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城东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9月阶段性测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城东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9月阶段性测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城东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9月阶段性测试试卷
1.(2023八上·绍兴月考)1861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写道:“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在信中,雨果谴责的是(  )
A.英国殖民者 B.英法联军 C.沙俄侵略军 D.八国联军
2.(2023八上·绍兴月考)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内乱毁梦”是指(  )
A.拜上帝会,聚集力量 B.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C.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D.替天行道,扶清灭洋
3.(2023八上·绍兴月考)下图是1906年《戊申全年画报》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中文字为“对外笑容,对内怒容”。该漫画巧妙地将两种表情结合在一张画上,其旨在(  )
A.建议清政府采用灵活的统治政策
B.讽刺清廷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C.抨击北洋政府对内独裁对外妥协
D.批评列强对华采取了双重标准
4.(2023八上·绍兴月考)中华民国成立后,时局还在急剧变化。下面的民国史实,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宣统帝下诏退位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④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5.(2023八上·绍兴月考)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一“思考”(  )
A.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B.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使谋求制度变革提上日程
6.(2023八上·绍兴月考)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指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科技,反对旧科技
C.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2023八上·绍兴月考)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B.西学的广泛传播
C.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重 D.民资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愿望
8.(2023八上·绍兴月考)《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清政府统治晚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护国战争时期 D.北洋军阀时期
9.(2023八上·绍兴月考)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5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
A.1934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39年
10.(2023八上·绍兴月考)毛泽东曾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主要是指它(  )
A.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拒绝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条约
D.规定中华民国的国民一律平等
11.(2023八上·绍兴月考)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段话的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肯定了中国抗击侵略的正义性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用国际视野正确分析了战争起因
12.(2023八上·绍兴月考)下侧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镇南关起义 B.三元里抗英
C.太平天国运动 D.二次革命
13.(2023八上·绍兴月考)1877年,轮船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与英资太古、怡和等公司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这是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彻底挽救和巩固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成功创办了一批中国的近代军事企业
D.实现了运动定下的“富国强兵”目标
14.(2023八上·绍兴月考)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一一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15.(2023八上·绍兴月考)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B.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C.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
D.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6.(2023八上·绍兴月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中国近代史上英雄人物展现的战斗情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徐邦道血战辽东
②刘铭传击退法军
③关天培战死炮台
④左宗棠收复新疆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17.(2023八上·绍兴月考)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形势的变化反映出(  )
A.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C.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18.(2023八上·绍兴月考)下图是小张同学所做的读书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主题: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A.金田起义 B.百日维新 C.萍浏醴起义 D.义和团运动
19.(2023八上·绍兴月考)孙中山曾高度评价某次起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不半载而武昌革命以成”这次起义指的是(  )
A.黄花岗起义 B.广西起义 C.安庆起义 D.武昌起义
20.(2023八上·绍兴月考)“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妄(忘)共和,即称民贼。吾侪昔以大仁大义铸此巨错,又焉敢不犯难,哲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材料中的“民贼……铸此巨错”指的是(  )
A.袁世凯就任总统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袁世凯下令解散过会 D.袁世凯镇压护国运动
21.(2023八上·绍兴月考)反侵略、反封建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撒盐其中,次投箱中烟土,再抛石灰煮之,烟灰汤沸,颗粒悉尽。……共历二十三日,全数殆尽销毁。”外国人之来观者,详记其事,深赞钦差大臣之坦然无私。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在刀和火、血与泪所浸透的近代悲壮历史中,他们的名字将永垂史册。
材料三: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
——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写出材料一记录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请分别写出上述图片中为抗击外来侵略而壮烈牺牲的三位英雄志士的名字,并说一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如何继承先烈遗志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3)请从世界潮流的角度分析“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的根本原因。
22.(2023八上·绍兴月考)绍兴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浴血革命
光复会是1904年在上海成立的,它与华兴会、兴中会并列为同盟会成立以前的三大革命团体,其核心人员均为绍兴人。在光复会组织的历次起义中,最悲壮的莫过于1907年的浙皖起义,骤然失败了,但极大地震动了清王朝,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崩溃。
——摘编自林文彪《论绍兴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精神遗产》
材料二:回首革命
上虞人杜亚泉评论辛亥革命说:“五千年来专制帝王之局,于此十年中为一大结束;今后亿万斯年之中华民国,乃于此时开幕。则非十年以来之小变,实五千年以来之大变,而不可以常例论矣。 绍兴人鲁迅感慨说:“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又通过闰土之口说:(辛亥革命后农民生活)“非常难……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
(1)写出在浙皖起义中壮烈牺牲的两位绍兴籍革命英烈,并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起义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结果的认识。
23.(2023八上·绍兴月考)黄浦江,无声地诉说着百年上海滩的风云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昔日忆国耻】有一种记忆叫耻辱。位于黄浦江西岸的万国建筑群,曾是上海滩十里洋场的重要象征。它们的存在,不仅见证了上海沦于异族之手的那段岁月,也见证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年代。
【变革谋复兴】
(1)“万国建筑群”出现于黄浦江边源于哪一历史事件?指出其消极影响。
(2)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海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
24.(2023八上·绍兴月考)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列强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强侵华
材料二:奋起抗争
材料三:先锋人物
李鸿章
(1823-1901)“中国但有开花大炮、 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谭嗣同
(1865-1898)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
之所以不昌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
(1)写出材料一思维导图中序号相对应的二次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请分别论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说说材料三中两位先锋人物的共同梦想,为此他们分别选择了怎样的探索救亡之路?
25.(2023八上·绍兴月考)报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把握着时代的命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著《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孙文《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文学。又要拥护那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外部原因。
(2)材料二中《民报》是哪一政党的机关刊物,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其发刊词中思想主张的重要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对待传统儒家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861年”“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即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B项正确;
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AC两项错误;
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00年,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61年”“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国家及其罪行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人因争权夺利,发生内讧,这一事件称之为“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因此“内乱毁梦”是指天京事变,C项正确;
A项属于宗教构梦,错误;
B项属于战争追梦,错误;
D项与义和团运动有关,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尤其是“天京事变”的概况和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答案】B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对外笑容,对内怒容”以及漫画信息可知,漫画描绘了清政府对外微笑,即对帝国主义妥协,对内怒容,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结合材料时间“1906年”和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其内外政策呈现双重标准。漫画旨在讽刺清廷已沦为“洋人的朝廷”,B项正确;
材料讽刺的是清王朝内外政策的双重标准,而非建议清政府采用灵活的统治政策,A项错误;
北洋政府成立于191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
材料讽刺的是清王朝内外政策的双重标准,而非列强采取双重标准,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06年”“对外笑容,对内怒容”以及漫画信息,结合《辛丑条约》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宣统帝下诏退位是在1912年2月12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在1912年3月;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是在1912年4月;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是在1912年2月15日,因此时间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选项中史实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已不能挽救民族危亡,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因此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上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D项正确;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A项错误;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项错误;
C项涉及的是经济,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放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内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可知,胡适强调写文章应具有实质性的内容,不应模仿古人,也不应使用晦涩难懂的文言表达方式。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内容,即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即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文学革命,ABC三项均没有体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结合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内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力量,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戊戌变法的经济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可知,反映了各派军阀割据混战,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局面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项正确;
晚清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以及护国运动时期均没有出现军阀割据混战,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联系北洋时期军阀割据的表现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法转换成公元纪年法的方法是民国年数加上1911年,因为1912年是民国元年,前一年即1911年。材料中该老人出生于民国25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就是1911年 + 25年 = 1936年,因此他出生于公元1936年,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成立,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民国纪年法转换成公元纪年法的方法,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0.【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体现了它的革命性,A项正确;
B项体现了主权在民,不是革命性,错误;
C项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错误;
D项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原则,不是革命性,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1.【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材料“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强调的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因为通商要求遭到中国拒绝,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材料中的观点抹杀了鸦片战争侵略的实质,C项正确;
鸦片战争的根源是打开中国大门,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材料中的观点没有揭示其根源,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并没有肯定中国抗击侵略的正义性,B项错误;
材料中的观点能体现国际视野,但并没有正确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即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结合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漫画中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因此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C项正确;
镇南关起义是中国同盟会领导的一次武装暴动;三元里抗英是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人民自发的抗英斗争;二次革命是1913年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的讨伐 袁世凯、保卫 辛亥革命果实的一场战争,均与漫画信息不符,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漫画中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结合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3.【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轮船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与英资太古、怡和等公司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这是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可知,反映了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工业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B项正确;
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目标,也没有挽救和巩固清政府的封建统治,AD两项错误;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而非军事工业,C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轮船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与英资太古、怡和等公司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这是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的主旨,并正确把握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可以得出政治经验不足;依据材料“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以得出急于求成,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缺乏群众基础、顽固守旧势力强大以及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的主旨,并正确把握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15.【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体现了对孙中山的评价,属于历史评价,D项正确;
ABC三项均属于史实陈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历史评价的含义,结合选项信息分析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6.【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徐邦道血战辽东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刘铭传击退法军是在中法战争时期,关天培战死炮台是在鸦片战争时期,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在1876年至1878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③④②①,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选项中史实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7.【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 从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的言论可以看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前,国人视孙中山反抗清政府为毒蛇猛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国人对孙中山反抗清政府的失败表示惋惜,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的统治已不得人心,C项正确;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A项错误;
1900年时,革命时机和条件尚未成熟,B项错误;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00年时辛亥革命尚未爆发,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中孙中山言论,分析出形势的变化,联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8.【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口号、性质以及结果,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D项正确;
金田起义爆发于1851年,A项错误;
百日维新发生于1898年,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B项错误;
萍浏醴起义发生在1906年,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中的时间、口号、性质以及结果,结合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9.【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不半载而武昌革命以成”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起义是1911年爆发的黄花岗起义,该起义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进程,为武昌起义爆发奠定基础,A项正确;
广西起义爆发于1902年到1905年,安庆起义爆发于1907年,不符合材料“不半载而武昌革命以成”,BC两项错误;
依据材料“不半载而武昌革命以成”可知,该起义爆发在武昌起义之前,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不半载而武昌革命以成”,结合黄花岗起义的意义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0.【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大搞复辟帝制活动,破坏民主共和,因此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反对袁世凯复辟,维护共和制度。因此材料中的“民贼……铸此巨错”指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ACD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袁世凯复辟帝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妄(忘)共和,即称民贼”,联系袁世凯复辟帝制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1.【答案】(1)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现实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陈化成;邓世昌;冯子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学习先烈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屈不挠、以死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3)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1)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撒盐其中,次投箱中烟土,再抛石灰煮之,烟灰汤沸,颗粒悉尽。……共历二十三日,全数殆尽销毁”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依反映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情景。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展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名字:依据图一,结合所学可知,吴淞战役中陈化成牺牲;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牺牲;中法战争中,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责任:属于开放性题,结合列强侵略和教训、启示可知,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英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学习先烈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屈不挠、以死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3)根本原因:注意限定信息“世界潮流角度”,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仍是封建主义,落后于世界,由此可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虎门销烟的过程和原因分析;第二问,名字:依据三幅图片,结合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解答;责任:结合列强侵略和教训、启示分析;第三问,注意限定信息,结合近代列强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2.【答案】(1)秋瑾、徐锡麟
意义:极大地震动了清王朝,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崩溃;革命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人民仍然生活在困苦之中。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英烈:结合所学可知,在浙皖起义中壮烈牺牲的绍兴籍革命英烈有秋瑾、徐锡麟等。意义:依据材料“最悲壮的莫过于1907年的浙皖起义,骤然失败了,但极大地震动了清王朝,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崩溃”并结合所学可知,极大地震动了清王朝,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崩溃;革命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认识:依据材料“五千年来专制帝王之局,于此十年中为一大结束;今后亿万斯年之中华民国,乃于此时开幕。则非十年以来之小变,实五千年以来之大变,而不可以常例论矣”,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依据材料“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辛亥革命后农民生活)‘非常难……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结合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局限性可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人民仍然生活在困苦之中。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第一问,结合浙皖起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和意义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结果以及局限性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3.【答案】(1)源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或 1843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获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消极影响: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突显半殖民地社会特征。
(2)洋务派在上海创立了轮船招商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开启了中国工业(经济)领域近代化的步伐,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举民主、科学两大口号,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开启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近代化的步伐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源于:依据材料“位于黄浦江西岸的万国建筑群,曾是上海滩十里洋场的重要象征”“不仅见证了上海沦于异族之手的那段岁月,也见证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1843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获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因此“万国建筑群”出现于黄浦江边。消极影响:结合第一问的原因和所学可知,体现了列强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突显半殖民地社会特征。
(2)地位:依据第一、二幅图片可知,反映的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在上海创立了轮船招商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开启了中国工业(经济)领域近代化的步伐,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依据第三幅图片可知,反映的是《青年杂志》,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举民主、科学两大口号,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开启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近代化的步伐。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分析;第二问,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4.【答案】(1)①甲午战争《马关条约》;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反抗列强侵略,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成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3)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或富国强兵/强国富民);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主张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因此①应填甲午战争《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规定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因此②应填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联系:依据图1可知,是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依据图2可知,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依据图3,结合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可知,为反抗列强侵略,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成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3)依据材料三中的“李鸿章”“谭嗣同”,结合所学可知,二人的共同梦想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探索救亡之路: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谭嗣同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领导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内容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代表人物、主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5.【答案】(1)《时务报》对戊戌变法的开展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也唤醒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态度:批判和否定传统儒家文化。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辛亥革命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加强专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知识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作用:依据材料“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可知,《时务报》对戊戌变法的开展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原因:依据材料“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结合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时务报》的作用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也唤醒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政党:结合所学可知,《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重要性:依据材料“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可知,体现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结合所学可知,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态度:依据材料“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文学。又要拥护那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结合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可知,批判和否定传统儒家文化。原因: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辛亥革命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加强专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以及《时务报》的作用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中国同盟会的报刊、三民主义的地位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态度和背景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 / 1浙江省绍兴市城东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9月阶段性测试试卷
1.(2023八上·绍兴月考)1861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写道:“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在信中,雨果谴责的是(  )
A.英国殖民者 B.英法联军 C.沙俄侵略军 D.八国联军
【答案】B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861年”“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即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B项正确;
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AC两项错误;
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00年,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61年”“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国家及其罪行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2023八上·绍兴月考)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内乱毁梦”是指(  )
A.拜上帝会,聚集力量 B.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C.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D.替天行道,扶清灭洋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人因争权夺利,发生内讧,这一事件称之为“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因此“内乱毁梦”是指天京事变,C项正确;
A项属于宗教构梦,错误;
B项属于战争追梦,错误;
D项与义和团运动有关,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尤其是“天京事变”的概况和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2023八上·绍兴月考)下图是1906年《戊申全年画报》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中文字为“对外笑容,对内怒容”。该漫画巧妙地将两种表情结合在一张画上,其旨在(  )
A.建议清政府采用灵活的统治政策
B.讽刺清廷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C.抨击北洋政府对内独裁对外妥协
D.批评列强对华采取了双重标准
【答案】B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对外笑容,对内怒容”以及漫画信息可知,漫画描绘了清政府对外微笑,即对帝国主义妥协,对内怒容,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结合材料时间“1906年”和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其内外政策呈现双重标准。漫画旨在讽刺清廷已沦为“洋人的朝廷”,B项正确;
材料讽刺的是清王朝内外政策的双重标准,而非建议清政府采用灵活的统治政策,A项错误;
北洋政府成立于191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
材料讽刺的是清王朝内外政策的双重标准,而非列强采取双重标准,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06年”“对外笑容,对内怒容”以及漫画信息,结合《辛丑条约》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4.(2023八上·绍兴月考)中华民国成立后,时局还在急剧变化。下面的民国史实,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宣统帝下诏退位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④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宣统帝下诏退位是在1912年2月12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在1912年3月;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是在1912年4月;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是在1912年2月15日,因此时间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选项中史实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5.(2023八上·绍兴月考)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一“思考”(  )
A.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B.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使谋求制度变革提上日程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已不能挽救民族危亡,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因此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上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D项正确;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A项错误;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项错误;
C项涉及的是经济,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放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内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6.(2023八上·绍兴月考)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指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科技,反对旧科技
C.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可知,胡适强调写文章应具有实质性的内容,不应模仿古人,也不应使用晦涩难懂的文言表达方式。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内容,即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即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文学革命,ABC三项均没有体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结合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内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2023八上·绍兴月考)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B.西学的广泛传播
C.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重 D.民资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愿望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力量,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戊戌变法的经济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2023八上·绍兴月考)《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清政府统治晚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护国战争时期 D.北洋军阀时期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可知,反映了各派军阀割据混战,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局面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项正确;
晚清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以及护国运动时期均没有出现军阀割据混战,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联系北洋时期军阀割据的表现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2023八上·绍兴月考)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5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
A.1934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39年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法转换成公元纪年法的方法是民国年数加上1911年,因为1912年是民国元年,前一年即1911年。材料中该老人出生于民国25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就是1911年 + 25年 = 1936年,因此他出生于公元1936年,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成立,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民国纪年法转换成公元纪年法的方法,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0.(2023八上·绍兴月考)毛泽东曾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主要是指它(  )
A.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拒绝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条约
D.规定中华民国的国民一律平等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体现了它的革命性,A项正确;
B项体现了主权在民,不是革命性,错误;
C项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错误;
D项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原则,不是革命性,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1.(2023八上·绍兴月考)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段话的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肯定了中国抗击侵略的正义性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用国际视野正确分析了战争起因
【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材料“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强调的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因为通商要求遭到中国拒绝,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材料中的观点抹杀了鸦片战争侵略的实质,C项正确;
鸦片战争的根源是打开中国大门,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材料中的观点没有揭示其根源,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并没有肯定中国抗击侵略的正义性,B项错误;
材料中的观点能体现国际视野,但并没有正确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即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结合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2023八上·绍兴月考)下侧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镇南关起义 B.三元里抗英
C.太平天国运动 D.二次革命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漫画中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因此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C项正确;
镇南关起义是中国同盟会领导的一次武装暴动;三元里抗英是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人民自发的抗英斗争;二次革命是1913年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的讨伐 袁世凯、保卫 辛亥革命果实的一场战争,均与漫画信息不符,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漫画中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结合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3.(2023八上·绍兴月考)1877年,轮船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与英资太古、怡和等公司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这是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彻底挽救和巩固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成功创办了一批中国的近代军事企业
D.实现了运动定下的“富国强兵”目标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轮船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与英资太古、怡和等公司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这是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可知,反映了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工业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B项正确;
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目标,也没有挽救和巩固清政府的封建统治,AD两项错误;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而非军事工业,C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轮船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与英资太古、怡和等公司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这是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的主旨,并正确把握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2023八上·绍兴月考)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一一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可以得出政治经验不足;依据材料“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以得出急于求成,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缺乏群众基础、顽固守旧势力强大以及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的主旨,并正确把握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15.(2023八上·绍兴月考)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B.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C.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
D.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体现了对孙中山的评价,属于历史评价,D项正确;
ABC三项均属于史实陈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历史评价的含义,结合选项信息分析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6.(2023八上·绍兴月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中国近代史上英雄人物展现的战斗情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徐邦道血战辽东
②刘铭传击退法军
③关天培战死炮台
④左宗棠收复新疆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徐邦道血战辽东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刘铭传击退法军是在中法战争时期,关天培战死炮台是在鸦片战争时期,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在1876年至1878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③④②①,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选项中史实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7.(2023八上·绍兴月考)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形势的变化反映出(  )
A.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C.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 从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的言论可以看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前,国人视孙中山反抗清政府为毒蛇猛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国人对孙中山反抗清政府的失败表示惋惜,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的统治已不得人心,C项正确;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A项错误;
1900年时,革命时机和条件尚未成熟,B项错误;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00年时辛亥革命尚未爆发,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中孙中山言论,分析出形势的变化,联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8.(2023八上·绍兴月考)下图是小张同学所做的读书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主题: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A.金田起义 B.百日维新 C.萍浏醴起义 D.义和团运动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口号、性质以及结果,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D项正确;
金田起义爆发于1851年,A项错误;
百日维新发生于1898年,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B项错误;
萍浏醴起义发生在1906年,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中的时间、口号、性质以及结果,结合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9.(2023八上·绍兴月考)孙中山曾高度评价某次起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不半载而武昌革命以成”这次起义指的是(  )
A.黄花岗起义 B.广西起义 C.安庆起义 D.武昌起义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不半载而武昌革命以成”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起义是1911年爆发的黄花岗起义,该起义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进程,为武昌起义爆发奠定基础,A项正确;
广西起义爆发于1902年到1905年,安庆起义爆发于1907年,不符合材料“不半载而武昌革命以成”,BC两项错误;
依据材料“不半载而武昌革命以成”可知,该起义爆发在武昌起义之前,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不半载而武昌革命以成”,结合黄花岗起义的意义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0.(2023八上·绍兴月考)“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妄(忘)共和,即称民贼。吾侪昔以大仁大义铸此巨错,又焉敢不犯难,哲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材料中的“民贼……铸此巨错”指的是(  )
A.袁世凯就任总统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袁世凯下令解散过会 D.袁世凯镇压护国运动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大搞复辟帝制活动,破坏民主共和,因此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反对袁世凯复辟,维护共和制度。因此材料中的“民贼……铸此巨错”指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ACD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袁世凯复辟帝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妄(忘)共和,即称民贼”,联系袁世凯复辟帝制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1.(2023八上·绍兴月考)反侵略、反封建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撒盐其中,次投箱中烟土,再抛石灰煮之,烟灰汤沸,颗粒悉尽。……共历二十三日,全数殆尽销毁。”外国人之来观者,详记其事,深赞钦差大臣之坦然无私。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在刀和火、血与泪所浸透的近代悲壮历史中,他们的名字将永垂史册。
材料三: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
——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写出材料一记录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请分别写出上述图片中为抗击外来侵略而壮烈牺牲的三位英雄志士的名字,并说一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如何继承先烈遗志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3)请从世界潮流的角度分析“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的根本原因。
【答案】(1)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现实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陈化成;邓世昌;冯子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学习先烈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屈不挠、以死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3)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1)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撒盐其中,次投箱中烟土,再抛石灰煮之,烟灰汤沸,颗粒悉尽。……共历二十三日,全数殆尽销毁”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依反映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情景。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展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名字:依据图一,结合所学可知,吴淞战役中陈化成牺牲;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牺牲;中法战争中,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责任:属于开放性题,结合列强侵略和教训、启示可知,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英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学习先烈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屈不挠、以死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3)根本原因:注意限定信息“世界潮流角度”,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仍是封建主义,落后于世界,由此可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虎门销烟的过程和原因分析;第二问,名字:依据三幅图片,结合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解答;责任:结合列强侵略和教训、启示分析;第三问,注意限定信息,结合近代列强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2.(2023八上·绍兴月考)绍兴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浴血革命
光复会是1904年在上海成立的,它与华兴会、兴中会并列为同盟会成立以前的三大革命团体,其核心人员均为绍兴人。在光复会组织的历次起义中,最悲壮的莫过于1907年的浙皖起义,骤然失败了,但极大地震动了清王朝,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崩溃。
——摘编自林文彪《论绍兴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精神遗产》
材料二:回首革命
上虞人杜亚泉评论辛亥革命说:“五千年来专制帝王之局,于此十年中为一大结束;今后亿万斯年之中华民国,乃于此时开幕。则非十年以来之小变,实五千年以来之大变,而不可以常例论矣。 绍兴人鲁迅感慨说:“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又通过闰土之口说:(辛亥革命后农民生活)“非常难……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
(1)写出在浙皖起义中壮烈牺牲的两位绍兴籍革命英烈,并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起义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结果的认识。
【答案】(1)秋瑾、徐锡麟
意义:极大地震动了清王朝,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崩溃;革命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人民仍然生活在困苦之中。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英烈:结合所学可知,在浙皖起义中壮烈牺牲的绍兴籍革命英烈有秋瑾、徐锡麟等。意义:依据材料“最悲壮的莫过于1907年的浙皖起义,骤然失败了,但极大地震动了清王朝,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崩溃”并结合所学可知,极大地震动了清王朝,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崩溃;革命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认识:依据材料“五千年来专制帝王之局,于此十年中为一大结束;今后亿万斯年之中华民国,乃于此时开幕。则非十年以来之小变,实五千年以来之大变,而不可以常例论矣”,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依据材料“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辛亥革命后农民生活)‘非常难……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结合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局限性可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人民仍然生活在困苦之中。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第一问,结合浙皖起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和意义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结果以及局限性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3.(2023八上·绍兴月考)黄浦江,无声地诉说着百年上海滩的风云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昔日忆国耻】有一种记忆叫耻辱。位于黄浦江西岸的万国建筑群,曾是上海滩十里洋场的重要象征。它们的存在,不仅见证了上海沦于异族之手的那段岁月,也见证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年代。
【变革谋复兴】
(1)“万国建筑群”出现于黄浦江边源于哪一历史事件?指出其消极影响。
(2)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海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
【答案】(1)源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或 1843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获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消极影响: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突显半殖民地社会特征。
(2)洋务派在上海创立了轮船招商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开启了中国工业(经济)领域近代化的步伐,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举民主、科学两大口号,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开启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近代化的步伐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源于:依据材料“位于黄浦江西岸的万国建筑群,曾是上海滩十里洋场的重要象征”“不仅见证了上海沦于异族之手的那段岁月,也见证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1843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获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因此“万国建筑群”出现于黄浦江边。消极影响:结合第一问的原因和所学可知,体现了列强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突显半殖民地社会特征。
(2)地位:依据第一、二幅图片可知,反映的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在上海创立了轮船招商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开启了中国工业(经济)领域近代化的步伐,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依据第三幅图片可知,反映的是《青年杂志》,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举民主、科学两大口号,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开启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近代化的步伐。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分析;第二问,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4.(2023八上·绍兴月考)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列强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强侵华
材料二:奋起抗争
材料三:先锋人物
李鸿章
(1823-1901)“中国但有开花大炮、 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谭嗣同
(1865-1898)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
之所以不昌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
(1)写出材料一思维导图中序号相对应的二次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请分别论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说说材料三中两位先锋人物的共同梦想,为此他们分别选择了怎样的探索救亡之路?
【答案】(1)①甲午战争《马关条约》;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反抗列强侵略,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成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3)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或富国强兵/强国富民);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主张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因此①应填甲午战争《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规定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因此②应填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联系:依据图1可知,是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依据图2可知,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依据图3,结合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可知,为反抗列强侵略,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成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3)依据材料三中的“李鸿章”“谭嗣同”,结合所学可知,二人的共同梦想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探索救亡之路: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谭嗣同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领导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内容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代表人物、主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5.(2023八上·绍兴月考)报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把握着时代的命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著《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孙文《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文学。又要拥护那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外部原因。
(2)材料二中《民报》是哪一政党的机关刊物,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其发刊词中思想主张的重要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对待传统儒家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时务报》对戊戌变法的开展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也唤醒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态度:批判和否定传统儒家文化。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辛亥革命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加强专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知识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作用:依据材料“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可知,《时务报》对戊戌变法的开展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原因:依据材料“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结合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时务报》的作用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也唤醒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政党:结合所学可知,《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重要性:依据材料“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可知,体现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结合所学可知,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态度:依据材料“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文学。又要拥护那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结合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可知,批判和否定传统儒家文化。原因: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辛亥革命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加强专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以及《时务报》的作用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中国同盟会的报刊、三民主义的地位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态度和背景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