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人教八上道法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2024秋统编版八上道法情境课堂 课件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2 预防犯罪主题情境·从河北邯郸校园欺凌案探究预防犯罪温故知新1.为什么法不可违?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学习目标情境串新知课堂小结1345随堂练习课后作业6新课导入2目录思考:有人说:犯罪离未成年人很遥远,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河北邯郸校园欺凌事件新课导入2024年3月10日,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杀害。案件发生后,肥乡区公安机关立即开展侦破工作。3月11日,涉案犯罪嫌疑人被全部抓获,现已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 通过探究河北邯郸校园欺凌案,知道刑法的作用和内容,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2. 在探究中知道加强自我防范的做法,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远离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增强法治观念。学习目标了解罪与罚01新闻回顾:河北邯郸校园欺凌案观看视频,并记录视频中存在哪些校园欺凌行为?情境串新知视频:河北邯郸校园欺凌案时长:1分32秒①辱骂嘲笑③身体攻击②威胁恐吓④言语侮辱⑤故意伤害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请把视频中的行为所更可能产生的后果归类。把你的想法和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吧。(找出法律依据)合作探究要求:1.组长统筹,全组参与,积极讨论。2.各组确立中心发言人,整理核心观点,展示小组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条规定:对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请你找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法律依据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①刑法的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②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罪罚刑法刑罚犯罪规定后果课堂笔记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关系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严重违法行为)联系区别危害程度较轻刑法以外的法律承担行政处罚或者民事责任危害程度严重刑法接受刑罚处罚都是违法行为;都产生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危害性不同违反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2.犯罪的含义与特征(1)含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最本质特征)(犯罪的法律标志)(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注意:三种特征同时具备,才构成犯罪。课堂笔记观看视频总结:他们三人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刑罚处罚 视频:律师解读“河北邯郸校园欺凌案”时长:1分53秒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种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刑罚附加刑主刑管制拘役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驱逐出境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P54注意:拘役、罚金属于刑罚,适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拘留、罚款属于行政处罚,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不关押,限制自由1-6个月外国和无国籍公民只能单独使用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最高25年课堂笔记加强自我防范02在河北邯郸校园霸凌案件中,三位施暴者从最开始的言语侮辱、索要财物等不良行为开始,逐渐演变成最后的犯罪,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网评:很少有天生的坏人。一个人的坏,像逐渐存积、渍坝、决堤的水,按天、按年积蓄起来。思维碰撞 你我来辩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①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犯罪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法律知识小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本法所称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下列行为。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下列行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法律知识小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吸烟、饮酒2、多次旷课、逃学3、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4、沉迷网络5、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6、进入未成年人不宜的场所;7、参与赌博、变相赌博;8、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9、其他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1、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2、非法携带国家规定的管制刀具;3、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4、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5、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6、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7、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8、参与赌博赌资较大;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课堂笔记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犯罪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严重)刑事违法性(触犯刑法)刑罚当罚性(受刑罚处罚)必然结果刑罚主刑附加刑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预防犯罪促进刑法作用及内容课堂小结随堂练习1.(2024浙江嘉兴)陈某因好奇而吸毒,为了搞到钱买毒品,他和另外两个“朋友”在短短几天内多次偷窃,最终被公安机关处以15天行政拘留。此案例告诉我们( )①吸毒是违法犯罪的祸根之一②吸毒是个人爱好,自由不受干涉③吸毒就是犯罪,必受刑罚处罚④法不可违,要依法自律,远离毒品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陈某因吸毒去抢劫→说法错误,吸毒是犯罪→说法绝对→说法正确B2.(2024山东)2023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①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②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③自觉遵章守法,防患于未然④树立法治意识,善用法律维权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说法正确→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正确方法→说法正确→与题意无关B3.(2024云南昭通模拟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犯罪是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在温水煮青蛙效应下不知不觉步入深渊,幡然醒悟但为时晚矣。下图是16岁中学生廖某从品学兼优到锒铛入狱的历程。(1)廖某的演变过程带给我们什么警示 设问类型:警示类(1)廖某的演变过程带给我们什么警示 【答案】①犯罪与不良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②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③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请你谈谈如何使未成年人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 【答案】个人:未成年人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家庭:要加强家庭保护。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注意教育方法,因人而教。社会:要加强社会保护。净化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行为习惯。设问类型:做法类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2 预防犯罪(一境到底课件)【2024秋统编八上道法情境课堂 课件+视频】.pptx 河北邯郸校园欺凌案_11151.mp4 河北邯郸校园欺凌案责任承担.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