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第一次调研试卷1.(2023八下·海曙月考)古文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里所说的果实的味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不同②种植方法不同③品种不同④水土不同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主要是气候不同 ,干湿不同,影响味道口感, ①正确;②由所学知识可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与种植方法无关,②错误;③由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种植也会导致其口感、味道不同,③错误;④由所学知识可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水土不同,果实口感不同,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因气候、水土不同,不同区域种植同一水果,其口味各异。2.(2023八下·海曙月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小兴安岭林区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红松不怕潮,耐腐蚀,花纹漂亮。②信天游、安塞腰鼓、窑洞和变脸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文化。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亚热带水果基地。④太湖流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旅游古镇兴起,如浙江就有乌镇、南浔、周庄等。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红松主要生长在我国东北林区,红松主要习性为不怕潮,耐腐蚀,且花纹漂亮,①正确;②由所学知识可知,信天游、安塞腰鼓、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文化,变脸是四川地区文化,②错误;③由所学知识可知,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亚热带水果基地,③正确;④由所学知识可知,太湖流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旅游古镇兴起,如浙江就有乌镇、南浔,而周庄属于江苏省,④错误;综上述所:①③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中国鱼米之乡并非特指某个省,而是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多个省。3.(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列关于上海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海市位于我国东南部,与浙江,安徽两省相邻。B.上海市位于珠江入海口,简称沪。C.上海是我国大陆重要的海港,可江海联运。D.上海市早在500多年前就有了“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答案】C【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解析】【分析】A、由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位于我国东南部,与浙江,江苏两省相邻,不与安徽接壤,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简称沪,并非珠江,B错误;C、由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是我国最大海港,与长江相连,可实现江海联运,C正确;D、由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在清朝有了“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上海市在清朝有了“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距今约有300年历史。4.(2023八下·海曙月考)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政协会议”确立( )A.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B.确立了国徽C.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答案】B【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不属于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结合所学分析:A: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1950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确立了国徽,不是“第一届政协会议”确立符合题意,故选B项。C: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D: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届政协会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一届政协会议的相关史实。5.(2023八下·海曙月考)当代学者李泽厚认为:1949年中国革命的成功……某些沿袭千百年之久的陈规陋习被涤除。例如,男女在经济上政治上观念上家务劳动上的空前平等,至少在知识界和机关干部中,已相当现实地实现。这……甚至超过了好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见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 )A.为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B.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C.推动世界走向进步和光明D.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答案】D【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材料“男女在经济上政治上观念上家务劳动上的空前平等……”可知,李泽厚认为新中国的成立,涤除沿袭千百年之久的陈规陋习,男女在经济上政治上观念上家务劳动上的空前平等,说明妇女地位逐步提高,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男女在知识界和机关干部中,实现平等,超过了好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成就为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与材料信息不行,排除B项。材料信息体现了新中国成立社会生活、社会面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未涉及推动世界走向进步和光明,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6.(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图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会人数分布(部分)。该图可以用来直接佐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共产党:18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8人中国民主同盟:18人南北解放区:17人内蒙古自治区:7人全国工商界:17人A.确立中共的领导地位 B.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C.开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能【答案】B【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会人数分布”可知,参加一届政协的代表有各党派代表、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代表、工商界代表、宗教界代表等,代表人数众多,反映了一届政协代表的广泛性和民主性,故选B项。材料反映了一届政协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无法直接得出确立中共的领导地位,排除A项。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排除C项。1949年,一届政协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历史知识。7.(2023八下·海曙月考)西藏各族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回顾历史,下列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B.为西藏地区和藏族人民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C.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D.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说法错误的”,结合所学可知: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地区和藏族人民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藏和平解放,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新中国的成立,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不是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说法错误,故选D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藏和平解放,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史实。8.(2023八下·海曙月考)20世纪50年代,影片《英雄儿女》主题曲歌词:“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的“人民战士”指的( )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国民革命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答案】D【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10,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保家卫国,所以歌词中的“人民战士”指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故选D项。中国工农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创建的革命军队,排除A项。中国国民革命军是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创立的军队,排除B项。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9.(2023八下·海曙月考)刘少奇曾经指出:“从1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其中,“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 )A.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通过C.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答案】C【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材料“从1953年起……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并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宣告《共同纲领》代行宪法的历史结束,是“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故选C项。第一个五年计划,宣告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而材料体现的是宪法成立,排除A项。材料中“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没有涉及第一个五年计划,排除B项。1954年,一届人大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政治成就,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是法律成就,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2023八下·海曙月考)据1952年统计,我国沿海各省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为此,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中,确定五年内开始建设的694个工业建设单位,分布在内地的将有472个,分布在沿海各地的将有222个。这样编制的目的是( )A.迅速提高工业生产水平 B.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C.密切内地与边疆的联系 D.尽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答案】B【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材料“据1952年统计,我国沿海各省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确定五年内开始建设的694个工业建设单位,分布在内地的将有472个,分布在沿海各地的将有222个”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中,确定新建设的694个工业建设单位,分布在内地的将有472个,分布在沿海各地的将有222个,说明针对沿海各省的工业占比较高,我国开始在内地增加工业建设单位,反映了一五计划这样编制的目的在于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布局调整,没有体现迅速提高工业生产水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布局调整,没有说明密切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布局调整,没有涉及尽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11.(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图为1954年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 (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 )A.土地改革之后农民的喜悦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C.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变革【答案】B【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54年”“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结合所学可知,《一辈子第一回》体现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民选举代表的历史史实,说明人民有了选举权,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故选B项。1950-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分到土地,满心喜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建国初,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与“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不符,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史实。12.(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曲线图,其中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发展状况( )A.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B.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D.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答案】C【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曲线图”可知,从③到④的时间是1960-1965年,结合所学可知,1960年,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故选C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在②到③之间,排除A项。1958年,中央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②到③之间,排除B项。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与题干图片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国民经济的调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国民经济调整的相关史实。13.(2023八下·海曙月考)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D.农民丁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答案】A【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土地改革”,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翻了成为土地的主人,故选A项。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地租剥削,农民不用再向地主交租,乙说不符合土改时情景,排除B项。社会主义发行时期,实行农业合作化,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丙说不符合当土改时情景,排除C项。“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14.(2023八下·海曙月考)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B.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答案】A【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由此得出两次土地改革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故选A项。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排除B项。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排除C项。《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15.(2023八下·海曙月考)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D【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并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故选D项。1914年,袁世凯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49年,一届政协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史实。16.(2023八下·海曙月考)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B.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B【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关于文革博物馆》”“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结合所学可知,1966-197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的灾难,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所以材料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故选B项。“大跃进”的深刻“教训”是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刻“教训”是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排除C项。“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教训”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化大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历史知识。17.(2023八下·海曙月考)从1954年起,著名品牌茅台、五粮液、同仁堂、全聚德、东来顺、王老吉等响应国家号召,实现了公私合营。在该过程中,国家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A.赎买政策 B.典型示范 C.无偿没收 D.自愿互利【答案】A【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54年”“公私合营”,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和平赎买政策,是一种创造性的举措,故选A项。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是和平赎买,不是典型示范,排除B项。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是和平赎买,不是无偿没收,排除C项。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是和平赎买,不是自愿互利,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18.(2023八下·海曙月考)“公有制不会是像扔原子弹那样扑通下地,全国一个早上就全部实现,而是逐步地实现。……要慢慢地使我们的新制度在大家的脑筋里面钻进去一点。”公有制最终实现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64年【答案】C【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公有制最终实现”,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了主体,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成,故选C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不符合题题意,排除B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历史知识。19.(2023八下·海曙月考)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其中有句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由此可以看出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工业化的起步【答案】D【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57年”“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业基础,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初步成效,故选D项。1950-1953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0-1952年,土地改革,促进生产,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53-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20.(2023八下·海曙月考)1958年8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报告文学《毛主席到了徐水》描写道:一只野兔被人发现逃到麦田后,由于小麦长得太茂盛,这只野兔被麦苗困住无法动弹。这段描写反映了( )A.个人崇拜风气盛行 B.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C.毛主席与农民心连心 D.浮夸风渗入文学创作【答案】D【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1958年”“一只野兔被人发现逃到麦田后,由于小麦长得太茂盛,这只野兔被麦苗困住无法动弹”,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大跃进”运动兴起,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高产量,导致浮夸风盛行,材料中描述“小麦生长茂盛到野兔被困住无法动弹”反映了浮夸风渗入文学创作,故选D项。题干描绘小麦长得太茂盛,以致于野兔被麦苗困住无法动弹,不能体现个人崇拜现象,排除A项。题干描绘野兔被茂盛的麦苗困住无法动弹,无法说明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排除B项。题干描绘野兔被茂盛的麦苗困住无法动弹,没有说明毛主席与农民的关系,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大跃进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21.(2023八下·海曙月考)如图方框内应填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案】B【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大庆油田、原子弹等成就”,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1956年至1976年,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失误,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性,故选B项。1956年,三大改造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49年,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巩固了新政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相关史实。22.(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列是伟大祖国70余年风雨历程的大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五计划宣告超额完成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③西藏和平解放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⑤三大改造基本完成A.①②⑤③④ B.③⑤①②④ C.④①②⑤③ D.①⑤④③②【答案】B【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伟大祖国70余年风雨历程”,结合所学可知:①一五计划宣告超额完成,1957年;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4年;③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⑤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综上可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⑤①②④,故选B项。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史实。23.(2023八下·海曙月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下列中国共产党给出的“答卷”,让“阅卷人”满意的是 ( )①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②实行土地改革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发动“文化大革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让‘阅卷人’满意的”,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国家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农业发展,让“阅卷人”满意,故①符合题意;1950-1952年,中央政府实施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让“阅卷人”满意,故②符合题意;1958年,中央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生产积极性,“阅卷人”对此不满意,故③不符合题意;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社会动乱,“阅卷人”对此不满意,故④不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可知,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项。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相关史实。24.(2023八下·海曙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成都·网红之地】“……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喔…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一首《成都》唱进了许多人的心里,因为一首歌爱上一座城——四川成都也成了网红城市。请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河流: A 山脉: B 地形区:C 。(2)【成都·网红之美】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美景、美食、闲适的生活,让人们流连忘返,以下景观在成都能看到的有(3)【成都·网红之异】①成都与上海在夏季的气候类型是 ,两地都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②成都与上海虽然都处于同一纬度,但成都一月份平均气温高于上海,主要原因是 。③成都平原被誉为“ ”,主要得益于一个著名水利工程: 。【答案】(1)长江;秦岭;四川盆地(2)D(3)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四周山脉环绕,特别是北面秦岭、大巴山的屏障,大大减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天府之国;都江堰【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由图表信息可知,A是我国长江,B是我国秦岭;C是我国四川盆地;(2)由所学知识可知,A是我国东北雪屋;B是四川大熊猫;C为西藏布达拉宫;D为四川变脸艺术,故可以看到B、D图景。(3)由所学知识可知,①成都与上海都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地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②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四周山脉环绕,特别是北面秦岭、大巴山的屏障,大大减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所以冬季气温高于上海;③成都平原又被誉为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主要因为有都江堰水利。【点评】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盆西平原,总面积 1.881 万平方公里,是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积平原。25.(2023八下·海曙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三: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充分发挥我军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与朝鲜人民军一道,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扬长避短,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进行艰苦卓绝的作战。他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并根据材料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3)从材料三中概括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4)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人物,请你列举两位。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样的精神?【答案】(1)国内: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2)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3)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发挥光荣传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进行艰苦卓绝作战。(4)邱少云 黄继光等,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等。【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经济濒于崩溃;据材料一“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2)据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据材料二“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并结合所学可知,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3)据材料三“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充分发挥我军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可知,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发挥光荣传统;据材料三“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扬长避短,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进行艰苦卓绝的作战”可知,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进行艰苦卓绝作战。(4)根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人物,如邱少云、黄继光等,从他们身上学到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等。故答案为:(1)国内: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2)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3)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发挥光荣传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进行艰苦卓绝作战。(4)邱少云、黄继光等,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等。【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抗美援朝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6.(2023八下·海曙月考)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取得革命胜利,踏上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解放以前,他(贫农陈友汉)的土地很少,每年只收七担谷。现在,他家有田地十五亩四分,今年(1953年)他家收谷三十二担。——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完成后,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社员。 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摘编自李颖《共和国历史的细节》材料三:图1 图2(1)指出与陈友汉生活改变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于以陈友汉为代表的中国农民来说有什么意义?(2)材料三中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什么形式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是指什么?(3)图1图2是指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分别发生了什么严重失误?(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你能获得什么启示?【答案】(1)土地改革。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2)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土地私有制变成了土地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3)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4)经济建设要符合实际生产力水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等等。【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1)事件:据材料一“现在,他家有田地十五亩四分,今年(1953年)他家收谷三十二担”并结合所学可知,与陈友汉生活改变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提高,推动了农业发展。(2)形式:据材料二“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完成后,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社员”,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变化: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由土地私有变成了土地公有。变化: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3)据材料三“图1‘肥猪赛大象’”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导致浮夸风盛行;“图2‘吃饭不要钱,努力搞生产’”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一大公二,二者都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建设要符合实际生产力水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等等。故答案为:(1)土地改革。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2)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土地私有制变成了土地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3)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4)经济建设要符合实际生产力水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等等。【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史实。(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7.(2023八下·海曙月考)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探索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行业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1953年农、轻、重比例(%) 52.8 29.6 17.61957年农、轻、重比例(%) 43.5 29.2 27.3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4.5 12.8 25.4材料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成就(部分)①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及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 ②到1965年,我国国内需要的原油和石油产品已实现全部自给。 ③修建了包兰、兰新、兰青等铁路。 ④1956—1966年,我国共有183名运动员打破和超过97项记录。 ⑤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⑥1965年,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⑦1973年,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2)从材料二图表中,指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措施?说说该措施在工业方面的具体成就一项。(3)请用材料中的史实证明下列观点。(填写序号,多选、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显著: ; 交通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4)请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时代楷模”人物名片。姓名:王进喜 荣誉称号:“ ” 姓名: 荣誉称号:“党的好干部” 姓名: 荣誉称号:“解放军好战士”【答案】(1)重工业基础薄弱。(2)重工业;“一五计划”的实施。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第一辆国产汽车、第一家喷气式飞机)等等任意一个。(3)⑤⑥⑦;③;①②(4)铁人;焦裕禄;雷锋【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2)行业:据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可知,1953﹣1957年,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25.4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农业与轻工业。措施:根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成了一大批工业基地,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就。成就:根据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各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第一辆国产汽车、第一家喷气式飞机)等等。(3)据材料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成就”可知,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显著有⑤⑥⑦; 交通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在③;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主要有①②。(4)根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时代楷模”主要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故答案为:(1)重工业基础薄弱。(2)重工业;“一五计划”的实施。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第一辆国产汽车、第一家喷气式飞机)等等任意一个。(3)第1空、⑤⑥⑦;第2空、③;第3空、①②。(4)第1空、铁人;第2空、焦裕禄;第3空、雷锋。【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8.(2023八下·海曙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共产党的革命足迹,小明同学还为革命足迹做了知识卡片。关键词:____ 旗帜升起:____ 旗帜升起的意义:____材料二:(1)请你仿照小明同学做的知识卡片也为“成就:北京”做一张革命足迹知识卡片。(2)在预习图2、图3学习内容时,有同学摘录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指出并加以改正。① 图2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 图2战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 ③ 图2战争的结果是将美国赶出了朝鲜半岛。 ④ 图3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 ⑤ 图3事件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⑥ 图3事件后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图2、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关系 【答案】(1)关键词:当家作主 旗帜升起:国旗 旗帜升起的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③⑤错误。 图2战争的结果是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图3事件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图2、图3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图1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土地改革的完成,分别从军事上、经济上进一步巩固了新生政权。【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共产党的革命足迹形势图”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五星红旗在天安城楼冉冉升起,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实现了当家作主;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③⑤错误。结合所学图2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故③错误。图3反映的是建国后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故⑤错误。(3)根据所学可知,图1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图2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图3反映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土地改革的完成,分别从军事上、经济上进一步巩固了新生政权。故答案为:(1)关键词:当家作主 旗帜升起:国旗 旗帜升起的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③⑤错误。 图2战争的结果是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图3事件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图2、图3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图1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土地改革的完成,分别从军事上、经济上进一步巩固了新生政权。【点评】本题以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 / 1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第一次调研试卷1.(2023八下·海曙月考)古文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里所说的果实的味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不同②种植方法不同③品种不同④水土不同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2023八下·海曙月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小兴安岭林区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红松不怕潮,耐腐蚀,花纹漂亮。②信天游、安塞腰鼓、窑洞和变脸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文化。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亚热带水果基地。④太湖流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旅游古镇兴起,如浙江就有乌镇、南浔、周庄等。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列关于上海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海市位于我国东南部,与浙江,安徽两省相邻。B.上海市位于珠江入海口,简称沪。C.上海是我国大陆重要的海港,可江海联运。D.上海市早在500多年前就有了“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4.(2023八下·海曙月考)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政协会议”确立( )A.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B.确立了国徽C.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5.(2023八下·海曙月考)当代学者李泽厚认为:1949年中国革命的成功……某些沿袭千百年之久的陈规陋习被涤除。例如,男女在经济上政治上观念上家务劳动上的空前平等,至少在知识界和机关干部中,已相当现实地实现。这……甚至超过了好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见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 )A.为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B.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C.推动世界走向进步和光明D.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6.(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图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会人数分布(部分)。该图可以用来直接佐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共产党:18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8人中国民主同盟:18人南北解放区:17人内蒙古自治区:7人全国工商界:17人A.确立中共的领导地位 B.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C.开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能7.(2023八下·海曙月考)西藏各族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回顾历史,下列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B.为西藏地区和藏族人民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C.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D.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8.(2023八下·海曙月考)20世纪50年代,影片《英雄儿女》主题曲歌词:“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的“人民战士”指的( )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国民革命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9.(2023八下·海曙月考)刘少奇曾经指出:“从1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其中,“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 )A.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通过C.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0.(2023八下·海曙月考)据1952年统计,我国沿海各省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为此,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中,确定五年内开始建设的694个工业建设单位,分布在内地的将有472个,分布在沿海各地的将有222个。这样编制的目的是( )A.迅速提高工业生产水平 B.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C.密切内地与边疆的联系 D.尽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11.(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图为1954年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 (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 )A.土地改革之后农民的喜悦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C.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变革12.(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曲线图,其中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发展状况( )A.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B.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D.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13.(2023八下·海曙月考)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D.农民丁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14.(2023八下·海曙月考)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B.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15.(2023八下·海曙月考)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6.(2023八下·海曙月考)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B.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7.(2023八下·海曙月考)从1954年起,著名品牌茅台、五粮液、同仁堂、全聚德、东来顺、王老吉等响应国家号召,实现了公私合营。在该过程中,国家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A.赎买政策 B.典型示范 C.无偿没收 D.自愿互利18.(2023八下·海曙月考)“公有制不会是像扔原子弹那样扑通下地,全国一个早上就全部实现,而是逐步地实现。……要慢慢地使我们的新制度在大家的脑筋里面钻进去一点。”公有制最终实现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64年19.(2023八下·海曙月考)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其中有句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由此可以看出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工业化的起步20.(2023八下·海曙月考)1958年8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报告文学《毛主席到了徐水》描写道:一只野兔被人发现逃到麦田后,由于小麦长得太茂盛,这只野兔被麦苗困住无法动弹。这段描写反映了( )A.个人崇拜风气盛行 B.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C.毛主席与农民心连心 D.浮夸风渗入文学创作21.(2023八下·海曙月考)如图方框内应填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2.(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列是伟大祖国70余年风雨历程的大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五计划宣告超额完成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③西藏和平解放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⑤三大改造基本完成A.①②⑤③④ B.③⑤①②④ C.④①②⑤③ D.①⑤④③②23.(2023八下·海曙月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下列中国共产党给出的“答卷”,让“阅卷人”满意的是 ( )①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②实行土地改革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发动“文化大革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2023八下·海曙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成都·网红之地】“……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喔…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一首《成都》唱进了许多人的心里,因为一首歌爱上一座城——四川成都也成了网红城市。请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河流: A 山脉: B 地形区:C 。(2)【成都·网红之美】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美景、美食、闲适的生活,让人们流连忘返,以下景观在成都能看到的有(3)【成都·网红之异】①成都与上海在夏季的气候类型是 ,两地都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②成都与上海虽然都处于同一纬度,但成都一月份平均气温高于上海,主要原因是 。③成都平原被誉为“ ”,主要得益于一个著名水利工程: 。25.(2023八下·海曙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三: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充分发挥我军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与朝鲜人民军一道,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扬长避短,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进行艰苦卓绝的作战。他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并根据材料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3)从材料三中概括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4)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人物,请你列举两位。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样的精神?26.(2023八下·海曙月考)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取得革命胜利,踏上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解放以前,他(贫农陈友汉)的土地很少,每年只收七担谷。现在,他家有田地十五亩四分,今年(1953年)他家收谷三十二担。——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完成后,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社员。 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摘编自李颖《共和国历史的细节》材料三:图1 图2(1)指出与陈友汉生活改变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于以陈友汉为代表的中国农民来说有什么意义?(2)材料三中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什么形式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是指什么?(3)图1图2是指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分别发生了什么严重失误?(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你能获得什么启示?27.(2023八下·海曙月考)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探索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行业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1953年农、轻、重比例(%) 52.8 29.6 17.61957年农、轻、重比例(%) 43.5 29.2 27.3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4.5 12.8 25.4材料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成就(部分)①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及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 ②到1965年,我国国内需要的原油和石油产品已实现全部自给。 ③修建了包兰、兰新、兰青等铁路。 ④1956—1966年,我国共有183名运动员打破和超过97项记录。 ⑤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⑥1965年,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⑦1973年,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2)从材料二图表中,指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措施?说说该措施在工业方面的具体成就一项。(3)请用材料中的史实证明下列观点。(填写序号,多选、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显著: ; 交通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4)请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时代楷模”人物名片。姓名:王进喜 荣誉称号:“ ” 姓名: 荣誉称号:“党的好干部” 姓名: 荣誉称号:“解放军好战士”28.(2023八下·海曙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共产党的革命足迹,小明同学还为革命足迹做了知识卡片。关键词:____ 旗帜升起:____ 旗帜升起的意义:____材料二:(1)请你仿照小明同学做的知识卡片也为“成就:北京”做一张革命足迹知识卡片。(2)在预习图2、图3学习内容时,有同学摘录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指出并加以改正。① 图2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 图2战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 ③ 图2战争的结果是将美国赶出了朝鲜半岛。 ④ 图3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 ⑤ 图3事件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⑥ 图3事件后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图2、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主要是气候不同 ,干湿不同,影响味道口感, ①正确;②由所学知识可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与种植方法无关,②错误;③由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种植也会导致其口感、味道不同,③错误;④由所学知识可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水土不同,果实口感不同,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因气候、水土不同,不同区域种植同一水果,其口味各异。2.【答案】C【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红松主要生长在我国东北林区,红松主要习性为不怕潮,耐腐蚀,且花纹漂亮,①正确;②由所学知识可知,信天游、安塞腰鼓、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文化,变脸是四川地区文化,②错误;③由所学知识可知,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亚热带水果基地,③正确;④由所学知识可知,太湖流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旅游古镇兴起,如浙江就有乌镇、南浔,而周庄属于江苏省,④错误;综上述所:①③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中国鱼米之乡并非特指某个省,而是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多个省。3.【答案】C【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解析】【分析】A、由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位于我国东南部,与浙江,江苏两省相邻,不与安徽接壤,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简称沪,并非珠江,B错误;C、由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是我国最大海港,与长江相连,可实现江海联运,C正确;D、由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在清朝有了“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上海市在清朝有了“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距今约有300年历史。4.【答案】B【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不属于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结合所学分析:A: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1950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确立了国徽,不是“第一届政协会议”确立符合题意,故选B项。C: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D: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届政协会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一届政协会议的相关史实。5.【答案】D【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材料“男女在经济上政治上观念上家务劳动上的空前平等……”可知,李泽厚认为新中国的成立,涤除沿袭千百年之久的陈规陋习,男女在经济上政治上观念上家务劳动上的空前平等,说明妇女地位逐步提高,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男女在知识界和机关干部中,实现平等,超过了好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成就为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与材料信息不行,排除B项。材料信息体现了新中国成立社会生活、社会面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未涉及推动世界走向进步和光明,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6.【答案】B【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会人数分布”可知,参加一届政协的代表有各党派代表、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代表、工商界代表、宗教界代表等,代表人数众多,反映了一届政协代表的广泛性和民主性,故选B项。材料反映了一届政协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无法直接得出确立中共的领导地位,排除A项。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排除C项。1949年,一届政协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历史知识。7.【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说法错误的”,结合所学可知: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地区和藏族人民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藏和平解放,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新中国的成立,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不是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说法错误,故选D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藏和平解放,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史实。8.【答案】D【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10,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保家卫国,所以歌词中的“人民战士”指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故选D项。中国工农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创建的革命军队,排除A项。中国国民革命军是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创立的军队,排除B项。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9.【答案】C【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材料“从1953年起……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并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宣告《共同纲领》代行宪法的历史结束,是“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故选C项。第一个五年计划,宣告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而材料体现的是宪法成立,排除A项。材料中“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没有涉及第一个五年计划,排除B项。1954年,一届人大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政治成就,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是法律成就,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答案】B【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材料“据1952年统计,我国沿海各省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确定五年内开始建设的694个工业建设单位,分布在内地的将有472个,分布在沿海各地的将有222个”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中,确定新建设的694个工业建设单位,分布在内地的将有472个,分布在沿海各地的将有222个,说明针对沿海各省的工业占比较高,我国开始在内地增加工业建设单位,反映了一五计划这样编制的目的在于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布局调整,没有体现迅速提高工业生产水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布局调整,没有说明密切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布局调整,没有涉及尽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11.【答案】B【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54年”“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结合所学可知,《一辈子第一回》体现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民选举代表的历史史实,说明人民有了选举权,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故选B项。1950-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分到土地,满心喜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建国初,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与“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不符,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史实。12.【答案】C【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曲线图”可知,从③到④的时间是1960-1965年,结合所学可知,1960年,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故选C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在②到③之间,排除A项。1958年,中央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②到③之间,排除B项。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与题干图片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国民经济的调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国民经济调整的相关史实。13.【答案】A【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土地改革”,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翻了成为土地的主人,故选A项。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地租剥削,农民不用再向地主交租,乙说不符合土改时情景,排除B项。社会主义发行时期,实行农业合作化,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丙说不符合当土改时情景,排除C项。“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14.【答案】A【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由此得出两次土地改革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故选A项。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排除B项。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排除C项。《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15.【答案】D【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并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故选D项。1914年,袁世凯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49年,一届政协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史实。16.【答案】B【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关于文革博物馆》”“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结合所学可知,1966-197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的灾难,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所以材料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故选B项。“大跃进”的深刻“教训”是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刻“教训”是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排除C项。“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教训”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化大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历史知识。17.【答案】A【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54年”“公私合营”,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和平赎买政策,是一种创造性的举措,故选A项。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是和平赎买,不是典型示范,排除B项。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是和平赎买,不是无偿没收,排除C项。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是和平赎买,不是自愿互利,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18.【答案】C【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公有制最终实现”,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了主体,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成,故选C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不符合题题意,排除B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历史知识。19.【答案】D【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57年”“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业基础,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初步成效,故选D项。1950-1953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0-1952年,土地改革,促进生产,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53-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20.【答案】D【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1958年”“一只野兔被人发现逃到麦田后,由于小麦长得太茂盛,这只野兔被麦苗困住无法动弹”,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大跃进”运动兴起,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高产量,导致浮夸风盛行,材料中描述“小麦生长茂盛到野兔被困住无法动弹”反映了浮夸风渗入文学创作,故选D项。题干描绘小麦长得太茂盛,以致于野兔被麦苗困住无法动弹,不能体现个人崇拜现象,排除A项。题干描绘野兔被茂盛的麦苗困住无法动弹,无法说明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排除B项。题干描绘野兔被茂盛的麦苗困住无法动弹,没有说明毛主席与农民的关系,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大跃进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21.【答案】B【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大庆油田、原子弹等成就”,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1956年至1976年,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失误,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性,故选B项。1956年,三大改造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49年,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巩固了新政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相关史实。22.【答案】B【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伟大祖国70余年风雨历程”,结合所学可知:①一五计划宣告超额完成,1957年;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4年;③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⑤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综上可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⑤①②④,故选B项。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史实。23.【答案】A【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让‘阅卷人’满意的”,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国家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农业发展,让“阅卷人”满意,故①符合题意;1950-1952年,中央政府实施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让“阅卷人”满意,故②符合题意;1958年,中央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生产积极性,“阅卷人”对此不满意,故③不符合题意;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社会动乱,“阅卷人”对此不满意,故④不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可知,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项。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相关史实。24.【答案】(1)长江;秦岭;四川盆地(2)D(3)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四周山脉环绕,特别是北面秦岭、大巴山的屏障,大大减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天府之国;都江堰【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由图表信息可知,A是我国长江,B是我国秦岭;C是我国四川盆地;(2)由所学知识可知,A是我国东北雪屋;B是四川大熊猫;C为西藏布达拉宫;D为四川变脸艺术,故可以看到B、D图景。(3)由所学知识可知,①成都与上海都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地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②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四周山脉环绕,特别是北面秦岭、大巴山的屏障,大大减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所以冬季气温高于上海;③成都平原又被誉为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主要因为有都江堰水利。【点评】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盆西平原,总面积 1.881 万平方公里,是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积平原。25.【答案】(1)国内: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2)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3)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发挥光荣传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进行艰苦卓绝作战。(4)邱少云 黄继光等,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等。【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经济濒于崩溃;据材料一“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2)据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据材料二“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并结合所学可知,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3)据材料三“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充分发挥我军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可知,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发挥光荣传统;据材料三“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扬长避短,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进行艰苦卓绝的作战”可知,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进行艰苦卓绝作战。(4)根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人物,如邱少云、黄继光等,从他们身上学到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等。故答案为:(1)国内: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2)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3)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发挥光荣传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进行艰苦卓绝作战。(4)邱少云、黄继光等,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等。【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抗美援朝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6.【答案】(1)土地改革。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2)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土地私有制变成了土地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3)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4)经济建设要符合实际生产力水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等等。【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1)事件:据材料一“现在,他家有田地十五亩四分,今年(1953年)他家收谷三十二担”并结合所学可知,与陈友汉生活改变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提高,推动了农业发展。(2)形式:据材料二“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完成后,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社员”,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变化: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由土地私有变成了土地公有。变化: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3)据材料三“图1‘肥猪赛大象’”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导致浮夸风盛行;“图2‘吃饭不要钱,努力搞生产’”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一大公二,二者都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建设要符合实际生产力水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等等。故答案为:(1)土地改革。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2)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土地私有制变成了土地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3)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4)经济建设要符合实际生产力水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等等。【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史实。(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7.【答案】(1)重工业基础薄弱。(2)重工业;“一五计划”的实施。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第一辆国产汽车、第一家喷气式飞机)等等任意一个。(3)⑤⑥⑦;③;①②(4)铁人;焦裕禄;雷锋【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2)行业:据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可知,1953﹣1957年,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25.4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农业与轻工业。措施:根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成了一大批工业基地,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就。成就:根据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各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第一辆国产汽车、第一家喷气式飞机)等等。(3)据材料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成就”可知,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显著有⑤⑥⑦; 交通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在③;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主要有①②。(4)根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时代楷模”主要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故答案为:(1)重工业基础薄弱。(2)重工业;“一五计划”的实施。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第一辆国产汽车、第一家喷气式飞机)等等任意一个。(3)第1空、⑤⑥⑦;第2空、③;第3空、①②。(4)第1空、铁人;第2空、焦裕禄;第3空、雷锋。【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8.【答案】(1)关键词:当家作主 旗帜升起:国旗 旗帜升起的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③⑤错误。 图2战争的结果是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图3事件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图2、图3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图1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土地改革的完成,分别从军事上、经济上进一步巩固了新生政权。【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共产党的革命足迹形势图”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五星红旗在天安城楼冉冉升起,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实现了当家作主;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③⑤错误。结合所学图2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故③错误。图3反映的是建国后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故⑤错误。(3)根据所学可知,图1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图2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图3反映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土地改革的完成,分别从军事上、经济上进一步巩固了新生政权。故答案为:(1)关键词:当家作主 旗帜升起:国旗 旗帜升起的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③⑤错误。 图2战争的结果是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图3事件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图2、图3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图1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土地改革的完成,分别从军事上、经济上进一步巩固了新生政权。【点评】本题以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第一次调研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第一次调研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