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二框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理解和解析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作用;
理解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调节经济的作用;
理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学习目标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 + 分配制度 +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过程
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1989
1992
1995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003
2013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19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针
思考:中国共产党对稳定经济运行做出部署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什么优势?
2022
二十大报告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原因: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注意:党对经济的领导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
党的经济领导是党执政能力的和水平的体现,但不能代替政府的经济职能。
(2)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是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调动劳动者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提高,又能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3)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4)显著优势:
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1、重要特征: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党的领导)
2、显著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两制融合)
3、根本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共富目标)
4、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科学调控)
小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经济职能 作用
①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②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③实施产业政策 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④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⑤加强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 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⑥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宏观调控
市场监管
公共服务
速记:一规划、四政策、三监管、一服务
材料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建议》描绘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蓝图
材料二: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增强产业链供应自主控制能力,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材料六: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我国大幅减税降费,实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信贷支持,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对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材料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严厉打击口罩等防控物资生产领域价格违法行为,维护防控物资生产所需机器设备、原辅材料市场价格秩序稳定。
材料五:河南省政府投入20亿元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设施、加强师资建设,保障农村地区、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
探究:以下材料分别反映出我国政府具有哪些经济职能和作用?
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
实施产业政策
加强市场、质量、安全监管
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加强优化公共服务
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
(1)宏观调控的含义(谁调、怎么调、调什么)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立法、执法
命令、指示
最常用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2)地位: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
(3)主要目标(侧重结果):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
③稳定物价 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二)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2.科学的宏观调控
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
经济平稳运行

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
>
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
<
经济失衡会产生什么情况?
需求旺盛,消费强、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经济过热
通货膨胀
需求低迷,消费弱,
物价下跌,纸币升值
经济过冷
通货紧缩
经济周期: 指经济运行中呈现的扩张和紧缩不断交替的波浪式运动过程。
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过冷
经济下行


需求不足
物价下跌


财政政策(财政部门)“多出少收”
①增加财政支出
②减税:降低税率,提升起征税点
③降费:
④增发国债
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
“多放少进”
①降低存贷款利率
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③买入有价证券
④公开市场业务
措施
扩张的积极的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
需要
增加总需求
刺激消费
增加货币流通
企业:利润减少,规模缩小,失业增加。
个人:短期内消费水平提高。
长期失业增加,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
实 质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经济态势 经济滞缓(过冷) 经济过热
政府 (财政政策)
央行 (货币政策)
目的 刺激需求(升温) 抑制需求(降温)
积极的财政政策:(增支减收)
增发国债,增加支出;
降低税率,减少税收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二率)
降存贷款利率、降存款准备金率;
逆回购(投放、买入)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支增收
减发国债,减少支出;
提高税率,增加税收
紧缩性货币政策:
升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正回购(回收、卖出)
冷扩扩:增支减税、降双率逆回购(增加流动性)
热紧紧:减支增税、升双率正回购(减少流动性)
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比较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不同点 制定者 国务院财政部门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
措 施
关键词
相同点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
税率、税收、国债、政府采购、补贴等
信贷、利率、外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正回购、逆回购等
①都是经济政策,都是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②都有扩张性和紧缩性之分;③都是逆周期调节;
④都属于总需求调节工具;
⑤一般条件下,二者相互配合起作用。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是缴存在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举例:假如金融机构(如工商银行)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8万元的存款准备金,那么存款准备金率为18%,同时,也意味着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82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0万元。
存款准备金和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与流通中的货币量的关系
提高:银行放贷数量减少,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
降低:银行放贷数量增多,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
1、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
知识拓展:利率变动带来的影响
①利率↑ →储蓄↑ → 流通中货币量↓ → 生活消费相对↓(抑制消费需求、存的多花的少)
②利率 ↓→储蓄↓ → 流通中货币量↑ → 生活消费相对↑ (刺激消费需求、存的少花的多)
2、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
①利率↑ →借贷成本↑ → 借款↓ → 投资相对↓(抑制投资需求、借的少花的少)
②利率↓ →借贷成本↓→ 借款↑ → 投资相对↑ (刺激投资需求、借的多花的多)
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积极的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利率上调---抑制需求
利率下降---刺激需求
(通货膨胀 热)
(通货紧缩 冷)


逆风调节
1.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通过有价证券等的公开买卖,吞吐基础货币以控制金融市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业务。
正回购:从市场吸收流动性资金(中国人民银行卖出有价证券)
逆回购:向市场释放流动性资金(中国人民银行买回有价证券)
2.中央银行贷款: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提供的贷款,也叫“再贷款”。
3.国债: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由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名词解释
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
+
国家宏观调控
(弥补)
手拉手 向前走
3.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更好的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地位
基本特征
重要特征
有机结合
根本目标
内在要求
经济职能
宏观调控
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含义
主要目标
主要任务
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基本特征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