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第4节 实验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教学评大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 人教版班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第四章 第四节 实验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课 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本节的难点是数据的测量,间距的测量需要用到测量头,学生没有接触过,其实也就是螺旋测微器。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重点是做好“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学生实验,教材先介绍了实验思路,再介绍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所需要的物理量的测量,最后阐述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分析讨论实验思路,制订实验方案,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自主完成实验。学习者 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基本掌握了光的折射、全反射和光的干涉等基本知识。 能力基础:学生对光的干涉现象有一定了解,但对于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应用尚不熟悉,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思维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可以在实验中观察光的干涉现象,提高学生对干涉现象的认识。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知道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会读测量头的读数。 科学思维∶利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创新实验方法。 科学探究:能设计实验方案并正确操作实验器材,得到明显的干涉条纹。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本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环节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回顾知识前面我们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双缝干涉实验中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即 。本节我们利用该结果,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思考测量光的波长的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引出新课题。环节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波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 (2)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2)掌握测定单色光的波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暗)纹间的距离△x与双缝间的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L、单色光的波长λ之间满足 三、实验器材 双缝干涉仪(包括: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光屏及测量头,其中测量头又包括:分划板、目镜、手轮等)、学生电源、导线、米尺。(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四、实验步骤 1、器材的安装与调整 (1)先将光源(线状光源)、遮光筒依次放于光具座上,调整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 (2)将单缝和双缝安装在光具座上,使线状光源、单缝及双缝三者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并注意使双缝与单缝相互平行,在遮光筒有光屏一端安装测量头,调整分划板位置到分划板中心刻线位于光屏中央。(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2、观察 (1)调单缝与双缝间距为几厘米时,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2)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3、记录 (1)调节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第1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第n条相邻的明条纹中心对齐时,记下手轮上的刻度数a2,则相邻两条纹间的距离(条纹宽度) (2)换用不同的滤光片,测量其他色光的波长. 五、数据分析 ;; 六、注意事项 七、误差分析 (1)测双缝到屏的距离 l 带来的误差,可通过选用毫米刻度尺,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 (2)测条纹间距Δx带来的误差。 ①干涉条纹没有调到最清晰的程度。 ②分划板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中心刻线没有恰好位于条纹中心。 ③测量多条亮条纹间距离时读数不准确。 问题1:双缝干涉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和光的波长有怎样的关系 怎样才能得到双缝干涉条纹 问题2:测量波长需要测量哪些量 可用什么器材测量 问题3:怎样增大(或减小)亮条纹的宽度 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很难改变的 问题4:换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进行实验时,干涉条纹间的距离会怎祥变化 问题5:实验过程中应记录的数据有哪些 问题6:白光的干涉条纹有什么特点 用自光实验时会存在什么问题 (1)放置单缝和双缝时,必须使缝平行。 (2)要保证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条轴线上。 (3)测量头的中心刻线要对着亮(或暗)纹的中心。 (4)要多测几条亮纹(或暗纹)中心间的距离,再求Δx。 (5)照在像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是因为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学生进行思考讨论。预想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学习实验操作原理和步骤。 学习器材的安装和数据层的采集办法。 读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同时讨论数据的准确性,并分析整个实验操作流程是否存在失误,从而总结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结合实验的足以事项读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通过抛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与谈论的过程中总结出实验方法和步骤,总结出实验的大体流程。 教师为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和步骤,让学生学会实验器材的使用,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知道学生完成实验操作,让学生学会实验数据的采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采集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读实验作出误差分析后,在读实验数据进行再次测量和分析,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活动二:活动三:环节三: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 (2)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其示数为 mm。 展示练习 答案:(1) A (2)1.970 解析:(1)应先调节光源高度、遮光筒中心及光屏中心后再放上单、双缝,选项A不正确。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应与亮纹中心对齐,使得移动过程测出的条纹间距较为准确,选项B正确。测微目镜移过n条亮纹,则亮条纹间距 ,选项C正确。故选A。 (2)主尺读数是1.5 mm,螺旋读数是47.0×0.01 mm,因此示数为1.970 mm。 通过练习回顾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相关需要注意的问题。环节四:课堂小结实验原理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数据处理 五、误差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基础知识。 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活动五:练习与作业完成教材P103页练习与应用 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 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环节六:主板书设计4.4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一、实验思路 二、物理量的测量 三、进行实验 四、数据分析 五、注意事项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