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遵守规则》表格式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遵守规则》表格式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标题 3.2《遵守规则》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核心 素养 目标 法治观念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树立规则意识,理解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增强法治观念。 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自我约束、自我主宰,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责任意识 :认识到维护社会规则不仅是个人责任,也是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改进规则,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共参与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和方法,树立当家做主的责任感,增强公民意识,培养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教学 重点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 难点 理解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如何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过程
导入
授新课 【材料分享】外卖骑手作为新兴职业,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带动社会就业,且外卖骑手职业具有灵活性、多元化的就业特点,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各类群体的就业需求。对于配送骑手行驶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规定,也大大降低了骑手在配送过程中的交通安全风险隐患。 看了这则新闻,外卖骑手小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是喜欢以前自由骑行送餐,不仅可以把订单准时送达,而且可以多赚钱! 思考:你如何看待小军说的“自由”骑行 提示:社会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热点链接】最近“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打卡博物馆,感受人类历史文明的脉络,但是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在悄然增多。 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布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文明参观须知》,其中包括观众入馆须自觉接受安全检查,醉酒者、仪容不整者(包含穿着过于暴露、穿着拖鞋等)谢绝入馆。未经批准禁止进行讲学、表演、采访、商业性拍摄、自媒体直播、录播等非参观活动。而仪容不整者(包含穿着过于暴露、穿着拖鞋等)谢绝入馆的规定引发了无数网友热议。 思考:“禁止穿拖鞋入馆”的规则是否限制了参观者的白由 提示:规则的存在不是为了限制自由,恰恰是为了保障人们的自由。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交流讨论】你如何看待以下网友观看体育赛事视频拍摄的观点 (1)大多数人都在拍摄上传我拍一点也无所谓。 (2)有人制止的时候就不拍:没人管的时候,我就可以随便拍摄上传。 思考:对此,你的观点是 尝试说明理由。 学生: 教师: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2.发自内心敬畏规则。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图片分享】 思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行为 为了改变种状况,两位同学讨论解决方案,请你参与其中。 小文:随地吐痰、景区乱涂乱画乱丢垃圾和喷泉池里洗手是不对的。我会请工作人员批评他们。小红:我会告诉吐痰的人,可以把痰吐到纸巾上,然后扔进垃圾桶 思考:你的方案是什么 学生: 教师:①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②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材料分享】广州电动车治理方案引争议 2021年广州公开征求《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中心区域限行”和“全天候限行”的概念,几乎等于宣判了电动自行车在广州的完全死刑。 2023年7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召开《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听证会。推动新修订的方案改为“部分路段限行”,并按照“全天、白天、高峰分层次、分时段限行”进行分类治理。 思考:你认为该规则合理吗? 提示: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刑法修正案关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界定的变化 旧: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新: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思考:从社会视则的角度谈谈,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修改,说明什么 提示: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孟子曰:“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 。 ”有规则的生活,会节约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成本。只谈自由不讲规则的社会是虚伪的,也不可能形成健康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 。这说明 ( ) ①自由受规则的约束 ,违反规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②自由和规则密不可分 ,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规则并非一成不变 ,我们需要积极地改进规则 ④只有遵守社会规则 ,人们才能享有自由的保障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有警察时遵守交通规则 ,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 在自己熟悉的团体内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这些现象告诉我们 ( ) ①他律比自律作用大 ②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规则限制了我们的自由 ④应增强规则意识 ,自觉遵守规则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生活中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下列属于自律行为的一项是 ( ) A.小明放学后 ,看见红绿灯路口没有交警管理 ,就闯红灯通过马路 B.小李做作业时有道难题不会想抄作业,但在同桌的劝说下,他放弃了抄作业的想法 C.考场里,小华有道题不会 ,同桌发现后把自己做好的试卷递了过来,但小华摇了摇头 ,连看也不看 ,仍然继续思考着 D. 自习课上,小道看老师没在,便和同桌大声聊天,有说有笑 4.上海火车站一女子乘坐火车逃票, 出站时为了不补票,故意贴着他人出站,被发现后拒不配合,还把怀孕工作人员推倒致其受伤。该女子因涉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被上海铁路警方予以行政拘留15日,并处罚款 1000元 。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在社会生活中公民没有自由可言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④违反规则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