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我能分析《归园田居(其一)》中用到的艺术手法,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拓展目标:我能对比阅读两首诗歌,赏析四言诗与五言诗的语言特点。 提升目标:我能理解曹操 、陶渊明不同的人生价值追求 ,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比较这两首诗在主旨、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并分析其表达技巧的差异。 教学难点: 探究曹操、陶渊明不同生命价值取向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出示目标,情境导入 1、学习目标: 基础目标:我能分析《归园田居(其一)》中用到的艺术手法,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拓展目标: 我能对比阅读两首诗歌,赏析四言与五言诗的语言特点。 提升目标:我能理解曹操 、陶渊明不同的人生价值追求 ,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自古以来,有句话曾被文人奉为他们的人格理想,也是儒家的处世原则,这句话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要坚守本心,在自己情况好的时候,要帮助他人,自己情况不好的时候,也要守住自己的内心,不能够去做违背自己原则的事。上节课我们围绕诗眼,通过分析艺术手法感受了曹操锐意进取的情怀和人生态度,现在让我们重回历史现场,感受曹操当年的英雄豪情。(观看视频) 二、鉴赏手法,体会情感(自主学习) 刚才我们借助视频,再次感受了曹操当年的忧情,接下来继续分析陶渊明的作品《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归情。我们从四方面来进行鉴赏: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并分析用到的艺术手法,体会诗人的感情。 1、从何而归?句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尘网”、“樊笼”比喻官场生活。(比喻)由此可知,诗人是从官场而来。 2、为何而归?句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到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 3、归向何处?句子:“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由此可知诗人要回归田园。 4、归去如何?句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我们重点看这八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前四句既是静景,又是近景;后四句既是动景,又是远景。可以看到: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远村、炊烟;可以听到:狗吠、鸡鸣。这样通过以动衬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勾勒出一幅闲适恬淡的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这里用到的“白描”手法,指的是通过简笔勾勒,用朴实语言写景叙事,与细节描写相对的一种艺术手法。这八句话,正是借助于农村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诗人恬淡宁静的心境。 三、品读诗歌,比较概括(小组合作) 1、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在诗体形式、主旨、风格、态度、手法等方面的不同。 形式 主旨 风格 态度 手法 《短歌行》:四言诗 成就霸业之忧 慷慨悲凉 锐意进取 用典比兴 《归园田居》:五言诗 回归田园之悠 平淡自然 隐逸避世 比喻白描 2、对比阅读《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说说你更喜欢四言诗还是五言诗?为什么? 四言诗字数较少,简洁朴素,用韵自由,且四字一顿,节奏鲜明,简单明快;五言诗内容的含量扩大,可更好地叙事抒情,句子组合方式可随感情的起伏转折而变换,有灵动美。 所以无论是四言诗,还是五言诗,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都值得我们去从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 四、再读诗歌,深入探究(小组展示)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两首诗歌,思考问题:读《短歌行》可知,曹操是积极进取,决心建立一番功业。而读《归园田居(其一)》可知,陶渊明却厌弃官场,向往田园生活。请结合背景、经历、追求等因素,探讨为何二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 我们知道,曹操作为汉末军阀,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能量,他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是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他有胆识,有谋略,自然是要把建立一番功业作为人生目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正是其写照。 陶渊明出身于一般官宦家庭,家世没落,年轻时有“大济苍生”之志,但动荡的社会、龌龊的官场却是他改变不了的。他明明没有世俗的功利心,但却混迹于世俗之中,加上他性格耿直率真,无法与黑暗现实抗衡,只能时隐时仕。理想与现实这种难以调和的矛盾,使其厌恶官场,向往自然,坚决走向归田之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成为了他的真实写照。 五、课堂小结 所以,当有机会建功立业,实现愿望的时候,曹操时不我待,壮志凌云,求贤若渴,积极奋发;当误入尘网,世道与内心格格不入时,陶渊明守正不阿,追求精神与心灵的自由。虽然他们二人选择不同,但都遵循本心,活出了自己的诗意人生。 因此,同学们,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达则兼济天下如曹操,穷则独善其身如陶渊明,无论在何种处境,我们都要坚守本心,大胆追求自己的精神家园,实现人生价值。 六、课后作业: 1、假如他们穿越时空相遇,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请发挥想象,替曹操或者陶渊明给对方写一封信。 注意:语言要得体,符含人物的身份和阅历,字数不限。 2、从下列题中任选一道完成。 (1)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坚守自我,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2)曹操希望自己一统天下,但在其作品《短歌行》中却借酒倾诉自己的忧愁,你认为这是在宣泄他的消极情绪吗? 例:(1)从当时社会来看,陶渊明以归隐反抗黑暗官场,具有积极意义。“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辞官归隐是陶渊明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 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2)《短歌行》中曹操感叹生命的短暂,透露出了一份悲凉,但曹操并非消极悲叹,而是为了激励自己奋进,表达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借放纵歌酒来表现他对人生的思考,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七、学后记(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