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及解析
地理
菏泽市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乙岛,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D【解析】哀牢山地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形成幽7.D【解析】据图可知,图中箭头表示新西兰小板块
深秘境,成因是板块挤压碰撞,地壳抬升使山体高大,
的移动方向,北岛自西北向东南移动,南岛自东北向
流水下切侵蚀使谷底幽深,①④正确。故选D。
西南移动,故总体自北向南移动。故选D。
2.D【解析】多雨雾的条件是有水汽和降温,哀牢山:
8.A【解析】根据图中箭头移动方向和南北二岛位
纬度低气候湿热,上升气流旺盛,河流多,植被丰富,
置,且依据材料信息“北岛出露地层较新,多火山和温
空气湿度大,山地封闭,水汽不易扩散,所以多雨雾天
泉,南岛出露地层较老,多冰河和湖泊”,应是南岛先
气,②③④正确:同时海拔高导致山谷风、对流等气流
形成北岛后形成,A正确:依据材料信息“理论上,大
运动复杂,且气温低水汽易饱和,①错误。故选D。
陆漂移过后尾部的火山岩年龄应该是从远到近逐渐
3.D【解析】由图可知,河流碳的主要来源有:随径流
从老变新”,新喀里多尼亚、克马德克-汤加岛弧和斐
或空气进入河流的外源碳和河流内初级生产者产生
济分别在北岛和南岛移动路径上,形成时间应早于北
的内源碳,河流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属于内源碳,②错
岛和南岛,B、C、D错误。故选A
误:土壤有机碳是河流碳的重要来源,是预测河流9.D【解析】新西兰南岛从澳大利亚大陆板块东北部
DOC的重要因子,④正确: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生
陆缘裂解后漂移到当前位置,且漂移前地球整体温度
态系统之间的独特生态系统,由于其高生产力与低分
比现在略高3℃,所以当时该岛所在地的气候湿热,D
解速率成为重要的碳汇,储存并向周边河流输送大量
正确,A,B,C错误。故选D。
有机碳,因此湿地所占比例大的流域中河流DOC浓10.B【解析】从图甲中可以看到,沙源地位于蒙古附
度普遍较高,①正确;溶解性无机碳外部来源主要来
近,冬春季节受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控制,西伯利亚
自流域内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风化作用,③正确。
附近海平面气压距平值相对较低,导致蒙古一西伯
故选D。
利亚高压偏弱,冷空气势力偏弱。故选B
4.C【解析】与海河相比,珠江流域降水量大、生物量
11.C【解析】从图乙中可以看到,3月蒙古一西伯利
大,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强烈.有机碳和无机碳输人量
亚高压气压值较高,势力较强,但移动距离较短,速
大,珠江径流量大,向下游碳输出量大,C正确。故
度慢,向东北方向移动;4月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气
选C。
压值下降,势力减弱,但移动距离较长,速度快,向东
5,B【解析】小明在丁岛时,太阳在正南方天空,说明
南方向移动。故选C。
当地地方时为12时,根据北京时间为11:56,计算可12.A【解析】结合材料“沙尘强度、传输路径等又与
得当地经度是121E,A、D错误:10月5日,太阳直射
天气系统密切相关”可知高压的势力和移动方向影
点接近赤道并在南半球,正午身影长度比身高略短,
响沙尘的传输强度和路径,从图乙中可以看到,4月
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大于45°但相差不大,故该地纬度
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气压值下降,势力减弱,冷高压
接近37N,C错误,B正确。故选B。
强度较弱,沙尘传输强度较之前有所下降,4月高压
6.B【解析】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当地日出东
中心与低压中心之间的平均距离更远,两者之间的
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在正南,该地位于北半球,当
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风速减慢,继而导致沙尘传输
地时间的下午太阳位于西南,影子指向东北方位,所
强度进一步减弱:且由上题可知,高压移动路径向东
以船的行进方向是东北,位于丁岛东北方位的岛屿是:
南方向,沙尘的传输路径也向东南风向。故选A。菏泽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古文献记载:“哀牢山,滇之祖脉。登巅约六十里,上极寒,下极热。”此山成为2024年国庆爆火的旅游打卡点,以多种不明生物、布满瘴气、指南针失灵等神秘现象吸引众多探险爱好者探秘。下图为哀牢山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哀牢山幽深秘境环境特点的地质作用是
①板块挤压,地壳抬升 ②板块张裂,地壳下陷
③风力侵蚀 ④流水侵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网传布满瘴气的现象与当地多雨雾天气有一定关系,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地形崎岖陡峭,气温低 ②纬度低,气候湿热
③植被丰富,空气湿度大 ④山地封闭,水汽不易扩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河流作为水和物质通往海洋的重要“运输管道”和“生物反应器”,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流碳库分为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态有机碳(POC)、溶解性无机碳(DIC)以及颗粒态无机碳(PIC)。下图为河流碳循环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现象能影响河流外源碳输入的是
①流域内湿地占比
②河流内植物的光合作用
③流域内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风化作用
④流域内土壤有机碳含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与海河相比,珠江的碳循环特点是
A.碳输入量大,碳输出量小 B.碳输入量小,碳输出量小
C.碳输入量大,碳输出量大 D.碳输入量小,碳输出量大
十一国庆假期小明乘船到丁岛旅游,北京时间10月5日11:56,小明发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且身影长度比身高略短。下午小明从丁岛乘船去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多数时间指向船行进的方向。下图示意丁岛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5~6题。
5.丁岛的位置可能是
A.20°N,119°E B.37°N,121°E
C.20°N,121°E D.37°N,119°E
6.下午小明去往的岛屿最可能是
A.甲岛 B.乙岛 C.丙岛 D.丁岛
新西兰由南北二岛组成,北岛出露地层较新,多火山和温泉,南岛出露地层较老,多冰河和湖泊。研究表明,南北二岛是微陆块漂移在古岛弧带上形成的特殊地质现象。它们从澳大利亚大陆板块东北部陆缘裂解后漂移到当前位置,并留下了明显的尾迹,这些尾迹体现为一系列的岛弧和碎陆块。理论上,大陆漂移过后尾部的火山岩年龄应该是从远到近逐渐从老变新。下图为新西兰成因模式图(黑色带箭头虚线代表陆块漂移轨迹),显示了新西兰小板块运动的轨迹。据此完成7~9题。
7.新西兰小板块的移动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北向南
8.关于图中岛屿形成时间的早晚,判断正确的是
A.南岛早,北岛晚
B.南岛早,克马德克-汤加岛弧晚
C.北岛早,新喀里多尼亚晚
D.南岛早,斐济晚
9.新西兰南岛漂移前地球整体温度比现在略高3℃,推测当时该岛所在地的气候
A.干热 B.冷干 C.冷湿 D.湿热2023年2-3月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沙源地气候异常暖干。持续偏暖偏干对沙源地地表物质产生重要影响。沙尘强度、传输路径等又与天气系统密切相关。图甲为2023年2-3月北半球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距平(相对于多年气压平均值的差值)图。图乙示意2023年高、低压中心位置(均为当日17时)的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
10.2023年2-3月影响沙源地的大气活动中心及其势力
A.夏威夷高压 偏强 B.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偏弱
C.亚洲高压 偏强 D.夏威夷高压 偏弱
11.与3月相比,4月高压中心的移动速度及方向是
A.加快 向东北 B.减慢 向东北
C.加快 向东南 D.减慢 向东南
12.与3月相比,4月沙尘传输强度和路径的特点是
A.传输强度降低,路径向东南方向
B.传输强度升高,路径向东南方向
C.传输强度降低,路径向东北方向
D.传输强度升高,路径向东北方向滦河三角洲潟湖-沙坝海岸是由滨岸沙坝与其内侧的潟湖和陆域海岸组成,曹妃甸岛原为该海岸滨岸沙坝中的沙岛。2003年对曹妃甸岛以北的浅海滩涂(潟湖)实施围海造陆工程,既对周边海区潮流等环境产生了影响,又改变了自然岸线形态特征。下图为曹妃甸围海造陆工程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中带状沙岛的形成过程是
①受沿岸流影响,形成滨岸沙坝 ②沙坝不断堆高,逐渐露出海面
③滦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 ④潮流推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14.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后,甲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化及其成因是
A.变粗 海浪的搬运能力增强 B.变细 海浪的搬运能力减弱
C.变粗 海浪的搬运能力减弱 D.变细 海浪的搬运能力增强
15.推测围海造陆工程对潟湖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A.潮流增强,侵蚀增加,潟湖面积扩大
B.破坏生态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弱
C.潟湖与海洋的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水质提高
D.水体更封闭,生态系统更稳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气溶胶污染的加重,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明显。岳阳市中心城区地处洞庭湖平原、长江和洞庭湖的交汇处,北临长江,西濒洞庭湖,湖岸线几乎呈南北向,滨湖地区的湖风风速明显大于陆风风速。城市热岛强度区气温(℃)-郊区气温(℃)。下图示意2019-2021年6-8月岳阳市各区逐时气温。
北京时
(1)对比6-8月岳阳市三地各区气温昼夜差异,并描述滨湖地区白天风向。(5分)
(2)推测热岛效应强度的日变化,并从湖陆风强度的角度分析原因。(5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雅丹地貌是指极度干旱地区的干涸湖泊或河流,经风蚀形成不规则相间排列的土墩和宽浅沟槽。柴达木盆地分布有亚洲最大的雅丹地貌群,而鸭湖地区的雅丹地貌非常奇特地出露在湖水之中。2003年以来人类大规模采盐活动改变了该区域湖泊格局和面积,有人预测鸭湖水上雅丹将会消亡。下图示意鸭湖雅丹地貌演化过程。
(1)分析图示地区中新世晚期至中一晚更新世主要外力作用的演变并说明其对雅丹地貌形成的影响。(6分)(2)结合图示推测中-一晚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末期一全新世气候的变化,并说明依据。(4分)
(3)简述鸭湖水上雅丹将会消亡的理由。(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研究发现1979-2018年间巴伦支海海洋热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且有持续上升趋势。海-气热通量(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海洋和大气间发生的能量交换的量)是控制巴伦支海海洋热含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北大西洋暖流的海洋热输运则影响其年际变化和上升趋势。此外,巴伦支海的海水属性越来越接近大西洋水,且有从巴伦支海向北冰洋逐渐推进的趋势,这一现象被称为北冰洋“大西洋化”。下图示意巴伦支海的位置及其不同海冰覆盖区域。
(1)在巴伦支海部分水域中形成了一种被称为“极锋”的界面性水域。请在右图中用虚线方框标出该水域位置,并简述在“极锋”影响下该海域海水特征。(6分)
(2)从海一气热量交换的角度,分析巴伦支海的海洋热含量9月最大、4月最低的原因。(6分)(3)近40年来海冰覆盖区海一气热交换呈现增强的趋势,对此做出合理解释。(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全球大部分陆地尤其是中低纬陆地出现显著干旱化的特征,且在最近几十年都呈现出非线性增长的趋势,而土壤湿度-大气相互作用引起的陆表非线性增温又是近40年全球变暖加速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图为土壤湿度-大气相互作用引起的“干一热”反馈循环机制示意图(小箭头向上代表增加,向下代表减少)。
注:潜热是指土壤水分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感热是指由温度差异而引起的物质之间的热交换量。
(1)请在全球持续变暖背景下,对土壤湿度一大气相互作用引起的“干一热”反馈循环过程进行阐述。(9分)
(2)该“干一热”反馈循环机制在干一湿气候过渡带作用更为显著,请说明理由。(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