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教学评大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 2.5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课 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2023年 月 日教学内容分析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本节课是和单摆作为一节,现在独立出来,更加凸显实验动手能力。根据教科书的实验步骤,学生可以选择图形法,通过改变摆长得到多组数据,从推到出重力加速度。学习者 分析 前面几节学生学习了简谐运动的受力和运动特点。知道了能量的变化情况。对单摆的周期表达式已经深入了解,本节课主要应用单摆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能够从周期公式推导得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科学思维∶从表达式中能够知道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且设计实验。 科学探究:能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形成合理的结论,能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器材。活动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提出问题 引入课堂】一、新课引入 了解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分布,对地球物理学、航空航天技术及大地测量等领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就需要了解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理论上,与重力相关的物理现象都可以用来测量g。例如,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单摆运动的等,只要表达式里含有g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自由落体发 平抛运动 单摆运动 引入新课 思考 讨论 总结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点一:实验思路(一)实验思路 惠更斯在推导出单摆的周期公式后,用一个单摆测出了巴黎的重力加速度。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办法,测量所在地区的重力加速度数值。 当摆角较小时,单摆做简谐运动,根据其周期公式可得。 想一想,要根据上式测量重力加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装置、选择实验器材?怎样才能减小实验误差? 为了保证角度在小于5的范围内,要使用量角器。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惠更斯得出的单摆周期表达式,提出问题 要根据上式测量重力加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装置、选择实验器材?怎样才能减小实验误差? 为了保证角度在小于5的范围内,要使用量角器。 思考、讨论、小组形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探讨物理问题,引导学生从建立物理与实际的联系。二:实验设计以及物理量的测量(二)实验装置 如图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方便使用不同长度的摆线。 思考与讨论 1. 线有粗细、长短的不同,伸缩性也有区别。不同的小球,质量和体积有差异。想一想,应如何选择摆线和摆球?为什么? 解析:这条细线不可伸长,并且没有质量,而小球可以被看成一个质点。只有这样的模型才是单摆, 2. 画出了细线上端的两种不同的悬挂方式。应该选用哪种方式?为什么?你还有更好的设计吗? 解析:上端没有固定,摆起来时他一定在杆上动来动去。 (三)物理量的测量 1.摆长的测量 摆长是摆线长度和小球半径之和。怎样测量才能减小误差? 方法: ①用刻度尺直接侧量小球球心与悬挂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摆长l。 ②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用刻度尺测量悬挂点与小球上端之间的距离l′,则摆长l=l′+d/2。 ③用刻度尺先测量悬挂点与小球上端之间的距离l1,再测量悬挂点与小球下端之间的距离l2,则可得摆长l=( l1+l2)/2 2.周期的测量 实际上单摆的周期很短,可想而知,用停表直接测量一个周期的误差会很大。为了减小误差,可以测量多次全振动的总时间,用这个总时间除以全振动的次数,就能求出一个周期的时间。这样测量的绝对误差没有改变,但相对误差就减小了,T=t/n。 问题:测量总是从摆球在哪个位置开始计时呢? 从最高点或者最低点开始,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最低点的速度最大通过的时间就最短,那时间测量的误差就最小,所以最佳的测量位置就是最低点。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在摆球通过最低点的时候,同时按下停表,最后每次摆球通过最低点次数加一,依次类推。像这样数到40全振动的次数就是40/2,也就是20次,总之间恰好是40.0秒。那么单板的周期就是40÷20等于两秒。 引导学生做单摆运动装置,提出问题 线有粗细、长短的不同,伸缩性也有区别。不同的小球,质量和体积有差异。想一想,应如何选择摆线和摆球?为什么? 2. 画出了细线上端的两种不同的悬挂方式。应该选用哪种方式?为什么?你还有更好的设计吗? 教师介绍所测量的物理量以及方法 根据所学单摆知识和手边的实验器材设计单摆 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思考,操作,读数 学生通过自制单摆,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实验进行逐步改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三:实验数据分析(四)数据分析 平均值法: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计算出每次实验的重力加速度,最后求出几次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 图象法:分别以l和T2为纵坐标和横坐标,作出 的图象,它应该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根据这条直线可以求出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值g=4π2k。 做一做:查询所在地区的重力加速度值,并与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果有差异,想想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提出问题;根据我们测出的数据,如何得到重力加速度呢? 总结得出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认真分析、总结得出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根据自己得出的数据算出当地重力加速度 将实验值与查得的重力加速度进行对比,思考误差来源。课堂练习例1: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面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 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 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角较大 D.用刻度尺测量摆线的长度l,这就是单摆的摆长 E.释放摆球,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单摆周期T =t/5 例2:某同学在实验探究a、b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时,测得了6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它们的单位为 P、Q。请用图像(图 2.5-4)处理实验数据,寻找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图像推出a、b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如果有常数,写出常数的数值和单位。 a/P0.50.80.91.01.21.5b/Q1.421.791.902.002.202.45例3:某一弹簧振子完成10次全振动需要2s的时间,在此2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cm。求此弹簧振子的振幅、周期和频率。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主板书设计2.6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一、实验思路 二、实验装置 三、实验数据测量 四、实验数据处理 五、小结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