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独立作业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独立作业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独立作业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024八下·余杭期末)下图中甲所示的地形区是(  )
1.上图中甲所示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 塔里木盆地 D.东北平原
2.一到冬季,我国很多南方人就想前往图中区域旅游,下列游玩项目可以体验的是 (  )
A.吃香甜瓜果,去追寻坎儿井的踪迹
B.穿着滑雪服,感受刺激的冰雪运动
C.坐着乌篷船,看沿岸人家闲话家常
D.住进蒙古包,烤上羊腿聆听马头琴
【答案】D
1.D
2.B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
【解析】【点评】东北平原,又称松辽平原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个省区,地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形区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围绕,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D正确。
故答案为:D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吃香甜瓜果,去追寻坎儿井的踪迹,应该是到新疆地区。穿着滑雪服,感受刺激的冰雪运动,在该地区冬季可以体验。坐着乌篷船,看沿岸人家闲话家常,应该到南方地区。住进蒙古包,烤上羊腿聆听马头琴 ,应该到内蒙古地区。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八下·余杭期末)长江流域地域差异显著,长江三角洲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具有辐射带动作用。下面分别为长江流域图和上海市产业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小题。
3.下列对于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地形复杂多样,长江中下游地势平坦
B.气候湿热,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C.河湖密布,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茶叶
D.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4.上海最具优势的产业部门是(  )
A.粮食种植 B.金融贸易 C.石油化工 D.钢铁制造
5.大数据产业耗电大、占地广,需要夏季凉爽的气候条件。长江三角洲某互联网公司拟在长江流域建设大数据中心,下列城市最合适的是 (  )
A.南京 B.南昌 C.武汉 D.贵阳
【答案】3.A
4.B
5.D
【知识点】太湖流域的水乡城镇
【解析】【点评】长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网密布,湖泊星罗,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是我国重要的稻米和淡水鱼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主要农作物水稻 、棉花、油菜、甘蔗、茶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3.A、长江流域流经高原、山地和平原,地形复杂多样,长江中下游地势平坦,A正确;
B、长江流域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
C、长江流域河湖众多,盛产茶叶、稻米等,没有盛产小麦、大豆,C错误;
D、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属于人文环境,D错误。
故答案为:A
4.可以看到上海市的第三产业很发达,四个选项当中只有金融贸易属于第三产业,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南京、南昌和武汉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高,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上,海拔高,气候凉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4八下·余杭期末)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品,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地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据此,完成下小题。
6.“直播带货”的西藏特色产品有(  )
A.牦牛肉 B.葡萄干 C.螺蛳粉 D.竹筒饭
7.西藏特色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处西南 B.高寒缺氧 C.知名度低 D.交通不便
【答案】6.A
7.D
【知识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点评】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牦牛毛长皮厚,可以保持体温,防御寒冷,能适应青藏高原高寒的环境;体矮身健,可以载负重物。
6.牦牛是青藏地区的特有畜种,牦牛肉是西藏的特色产品,A符合题意;新疆的葡萄干很有名,螺蛳粉是广西的特产,竹筒饭是傣族的代表美食,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西藏特色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是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交通众多,影响了和外地的沟通交流,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八下·余杭期末)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读下方“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小题。
8.下列地区与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
A.内蒙古高原——林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草原
C.华北平原——旱地 D.大兴安岭——水田
9.关于我国保护耕地的措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大城市建设用地 B.毁林开荒
C.围湖造田 D.禁止乱占耕地
【答案】8.C
9.D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土地资源
【解析】【点评】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简要的回答: 1、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2、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 3、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4、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新疆、内蒙古、青藏高原等。
8.A、内蒙古高原以草地为主,A错误;
B、长江中下游平原以水田为主,B错误;
C、华北平原以旱地为主,C正确;
D、大兴安岭以林地为主,D错误。
故答案为:C
9.我国耕地资源十分宝贵,为了保护耕地资源,禁止城市建设用地的随意扩张、禁止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乱占用耕地的行为,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0.(2024八下·余杭期末)近年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共建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能够循环利用的可回收垃圾有(  )
①快递纸箱
②矿泉水瓶
③芒果皮
④用完的草稿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解析】【分析】可回收物就是再生资源,指生活垃圾中未经污染、适宜回收循环利用的废物。 主要包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五类,是现阶段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工作和影响垃圾减量的重要因素,①②④都属于可回收垃圾,③不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答案为:C
【点评】不可回收垃圾指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常见的有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此外,有害的,有污染的,不能进行二次分解再造的都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11.(2024八下·余杭期末)下表为某同学的部分历史课堂笔记,其中空缺部分应填的是 (  )
时间、地点 1949年、北平
会议主题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选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法律文件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C
【知识点】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会议的时间1949年,会议的主题和内容可知这是1949年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 北平 2.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3.参与会议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会议。 4.主要内容: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它定为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2.(2024八下·余杭期末)1950年冬, 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 修堤坝2.2万多座, 修沟渠 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以上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  )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C.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当中“ 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 ”可以得知1950年的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正确;ABC不是材料中所想要表达的。
故答案为:D
【点评】 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时间:1950年冬~1952年底 2.原因: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现实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3.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经过: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5.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3.(2024八下·余杭期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 5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人大代表们在会议期间参与决定各项国家大事。回到70年前,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亲历的活动是(  )
A.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答案】A
【知识点】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正确;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
C、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C错误;
D、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报告,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地位: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意义: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14.(2024八下·余杭期末)1953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创作了巨型油画《开国大典》。该作品曾有两次改动,其中一次改动是去掉刘少奇的画像。这次改动可能发生在 (  )
A.“大跃进”运动期间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三大改造期间
【答案】C
【知识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当中“ 其中一次改动是去掉刘少奇的画像 ”可是该次改动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化大革命” 1.时间:1966年~1976年 2.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实际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4.动荡的表现: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备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15.(2024八下·余杭期末)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重要物资由中央统一管理、分配;所有生产、基本建设等各项任务,都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这是在实施(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赎买政策
C.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D.“八字方针”
【答案】D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根据时间1961年,以及材料当中提及到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重要物资由中央统一管理、分配;所有生产、基本建设等各项任务,都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这是国家实行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国民经济的调整: (1)时间:1961—1965年。 (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结果: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扩展:1962年,“七千人大会”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16.(2024八下·余杭期末)下列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时代热词”,最有可能出现在2012——2024年的是(  )
A.中国式现代化、两弹一星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入世”
C.人类命运共同体、脱贫攻坚
D.邓小平理论、中国梦
【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A、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A选项时间不符;
B、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B不符合题意;
C、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C符合题意;
D、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D不符合题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7.(2024八下·余杭期末)今天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国国家电网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华为陆续与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签署5G合作协议等。这表明“一带一路” (  )
A.推进我国技术出口 B.促进全球治理改革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D.努力推进大国合作
【答案】C
【知识点】和平主题与和平问题;发展主题与发展问题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当中“中国国家电网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华为陆续与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签署5G合作协议等”可知一带一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它倡导的多边主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应了时代之需,展示了中国之治的智慧,是基于人类共同命运构建的全球计划。
18.(2024八下·余杭期末)下列最适合作为下图第三单元标题的是(  )
目录 第三单元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9课 对外开放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D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改革新阶段;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词语可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政治制度的建立——第一届全人大,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共八大→中国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文化大革命。
19.(2024八下·余杭期末)下表所示内容体现了国家重视 (  )
1953—1957年 20世纪末
修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铁路
A.民族地区的交通建设 B.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C.民族区域自治的落实 D.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答案】A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修建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体现了我国重视民族地区的交通建设,A正确,BCD与其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如云南地区的伍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仍保留着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阶段,藏族人民生活在农奴制的压迫之下。 2.措施及意义: (1)政治上: 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经济上: 措施: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意义: 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3)文化上: 措施: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20.(2024八下·余杭期末)观察下面时间轴,该时间轴体现的主题是(  )
A.国共合作 B.民族团结 C.祖国统一 D.国防建设
【答案】C
【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一国两制的提出和香港、澳门的回归体现的是我国祖国的统一,C正确,ABD与此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5.成功实践: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21.(2024八下·余杭期末)2024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纪念日,75年劈波斩浪,75年向海图强,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路步履铿锵,驶向深蓝。回顾我国海军发展的光辉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
B.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福建舰”
C.20世纪80年代,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D.历经几十年发展,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平仍不高
【答案】A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A、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A正确;
B、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辽宁舰,B错误;
C、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C错误;
D、 历经几十年发展,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比较高,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①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②新中国成立时,海军只有百余艘陈旧舰艇。为了保卫祖国海疆的安全,我国陆续研制了多型舰艇,充实到海军。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1974年装备我国海军。) 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④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22.(2024八下·余杭期末)“国防现代化,是为适应现代战争的客观规律,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国家防卫体系,使国防力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据此可知,我国军队、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 (  )
A.注重科技强军之路 B.成立新的兵种
C.打造军事指挥系统 D.扩大军队规模
【答案】A
【知识点】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国防现代化,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国家防卫体系,可知要实现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需要重视科技强军之路,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通过实施科技强军战略,运用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加强军队的质量建设,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体现,是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推进军队质量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增强国防实力、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 信息化战争 的根本保证。
23.(2024八下·余杭期末)我国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认为, “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为各国如何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材料中的“它”是(  )
A.不与大国结盟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全方位外交策略
【答案】B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背景: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首次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正式提出: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5)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4.(2024八下·余杭期末)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熊猫外交主要发生在与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中国在1972年将熊猫赠送给美国,1973年赠送给法国,1974年赠送给英国,1975年赠送给墨西哥,1978年赠送给西班牙。这反映(  )
A.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变化 B.改革开放提升了中国国力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与中国结盟成为世界潮流
【答案】A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熊猫外交主要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之后发生在美国、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说明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改变,A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改革开放提升了中国的国力,也无法体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C错误;
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的政策,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改革开放以后,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5.(2024八下·余杭期末)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在不同场合表明中国态度,我国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断、表明主张,决不接受任何外来胁迫和压力。这表明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以联合国决议为准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以美及西方原则为准
【答案】C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我国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断、表明主张,决不接受任何外来胁迫和压力 ”表明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正确,A选项与题目无关,BD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6.(2024八下·余杭期末)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实现了与天宫空间站的成功对接,再次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始于(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开启了我国的太空探索,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航天成就: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4)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7.(2024八下·余杭期末)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项目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人物图片,下面表述与他们的项目主题最贴近的是 (  )
A.科学技术成就 B.国防建设成果
C.社会生活变迁 D.文学艺术成就
【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钱学森和邓稼先是我国研发两弹一星的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反映的是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就: (1)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代表人物:钱学森、邓稼先等中国科学家。
28.(2024八下·余杭期末)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 ‘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
A.世界联系的加强 B.生活方式的改变
C.人们思想的解放 D.科学技术的进步
【答案】D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得益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D正确,ABC与此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创新极大拓展人类认知的广度、深度、精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变量。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29.(2024八下·余杭期末)“农家乐”制作的野菜、粗粮受到前来游玩的游客的欢迎,这种现象说明了 (  )
A.中国已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B.人们饮食非常单一
C.“农家乐”经济发展水平低,只能提供简单的饭菜
D.人们的生活水平已从“吃饱”进步到“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农家乐”制作的野菜、粗粮受到前来游玩的游客的欢迎,这种现象说明了我国已经从吃饱讲究到要吃好,吃的健康,D正确,A选项与此无关,BC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改革开放后: (1)衣: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3)住: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30.(2024八下·余杭期末)服装是一部浩瀚的史诗,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变迁。1984年,我国国内第一部时装主题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一时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这体现了 (  )
A.当时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B.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对外开放扩大的影响
【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时间1984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可知改革开放深刻影响了群众的服饰变化,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改革开放后: (1)衣: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3)住: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其中31题14分, 32题12分, 33题14分, 共40分)
31.(2024八下·余杭期末)因地制宜,谋求特色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分别为我国某省区轮廓图、银川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二:中卫压砂西瓜是该省区特产。当地人采用压砂栽培技术,有利于保存水分,增大昼夜温差.因产品中含健康元素“硒”,又称“中卫硒砂瓜”。大面积种植于砂砾淤积丰富的中卫香山冲积扇区域,该地区生长季节日照时数 1080 小时,5—8 月份昼夜温差很大。所产西瓜个大、 甘甜,而且皮厚、质硬,耐贮运。然而,硒砂瓜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存在问题,随着压砂地连耕年限的延长,土质下降明显,进而导致硒砂瓜品质下降,病虫害频发,大面积灌溉加剧了用水危机,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
(1)A 省区是我国的   (省级行政区),该省北部主要位于   (地理区域)。
(2)根据图片材料及所学,可判断图中段黄河大致   (流向), B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为   。
(3)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硒砂瓜品质优良的原因。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该地区经济良性发展提两点建议。
【答案】(1)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地区
(2)自南向北(自西南向东北);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或降水少)
(3)自然原因:该地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
人为原因:压砂技术有利于保存水分,增大昼夜温差。
(4)建议:寻找并推广硒砂瓜的替代品种;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深加工产业;加强名优特产品培育;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
【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1)A省的行政中心是银川,因此A省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2)黄河从宁夏流入内蒙古,图中黄河的流向是从西南流向东北,B地区四周被沙漠包围,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3)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卫在西瓜生长季节日照时数 1080 小时,5—8 月份昼夜温差很大,该地区种植硒砂瓜的优势在于夏季光照充足,白昼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冲积扇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当地西瓜种植历史久,经验丰富,硒砂瓜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广阔。
(4)材料当中写到随着压砂地连耕年限的延长,土质下降明显,进而导致硒砂瓜品质下降,病虫害频发,大面积灌溉加剧了用水危机,因此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可实行无土栽培技术,或者改良品种,培养耐旱品种,改进农业的灌溉技术,发展更高效的节水农业。
【点评】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可以从降水、气温、光照、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和技术、交通、市场等人文因素分析。
32.(2024八下·余杭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勇于实践, “干出了一片新天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面对严重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实行战略反攻,歼敌23万余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材料二:列宁曾经深刻地指出: “没有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工业,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业国家来说就更谈不上社会主义。”对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从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
(1)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联系材料和所学说明中国“实行战略反攻”的原因及效果。
(2)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共产党是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答案】(1)抗美援朝
美国发动对朝鲜的战争,威胁到中国国防安全。中国实行战略反攻,有利于为我国发展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进一步巩固了新生政权
(2)1953——1957我国实行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3——1956我国实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或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解析】【分析】(1)1950年6月,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实行战略反攻,该事件为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的原因是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列宁说道“ 没有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工业,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 ”,可以看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为此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工业,重点发展重工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点评】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1957年底 2.背景: (1)国内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且门类不全。 (2)国际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孤立和封锁,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3.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4.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主要成就: (1)工业成就: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6.结果: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7.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3.(2024八下·余杭期末)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走进新时代】
【迈向新征程】
材料二: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
【再创新辉煌】
材料三:
(1)请将上图年代尺中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并阐述①处历史事件的意义。
(2)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并指出该格局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自主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中的史实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答案】(1)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②1992。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示例: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对内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推动城市经济大发展。
对外开放,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此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国内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极大发展,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改革新阶段
【解析】【分析】(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是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之所以深远,就在于这次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严重束缚,开始了系统的拨乱反正,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实际上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
(2)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答案不限,例如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共产党才能富中国,才能使中国强大起来;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等。
【点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 /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独立作业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024八下·余杭期末)下图中甲所示的地形区是(  )
1.上图中甲所示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 塔里木盆地 D.东北平原
2.一到冬季,我国很多南方人就想前往图中区域旅游,下列游玩项目可以体验的是 (  )
A.吃香甜瓜果,去追寻坎儿井的踪迹
B.穿着滑雪服,感受刺激的冰雪运动
C.坐着乌篷船,看沿岸人家闲话家常
D.住进蒙古包,烤上羊腿聆听马头琴
(2024八下·余杭期末)长江流域地域差异显著,长江三角洲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具有辐射带动作用。下面分别为长江流域图和上海市产业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小题。
3.下列对于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地形复杂多样,长江中下游地势平坦
B.气候湿热,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C.河湖密布,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茶叶
D.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4.上海最具优势的产业部门是(  )
A.粮食种植 B.金融贸易 C.石油化工 D.钢铁制造
5.大数据产业耗电大、占地广,需要夏季凉爽的气候条件。长江三角洲某互联网公司拟在长江流域建设大数据中心,下列城市最合适的是 (  )
A.南京 B.南昌 C.武汉 D.贵阳
(2024八下·余杭期末)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品,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地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据此,完成下小题。
6.“直播带货”的西藏特色产品有(  )
A.牦牛肉 B.葡萄干 C.螺蛳粉 D.竹筒饭
7.西藏特色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处西南 B.高寒缺氧 C.知名度低 D.交通不便
(2024八下·余杭期末)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读下方“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小题。
8.下列地区与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
A.内蒙古高原——林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草原
C.华北平原——旱地 D.大兴安岭——水田
9.关于我国保护耕地的措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大城市建设用地 B.毁林开荒
C.围湖造田 D.禁止乱占耕地
10.(2024八下·余杭期末)近年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共建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能够循环利用的可回收垃圾有(  )
①快递纸箱
②矿泉水瓶
③芒果皮
④用完的草稿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2024八下·余杭期末)下表为某同学的部分历史课堂笔记,其中空缺部分应填的是 (  )
时间、地点 1949年、北平
会议主题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选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法律文件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2024八下·余杭期末)1950年冬, 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 修堤坝2.2万多座, 修沟渠 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以上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  )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C.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3.(2024八下·余杭期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 5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人大代表们在会议期间参与决定各项国家大事。回到70年前,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亲历的活动是(  )
A.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14.(2024八下·余杭期末)1953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创作了巨型油画《开国大典》。该作品曾有两次改动,其中一次改动是去掉刘少奇的画像。这次改动可能发生在 (  )
A.“大跃进”运动期间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三大改造期间
15.(2024八下·余杭期末)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重要物资由中央统一管理、分配;所有生产、基本建设等各项任务,都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这是在实施(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赎买政策
C.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D.“八字方针”
16.(2024八下·余杭期末)下列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时代热词”,最有可能出现在2012——2024年的是(  )
A.中国式现代化、两弹一星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入世”
C.人类命运共同体、脱贫攻坚
D.邓小平理论、中国梦
17.(2024八下·余杭期末)今天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国国家电网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华为陆续与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签署5G合作协议等。这表明“一带一路” (  )
A.推进我国技术出口 B.促进全球治理改革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D.努力推进大国合作
18.(2024八下·余杭期末)下列最适合作为下图第三单元标题的是(  )
目录 第三单元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9课 对外开放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2024八下·余杭期末)下表所示内容体现了国家重视 (  )
1953—1957年 20世纪末
修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铁路
A.民族地区的交通建设 B.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C.民族区域自治的落实 D.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20.(2024八下·余杭期末)观察下面时间轴,该时间轴体现的主题是(  )
A.国共合作 B.民族团结 C.祖国统一 D.国防建设
21.(2024八下·余杭期末)2024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纪念日,75年劈波斩浪,75年向海图强,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路步履铿锵,驶向深蓝。回顾我国海军发展的光辉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
B.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福建舰”
C.20世纪80年代,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D.历经几十年发展,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平仍不高
22.(2024八下·余杭期末)“国防现代化,是为适应现代战争的客观规律,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国家防卫体系,使国防力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据此可知,我国军队、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 (  )
A.注重科技强军之路 B.成立新的兵种
C.打造军事指挥系统 D.扩大军队规模
23.(2024八下·余杭期末)我国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认为, “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为各国如何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材料中的“它”是(  )
A.不与大国结盟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全方位外交策略
24.(2024八下·余杭期末)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熊猫外交主要发生在与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中国在1972年将熊猫赠送给美国,1973年赠送给法国,1974年赠送给英国,1975年赠送给墨西哥,1978年赠送给西班牙。这反映(  )
A.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变化 B.改革开放提升了中国国力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与中国结盟成为世界潮流
25.(2024八下·余杭期末)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在不同场合表明中国态度,我国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断、表明主张,决不接受任何外来胁迫和压力。这表明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以联合国决议为准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以美及西方原则为准
26.(2024八下·余杭期末)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实现了与天宫空间站的成功对接,再次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始于(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27.(2024八下·余杭期末)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项目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人物图片,下面表述与他们的项目主题最贴近的是 (  )
A.科学技术成就 B.国防建设成果
C.社会生活变迁 D.文学艺术成就
28.(2024八下·余杭期末)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 ‘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
A.世界联系的加强 B.生活方式的改变
C.人们思想的解放 D.科学技术的进步
29.(2024八下·余杭期末)“农家乐”制作的野菜、粗粮受到前来游玩的游客的欢迎,这种现象说明了 (  )
A.中国已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B.人们饮食非常单一
C.“农家乐”经济发展水平低,只能提供简单的饭菜
D.人们的生活水平已从“吃饱”进步到“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30.(2024八下·余杭期末)服装是一部浩瀚的史诗,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变迁。1984年,我国国内第一部时装主题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一时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这体现了 (  )
A.当时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B.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对外开放扩大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其中31题14分, 32题12分, 33题14分, 共40分)
31.(2024八下·余杭期末)因地制宜,谋求特色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分别为我国某省区轮廓图、银川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二:中卫压砂西瓜是该省区特产。当地人采用压砂栽培技术,有利于保存水分,增大昼夜温差.因产品中含健康元素“硒”,又称“中卫硒砂瓜”。大面积种植于砂砾淤积丰富的中卫香山冲积扇区域,该地区生长季节日照时数 1080 小时,5—8 月份昼夜温差很大。所产西瓜个大、 甘甜,而且皮厚、质硬,耐贮运。然而,硒砂瓜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存在问题,随着压砂地连耕年限的延长,土质下降明显,进而导致硒砂瓜品质下降,病虫害频发,大面积灌溉加剧了用水危机,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
(1)A 省区是我国的   (省级行政区),该省北部主要位于   (地理区域)。
(2)根据图片材料及所学,可判断图中段黄河大致   (流向), B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为   。
(3)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硒砂瓜品质优良的原因。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该地区经济良性发展提两点建议。
32.(2024八下·余杭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勇于实践, “干出了一片新天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面对严重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实行战略反攻,歼敌23万余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材料二:列宁曾经深刻地指出: “没有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工业,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业国家来说就更谈不上社会主义。”对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从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
(1)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联系材料和所学说明中国“实行战略反攻”的原因及效果。
(2)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共产党是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33.(2024八下·余杭期末)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走进新时代】
【迈向新征程】
材料二: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
【再创新辉煌】
材料三:
(1)请将上图年代尺中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并阐述①处历史事件的意义。
(2)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并指出该格局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自主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中的史实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D
1.D
2.B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
【解析】【点评】东北平原,又称松辽平原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个省区,地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形区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围绕,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D正确。
故答案为:D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吃香甜瓜果,去追寻坎儿井的踪迹,应该是到新疆地区。穿着滑雪服,感受刺激的冰雪运动,在该地区冬季可以体验。坐着乌篷船,看沿岸人家闲话家常,应该到南方地区。住进蒙古包,烤上羊腿聆听马头琴 ,应该到内蒙古地区。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3.A
4.B
5.D
【知识点】太湖流域的水乡城镇
【解析】【点评】长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网密布,湖泊星罗,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是我国重要的稻米和淡水鱼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主要农作物水稻 、棉花、油菜、甘蔗、茶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3.A、长江流域流经高原、山地和平原,地形复杂多样,长江中下游地势平坦,A正确;
B、长江流域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
C、长江流域河湖众多,盛产茶叶、稻米等,没有盛产小麦、大豆,C错误;
D、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属于人文环境,D错误。
故答案为:A
4.可以看到上海市的第三产业很发达,四个选项当中只有金融贸易属于第三产业,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南京、南昌和武汉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高,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上,海拔高,气候凉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6.A
7.D
【知识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点评】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牦牛毛长皮厚,可以保持体温,防御寒冷,能适应青藏高原高寒的环境;体矮身健,可以载负重物。
6.牦牛是青藏地区的特有畜种,牦牛肉是西藏的特色产品,A符合题意;新疆的葡萄干很有名,螺蛳粉是广西的特产,竹筒饭是傣族的代表美食,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西藏特色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是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交通众多,影响了和外地的沟通交流,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8.C
9.D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土地资源
【解析】【点评】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简要的回答: 1、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2、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 3、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4、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新疆、内蒙古、青藏高原等。
8.A、内蒙古高原以草地为主,A错误;
B、长江中下游平原以水田为主,B错误;
C、华北平原以旱地为主,C正确;
D、大兴安岭以林地为主,D错误。
故答案为:C
9.我国耕地资源十分宝贵,为了保护耕地资源,禁止城市建设用地的随意扩张、禁止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乱占用耕地的行为,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0.【答案】C
【知识点】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解析】【分析】可回收物就是再生资源,指生活垃圾中未经污染、适宜回收循环利用的废物。 主要包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五类,是现阶段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工作和影响垃圾减量的重要因素,①②④都属于可回收垃圾,③不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答案为:C
【点评】不可回收垃圾指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常见的有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此外,有害的,有污染的,不能进行二次分解再造的都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11.【答案】C
【知识点】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会议的时间1949年,会议的主题和内容可知这是1949年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 北平 2.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3.参与会议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会议。 4.主要内容: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它定为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2.【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当中“ 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 ”可以得知1950年的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正确;ABC不是材料中所想要表达的。
故答案为:D
【点评】 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时间:1950年冬~1952年底 2.原因: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现实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3.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经过: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5.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3.【答案】A
【知识点】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正确;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
C、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C错误;
D、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报告,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地位: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意义: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14.【答案】C
【知识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当中“ 其中一次改动是去掉刘少奇的画像 ”可是该次改动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化大革命” 1.时间:1966年~1976年 2.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实际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4.动荡的表现: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备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15.【答案】D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根据时间1961年,以及材料当中提及到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重要物资由中央统一管理、分配;所有生产、基本建设等各项任务,都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这是国家实行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国民经济的调整: (1)时间:1961—1965年。 (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结果: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扩展:1962年,“七千人大会”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16.【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A、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A选项时间不符;
B、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B不符合题意;
C、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C符合题意;
D、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D不符合题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7.【答案】C
【知识点】和平主题与和平问题;发展主题与发展问题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当中“中国国家电网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华为陆续与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签署5G合作协议等”可知一带一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它倡导的多边主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应了时代之需,展示了中国之治的智慧,是基于人类共同命运构建的全球计划。
18.【答案】D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改革新阶段;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词语可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政治制度的建立——第一届全人大,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共八大→中国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文化大革命。
19.【答案】A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修建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体现了我国重视民族地区的交通建设,A正确,BCD与其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如云南地区的伍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仍保留着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阶段,藏族人民生活在农奴制的压迫之下。 2.措施及意义: (1)政治上: 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经济上: 措施: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意义: 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3)文化上: 措施: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20.【答案】C
【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一国两制的提出和香港、澳门的回归体现的是我国祖国的统一,C正确,ABD与此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5.成功实践: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21.【答案】A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A、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A正确;
B、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辽宁舰,B错误;
C、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C错误;
D、 历经几十年发展,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比较高,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①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②新中国成立时,海军只有百余艘陈旧舰艇。为了保卫祖国海疆的安全,我国陆续研制了多型舰艇,充实到海军。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1974年装备我国海军。) 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④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22.【答案】A
【知识点】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国防现代化,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国家防卫体系,可知要实现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需要重视科技强军之路,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通过实施科技强军战略,运用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加强军队的质量建设,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体现,是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推进军队质量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增强国防实力、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 信息化战争 的根本保证。
23.【答案】B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背景: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首次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正式提出: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5)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4.【答案】A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熊猫外交主要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之后发生在美国、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说明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改变,A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改革开放提升了中国的国力,也无法体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C错误;
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的政策,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改革开放以后,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5.【答案】C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我国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断、表明主张,决不接受任何外来胁迫和压力 ”表明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正确,A选项与题目无关,BD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6.【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开启了我国的太空探索,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航天成就: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4)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7.【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钱学森和邓稼先是我国研发两弹一星的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反映的是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就: (1)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代表人物:钱学森、邓稼先等中国科学家。
28.【答案】D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得益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D正确,ABC与此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创新极大拓展人类认知的广度、深度、精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变量。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29.【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农家乐”制作的野菜、粗粮受到前来游玩的游客的欢迎,这种现象说明了我国已经从吃饱讲究到要吃好,吃的健康,D正确,A选项与此无关,BC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改革开放后: (1)衣: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3)住: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30.【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时间1984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可知改革开放深刻影响了群众的服饰变化,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改革开放后: (1)衣: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3)住: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31.【答案】(1)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地区
(2)自南向北(自西南向东北);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或降水少)
(3)自然原因:该地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
人为原因:压砂技术有利于保存水分,增大昼夜温差。
(4)建议:寻找并推广硒砂瓜的替代品种;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深加工产业;加强名优特产品培育;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
【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1)A省的行政中心是银川,因此A省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2)黄河从宁夏流入内蒙古,图中黄河的流向是从西南流向东北,B地区四周被沙漠包围,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3)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卫在西瓜生长季节日照时数 1080 小时,5—8 月份昼夜温差很大,该地区种植硒砂瓜的优势在于夏季光照充足,白昼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冲积扇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当地西瓜种植历史久,经验丰富,硒砂瓜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广阔。
(4)材料当中写到随着压砂地连耕年限的延长,土质下降明显,进而导致硒砂瓜品质下降,病虫害频发,大面积灌溉加剧了用水危机,因此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可实行无土栽培技术,或者改良品种,培养耐旱品种,改进农业的灌溉技术,发展更高效的节水农业。
【点评】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可以从降水、气温、光照、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和技术、交通、市场等人文因素分析。
32.【答案】(1)抗美援朝
美国发动对朝鲜的战争,威胁到中国国防安全。中国实行战略反攻,有利于为我国发展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进一步巩固了新生政权
(2)1953——1957我国实行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3——1956我国实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或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解析】【分析】(1)1950年6月,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实行战略反攻,该事件为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的原因是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列宁说道“ 没有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工业,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 ”,可以看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为此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工业,重点发展重工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点评】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1957年底 2.背景: (1)国内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且门类不全。 (2)国际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孤立和封锁,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3.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4.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主要成就: (1)工业成就: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6.结果: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7.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3.【答案】(1)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②1992。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示例: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对内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推动城市经济大发展。
对外开放,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此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国内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极大发展,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改革新阶段
【解析】【分析】(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是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之所以深远,就在于这次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严重束缚,开始了系统的拨乱反正,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实际上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
(2)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答案不限,例如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共产党才能富中国,才能使中国强大起来;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等。
【点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