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第一节 水循环【A基础培优练】时间:30分钟 总分:54分(知识点1: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知识点3:洪涝灾害防治)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知识点1、2](2024年四川德阳期末)下图为水循环主要环节模拟实验示意图。将实验装置连接好,烧瓶中装有适量的自来水,酒精灯加热烧瓶,待玻璃导管中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块,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结形成水滴,再降落到托盘中。据此完成第1~3题。1.推测该实验涉及到的自然界水循环主要环节包括( )A.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B.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C.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D.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2.该模拟实验主要体现的水循环意义是( )A.使水体得以更新 B.塑造地表形态C.联系了四大圈层 D.调节水热分布3.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烧瓶中的水 ②延长加热的时间 ③减弱酒精灯火力 ④缩小玻璃板面积 ⑤增加冰块数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⑤ D.②③⑤[知识点1、2](2024年山西吕梁期末)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6题。4.与传统城市相比较,海绵城市在一次降水过程中产生的明显变化是( )A.水汽蒸发减少 B.土壤下渗增加C.地下径流减少 D.地表径流增强5.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铺设透水路面 B.实施楼顶绿化C.完善排水设施 D.增加喷泉景观6.我国大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是( )①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②减轻用地的紧张状况 ③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④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①④[知识点3](2023年山东临沂月考)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承纳赣、抚、信、饶、修等支流的来水,经由湖口注入长江,湖面丰枯变化非常大。2020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长江中游和鄱阳湖流域遭遇集中强降雨。下图为鄱阳湖三次大洪水的洪水过程线(鄱阳湖星子站)比较图。据此完成第7~8题。7.与1954年洪水相比,2020年洪水( )A.缓慢回落 B.起涨时间早C.上涨速度迅猛 D.持续时间长8.推测1998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间,洪水流量形成“双峰”的原因可能是( )A.准静止锋摆动 B.支流依次汇水C.湖面三面环山 D.干流受海水顶托[知识点1、3](2023年广东惠州期末)2022年5月13日,惠州市局部地区发生持续强降雨天气,部分地方出现严重积水情况。据此完成第9~11题。9.此次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地是( )A.南海 B.东海C.黄海 D.渤海10.部分地方道路严重积水的主要原因是( )①短时强降雨 ②蒸发量少 ③地面硬化④地势低平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11.为缓解洪涝多发的问题,惠州市可采取的措施是( )A.缩小道路宽度,增加绿地面积B.市区新建水库,及时吸纳洪水C.减少人工降雨次数D.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知识点3]2021年7月20日,郑州全市连降暴雨,形成了特大洪涝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据此完成第12~13题。12.与郑州特大洪涝灾害的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 )A.地形平坦,排水不畅B.降水集中,强度大C.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D.路面硬化多,下渗慢13.当个人面对洪涝灾害时,可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在室内要紧闭门窗,躲在地下室B.在山里要迅速向山下安全的地方逃生C.被洪水包围时留在原地等待救援D.落入洪水时抓住漂浮物体向高处逃生[知识点1](2023年福建三明期末)地中蒸渗仪装置是利用水量平衡原理,量化研究根系吸水层中有效降水量的观测试验装置。下图为地中蒸渗仪装置原理示意图,某实验小组用该装置进行了一次测量,测得该次降水量为P,蒸散量为E,量筒①的量为R,量筒②的量为D。据此完成第14~15题。14.R表示的是( )A.地表径流量 B.地下径流量C.下渗量 D.蒸发量15.该次实验测得的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为( )A.P+R—E—D B.P—R—E—DC.P—R+E—D D.P—R—E+D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知识点1、2](2023年云南大理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地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大规模整治,当地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某年7月,黄河支流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但未形成明显洪峰。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据此完成第16~18题。16.与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成因密切相关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① B.③C.④ D.⑥17.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③增加 B.④减小C.⑤增加 D.⑥减弱18.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但未形成明显洪峰,主要是因为( )A.植被生长需水量大B.气温高,蒸发旺盛C.地表水下渗量较大D.林冠大量截留雨水【B素养提升练】一、单项选择题(2024年北京石景山区期末)下图为某古城排水系统示意图,前人根据地形,随形就势修建了该地下排水系统。排水沟内连水塘,外通江河,沟口安有可自动关闭的单向“水窗”,使古城千年不涝,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治水智慧。据此完成第1~2题。1.雨季时,该排水系统对古城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A.减少了降水B.有效减少了地表径流C.使蒸发量增加D.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2.该排水系统的治水智慧体现在( )①利用地势高差,加快雨水外排速度 ②城内修建水塘,暴雨时可蓄积雨水 ③利用单向“水窗”,防止环城江河水倒灌 ④通过大量种树,增加雨水的下渗量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二、综合题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每年入汛以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内涝问题。2023年7—8月,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影响,北京市及周边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平均降雨量达到331毫米,83小时内降雨量达到常年年均降雨量的60%。极端强降雨造成市内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内涝。材料二 为了缓解城市内涝现象,很多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建造雨水花园等措施打造海绵城市。为响应“建设节水型社会”号召,丹东某学校进行了海绵校园改造工程。下图为海绵校园示意图。(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北京市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内涝的原因。(2)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从海绵校园示意图中选择一项适合本校建设海绵校园的措施,并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它的作用。第四章 第一节 水循环【A基础培优练】时间:30分钟 总分:54分(知识点1: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知识点3:洪涝灾害防治)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知识点1、2](2024年四川德阳期末)下图为水循环主要环节模拟实验示意图。将实验装置连接好,烧瓶中装有适量的自来水,酒精灯加热烧瓶,待玻璃导管中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块,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结形成水滴,再降落到托盘中。据此完成第1~3题。1.推测该实验涉及到的自然界水循环主要环节包括( )A.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B.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C.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D.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2.该模拟实验主要体现的水循环意义是( )A.使水体得以更新 B.塑造地表形态C.联系了四大圈层 D.调节水热分布3.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烧瓶中的水 ②延长加热的时间 ③减弱酒精灯火力 ④缩小玻璃板面积 ⑤增加冰块数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⑤ D.②③⑤【答案】1.C 2.D 3.C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烧瓶中的水在酒精灯的作用下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通过玻璃导管被输送到玻璃板下方,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降水。但是托盘中的水无法下渗,因此没有地下径流。托盘中的水在盘面上可以流动,模拟地表径流,C项正确。第2题,读实验仪器图,水的运动方向是单向的,没有回到最初的烧瓶,因此没有使水体得以更新,A项错误;整个实验过程中水体未和地表物质进行接触,没有改变任何形状,因此没有体现出塑造地表形态,B项错误;该实验没有模拟生物圈,因此没有体现出联系了四大圈层,C项错误;实验中水循环的动力是加热的酒精灯,具有一定的热量,随着水的运动酒精灯散发的热量进行了转移和变化,因此该实验体现出了调节水热分布,D项正确。第3题,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增加烧瓶中的水,增加蒸发量,①正确;延长加热的时间使更多的液态水被蒸发,②正确;减弱酒精灯火力会使液态水受热减少,进而减少蒸发,③错误;缩小玻璃板面积会减小水蒸气遇冷的接触面,减小降水量,④错误;增加冰块数量可以提高水蒸气遇冷的强度,增加降水量,⑤正确。C项正确。[知识点1、2](2024年山西吕梁期末)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6题。4.与传统城市相比较,海绵城市在一次降水过程中产生的明显变化是( )A.水汽蒸发减少 B.土壤下渗增加C.地下径流减少 D.地表径流增强5.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铺设透水路面 B.实施楼顶绿化C.完善排水设施 D.增加喷泉景观6.我国大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是( )①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②减轻用地的紧张状况 ③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④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①④【答案】4.B 5.A 6.C [解析]第4题,读图,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城市的湖泊、湿地、森林等增加,硬化的地表减少,因此在降水过程中,土壤下渗明显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水汽蒸发有所增加,B项正确。第5题,铺设透水路面,下渗作用变强,能起到较强的吸水渗水作用,A项正确;实施楼顶绿化可以滞留、含蓄雨水,但与路面相比,楼顶空间较小,能够吸收的雨水较少,对建设海绵城市起到的作用较小;完善排水设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但没有海绵城市的吸水、蓄水作用;增加喷泉景观对建设海绵城市没有帮助。第6题,读图可知,建设海绵城市增加了城市中的绿地和湿地面积,可调节城市气温变化,缓解热岛效应,同时在降雨过程中雨水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①错误,③正确;建设海绵城市对城市用地紧张没有缓解作用,②错误;海绵城市可含蓄雨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有利于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④正确。C项正确。[知识点3](2023年山东临沂月考)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承纳赣、抚、信、饶、修等支流的来水,经由湖口注入长江,湖面丰枯变化非常大。2020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长江中游和鄱阳湖流域遭遇集中强降雨。下图为鄱阳湖三次大洪水的洪水过程线(鄱阳湖星子站)比较图。据此完成第7~8题。7.与1954年洪水相比,2020年洪水( )A.缓慢回落 B.起涨时间早C.上涨速度迅猛 D.持续时间长8.推测1998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间,洪水流量形成“双峰”的原因可能是( )A.准静止锋摆动 B.支流依次汇水C.湖面三面环山 D.干流受海水顶托【答案】7.C 8.A [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与1954年洪水相比,2020年洪水达到最高点后很快就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回落较快,A项错误;1954年洪水起涨时间为6月15日前后,2020年洪水起涨时间为7月初前后,2020年洪水起涨时间较晚,B项错误;2020年洪水起涨时间晚,曲线斜率大,说明上涨速度迅猛,C项正确;与1954年洪水相比,2020年洪水在警戒线以上的时间较短,持续时间短,D项错误。第8题,由图可知,1998年洪水流量形成“双峰”,说明在此期间长江流域出现两次大的降雨量,长江流域的降雨受因冷暖气团实力相当形成的准静止锋的影响,准静止锋在长江流域南、北两侧摆动,准静止锋回到长江流域时便会迎来降雨,形成“双峰”,A项正确。[知识点1、3](2023年广东惠州期末)2022年5月13日,惠州市局部地区发生持续强降雨天气,部分地方出现严重积水情况。据此完成第9~11题。9.此次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地是( )A.南海 B.东海C.黄海 D.渤海10.部分地方道路严重积水的主要原因是( )①短时强降雨 ②蒸发量少 ③地面硬化④地势低平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11.为缓解洪涝多发的问题,惠州市可采取的措施是( )A.缩小道路宽度,增加绿地面积B.市区新建水库,及时吸纳洪水C.减少人工降雨次数D.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答案】9.A 10.D 11.D [解析]第9题,惠州市属于我国季风区,并且位于我国广东省,5月受到来自南海的水汽影响,多降水,A项正确。第10题,由材料可知,惠州局部地区发 生持续强降雨天气,短时间降水量大,地面多水泥路,水难以下渗,地势低平,难以排水,导致严重积水,①③④正确。蒸发量少对此时严重积水的影响较小,②错误。第11题,缩小道路宽度造价成本高,且容易影响交通,A项错误;水库不适宜修建在市区,风险大,B项错误;减少人工降雨次数与缓解洪涝多发无关,C项错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水资源的循环和利用,减轻市区内涝,D项正确。[知识点3]2021年7月20日,郑州全市连降暴雨,形成了特大洪涝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据此完成第12~13题。12.与郑州特大洪涝灾害的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 )A.地形平坦,排水不畅B.降水集中,强度大C.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D.路面硬化多,下渗慢13.当个人面对洪涝灾害时,可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在室内要紧闭门窗,躲在地下室B.在山里要迅速向山下安全的地方逃生C.被洪水包围时留在原地等待救援D.落入洪水时抓住漂浮物体向高处逃生【答案】12.C 13.D [解析]第12题,郑州特大洪涝灾害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连降暴雨,降水集中,强度大,且郑州地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加上路面硬化多,下渗慢,导致地表径流过多,形成严重内涝。郑州位于内陆,不临海,没有海水倒灌,因此关联性最小的是C项。第13题,发生洪水时,地下室容易进水,因此不要躲进地下室,A项错误;山下地势低,容易出现积水,应向地势高的山上逃生,B项错误;被洪水包围时不要留在原地等待,应抓住漂浮物体向高处逃生,C项错误,D项正确。[知识点1](2023年福建三明期末)地中蒸渗仪装置是利用水量平衡原理,量化研究根系吸水层中有效降水量的观测试验装置。下图为地中蒸渗仪装置原理示意图,某实验小组用该装置进行了一次测量,测得该次降水量为P,蒸散量为E,量筒①的量为R,量筒②的量为D。据此完成第14~15题。14.R表示的是( )A.地表径流量 B.地下径流量C.下渗量 D.蒸发量15.该次实验测得的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为( )A.P+R—E—D B.P—R—E—DC.P—R+E—D D.P—R—E+D【答案】14.A 15.B [解析]第14题,依据材料,量筒①的量为R,量筒①放置在地表,收集表面的水,代表的应是地表径流,A项正确。第15题,读图可知,量筒①的量为地表径流量,量筒②的量为地下径流量。故该次实验测得的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P(降水量)—R(地表径流量)—E(蒸散量)—D(地下径流量),B项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知识点1、2](2023年云南大理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地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大规模整治,当地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某年7月,黄河支流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但未形成明显洪峰。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据此完成第16~18题。16.与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成因密切相关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① B.③C.④ D.⑥17.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③增加 B.④减小C.⑤增加 D.⑥减弱18.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但未形成明显洪峰,主要是因为( )A.植被生长需水量大B.气温高,蒸发旺盛C.地表水下渗量较大D.林冠大量截留雨水【答案】16.BC 17.ABC 18.C [解析]第16题,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量大,多暴雨,地表径流增多,对地表的冲刷加强,加上土质疏松等原因,地表沟壑纵横,故B、C项正确。第17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可以增加下渗(⑥),从而减小地表径流(④),增加地下径流(⑤),蒸发(蒸腾)量加大,降水量(③)随之增加,故A、B、C项正确。第18题,由材料可知,当地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来水多,与植被多年平均生长需水量关系不大,A项错误;汾川河流域气候稳定,气温未有明显变化,B项错误;植被可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增加地表水下渗量,使地表径流大量转化为地下径流,使河流径流量减小,无明显洪峰形成,C项正确;林冠可以降低雨水冲刷程度,但截留雨水的能力较差,D项错误。【B素养提升练】一、单项选择题(2024年北京石景山区期末)下图为某古城排水系统示意图,前人根据地形,随形就势修建了该地下排水系统。排水沟内连水塘,外通江河,沟口安有可自动关闭的单向“水窗”,使古城千年不涝,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治水智慧。据此完成第1~2题。1.雨季时,该排水系统对古城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A.减少了降水B.有效减少了地表径流C.使蒸发量增加D.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2.该排水系统的治水智慧体现在( )①利用地势高差,加快雨水外排速度 ②城内修建水塘,暴雨时可蓄积雨水 ③利用单向“水窗”,防止环城江河水倒灌 ④通过大量种树,增加雨水的下渗量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由材料“根据地形,随形就势修建了该地下排水系统。排水沟内连水塘,外通江河”可知,该古城排水系统利用天然地势特点,内连水塘,外通江河,排水沟能将雨水及时排入江河中,有效减少了地表径流,B项正确。第2题,依据图文信息可知,该排水系统利用地势高差,加快雨水外排速度,①正确;城内修建水塘,暴雨时可蓄积雨水,②正确;利用单向“水窗”,防止护城河水,而不是环城江河水倒灌,③错误;没有通过种树来影响下渗,④错误。A项正确。二、综合题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每年入汛以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内涝问题。2023年7—8月,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影响,北京市及周边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平均降雨量达到331毫米,83小时内降雨量达到常年年均降雨量的60%。极端强降雨造成市内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内涝。材料二 为了缓解城市内涝现象,很多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建造雨水花园等措施打造海绵城市。为响应“建设节水型社会”号召,丹东某学校进行了海绵校园改造工程。下图为海绵校园示意图。(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北京市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内涝的原因。(2)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从海绵校园示意图中选择一项适合本校建设海绵校园的措施,并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它的作用。【答案】(1)①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向北京市及周边地区输送大量水汽,形成极端强降雨;城市路面硬化,下渗作用减弱,地表径流增多;②地势低洼处排水不畅,地表径流汇聚于此。(2)①修建地下蓄水池: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滞留地表径流。②地面铺设透水砖: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③增加绿化面积:滞留地表径流,增加蒸发和植物蒸腾。④利用蓄水修建喷泉: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水循环。(任答一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水循环 课时训练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 答案.docx 4.1水循环 课时训练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