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政治期中试卷一、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1.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3.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累!4.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文化竞争是国家问最根本的竞争。5.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二、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6.河北尚义四台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距今10400年至6400年,考古人员在该遗址内发现近方形半地穴房址40余座,出土了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石研磨器、骨角器、动物骨骼、骨针、骨锥、贝类遗物等800余件。据此可以推测当时的四台先民( )①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其要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逐步进入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的定居生活③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按地缘关系结成的氏族④已经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二月卖新丝,五月来新谷。医得眼前疮,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这首《咏田家》( )①体现了奴隶主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剥削奴隶②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毫无人身自由的悲惨处境③诗中“君王”进行剥削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④映照出当时的农民依附于地主并屈从于其奴役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8.近年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分化严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政治极化现象加剧,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在这些国家,虽然一些政治势力试图通过指责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干预等方式转移国内民众视线、转嫁危机,但无法改变当代资本主义危机不断加深的总体趋势。这种情况( )①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②意味着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发生本质变化③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④表明资本主义被取代有着其历史必然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一定程度摆脱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据此,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该观点( )A.肯定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克服C.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D.肯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个漫长过程10.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它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批判者出现的,是人类众多思想体系中一颗耀眼的明星。空想社会主义被誉为“耀眼的明星”,是基于它( )①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端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③将斗争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④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一生、科学贡献和崇高品格,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这“两大发现”意义表述正确的有( )①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2.《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自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这是在强调( )A.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B.人类社会的历史可谓一部阶级斗争史C.社会形态的更替不一定都是历史的进步严D.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3.毛泽东说:“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域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四分五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可见,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于( )①中华民族遭受了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劫难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④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强大起来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党领导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 )①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1950年以后,国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加强了资本主义经济同社会主义国营工商业的联系,推动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说明当时我国( )A.国营经济逐渐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B.对私营工商业不同程度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C.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形势D.所处国际环境促使我们向社会主义阵营转变16.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这告诉我们(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学习借鉴B.照搬苏联模式可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少走弯路C.我国社会主义探索虽会经历曲折也要勇毅前行D.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17.为迎接和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某中学高一(4)班同学计划拍摄一段反映21世纪以来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场景的微视频。他们构思的以下镜头中,合理的是( )①镜头一: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重要谈话②镜头二: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宣布中央同意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③镜头三: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在多哈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④镜头四:习近平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某新媒体平台推出“家乡巨变”主题征文活动,以下是某同学所投稿件的部分内容。我的爸爸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是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见证者。他经常跟我说,他的童年总是吃不饱饭,生活非常艰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日子慢慢好了起来,家庭收入不断增加,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不再忧愁,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如今,国家已经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老百姓的日子更有奔头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②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③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④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19.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意味着( )①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不受历史文化传统影响②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不适合当代中国国情③社会主义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④我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应该立足自身实际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从这一历程来看(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共同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④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某中学生在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分享交流中指出:“这个维度的新时代内涵,着眼大国担当,立足自身发展,对中国的此界角色作出了前瞻性描述。”“这个维度的新时代内涵”具体是指( )A.新时代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B.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C.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D.新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2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转变( )①意味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主要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制约②意味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有了根本性的提升③没有改变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④没有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方位和实行的社会制度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共产党人一辈子的事情。这里的初心和使命是( )A.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世界人民谋大同B.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和平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D.为中华民族谋独立,为中国人民谋安宁24.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李大钊的“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的“为民造福”,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人民群众,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②“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面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一切顽疾,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一定要( )A.实现伟大梦想 B.进行伟大斗争C.建设伟大工程 D.推进伟大事业26.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这意味,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可能是( )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7.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这说明在强国路上,我们必须( )A.坚持人民至上 B.坚持胸怀天下C.坚持自我革命 D.坚持独立自主28.三年多来,我国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有一句话感动了中国: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长辈们说:“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他们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这些“90后”、“00后”的言行启示我们( )①要练就过硬本领 ②要勇于砥砺奋斗③要担当时代责任 ④要抓住历史机遇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29.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多点频发,全球性问题复杂加剧。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习近平回应时代之问,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 )A.深邃思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探索中创立并不断发展的B.自我革新、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发展的C.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立并不断发展的D.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发展的3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下列理解有误的是( )A.“十个明确”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B.“十四个坚持”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路线图”和“方法论”C.“十三个方面成就”以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该思想D.“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彼此呼应、相互贯通31.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某校高一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理论成就的一段论述:——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坚持不懈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据此我们可以概括出该理论成就的时代价值是( )A.凝练了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B.提供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C.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时代特点D.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2.2022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年营业总收入达825967.4亿元,同比增长8.3%,上交税费59315.7亿元,同比增长8.4%,入围世界500强的136家大陆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到99家。国有企业的这一亮眼成绩( )①诠释了国有企业敢于担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夯实重要的物质基础②取决于国家政策有力支撑,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③表明国有企业改革有成效,利于发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④说明国有企业质量在提升,已经实现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3题10分,第34题19分,第35题12分,共41分)33.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材料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1956年4月4日,毛泽东在讨论修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时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1956年9月份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根本任务,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要求,结合新的实际,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党的八大对1956年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判断。(5分)(2)从“十个明确”中任选其一,结合材料二,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5分)3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长期以来,中国人民为此孜孜以求,不懈奋斗。材料一: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党的十九大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材料二:“一带一路”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了经贸发展,扩大了人文交流,增强了综合国力,增进了人民福祉。然而。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这一倡议提出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十年来,中国同各国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取得丰硕成果:150 多个国家、30 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立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共同绘就了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材料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国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而是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中国梦本质的理解。(6分)(2)有人认为,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与其他国家的人民无关。结合材料二,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评析。(6分)(3)材料三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怎样的特点?(7分)35.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成功举办。材料一:本届亚运会火炬设计方案名为“薪火”,设计思想源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文化。火炬造型自下而上“生长”,整体高730毫米,净重1200克。炬基:以八条水脉为文明之脉,代表浙江八大水系:炬身,以良诸螺旋纹为演化,形似指纹,自然交织,精致细密:炬冠,以玉琮语意为特征,方圆相融,昂然而立:出火口设计源自“琼”最早的甲骨文字形,寓意:“光在内周而复始”:整体轮廓曲线犹如手握薪柴,在动静之中进发出由外向内融合的运动员力量感和汇聚态势。“薪火”,喻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表达了各国运动员的团结共融,展示了浙江智造的魅力。材料二:本届亚运会共176家赞助企业,民营企业有135家,占比达77.14%,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45年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具有“56789”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知识,说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由。(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知识,分析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6分)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政治期中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题号 1 2 3 4 5答案 F T F F T二、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题号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B D B C B A C A B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C D A C B D A C C B题号 26 27 28 29 30 31 32答案 C D A D A B D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3题10分,第34题19分,第35题12分,共41分)33.(1)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分)而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1分)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分)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1分)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分)(2)答案示例: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分两步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分)这一思想概括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壁画了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提出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方法,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2分)34.(1)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体现了国家富强;(2分)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体现了民族振兴:(2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体现了人民幸福。(2分)(2)源自中国的“一带一路”承载着中国梦,增进了人民福址,说明中国梦的确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2分)但中国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1分)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这一倡议提出的初心和取得的丰硕成果,都说明中国梦也是奉献世界的梦,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不能说与其他国家的人民无关。(2分)故而,该观点是片面的。(1分)(3)我国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1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1分)我国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防止两极分化,(1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1分)我国不走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而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1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分)总的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分)3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薪火”是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而设计,其思想源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文化。(3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薪火”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地域特征,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独特魅力。(3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薪火”喻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表达了各国运动员的团结共融,展示了浙江智造的魅力。(3分)(注: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6分)(2)杭州亚运会赞助企业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占比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民营经济具有“56789”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2分)说明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