛增加;2.国际资本贸易空前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的重要表现。3.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出现新特点:初级产品此重下降,制成品比重上升。4.世界经济联系形式日益多样化。5.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6.世界经济一体化与经济贸易的区域化、集团化及跨国公司的出现,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和复杂。1.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A.贸易中心的转移 B.契约规则的确立C.价格革命的影响 D.贸易规模的扩大D2.从1870年至1913年,世界贸易中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增加了两倍多;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材料说明( )A.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B.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市场C.国际贸易中英美等国竞争激烈D.殖民地国家的贸易出超严重B3.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可以投资,这说明 (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D.经济全球化形成C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82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注意:必须用同一时段的史实对三因素进行分析说明。)课堂探究示例一:因素:科技的进步(世界工业生产状况);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国际贸易政策;世界市场。1860—1870年世界贸易增长迅速。说明:工业革命在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完成,世界工业生产迅猛发展;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资产阶级大力开拓市场,抢占殖民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示例二:因素:世界工业生产状况;国际贸易政策和世界市场;国际局势。1929—1938年世界贸易出现负增长说明:经济大危机,使得世界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为应对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世界市场体系遭到破坏;法西斯上台,国际局势紧张动荡,世界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2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阅读教材p57第二子目第一段,归纳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的关系。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文化交流的国际化的表现1、中国茶文化的传播:2、各国服饰的变化:3、钟表的传播:4、文化产品:(1)表现:①16世纪前,中国茶主要中国周边传播。②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西洋等地区。(2)影响:中俄之间形成“万里茶道”,荷兰的家庭设有“茶室”,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英国形成了“下午茶”①17世纪末,中国服装随着传教士传到法国;②明治维新后,西服在日本流行。③20C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孔子,采用了东方(中、日)女装的样式④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①钟表诞生于欧洲,约16世纪中期经澳门传入中国内地。②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大。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③中国人制作的钟表,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知识梳理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英国诗人沃勒作诗赞美这位饮茶王后:花神宠秋色,嫦娥矜月桂。月桂与秋色,美难与茶比。一为后中英,一为群芳最。物阜称东土,携来感勇士。助我清明思,湛然祛烦累。欣逢后诞辰,祝寿介以此。——[美]梅维恒、[瑞典]郝也麟著, 高文海译《茶的真实历史》史料阅读你从这则材料中能得出哪些信息?(1)茶及茶文化影响深远。茶作为宫廷贵族们享用的奢侈品,很受社会上层的欢迎。(2)出现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3) 抒发自己对茶叶的感情和对王后的歌颂与祝福。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深度挖掘饮茶风俗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同时也融合了各国特色,出现茶文化交流下的创新。中俄“万里茶道”英国“下午茶”荷兰“茶室”日本“茶道”茶文化的国际交流腹部勒紧,使纤腰更细裙撑使臀部夸大大约中西服装哲学上不同之点,在于西装意在表现人身形体,而中装意在遮盖它。——林语堂特色:夸张性地体现人的外形轮廓,十分露骨地强化男女两性在体型上的性别特征,如男装用填充物加强肩部和胸部的“雄健”来展示男性的肌肉,而女性则用裙撑或臀垫把臀部夸张得更加丰满。文化背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人的个性,反对宗教对人的束缚,中世纪那种把人的形体层层掩盖的服装,在人文主义的光辉下黯然失色,人们开始通过服装表现人体的形体美、曲线美。中国人讲求对道德和人的本性的控制,有意弱化人体,掩盖人体,甚至模糊性别的差异——长袍(男女都着长袍)中国人讲求中庸,和谐,顺应自然15世纪末16世纪初《利玛窦与徐光启像》,意大利罗马中央国家图书馆藏20世纪初法国服装设计大师保罗 波烈(1879——1944)我对传统的束身衣已有成熟的看法,那就是从颈到膝都被束缚的女性身体,必须要求解脱。——保罗 波烈(法国)波烈设计的名为“孔子”的服装交领偏襟长袍大袖简洁大气的围裹式外衣整体上纵向感(法)保罗 波烈设计“孔子”服装深度挖掘思考:“孔子”服装蕴含了那些文化特色?服饰的中西融合中国服装日本和服法国孔子服装……追求女性的解放材料一 工业文明的飞跃发展和社会宽容度的增大,使女性获得了较大的自由。材料二 一战后需要建设,大批妇女参加了工作,她们在服装上更多地追求自由和舒适。在这种社会形势下,以服装来显示身份地位的功能已不重要,因而少女们强烈地表现出一种着装倾向,即摆脱传统,追求我行我素。工业革命发展、一战后生产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上的自由浪潮设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波烈设计“孔子”等宽松简洁服装的文化背景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中国旗袍旗袍摆长至地,衣型修身,高领短袖,摆衩高开。“s”形曲线设计借鉴西方传统裙子人体美裙子开衩借鉴了波烈的设计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统一大义其五,口袋为倒笔架形,寓意是以文治国其六,衣领为翻领封闭式,寓意是“三省吾身”,严谨治国设问:试结合材料说说民国中山装哪些地方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哪些地方借鉴了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国家统一大业;以文治国;“三省吾身”,严谨治国西方文化: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中山装史料实证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念 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之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赵翼《檐曝杂记》卷2①承认西洋文化的优秀成果;②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表达各国文化交流的理念。乾隆紫檀嵌珐琅重檐楼阁更钟体会: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有何变化 ①时间观念逐渐精准化;②逐渐适应工业文明。钟表折射的观念变迁(P59问题探究)整体基材采用中国人喜欢的铜镀金,亮丽的金色外壳上以红、绿、蓝、黄、白等各色料石镶嵌花饰;在造型上,以能体现东方传统风格的建筑为型;有人物、动物,十分注重中国文化所讲的寓意——太平有象表盘上以中文数字标识时间英国18世纪生产的铜镀金象驮亭式表设问:观察左图,试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西文化交流的?家国情怀20世纪以来世界文化交流小结:学完本课后,你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关系有什么认识?关系:①世界贸易下的商品流动促进各国文化交流;②世界文化的交流借鉴推动各国商品流动。商品流动文化交流世界贸易4.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时,每磅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已成为普通消费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的结果 B.国际贸易的发展C.机器生产使茶叶产量提高 D.咖啡等新饮品的冲击B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0世纪后:世界贸易曲折发展茶:中国 亚洲 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服饰:中国、日本等服饰元素被法国吸收钟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18世纪数量已经很多其它: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知识框架美国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 ——美国前总统里根只有成为文化大国,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强国。——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小结深度挖掘并坚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树立文化自信加大对外宣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