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结盟六校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联考试卷(1.1-3.6及78年级内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结盟六校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联考试卷(1.1-3.6及78年级内容)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结盟六校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联考试卷(1.1-3.6及78年级内容)
1.(2024九上·金华月考)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
A. B. C. D.
2.(2024九上·金华月考)生活垃圾需要分类投放。处置矿泉水瓶的正确方法是(  )
A.扔进有害垃圾桶 B.扔进其他垃圾桶
C.扔进可回收物垃圾桶 D.看到垃圾桶就扔进去
3.(2024九上·金华月考)芋艿(俗称毛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芋艿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
A.食醋 B.料酒 C.纯碱 D.食盐水
4.(2024九上·金华月考)新鲜果汁是常见的饮料,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  )
A.柠檬汁(pH2-3) B.苹果汁(pH3-4)
C.西瓜汁(pH5-6) D.玉米汁(pH7-8)
5.(2024九上·金华月考)某同学冲泡了一杯热饮。下列选项中不能加快热饮降温的是(  )
A.向杯口不断吹气 B.取一空杯子互倒热饮
C.向杯中加入冰块 D.拧紧杯盖静置于桌面
6.(2024九上·金华月考)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7.(2024九上·金华月考)有一种在古籍里称为鋈的银白色铜合金,是古代云南、四川地区的特产,其主要成分是铜锌、镍等金属单质,炼制时需要黑铜矿(主要成分是CuO)、硫化镍矿(主要成分是Ni2S3)等多种矿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鋈属于金属材料
B.鋈的样品在足量稀盐酸中能全部溶解
C.Ni2S3的镍元素呈+3价
D.黑铜矿跟木炭共热能生成单质铜
8.(2024九上·金华月考)铁在海水中容易被锈蚀,通常在轮船的吃水线以下焊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用于保护铁质船壳。该金属块的材料可以是(  )
A.锌 B.银 C.铜 D.金
9.(2024九上·金华月考)有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金属活动性A>B B.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反应的硫酸质量A<B D.反应的金属质量A<B
10.(2024九上·金华月考)运河中一艘货船因偏离航道搁浅(如图)。为使该货船能回到航道继续航行,下列措施一定不可行的是(  )
A.借助浮筒使船上浮 B.将货船拖回到航道
C.清除货船底部淤泥 D.将货物搬到甲板上
11.(2024九上·金华月考)下列图示实验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  )
A. B.
C. D.
12.(2024九上·金华月考)学习了物质分类与转化规律后,某同学绘制了部分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相邻两类物质的反应,其中不能用于制取ZnCl2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24九上·金华月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氢氧化钙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硫
A.A B.B C.C D.D
14.(2024九上·金华月考)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2CO3溶液,反映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E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B.PF有沉淀生成
C.G点溶液的pH>7
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5.(2024九上·金华月考)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Na+、CO32﹣、SO42﹣ B.Cu2+、CO32﹣、SO42﹣
C.Cl﹣、CO32﹣、SO42﹣ D.Na+、Ba2+、Cl﹣
16.(2024九上·金华月考)自发现加热硝石可以产生氧气以来,科学家进行了100多年的探索,发现了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MnO2)混合加热这一经典制氧气法,历程如下: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硝石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   。
(2)1772年,发现MnO2和浓硫酸反应制氧气法,MnO2中Mn的化合价为   价。
(3)1832年,发现KClO3与MnO2混合加热制氧气法,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不变,但比单独加热KClO3产生氧气的速率大,其中MnO2起   作用。
17.(2024九上·金华月考)随着科技的进步,农场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某智慧农场中种植了大量的果树和蔬菜,其中的施肥、灌溉等都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控制.
(1)经农场智能系统检测后,自动为农场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的化肥﹣﹣尿素[CO(NH2)2],即为大白菜施加了   肥;
(2)尿素[CO(NH2)2]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把胡柚移栽到农场时要前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减弱   作用,提高成活率。
18.(2024九上·金华月考)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物质和少量细小泥沙颗粒。海水晒盐是获取食盐的途径之一,某同学模拟海水晒盐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按照物质的组成分类,海水属于   。
(2)滤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
(3)粗盐还需进一步提纯,将下列操作合理排序   (填序号)。
①溶解②蒸发结晶③过滤
19.(2024九上·金华月考)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据此回答。
(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   。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为鉴别它们,小柯设计了如图四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酸),其中可行的方案有   。
(3)写出A方案中的其中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   。
20.(2024九上·金华月考)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   。
21.(2024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是某科学老师设计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
(1)在B装置的液面下降到安全线之前,不能加热氧化铁,这是因为   。
(2)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此时B装置的作用是   。
(3)写出B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2024九上·金华月考)海绵铁是多孔隙的块状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铁单质,常用于除去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溶解氧,当含有氧气的水通过海绵铁时,其中铁单质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氢氧化物。回答:
(1)写出上述生成红褐色氢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2)海绵铁除去溶解氧的反应中,氧气表现了   性(选填“氧化”或“还原”),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铁块相比较,海绵铁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   
23.(2024九上·金华月考)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实验设计】
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
①反应前测定NaOH溶液的pH
②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
若pH<7,则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   过量。
方案二:取稀H2SO4和NaOH溶液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少量于试管,加入几滴硝酸钡溶液,看到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⑴【交流与反思】上述两个方案中方案一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方案二是否可行,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⑵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度下的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
24.(2024九上·金华月考)镉是重金属污染中最受关注的元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秋华柳对镉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为研究秋华柳受镉污染时,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选取生长基本一致的幼苗,在不同镉离子浓度的土壤中进行分组实验。18天后测量植株各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如图。
(1)土壤中的金属元素是通过   (填“根”、“茎”或“叶”)器官进入植物体的。
(2)由图可知,秋华柳叶片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是   。
(3)由实验结果可知,秋华柳   的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
(4)对镉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可采用化学沉淀法,即将土壤溶液中的镉离子形成沉淀物而降低污染。已知氯化镉易溶于水,碳酸镉和氢氧化镉难溶于水。下列物质可用于处理土壤镉污染的是____。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钙 D.氯化钠
25.(2024九上·金华月考)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请回答:
(1)①图1是两种气体发生装置,各有优缺点。选择其中一种并说明所选装置的优点:   。
②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将右侧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观察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
(2)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装入药品,反应产生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验满时,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小木条熄灭。从燃烧条件看,小木条熄灭是由于   。
(3)在收集二氧化碳过程中,某同学进一步探究了集气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对瓶口小木条燃烧情况的影响。多次实验后发现氧气体积分数降到8%左右时小木条熄灭。其中一组实验数据如图2,在该实验条件下,要使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到90%,需在小木条熄灭后,再收集   秒。
26.(2024九上·金华月考)在拓展性课程活动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见物品验证酸的一些性质:
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是CaO)、鸡蛋壳、牵牛花汁液、铁钉、苏打(碳酸钠).
【查阅资料】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
【实验过程】
(1)牵牛花汁液   (填“能”或“不能”)用做酸碱指示剂。
(2)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鸡蛋壳中一定含有   (用离子符号表示).
(3)小明知道酸能够与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但当他将足量的白醋加入放有铁钉的容器中,没有看到明显的气泡产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气泡不明显可能与酸的浓度和种类有关.要验证与酸的浓度有关,应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选填编号).
A.3%的盐酸 B.5%的醋酸 C.5%的盐酸
(4)小明利用已有物品还想验证酸与碱的反应,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步骤 操作 现象
1 将食品干燥剂加入适量清水中,搅拌后静置 放出大量的热
2 取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先加入牵牛花汁液 ,然后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再变为紫色,最后变为红色
【评价反思】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物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科学.
27.(2024九上·金华月考)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硫酸,可以观察到液体上部呈蓝色、下部为无色,出现白色固体沉积(如图1所示),试管壁发烫。经检测白色固体是无水硫酸铜。请回答:
(1)试管壁发烫的原因是浓硫酸与水混合   (填“吸热”或“放热”)。
(2)无色液体在下部的原因是   。
(3)进一步实验:
①取出白色固体置于烧杯A中,配制成饱和溶液,将A、B两个烧杯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出现蓝色晶体。
②取出烧杯A中的晶体,在该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又出现白色固体。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如果老师在图1试管中继续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的变化是   。
(4)老师提醒同学们,浓硫酸除以上实验中表现出的性质之外,还有腐蚀性,做实验时务必规范操作。写出一条在使用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   。
28.(2024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狗拉着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对雪橇的水平拉力为100牛。
(1)以地面为参照物,雪橇处于   (填“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
(2)雪橇在5秒内匀速运动8米,雪橇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3)货物和雪橇保持相对静止且两者的接触面水平,不计空气阻力,则雪橇对货物的摩擦力为   牛。
29.(2024九上·金华月考)织物处理工艺中蕴含着很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
(1)古法工艺:采用贝壳灼烧而成的灰烬(主要成分CaO)和草木灰(含K2CO3)在水中浸泡并不断搅拌,得到强碱性溶液,用于织物的处理。浸泡获取强碱性溶液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组别 酸 加入酸的体积(毫升) 溶液pH
1 3.6%醋酸(pH=2.5) 10.1 6.7
30.0 4.4
2 3.6%盐酸(pH=0) 5.9 11.4
6.1 3.6
3 0.012%盐酸(pH=2.5) 1824 8.2
1825 7.0
①I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②该强碱性溶液中,有效成分是   。
(2)现代工艺: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织物。
①配制100千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少千克    
②碱液处理后的织物,用醋酸调节pH至7.5~4.0之间。为什么用醋酸呢 表中是在60毫升0.4%的氢氧化钠溶液(pH=13.0)中加入酸的体积和溶液pH的部分数据。根据表中信息,解释使用醋酸的原因:   。
30.(2024九上·金华月考)自然界中有许多“电鱼”,它们身体中的发电器官能产生电。研究表明,某电鱼在水中放电时(图1),身体AB段可看成电源和电阻(两部分串联而成,其余部分和水的电阻为R2,它们共同构成闭合电路,简化电路如图2所示。电鱼放电时的电压(即电源电压)为U,电阻.欧。为获得U的大小,研究人员通过在水里加入氯化钠来改变得到A、B两点间电压和电路中电流I的关系,如图3所示。电鱼每次放电电压视为相同,电鱼电阻不变。
请回答:
(1)向水里加入氯化钠,目的是   (填“增大”或“减小”)电阻R2。
(2)R1与R2的连接方式是   (填“串联”或“并联”)。
(3)求当电流是0.05毫安时R2的电阻。
31.(2024九上·金华月考)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硫酸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所取样品的质量是   g。
(2)自盐酸加入100g之后,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增加量就是加入盐酸的质量,原因是?   
(3)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32.(2024九上·金华月考)图1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一款“高空修枝”工具的示意图。使用时,一只手握紧杆子保持静止,另一只手用的力缓慢拉绳子,带动滑轮组工作,在A点产生的拉力为从而使修剪刀绕O点转动,其刀口对树枝的力为
请回答:
(1)该工具可用于剪下高处的枝叶。其中,叶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____(填字母)。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2)为了探究制作修剪刀的碳钢合金(含Fe、C两种元素)类型,兴趣小组取制作修剪刀的废料进行了实验检测:取样品1.0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428毫升(按0.035克计)氢气。通过计算并结合下表判断修剪刀材质属于哪种合金类型
合金类型 低碳钢 中碳钢 高碳钢
碳的质量分数 低于0.3% 0.3%~0.6% 高于0.6%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 根据分子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解答】根据化学式CO可知, 1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答案为:C。
3.【答案】A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可根据中和反应,所选的物质应该能与碱反应且对皮肤无副作用。
【解答】新鲜芋艿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所选的物质应该能与碱反应且对皮肤无副作用。
A、食醋显酸性,能与皂角甙发生反应,故选项正确。
B、料酒显中性,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C、纯碱显碱性,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D、食盐水显中性,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 A。
4.【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柠檬汁的pH为2~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苹果汁的pH为3~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西瓜汁的pH为5~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玉米汁的pH为7~8,大于7,显弱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向杯口不断吹气,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加快,是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的气体流动来加快蒸发的,加快热饮降温,故A不符合题意;
B.取一空杯子互倒热饮,加快液面上空气流动、增大液体表面积,从而加快蒸发,加快热饮降温,故B不符合题意;
C.向杯中加入冰块是通过热传递来加快热饮降温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拧紧杯盖静置于桌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减慢,不能加快热饮降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进行分析;
B、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
D、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解答】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12×6):(1×8):(16×6)=72:8:96,故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C错误;
D、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知,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6:8:6=3:4:3,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2)注意铜是否和稀盐酸反应;
(3)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
(4)碳具有还原性,能够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A.鋈是有铜、锌和镍等金属构成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其中的锌和镍都能在稀盐酸中溶解,而铜不能溶解,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化学式Ni2S3中,S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x+(-2)×3=0,解得:x=+3价,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黑铜矿跟木炭共热能生成单质铜,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由题意可知,为了防止铁在海水中被锈蚀,应在轮船的吃水线以下焊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用于保护铁质船壳,在所给出的金属中钠、锌比铁活泼,由于钠太活泼,在空气中极易氧化,该金属块的材料可以是锌。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由金属活动性决定,最终产生氢气的量由金属或酸的质量决定分析。
【解答】A.由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B在相等时间产生氢气量比A多,说明B活动性比A强,不符合题意;
B.最终反应结束后A产生氢气比B多,符合题意;
C.产生氢气质量多则消耗硫酸质量多,所以A反应硫酸大于B,不符合题意;
D.反应的金属质量可能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根据增大浮力的方法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
【解答】 A.借助浮筒能增大浮力,可以使船上浮,故A不符合题意;
B.将货船拖回到航道,可以使船继续航行,故B不符合题意;
C.清除货船底部淤泥,能增大船排开的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将货物搬到甲板上,船和货物的总重力不变,在浮力不变的情况下,不能继续航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 根据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
【解答】 A.该实验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锈蚀,故A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没有发生锈蚀,故B不合题意;
C.该实验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有发生锈蚀,故C不合题意;
D.该实验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均未接触,没有发生锈蚀,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和碱的通性进行判断。
【解答】A.氢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故A不合题意;
B.锌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B不合题意;
C.碱和盐反应时,必须是可溶性碱,而氢氧化锌不溶于水,所以不能制取氯化锌,故C符合题意;
D.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单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B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A、氢氧化钙呈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硫酸用于干燥氧气,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4.【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最后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反应完了进行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知道只有把盐酸反应完了,才能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因为如果碳酸钠与氯化钙先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也会被剩余的盐酸溶解掉,将不会看到沉淀.
【解答】解: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最后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反应完了,所以
A、OE段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A正确;
B、PF段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故B正确;
C、G点加入的碳酸钠是过量的,所以溶液的pH>7,故C正确;
D、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故选:D.
15.【答案】A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 根据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结合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以及碳酸钡溶于酸,硫酸钡不溶于酸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不含Cu2+;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沉淀可以是碳酸钡或硫酸钡或二者共存;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说明沉淀中含有硫酸钡,同时说明5克白色沉淀中含有能与稀硝酸反应的物质,该物质应是碳酸钡,则说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O32-、SO42-;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足量BaCl2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由于氯离子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生成氯化银沉淀,无法证明原固体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A、该固体中一定含有Na+、CO32-、SO42-,故选项正确;
Ba2+、SO42-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B、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溶液中不含Cu2+,故选项错误;
C、溶液中不能只有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D、Ba2+与CO32-、SO42-,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16.【答案】(1)氧(或O)
(2)+4
(3)催化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3)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加热硝石可以产生氧气,则说明硝石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2)Mn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Mn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2=0,解得:x=+4。
(3)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率,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17.【答案】(1)N或氮
(2)有机物
(3)蒸腾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2) 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3)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绿色植物的叶片,减少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
【解答】 (1)尿素中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
(2) 尿素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3)植物在移栽过程中总会损伤一些幼根和根毛,导致吸水能力下降。因此为了减少叶片大量蒸腾掉水分,要剪去一部分枝叶,从而保证水分吸收和消耗间的平衡,防止植物萎蔫。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这也是人们常常在阴雨天或傍晚移栽植物,以及对移栽的植物进行遮光的原因。
18.【答案】(1)混合物
(2)大于
(3)①③②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 (1)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来分析解答;
(2)根据海水蒸发过程中溶剂水的质量减小来分析解答;
(3)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来分析解答。
【解答】 (1)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物质和少量细小泥沙颗粒,则海水属于混合物;
(2)海水蒸发过程中溶剂水的质量减小,而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滤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大于其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
(3)粗盐提纯时,应先将粗盐溶于水,再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最后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则下列操作合理排序①③②。
19.【答案】(1)H+或氢离子
(2)D
(3)NaOH+HCl=NaCl+H2O或2NaOH+H2SO4=Na2SO4+2H2O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1)根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 (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氢离子。
(2)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钠和水,但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D、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其中可行的方案有 D 。
(3) A方案中的其中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或2NaOH+H2SO4=Na2SO4+2H2O
20.【答案】(1)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并且溶液变浑浊
(2)NaOH和NaCl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及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的用量分析。
【解答】(1)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使得装置内压强变小,打开止水夹后会观察到 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并且溶液变浑浊;
(2)因向 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 ,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一定有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故答案为:(1) 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并且溶液变浑浊 ;(2) NaOH和NaCl 。
21.【答案】(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引起的爆炸
(2)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大气或尾气处理
(3)CO2+Ca(OH)2=CaCO3+H2O
【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 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要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为防止CO和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则在观察到B试剂瓶中液面降至安全性以下现象之前,不能点燃酒精喷灯。
(2)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此时B装置的作用是收集CO,防止污染空气。
(3)B装置中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CO2+Ca(OH)2=CaCO3+H2O
22.【答案】(1)4Fe+6H2O+3O2=4Fe(OH)3
(2)氧化;海绵铁中多孔隙,增大跟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方程式书写的原则分析;
(2)根据氧气的氧化性分析;根据海绵铁的形状分析。
【解答】(1) 生成红褐色氢氧化物是铁、氧气和水生成氢氧化铁,方程式为 4Fe+6H2O+3O2=4Fe(OH)3 ;
(2) 海绵铁除去溶解氧的反应中,氧气表现了 氧化性; 海绵铁中多孔隙,增大跟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 ,所以比普通铁除氧效果好。
故答案为:(1)4Fe+6H2O+3O2=4Fe(OH)3 ;(2)氧化; 海绵铁中多孔隙,增大跟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
23.【答案】H2SO4;是;不可以,因为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也生成白色沉淀;放热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方案一:根据pH<7,溶液呈酸性进行分析;
方案二:根据无色酚酞试液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呈无色进行分析;
【解答】 方案一: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所以 H2SO4 过量。
方案二:
【交流与反思】 上述两个方案中方案一可行, 方案二不可行, 因为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也生成白色沉淀 。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依据中和反应是 放热 的反应,采用同温度下的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
24.【答案】(1)根
(2)随着镉离子浓度升高叶片中铁元素含量下降,当镉离子浓度升高到10mg/L后叶片中铁元素含量基本不变
(3)根中铁、镁、锌元素的含量
(4)B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中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来分析;
(2)根据铁元素、镁元素与锌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3)根据题干信息将氯化镉转化为难溶于水的碳酸镉和氢氧化镉。
【解答】(1)由图示中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可知,镉离子浓度较低时,叶片中铁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达到一定浓度时,铁元素含量明显降低,浓度继续升高,铁元素含量基本不变;
(2)由三幅图示信息可知,秋华柳根中铁、镁、锌元素的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
(3)碳酸钙、氯化钠均不能与氯化镉反应,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均能与其反应生成氢氧化镉沉淀,而氢氧化钠腐蚀性强,价格高,所以使用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B。
25.【答案】(1)装置B便于随时添加药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移走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缺少助燃剂氧气
(3)200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 (1)①根据装置A、装置B的特点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答;
(3)根据图2中的信息,再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解答】 (1)①A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操作简便,B装置使用了长颈漏斗,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则B装置的优点是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②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将右侧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试管中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观察到有气泡冒出, 手移走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验满时,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小木条熄灭,原因是缺少助燃剂氧气 ;
(3)由图可知,100秒时氧气体积分数降到8%左右时小木条熄灭,300秒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到90%,则需在小木条熄灭后,再收集:300秒-100秒=200秒。
26.【答案】(1)能
(2)CO32-
(3)B
(4)再滴加白醋至过量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进行分析。
【解答】(1)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牵牛花汁液能用做酸碱指示剂。
(2)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鸡蛋壳中一定含有 CO32- ;
(3)提出猜想:气泡不明显可能与酸的浓度有关,要验证与酸的浓度有关,需要控制酸的种类相同,浓度不同,应该选用5%的醋酸。
故答案为:B;
(4)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
步骤 操作 现象
1 将食品干燥剂加入适量清水中,搅拌后静置 放出大量的热
2 取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先加入牵牛花汁液 ,然后 再滴加白醋至过量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再变为紫色,最后变为红色
27.【答案】(1)放热
(2)浓硫酸密度大于硫酸铜溶液密度
(3)液体上部蓝色逐渐褪去,白色固体增多
(4)将浓硫酸慢慢倒入其它溶液中并搅拌或使用时戴橡胶手套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特性分析;
(2)根据浓硫酸密度大分析;
(3)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分析;
(4)根据浓硫酸有腐蚀性分析。
【解答】(1)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试管壁发烫。
(2)浓硫酸密度比硫酸铜溶液大,因此蓝色硫酸铜溶液在上部。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水,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析出蓝色硫酸铜晶体;浓硫酸又有脱水性,使蓝色硫酸铜晶体失去水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4)浓硫酸有腐蚀性,在使用浓硫酸时注意不能滴到手上,将浓硫酸慢慢倒入其它溶液中并搅拌或使用时戴橡胶手套。
28.【答案】(1)运动状态
(2)v=s/t=8m/5s=1.6m/s
(3)0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2)根据求速度;
(3)相对静止时,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摩擦力为零。
【解答】(1)狗拉着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雪橇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雪橇是运动的;
(2) 雪橇在5秒内匀速运动8米

(3)相对静止时,雪橇和货物没有相对运动趋势,雪橇对货物的摩擦力为0牛。
29.【答案】(1)化合反应;KOH
(2)100kg*0.4%=20%m浓 m浓=2kg;相同浓度的醋酸使用量少,且PH变化缓慢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1)①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分析;
②根据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
(2)①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根据表中的信息分析。
【解答】 (1)古法工艺:采用贝壳灼烧而成的灰烬(主要成分CaO)和草木灰(含K2CO3)在水中浸泡并不断搅拌,得到强碱性溶液,用于织物的处理。浸泡获取强碱性溶液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Ⅰ.CaO+H2O═Ca(OH)2;Ⅱ.K2CO3+Ca(OH)2═CaCO3↓+2KOH。
①Ⅰ.CaO+H2O═Ca(OH)2的特点是“多变一”,化学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②由化学方程式K2CO3+Ca(OH)2═CaCO3↓+2KOH看出,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钾;
(2)①设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
100kg×0.4%=x×20%
x=20kg
答: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kg;
②从表中的数据看出,使用醋酸碱液处理后的织物,调节pH至7.5~4.0之间使用的醋酸量适中。
30.【答案】(1)减小
(2)串联
(3)当电流是0.05毫安 ,根据图3可知电压为1.5V。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1)向水里加入氯化钠增加了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进而分析向水里加入氯化钠的目的。
(2)根据电路的链接方式分析。
(3)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
【解答】 (1)向水里加入氯化钠增加了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向水里加入氯化钠,目的是减小电阻R2。
(2)R1与R2的连接方式是串联。
31.【答案】(1)25
(2)当加入100g稀盐酸时,碳酸钠已经完全被反应,之后加入的稀盐酸不参与反应
(3)解:84.8%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以确定所取样品的总质量,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当加入盐酸100g时碳酸钠全部反应,据此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
【解答】 (1)据图可以看出,所取样品的质量为25g;
(2)自盐酸加入100g之后,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增加量就是加入盐酸的质量,原因是当加入100g稀盐酸时,碳酸钠已经完全被反应,之后加入的稀盐酸不参与反应。
(3)根据图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00g-116.2g=8.8g,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8.8g
x=21.2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84.8%;
32.【答案】(1)C
(2)2%,因为2%>0.6%,所以是高碳钢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1)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个体;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碳钢合金中Fe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氢气的质量计算Fe的质量,从而计算碳的含量及质量分数,从而确定合金类型;
【解答】 (1)叶在生物体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故答案为:C。
(2)设铁Fe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 2
x 0.035g
x=0.98g
碳的质量为:1.00g-0.98g=0.02g;碳的质量分数为:,故属于高碳钢。
1 / 1浙江省金华市结盟六校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联考试卷(1.1-3.6及78年级内容)
1.(2024九上·金华月考)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 根据分子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解答】根据化学式CO可知, 1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故选C。
2.(2024九上·金华月考)生活垃圾需要分类投放。处置矿泉水瓶的正确方法是(  )
A.扔进有害垃圾桶 B.扔进其他垃圾桶
C.扔进可回收物垃圾桶 D.看到垃圾桶就扔进去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答案为:C。
3.(2024九上·金华月考)芋艿(俗称毛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芋艿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
A.食醋 B.料酒 C.纯碱 D.食盐水
【答案】A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可根据中和反应,所选的物质应该能与碱反应且对皮肤无副作用。
【解答】新鲜芋艿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所选的物质应该能与碱反应且对皮肤无副作用。
A、食醋显酸性,能与皂角甙发生反应,故选项正确。
B、料酒显中性,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C、纯碱显碱性,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D、食盐水显中性,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 A。
4.(2024九上·金华月考)新鲜果汁是常见的饮料,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  )
A.柠檬汁(pH2-3) B.苹果汁(pH3-4)
C.西瓜汁(pH5-6) D.玉米汁(pH7-8)
【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柠檬汁的pH为2~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苹果汁的pH为3~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西瓜汁的pH为5~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玉米汁的pH为7~8,大于7,显弱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4九上·金华月考)某同学冲泡了一杯热饮。下列选项中不能加快热饮降温的是(  )
A.向杯口不断吹气 B.取一空杯子互倒热饮
C.向杯中加入冰块 D.拧紧杯盖静置于桌面
【答案】D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向杯口不断吹气,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加快,是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的气体流动来加快蒸发的,加快热饮降温,故A不符合题意;
B.取一空杯子互倒热饮,加快液面上空气流动、增大液体表面积,从而加快蒸发,加快热饮降温,故B不符合题意;
C.向杯中加入冰块是通过热传递来加快热饮降温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拧紧杯盖静置于桌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减慢,不能加快热饮降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4九上·金华月考)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进行分析;
B、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
D、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解答】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12×6):(1×8):(16×6)=72:8:96,故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C错误;
D、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知,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6:8:6=3:4:3,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7.(2024九上·金华月考)有一种在古籍里称为鋈的银白色铜合金,是古代云南、四川地区的特产,其主要成分是铜锌、镍等金属单质,炼制时需要黑铜矿(主要成分是CuO)、硫化镍矿(主要成分是Ni2S3)等多种矿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鋈属于金属材料
B.鋈的样品在足量稀盐酸中能全部溶解
C.Ni2S3的镍元素呈+3价
D.黑铜矿跟木炭共热能生成单质铜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2)注意铜是否和稀盐酸反应;
(3)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
(4)碳具有还原性,能够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A.鋈是有铜、锌和镍等金属构成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其中的锌和镍都能在稀盐酸中溶解,而铜不能溶解,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化学式Ni2S3中,S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x+(-2)×3=0,解得:x=+3价,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黑铜矿跟木炭共热能生成单质铜,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8.(2024九上·金华月考)铁在海水中容易被锈蚀,通常在轮船的吃水线以下焊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用于保护铁质船壳。该金属块的材料可以是(  )
A.锌 B.银 C.铜 D.金
【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由题意可知,为了防止铁在海水中被锈蚀,应在轮船的吃水线以下焊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用于保护铁质船壳,在所给出的金属中钠、锌比铁活泼,由于钠太活泼,在空气中极易氧化,该金属块的材料可以是锌。
故答案为:A。
9.(2024九上·金华月考)有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金属活动性A>B B.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反应的硫酸质量A<B D.反应的金属质量A<B
【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由金属活动性决定,最终产生氢气的量由金属或酸的质量决定分析。
【解答】A.由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B在相等时间产生氢气量比A多,说明B活动性比A强,不符合题意;
B.最终反应结束后A产生氢气比B多,符合题意;
C.产生氢气质量多则消耗硫酸质量多,所以A反应硫酸大于B,不符合题意;
D.反应的金属质量可能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2024九上·金华月考)运河中一艘货船因偏离航道搁浅(如图)。为使该货船能回到航道继续航行,下列措施一定不可行的是(  )
A.借助浮筒使船上浮 B.将货船拖回到航道
C.清除货船底部淤泥 D.将货物搬到甲板上
【答案】D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根据增大浮力的方法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
【解答】 A.借助浮筒能增大浮力,可以使船上浮,故A不符合题意;
B.将货船拖回到航道,可以使船继续航行,故B不符合题意;
C.清除货船底部淤泥,能增大船排开的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将货物搬到甲板上,船和货物的总重力不变,在浮力不变的情况下,不能继续航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4九上·金华月考)下列图示实验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 根据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
【解答】 A.该实验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锈蚀,故A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没有发生锈蚀,故B不合题意;
C.该实验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有发生锈蚀,故C不合题意;
D.该实验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均未接触,没有发生锈蚀,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2.(2024九上·金华月考)学习了物质分类与转化规律后,某同学绘制了部分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相邻两类物质的反应,其中不能用于制取ZnCl2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和碱的通性进行判断。
【解答】A.氢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故A不合题意;
B.锌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B不合题意;
C.碱和盐反应时,必须是可溶性碱,而氢氧化锌不溶于水,所以不能制取氯化锌,故C符合题意;
D.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单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3.(2024九上·金华月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氢氧化钙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硫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A、氢氧化钙呈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硫酸用于干燥氧气,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4.(2024九上·金华月考)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2CO3溶液,反映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E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B.PF有沉淀生成
C.G点溶液的pH>7
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最后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反应完了进行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知道只有把盐酸反应完了,才能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因为如果碳酸钠与氯化钙先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也会被剩余的盐酸溶解掉,将不会看到沉淀.
【解答】解: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最后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反应完了,所以
A、OE段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A正确;
B、PF段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故B正确;
C、G点加入的碳酸钠是过量的,所以溶液的pH>7,故C正确;
D、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故选:D.
15.(2024九上·金华月考)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Na+、CO32﹣、SO42﹣ B.Cu2+、CO32﹣、SO42﹣
C.Cl﹣、CO32﹣、SO42﹣ D.Na+、Ba2+、Cl﹣
【答案】A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 根据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结合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以及碳酸钡溶于酸,硫酸钡不溶于酸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不含Cu2+;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沉淀可以是碳酸钡或硫酸钡或二者共存;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说明沉淀中含有硫酸钡,同时说明5克白色沉淀中含有能与稀硝酸反应的物质,该物质应是碳酸钡,则说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O32-、SO42-;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足量BaCl2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由于氯离子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生成氯化银沉淀,无法证明原固体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A、该固体中一定含有Na+、CO32-、SO42-,故选项正确;
Ba2+、SO42-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B、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溶液中不含Cu2+,故选项错误;
C、溶液中不能只有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D、Ba2+与CO32-、SO42-,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16.(2024九上·金华月考)自发现加热硝石可以产生氧气以来,科学家进行了100多年的探索,发现了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MnO2)混合加热这一经典制氧气法,历程如下: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硝石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   。
(2)1772年,发现MnO2和浓硫酸反应制氧气法,MnO2中Mn的化合价为   价。
(3)1832年,发现KClO3与MnO2混合加热制氧气法,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不变,但比单独加热KClO3产生氧气的速率大,其中MnO2起   作用。
【答案】(1)氧(或O)
(2)+4
(3)催化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3)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加热硝石可以产生氧气,则说明硝石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2)Mn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Mn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2=0,解得:x=+4。
(3)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率,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17.(2024九上·金华月考)随着科技的进步,农场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某智慧农场中种植了大量的果树和蔬菜,其中的施肥、灌溉等都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控制.
(1)经农场智能系统检测后,自动为农场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的化肥﹣﹣尿素[CO(NH2)2],即为大白菜施加了   肥;
(2)尿素[CO(NH2)2]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把胡柚移栽到农场时要前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减弱   作用,提高成活率。
【答案】(1)N或氮
(2)有机物
(3)蒸腾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2) 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3)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绿色植物的叶片,减少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
【解答】 (1)尿素中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
(2) 尿素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3)植物在移栽过程中总会损伤一些幼根和根毛,导致吸水能力下降。因此为了减少叶片大量蒸腾掉水分,要剪去一部分枝叶,从而保证水分吸收和消耗间的平衡,防止植物萎蔫。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这也是人们常常在阴雨天或傍晚移栽植物,以及对移栽的植物进行遮光的原因。
18.(2024九上·金华月考)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物质和少量细小泥沙颗粒。海水晒盐是获取食盐的途径之一,某同学模拟海水晒盐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按照物质的组成分类,海水属于   。
(2)滤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
(3)粗盐还需进一步提纯,将下列操作合理排序   (填序号)。
①溶解②蒸发结晶③过滤
【答案】(1)混合物
(2)大于
(3)①③②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 (1)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来分析解答;
(2)根据海水蒸发过程中溶剂水的质量减小来分析解答;
(3)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来分析解答。
【解答】 (1)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物质和少量细小泥沙颗粒,则海水属于混合物;
(2)海水蒸发过程中溶剂水的质量减小,而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滤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大于其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
(3)粗盐提纯时,应先将粗盐溶于水,再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最后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则下列操作合理排序①③②。
19.(2024九上·金华月考)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据此回答。
(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   。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为鉴别它们,小柯设计了如图四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酸),其中可行的方案有   。
(3)写出A方案中的其中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   。
【答案】(1)H+或氢离子
(2)D
(3)NaOH+HCl=NaCl+H2O或2NaOH+H2SO4=Na2SO4+2H2O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1)根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 (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氢离子。
(2)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钠和水,但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D、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其中可行的方案有 D 。
(3) A方案中的其中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或2NaOH+H2SO4=Na2SO4+2H2O
20.(2024九上·金华月考)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   。
【答案】(1)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并且溶液变浑浊
(2)NaOH和NaCl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及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的用量分析。
【解答】(1)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使得装置内压强变小,打开止水夹后会观察到 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并且溶液变浑浊;
(2)因向 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 ,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一定有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故答案为:(1) 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并且溶液变浑浊 ;(2) NaOH和NaCl 。
21.(2024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是某科学老师设计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
(1)在B装置的液面下降到安全线之前,不能加热氧化铁,这是因为   。
(2)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此时B装置的作用是   。
(3)写出B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引起的爆炸
(2)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大气或尾气处理
(3)CO2+Ca(OH)2=CaCO3+H2O
【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 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要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为防止CO和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则在观察到B试剂瓶中液面降至安全性以下现象之前,不能点燃酒精喷灯。
(2)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此时B装置的作用是收集CO,防止污染空气。
(3)B装置中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CO2+Ca(OH)2=CaCO3+H2O
22.(2024九上·金华月考)海绵铁是多孔隙的块状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铁单质,常用于除去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溶解氧,当含有氧气的水通过海绵铁时,其中铁单质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氢氧化物。回答:
(1)写出上述生成红褐色氢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2)海绵铁除去溶解氧的反应中,氧气表现了   性(选填“氧化”或“还原”),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铁块相比较,海绵铁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   
【答案】(1)4Fe+6H2O+3O2=4Fe(OH)3
(2)氧化;海绵铁中多孔隙,增大跟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方程式书写的原则分析;
(2)根据氧气的氧化性分析;根据海绵铁的形状分析。
【解答】(1) 生成红褐色氢氧化物是铁、氧气和水生成氢氧化铁,方程式为 4Fe+6H2O+3O2=4Fe(OH)3 ;
(2) 海绵铁除去溶解氧的反应中,氧气表现了 氧化性; 海绵铁中多孔隙,增大跟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 ,所以比普通铁除氧效果好。
故答案为:(1)4Fe+6H2O+3O2=4Fe(OH)3 ;(2)氧化; 海绵铁中多孔隙,增大跟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
23.(2024九上·金华月考)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实验设计】
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
①反应前测定NaOH溶液的pH
②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
若pH<7,则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   过量。
方案二:取稀H2SO4和NaOH溶液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少量于试管,加入几滴硝酸钡溶液,看到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⑴【交流与反思】上述两个方案中方案一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方案二是否可行,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⑵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度下的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
【答案】H2SO4;是;不可以,因为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也生成白色沉淀;放热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方案一:根据pH<7,溶液呈酸性进行分析;
方案二:根据无色酚酞试液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呈无色进行分析;
【解答】 方案一: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所以 H2SO4 过量。
方案二:
【交流与反思】 上述两个方案中方案一可行, 方案二不可行, 因为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也生成白色沉淀 。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依据中和反应是 放热 的反应,采用同温度下的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
24.(2024九上·金华月考)镉是重金属污染中最受关注的元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秋华柳对镉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为研究秋华柳受镉污染时,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选取生长基本一致的幼苗,在不同镉离子浓度的土壤中进行分组实验。18天后测量植株各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如图。
(1)土壤中的金属元素是通过   (填“根”、“茎”或“叶”)器官进入植物体的。
(2)由图可知,秋华柳叶片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是   。
(3)由实验结果可知,秋华柳   的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
(4)对镉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可采用化学沉淀法,即将土壤溶液中的镉离子形成沉淀物而降低污染。已知氯化镉易溶于水,碳酸镉和氢氧化镉难溶于水。下列物质可用于处理土壤镉污染的是____。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钙 D.氯化钠
【答案】(1)根
(2)随着镉离子浓度升高叶片中铁元素含量下降,当镉离子浓度升高到10mg/L后叶片中铁元素含量基本不变
(3)根中铁、镁、锌元素的含量
(4)B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中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来分析;
(2)根据铁元素、镁元素与锌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3)根据题干信息将氯化镉转化为难溶于水的碳酸镉和氢氧化镉。
【解答】(1)由图示中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可知,镉离子浓度较低时,叶片中铁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达到一定浓度时,铁元素含量明显降低,浓度继续升高,铁元素含量基本不变;
(2)由三幅图示信息可知,秋华柳根中铁、镁、锌元素的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
(3)碳酸钙、氯化钠均不能与氯化镉反应,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均能与其反应生成氢氧化镉沉淀,而氢氧化钠腐蚀性强,价格高,所以使用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B。
25.(2024九上·金华月考)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请回答:
(1)①图1是两种气体发生装置,各有优缺点。选择其中一种并说明所选装置的优点:   。
②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将右侧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观察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
(2)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装入药品,反应产生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验满时,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小木条熄灭。从燃烧条件看,小木条熄灭是由于   。
(3)在收集二氧化碳过程中,某同学进一步探究了集气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对瓶口小木条燃烧情况的影响。多次实验后发现氧气体积分数降到8%左右时小木条熄灭。其中一组实验数据如图2,在该实验条件下,要使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到90%,需在小木条熄灭后,再收集   秒。
【答案】(1)装置B便于随时添加药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移走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缺少助燃剂氧气
(3)200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 (1)①根据装置A、装置B的特点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答;
(3)根据图2中的信息,再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解答】 (1)①A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操作简便,B装置使用了长颈漏斗,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则B装置的优点是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②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将右侧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试管中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观察到有气泡冒出, 手移走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验满时,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小木条熄灭,原因是缺少助燃剂氧气 ;
(3)由图可知,100秒时氧气体积分数降到8%左右时小木条熄灭,300秒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到90%,则需在小木条熄灭后,再收集:300秒-100秒=200秒。
26.(2024九上·金华月考)在拓展性课程活动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见物品验证酸的一些性质:
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是CaO)、鸡蛋壳、牵牛花汁液、铁钉、苏打(碳酸钠).
【查阅资料】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
【实验过程】
(1)牵牛花汁液   (填“能”或“不能”)用做酸碱指示剂。
(2)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鸡蛋壳中一定含有   (用离子符号表示).
(3)小明知道酸能够与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但当他将足量的白醋加入放有铁钉的容器中,没有看到明显的气泡产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气泡不明显可能与酸的浓度和种类有关.要验证与酸的浓度有关,应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选填编号).
A.3%的盐酸 B.5%的醋酸 C.5%的盐酸
(4)小明利用已有物品还想验证酸与碱的反应,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步骤 操作 现象
1 将食品干燥剂加入适量清水中,搅拌后静置 放出大量的热
2 取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先加入牵牛花汁液 ,然后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再变为紫色,最后变为红色
【评价反思】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物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科学.
【答案】(1)能
(2)CO32-
(3)B
(4)再滴加白醋至过量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进行分析。
【解答】(1)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牵牛花汁液能用做酸碱指示剂。
(2)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鸡蛋壳中一定含有 CO32- ;
(3)提出猜想:气泡不明显可能与酸的浓度有关,要验证与酸的浓度有关,需要控制酸的种类相同,浓度不同,应该选用5%的醋酸。
故答案为:B;
(4)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
步骤 操作 现象
1 将食品干燥剂加入适量清水中,搅拌后静置 放出大量的热
2 取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先加入牵牛花汁液 ,然后 再滴加白醋至过量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再变为紫色,最后变为红色
27.(2024九上·金华月考)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硫酸,可以观察到液体上部呈蓝色、下部为无色,出现白色固体沉积(如图1所示),试管壁发烫。经检测白色固体是无水硫酸铜。请回答:
(1)试管壁发烫的原因是浓硫酸与水混合   (填“吸热”或“放热”)。
(2)无色液体在下部的原因是   。
(3)进一步实验:
①取出白色固体置于烧杯A中,配制成饱和溶液,将A、B两个烧杯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出现蓝色晶体。
②取出烧杯A中的晶体,在该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又出现白色固体。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如果老师在图1试管中继续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的变化是   。
(4)老师提醒同学们,浓硫酸除以上实验中表现出的性质之外,还有腐蚀性,做实验时务必规范操作。写出一条在使用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   。
【答案】(1)放热
(2)浓硫酸密度大于硫酸铜溶液密度
(3)液体上部蓝色逐渐褪去,白色固体增多
(4)将浓硫酸慢慢倒入其它溶液中并搅拌或使用时戴橡胶手套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特性分析;
(2)根据浓硫酸密度大分析;
(3)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分析;
(4)根据浓硫酸有腐蚀性分析。
【解答】(1)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试管壁发烫。
(2)浓硫酸密度比硫酸铜溶液大,因此蓝色硫酸铜溶液在上部。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水,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析出蓝色硫酸铜晶体;浓硫酸又有脱水性,使蓝色硫酸铜晶体失去水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4)浓硫酸有腐蚀性,在使用浓硫酸时注意不能滴到手上,将浓硫酸慢慢倒入其它溶液中并搅拌或使用时戴橡胶手套。
28.(2024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狗拉着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对雪橇的水平拉力为100牛。
(1)以地面为参照物,雪橇处于   (填“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
(2)雪橇在5秒内匀速运动8米,雪橇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3)货物和雪橇保持相对静止且两者的接触面水平,不计空气阻力,则雪橇对货物的摩擦力为   牛。
【答案】(1)运动状态
(2)v=s/t=8m/5s=1.6m/s
(3)0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2)根据求速度;
(3)相对静止时,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摩擦力为零。
【解答】(1)狗拉着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雪橇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雪橇是运动的;
(2) 雪橇在5秒内匀速运动8米

(3)相对静止时,雪橇和货物没有相对运动趋势,雪橇对货物的摩擦力为0牛。
29.(2024九上·金华月考)织物处理工艺中蕴含着很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
(1)古法工艺:采用贝壳灼烧而成的灰烬(主要成分CaO)和草木灰(含K2CO3)在水中浸泡并不断搅拌,得到强碱性溶液,用于织物的处理。浸泡获取强碱性溶液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组别 酸 加入酸的体积(毫升) 溶液pH
1 3.6%醋酸(pH=2.5) 10.1 6.7
30.0 4.4
2 3.6%盐酸(pH=0) 5.9 11.4
6.1 3.6
3 0.012%盐酸(pH=2.5) 1824 8.2
1825 7.0
①I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②该强碱性溶液中,有效成分是   。
(2)现代工艺: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织物。
①配制100千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少千克    
②碱液处理后的织物,用醋酸调节pH至7.5~4.0之间。为什么用醋酸呢 表中是在60毫升0.4%的氢氧化钠溶液(pH=13.0)中加入酸的体积和溶液pH的部分数据。根据表中信息,解释使用醋酸的原因:   。
【答案】(1)化合反应;KOH
(2)100kg*0.4%=20%m浓 m浓=2kg;相同浓度的醋酸使用量少,且PH变化缓慢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1)①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分析;
②根据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
(2)①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根据表中的信息分析。
【解答】 (1)古法工艺:采用贝壳灼烧而成的灰烬(主要成分CaO)和草木灰(含K2CO3)在水中浸泡并不断搅拌,得到强碱性溶液,用于织物的处理。浸泡获取强碱性溶液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Ⅰ.CaO+H2O═Ca(OH)2;Ⅱ.K2CO3+Ca(OH)2═CaCO3↓+2KOH。
①Ⅰ.CaO+H2O═Ca(OH)2的特点是“多变一”,化学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②由化学方程式K2CO3+Ca(OH)2═CaCO3↓+2KOH看出,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钾;
(2)①设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
100kg×0.4%=x×20%
x=20kg
答: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kg;
②从表中的数据看出,使用醋酸碱液处理后的织物,调节pH至7.5~4.0之间使用的醋酸量适中。
30.(2024九上·金华月考)自然界中有许多“电鱼”,它们身体中的发电器官能产生电。研究表明,某电鱼在水中放电时(图1),身体AB段可看成电源和电阻(两部分串联而成,其余部分和水的电阻为R2,它们共同构成闭合电路,简化电路如图2所示。电鱼放电时的电压(即电源电压)为U,电阻.欧。为获得U的大小,研究人员通过在水里加入氯化钠来改变得到A、B两点间电压和电路中电流I的关系,如图3所示。电鱼每次放电电压视为相同,电鱼电阻不变。
请回答:
(1)向水里加入氯化钠,目的是   (填“增大”或“减小”)电阻R2。
(2)R1与R2的连接方式是   (填“串联”或“并联”)。
(3)求当电流是0.05毫安时R2的电阻。
【答案】(1)减小
(2)串联
(3)当电流是0.05毫安 ,根据图3可知电压为1.5V。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1)向水里加入氯化钠增加了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进而分析向水里加入氯化钠的目的。
(2)根据电路的链接方式分析。
(3)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
【解答】 (1)向水里加入氯化钠增加了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向水里加入氯化钠,目的是减小电阻R2。
(2)R1与R2的连接方式是串联。
31.(2024九上·金华月考)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硫酸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所取样品的质量是   g。
(2)自盐酸加入100g之后,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增加量就是加入盐酸的质量,原因是?   
(3)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答案】(1)25
(2)当加入100g稀盐酸时,碳酸钠已经完全被反应,之后加入的稀盐酸不参与反应
(3)解:84.8%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以确定所取样品的总质量,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当加入盐酸100g时碳酸钠全部反应,据此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
【解答】 (1)据图可以看出,所取样品的质量为25g;
(2)自盐酸加入100g之后,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增加量就是加入盐酸的质量,原因是当加入100g稀盐酸时,碳酸钠已经完全被反应,之后加入的稀盐酸不参与反应。
(3)根据图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00g-116.2g=8.8g,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8.8g
x=21.2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84.8%;
32.(2024九上·金华月考)图1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一款“高空修枝”工具的示意图。使用时,一只手握紧杆子保持静止,另一只手用的力缓慢拉绳子,带动滑轮组工作,在A点产生的拉力为从而使修剪刀绕O点转动,其刀口对树枝的力为
请回答:
(1)该工具可用于剪下高处的枝叶。其中,叶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____(填字母)。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2)为了探究制作修剪刀的碳钢合金(含Fe、C两种元素)类型,兴趣小组取制作修剪刀的废料进行了实验检测:取样品1.0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428毫升(按0.035克计)氢气。通过计算并结合下表判断修剪刀材质属于哪种合金类型
合金类型 低碳钢 中碳钢 高碳钢
碳的质量分数 低于0.3% 0.3%~0.6% 高于0.6%
【答案】(1)C
(2)2%,因为2%>0.6%,所以是高碳钢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1)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个体;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碳钢合金中Fe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氢气的质量计算Fe的质量,从而计算碳的含量及质量分数,从而确定合金类型;
【解答】 (1)叶在生物体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故答案为:C。
(2)设铁Fe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 2
x 0.035g
x=0.98g
碳的质量为:1.00g-0.98g=0.02g;碳的质量分数为:,故属于高碳钢。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