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10月月考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10月月考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10月月考试题
1.(2024七上·义乌月考)2015年10月,我国科学家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的治疗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的科学家是(  )
A.吴健雄 B.屠呦呦
C.何泽慧 D.林巧雅
2.(2024七上·义乌月考)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量铅笔长度
B.测量液体体积
C.点燃酒精灯
D.测量液体温度
3.(2024七上·义乌月考)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惊心动魄,最终中国队包揽五金。赛前,选手需要自己挑选比赛用球。选手通过观察乒乓球的形状、转动乒乓球观察其旋转情况等方法选择适合比赛的乒乓球,选手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合作、评估
4.(2024七上·义乌月考)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水 B.细线 C.量筒 D.刻度尺
5.(2024七上·义乌月考)四位同学分别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所用测量方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6.(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8m=1.8×1000=1800mm B.0.5km=0.5km×1000m=500m
C.0.556L=0.556×1000mL=556mL D.12dm3=12dm3×1000=12000cm3
7.(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科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8℃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  )
A.体温计示数降到0℃
B.体温计示数仍为38℃
C.体温计示数降到35℃以下,无法读数
D.温度太低,体温计易损坏
8.(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科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科学书的宽度,五次测量数据分别为18.44cm、18.42cm、18.65cm、18.45cm、18.43cm,则科学书的宽度是多少(  )
A.18.44cm B.18.435cm C.18.48cm D.18.478cm
9.(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关于0℃的冰和0℃的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
B.0℃的冰比0℃的水温度高
C.0℃的冰和0℃的水温度一样高
D.状态不同,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
10.(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学生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mL
11.(2024七上·义乌月考)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我们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80dm B.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1m
C.冬天时人的体温约为27.5℃ D.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
12.(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烫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烧伤膏
B.未经老师允许,随意改变实验程序或所用化学试剂
C.化学试剂溅入眼睛内,立即用手揉眼睛,随后用大量清水清洗
D.实验室里某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可能是食盐,用品尝的方法进行判断
13.(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小组在研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时,作出的假设是:光照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可是实验结果为:有无光照,种子都能萌发且萌发数量大致相同。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14.(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科发现很多食品包装袋设计成“锯齿”状,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状要比“平边”状撕开时省力,为验证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撕开不同“锯齿”状的包装袋,比较所用力大小
B.在同一包装袋的不同“锯齿”位置撕开,比较用力的大小
C.撕开“平边”状和“锯齿”状的不同材质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D.在同一包装袋的“锯齿”状位置和“平边”状位置撕开,比较用力大小
15.(2024七上·义乌月考)“转换法”是研究科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它将不易直接观测的物理量转换为易观测的量来显示。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属于转换法的是(  )
A.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粒子
B.将体温计做成三棱柱状,更容易观察示数
C.液体温度计利用测温液体体积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D.研究光在液体中传播情况时,在水中加入少许牛奶使光的传播路径更明显
16.(2024七上·义乌月考)
(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图丙中液体的体积为   mL。
17.(2024七上·义乌月考)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选择实验器材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在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时,先用倾倒法取用药品,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刻度线时,改用   滴加液体;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要放平,若液面呈凹形,则视线要与量筒内   相平;使用   取用粉末状药品。
18.(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是取用液体和加热液体的实验操作。
(1)操作1中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是   (填“A”或“B”)。
(2)操作2中加热液体,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   (填“底部”“中部”或“口部”)套入和取下。
(3)操作3中倾倒液体时不宜过快的原因是____(填字母,多选)。
A.防止倾倒过快而使液体洒出
B.容易控制液体的加入量
C.防止试管破裂
19.(2024七上·义乌月考)木块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木块的体积,小科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1)图中   (填字母)测量是没有必要的,木块的体积是   。
(2)事实上木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你认为上述测量值比真实值应   (填“偏小”或“偏大”)
20.(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小组同学在探寻温度计的发展过程时,搜集到以下有关温度计的科学史。
(1)历史上温度计的发明: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温度计,以被水封住的空气作为测温物质(如图)。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若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温度在   (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2)温标(温度的标准)以及测温物质的确定历程如下所示:
对于温标以及测温物质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____(填字母,多选)。
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
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
D.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E.测温物质只需要考虑凝固点即可
21.(2024七上·义乌月考)巴黎奥运会中,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再次上演水花消失术,成功卫冕女子十米台冠军。物体入水时溅起的水花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某研究小组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探究物体入水时溅起水花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猜想】已知物体从相同高度自由下落,到达同一水平面速度相等。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2:与物体的入水快慢有关;
猜想3: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获取证据】
将分别捏成球形、锥形、柱形的橡皮泥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至水面,测出溅起水花的高度,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物体质量m/g 物体形状 下落高度h1/cm 溅起水花高度h2/cm
1 20 球形 20 6
2 20 柱形 20 4
3 20 锥形 20 9
4 50 柱形 20 9
5 100 柱形 20 18
6 90 柱形 25 22
【数据分析】
(1)分析表格数据,物体入水快慢是通过改变   来控制不同的。
(2)比较实验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物体入水时溅起水花的高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比较实验序号为2、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
22.(2024七上·义乌月考)学校举行火箭模型制作大赛,某项目化小组设计制作了一个以酒精为燃料的模拟火箭发射装置(如图所示)。先用喷雾器在瓶中喷入适量酒精,按下开关,触发点火装置,火箭就可以升空了。如何让火箭模型发射到更高的高度呢 小组同学进行探究实验并获取到如下数据:
实验序号 箭体质量/g 火箭配重质量/g 燃料质量 (喷酒精次数) 发射高度/m
1 80 90 2 1.2
2 80 80 2 1.8
3 80 80 4 2.7
(1)此实验用   来替代燃料质量,使用了转换法。
(2)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当箭体质量和燃料质量一定时,   ,火箭发射高度越高。
(3)小组同学指出仅做3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太可靠,理由是   。
(4)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火箭模型的发射高度 请你提出猜想:   。
23.(2024七上·义乌月考)为了探究月季营养生殖的环境条件,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装满同样的土壤后,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将健壮、无虫害的同种月季枝条剪成同样长度的三段(每段均留有相同数量叶片),用生根粉溶液浸泡过后,在每个花盆中各插入一段。
③三组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花盆组别 培养条件
甲 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乙 5℃,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丙 20℃,光照充足,不浇水
分析实验,请回答:
(1)该实验中甲组的作用是   。
(2)该实验甲、乙两组探究的环境因素是   。
(3)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4)两周后如果甲组的月季都长出新叶,而丙组的发黄枯萎,可得出结论:   。
24.(2024七上·义乌月考)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器材开展“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四个环节。
器材:带塞子的玻璃瓶、足够长的细管、硬纸板、双面胶、红墨水、记号笔等。
(1)【设计】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温度计,其原理是   。
(2)【制作】设计了温度计后,接下来开始标刻度。
①标注100℃刻度:如图乙所示,将自制温度计置于沸水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
②标注0℃刻度:   (填写标定刻度具体操作)。
③量出0℃和100℃的距离是50cm,在0℃和100℃之间进行100等分,标定剩余刻度。
(3)【评价】用自制温度计测量30℃的温水,显示细管中液面在距离0℃刻度14.9cm处。根据
以下评价表,请评价此温度计属于哪一档次并简要说明原因:   。
优秀 良好 合格
温度计的准确性 误差在±0.2℃以内 误差在±0.5℃以内 误差在±1℃以内
(4)【改进】为提高简易温度计的精确度,小科提出了下列方案:①用更长的玻璃管;②用更细的
玻璃管;③用更大的玻璃瓶。请选择可行的方案:   (填序号)。
25.(2024七上·义乌月考)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开通,浙江初步形成陆域1小时交通圈。如图为杭温高铁路线图,怎样从地图上估算出此条线路的实际长度 请补充完整需要的器材与操作步骤。
(1)器材:无弹性的棉线、   。
(2)步骤:①将棉线沿铁路轨迹摆放,并做上记号;②   ,记为L。
最后,通过比例尺计算出实际长度。
26.(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明从超市购买了一袋单晶冰糖,袋内有若干块冰糖且外形不规则,颗粒较大。小明想测此袋冰糖的体积,他邀请了本班的科学探究小组一起展开讨论。
(1)写出小冬不支持小明或者小红的理由:   。
(2)请教了科学老师后,老师告诉他们可以利用家里的面粉帮助测量冰糖体积。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将面粉倒入量筒A,摇实、摇平后此时的刻度如图A;②将冰糖块放入量筒B;③再将量筒A中全部面粉倒入盛有冰糖的量筒B,摇实、摇平并浸没冰糖后如图C。用上述方法测出冰糖体积V冰糖=   cm3。
(3)以下操作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是____(填字母,多选)。
A.面粉没有浸没冰糖
B.量筒A倒完面粉后,试管壁仍沾有面粉
C.摇实不够充分
D.读取体积时平视读数
27.(2024七上·义乌月考)为了较准确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1)由图可知,金属线圈的总长度为   ,计算得金属丝直径是   cm。
(2)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将偏   (填“大”或“小”);若金属丝没缠绕紧密,匝与匝之间有空隙,则测量值将偏   (填“大”或“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发现和分离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方面的重大贡献,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解答】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发现和分离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方面的重大贡献,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在放置刻度尺时,要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贴近被测物体。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不能与容器底或容器壁接触。
(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要把量筒放在水平台上,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解答】A、图中物体没有与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故A错误。
B、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正对刻度所在的一侧读数,故B正确。
C、点燃酒精灯不能用酒精灯,故C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结合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选手通过观察乒乓球的形状、转动乒乓球观察其旋转情况等,可知,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
故答案为:C。
4.【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在测体积时利用排水法,先测水的体积,再测水与石块的总体积。
【解答】测量不规则的小石块的体积时,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然后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两次体积的差值即为小石块的体积,综上可知测量过程中用到了细线、量筒和水,不需要的是刻度尺。
故答案为:D。
5.【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0刻度线磨损的可任选一刻度线作为0刻度线;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解答】A、刻度尺的使用规范,方法正确,所以选项A正确;
B、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选项B不正确;
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所以选项C不正确;
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所以选项D不正确。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 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例如1.8m,前面的1.8是倍数,只是对后面的单位m进行单位换算,换算到合适的单位,最后整理成最简结果。无论是长度单位换算、还是质量单位换算、压强单位换算、功率单位换算等等,思路都是相同的。
【解答】A、 正确换算过程为:1.8m=1.8×1000mm=1800mm,错误。
B、正确换算过程为:0.5km=0.5×1000mm=500mm,错误。
C、正确换算过程为:0.556L=0.556×1000mL=556mL,正确。
D、正确换算过程为:12dm3=12×1000cm3=12000cm3,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使用之前必须用手向下甩,才能使停在玻璃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解答】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故将示数为38℃的体温计插入温度为0℃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不会下降,仍为38℃。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得出最后的结果,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解答】则科学书的宽度为:。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相同的不同物体,冷热程度相同。
【解答】虽然冰和水的状态不同,但冰的温度和水的温度都是0℃,所以它们的冷热程度相同,即它们的温度一样高。
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从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以及错误读数对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齐平,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实际小于5mL,那么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就大于15mL。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等于同学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错误。
B、 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0.0001m左右,错误。
C、人体正常体温为37℃,变化幅度小,因此冬天时人的体温约为37℃,错误。
D、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A、烫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烧伤膏,正确。
B、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取用化学试剂,以防发生危险,错误;
C、若酸碱溶液溅入眼睛内,切不可用手揉眼睛,要立即用大量清水清洗,必要时就医,说法错误;
D、实验室中的药品切不可品尝,以免造成伤害,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探究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解答】实验过程要尊重实验的现象,真实的记录实验的现象及数据,当出现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不同时,要通过查找资料重新假设重新实验,不能修改实验结果,也不能放弃实验结果直接得出结论,所以ABD做法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比较“锯齿”状和“平边”状撕开时哪个省力,必须控制袋子等其他因素相同,据此分析。
【解答】比较“锯齿”状和“平边”状撕开时哪个省力,根据控制变量法,要选择同一包装袋的“锯齿”状位置和“平边”状位置撕开,比较用力大小。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A、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粒子,没有用到转换法。
B、将体温计做成三棱柱状,更容易观察示数,没有用到转换法。
C、液体温度计利用测温液体体积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
D、研究光在液体中传播情况时,在水中加入少许牛奶使光的传播路径更明显,没有用到转换法。
故答案为:C。
16.【答案】(1)1.30
(2)-13
(3)30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线相垂直,注意区分零上还是零下;
(3)量筒测量液体的质量时,明确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解答】(1)图甲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7.3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30cm-6.00cm=1.30cm;
(2)乙图中的温度计一个大格都是10℃,其中又分了10份,故其分度值是1℃,液柱上表面在零刻度的下方,所以读数是-13℃;
(3)该量筒10mL和20mL之间有10小格,则分度值为1mL,故液体体积为30mL;
17.【答案】胶头滴管;凹液面最低处;药匙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和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根据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
【解答】正确选择实验器材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在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时,先用倾倒法取用药品,在液面距离所需体积对应刻线2~3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量液时,量筒要放平,同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使用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
18.【答案】(1)B
(2)底部
(3)A;B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倾倒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1)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所以正确的操作是B;
(2)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进行加热操作时,为防止手未抓稳试管导致试管破碎,确保实验安全,需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在距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3)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要紧挨着试管口,缓慢地倒,防止药液流出试管外,且容易控制液体的加入量。
故选:AB;
19.【答案】(1)A、C;5cm3
(2)偏小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可用悬重法测出木块的体积,即在木块下方系一铁块将木块坠入水中,通过木块浸没前后量筒的读数差计算体积。
【解答】(1)因为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可用悬重法测出木块的体积;
即在木块下方系一铁块将木块坠入水中,木块浸没前,只有铁块浸没时的读数为54mL;而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时的读数为59mL,
则木块的体积为:V=59mL-54mL=5mL=5cm3,故AC是没有必要的。
(2)由于木块会吸水,木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会下降;导致铁块、木块和水的总体积减小,所以木块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20.【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下降
(2)A;C;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根据温标的发展过程判断各选项的对错;
【解答】(1)玻璃瓶内密封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因此它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反之,温度较低时,玻璃球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水位就会上升。
(2)对于温标的确定过程认识:
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故A符合题意;
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但为温标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形成了现在的摄氏温标,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故C符合题意;
D、从温标(温度的标准)确定的发展历程看,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21.【答案】(1)橡皮泥下落高度
(2)1、2、3
(3)其他条件相同时,物体入水时溅起的水花高度与物体质量有关。物体质量越大,物体入水时溅起的水花高度越高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可以转化成动能;
(2)实验时要满足控制变量法;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柱状体水花最小。
【解答】(1)分析表格数据,物体入水快慢是通过改变橡皮泥下落高度来控制不同的。
(2)比较实验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物体入水时溅起水花的高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比较实验序号为2、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物体入水时溅起的水花高度与物体质量有关。物体质量越大,物体入水时溅起的水花高度越高。
22.【答案】(1)喷酒精次数
(2)火箭配重质量越小
(3)实验次数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4)火箭模型发射高度可能与箭体质量有关(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2)由题中表格数据可知,箭体质量一定,火箭配重越轻,燃料质量越大,火箭发射高度越大;
这个实验用按压喷雾器的次数来替代燃料质量,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
(3)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结论会具有偶然性,因此可以改变影响因素:配重质量、燃料质量,进行多次实验;
(4)影响酒精火箭的发射高度:酒精火箭发射高度可能与喷雾器的形状有关。
【解答】(1)此实验用喷酒精的次数来替代燃料质量,喷酒精的次数越多,燃料的质量越大,用到转换法。
(2)由表中1、2次数据可知,箭体质量和燃料质量不变,火箭配重质量越小,火箭发射高度越大;
由表中2、3次数据可知,箭体质量和火箭配重质量不变,燃料质量越大,火箭发射高度越大。
(3)实验次数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仅做3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太可靠。
(4)影响酒精火箭的发射高度:酒精火箭发射高度可能与喷雾器的形状有关。
23.【答案】(1)作对照
(2)温度
(3)实验的月季枝条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4)月季营养生殖需要水分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对照试验要求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
【解答】(1)该实验中甲组的作用是作对照。
(2)甲组和乙组形成对照,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探究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3)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实验的月季枝条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4)两周后如果甲组的月季都长出新叶,而丙组的发黄枯萎,可得出结论:月季营养生殖需要水分。
24.【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
(2)将自制温度计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
(3)优秀。通过计算,距0℃刻度14.9cm处实际温度为29.8℃,误差在±0.2℃以内,所以评价为优秀
(4)②③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2)液体温度计只有温度在其凝固点到沸点之间才能正常使用。
【解答】 【设计】赞成观点2。瓶子的容积越大,其原理是液体受热体积膨胀越大,相同温度上升的高度更大,分度值更小,测量的精度就越高,
【制作】②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故将自制温度计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即可。
【评价】自制温度计每厘米代表的温度为:则刻度14.9厘米代表的温度为:t=14.9×2℃=29.8℃
与实际温度差为:Δt=30℃-29.8℃=0.2℃
误差误差在+0.5摄氏度以内,故属于优秀。
【改进】选用②方案可行,玻璃管越细,改变相同温度膨胀相同体积的长度就越长;选用③方案可行,玻璃瓶越大,改变相同温度膨胀的体积就越大。
25.【答案】(1)刻度尺
(2)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两个记号点之间的长度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由于地图上铁路线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曲线,不是一条直线,所以我们不能用刻度尺去直接测量铁路线的长度,所以我们就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化曲为直法”来进行测量;
(2)测出地图上杭州到天台山的高铁路线长度以后,用长度乘以比例尺就是铁路线的实际长度。
【解答】(1)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因此需测杭州到天台山的高铁线的图上距离,所以选择无弹性的棉线、刻度尺;
(2)①用棉线和地图上的铁路相重合,作下记号;②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两个记号点之间的长度,记为L;
26.【答案】(1)不支持小明,冰糖会溶于水,使测出的体积偏小(不支持小红,冰糖之间存在空隙,使测出的体积偏大)
(2)70
(3)A;B;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分析两种方案中体积的测量误差;
(2)从图中分别读出面粉的体积以及冰糖和面粉的总体积,冰糖的体积等于冰糖和面粉的总体积减去面粉的体积;
(3)根据操作方法分析是否会产生误差;
【解答】(1)①如采用小红的方案,由于冰糖间存在较大间隙,测量出的冰糖的体积会偏大,;
②如采用小明的方案,由于冰糖可溶于水,测量出的冰糖的体积会偏小;
(2)由图A可知面粉的体积为:V面粉=90mL,由图C可知冰糖和面粉的总体积:V总=160mL,
则冰糖的体积为:V冰糖=V总-V面粉=160mL-90mL=70mL;
(3)A、面粉没有浸没冰糖,会使测得的冰糖体积变小,故A符合题意;
B、量筒A倒完面粉后,试管壁仍沾有面粉,使倒入C中的面粉体积减小,测得冰糖的体积偏小,故B符合题意;
C、摇实不够充分,会有空隙存在,测得的冰糖体积偏大,故C符合题意;
D、读取体积时平视读数,读数方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27.【答案】(1)1.50cm;0.075
(2)大;大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金属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可以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 L,则细铜丝直径。
【解答】(1) 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由图可知线圈长度:L=6.50cm-5.00cm=1.50cm,线圈匝数n=20,故金属丝直径;
(2) 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由可知,则测量值将偏大;
若在绕金属丝时,没有密绕而是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
1 / 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10月月考试题
1.(2024七上·义乌月考)2015年10月,我国科学家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的治疗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的科学家是(  )
A.吴健雄 B.屠呦呦
C.何泽慧 D.林巧雅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发现和分离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方面的重大贡献,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解答】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发现和分离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方面的重大贡献,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故答案为:B。
2.(2024七上·义乌月考)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量铅笔长度
B.测量液体体积
C.点燃酒精灯
D.测量液体温度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在放置刻度尺时,要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贴近被测物体。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不能与容器底或容器壁接触。
(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要把量筒放在水平台上,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解答】A、图中物体没有与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故A错误。
B、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正对刻度所在的一侧读数,故B正确。
C、点燃酒精灯不能用酒精灯,故C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2024七上·义乌月考)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惊心动魄,最终中国队包揽五金。赛前,选手需要自己挑选比赛用球。选手通过观察乒乓球的形状、转动乒乓球观察其旋转情况等方法选择适合比赛的乒乓球,选手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合作、评估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结合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选手通过观察乒乓球的形状、转动乒乓球观察其旋转情况等,可知,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
故答案为:C。
4.(2024七上·义乌月考)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水 B.细线 C.量筒 D.刻度尺
【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在测体积时利用排水法,先测水的体积,再测水与石块的总体积。
【解答】测量不规则的小石块的体积时,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然后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两次体积的差值即为小石块的体积,综上可知测量过程中用到了细线、量筒和水,不需要的是刻度尺。
故答案为:D。
5.(2024七上·义乌月考)四位同学分别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所用测量方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0刻度线磨损的可任选一刻度线作为0刻度线;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解答】A、刻度尺的使用规范,方法正确,所以选项A正确;
B、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选项B不正确;
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所以选项C不正确;
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所以选项D不正确。
故答案为:A。
6.(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8m=1.8×1000=1800mm B.0.5km=0.5km×1000m=500m
C.0.556L=0.556×1000mL=556mL D.12dm3=12dm3×1000=12000cm3
【答案】C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 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例如1.8m,前面的1.8是倍数,只是对后面的单位m进行单位换算,换算到合适的单位,最后整理成最简结果。无论是长度单位换算、还是质量单位换算、压强单位换算、功率单位换算等等,思路都是相同的。
【解答】A、 正确换算过程为:1.8m=1.8×1000mm=1800mm,错误。
B、正确换算过程为:0.5km=0.5×1000mm=500mm,错误。
C、正确换算过程为:0.556L=0.556×1000mL=556mL,正确。
D、正确换算过程为:12dm3=12×1000cm3=12000cm3,错误。
故答案为:C。
7.(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科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8℃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  )
A.体温计示数降到0℃
B.体温计示数仍为38℃
C.体温计示数降到35℃以下,无法读数
D.温度太低,体温计易损坏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使用之前必须用手向下甩,才能使停在玻璃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解答】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故将示数为38℃的体温计插入温度为0℃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不会下降,仍为38℃。
故答案为:B。
8.(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科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科学书的宽度,五次测量数据分别为18.44cm、18.42cm、18.65cm、18.45cm、18.43cm,则科学书的宽度是多少(  )
A.18.44cm B.18.435cm C.18.48cm D.18.478cm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得出最后的结果,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解答】则科学书的宽度为:。
故答案为:A。
9.(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关于0℃的冰和0℃的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
B.0℃的冰比0℃的水温度高
C.0℃的冰和0℃的水温度一样高
D.状态不同,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相同的不同物体,冷热程度相同。
【解答】虽然冰和水的状态不同,但冰的温度和水的温度都是0℃,所以它们的冷热程度相同,即它们的温度一样高。
故答案为:C。
10.(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学生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mL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从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以及错误读数对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齐平,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实际小于5mL,那么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就大于15mL。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1.(2024七上·义乌月考)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我们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80dm B.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1m
C.冬天时人的体温约为27.5℃ D.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
【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等于同学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错误。
B、 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0.0001m左右,错误。
C、人体正常体温为37℃,变化幅度小,因此冬天时人的体温约为37℃,错误。
D、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正确。
故答案为:D。
12.(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烫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烧伤膏
B.未经老师允许,随意改变实验程序或所用化学试剂
C.化学试剂溅入眼睛内,立即用手揉眼睛,随后用大量清水清洗
D.实验室里某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可能是食盐,用品尝的方法进行判断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A、烫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烧伤膏,正确。
B、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取用化学试剂,以防发生危险,错误;
C、若酸碱溶液溅入眼睛内,切不可用手揉眼睛,要立即用大量清水清洗,必要时就医,说法错误;
D、实验室中的药品切不可品尝,以免造成伤害,错误;
故答案为:A。
13.(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小组在研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时,作出的假设是:光照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可是实验结果为:有无光照,种子都能萌发且萌发数量大致相同。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探究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解答】实验过程要尊重实验的现象,真实的记录实验的现象及数据,当出现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不同时,要通过查找资料重新假设重新实验,不能修改实验结果,也不能放弃实验结果直接得出结论,所以ABD做法错误。
故答案为:B。
14.(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科发现很多食品包装袋设计成“锯齿”状,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状要比“平边”状撕开时省力,为验证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撕开不同“锯齿”状的包装袋,比较所用力大小
B.在同一包装袋的不同“锯齿”位置撕开,比较用力的大小
C.撕开“平边”状和“锯齿”状的不同材质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D.在同一包装袋的“锯齿”状位置和“平边”状位置撕开,比较用力大小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比较“锯齿”状和“平边”状撕开时哪个省力,必须控制袋子等其他因素相同,据此分析。
【解答】比较“锯齿”状和“平边”状撕开时哪个省力,根据控制变量法,要选择同一包装袋的“锯齿”状位置和“平边”状位置撕开,比较用力大小。
故答案为:D。
15.(2024七上·义乌月考)“转换法”是研究科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它将不易直接观测的物理量转换为易观测的量来显示。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属于转换法的是(  )
A.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粒子
B.将体温计做成三棱柱状,更容易观察示数
C.液体温度计利用测温液体体积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D.研究光在液体中传播情况时,在水中加入少许牛奶使光的传播路径更明显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A、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粒子,没有用到转换法。
B、将体温计做成三棱柱状,更容易观察示数,没有用到转换法。
C、液体温度计利用测温液体体积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
D、研究光在液体中传播情况时,在水中加入少许牛奶使光的传播路径更明显,没有用到转换法。
故答案为:C。
16.(2024七上·义乌月考)
(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图丙中液体的体积为   mL。
【答案】(1)1.30
(2)-13
(3)30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线相垂直,注意区分零上还是零下;
(3)量筒测量液体的质量时,明确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解答】(1)图甲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7.3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30cm-6.00cm=1.30cm;
(2)乙图中的温度计一个大格都是10℃,其中又分了10份,故其分度值是1℃,液柱上表面在零刻度的下方,所以读数是-13℃;
(3)该量筒10mL和20mL之间有10小格,则分度值为1mL,故液体体积为30mL;
17.(2024七上·义乌月考)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选择实验器材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在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时,先用倾倒法取用药品,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刻度线时,改用   滴加液体;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要放平,若液面呈凹形,则视线要与量筒内   相平;使用   取用粉末状药品。
【答案】胶头滴管;凹液面最低处;药匙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和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根据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
【解答】正确选择实验器材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在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时,先用倾倒法取用药品,在液面距离所需体积对应刻线2~3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量液时,量筒要放平,同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使用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
18.(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是取用液体和加热液体的实验操作。
(1)操作1中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是   (填“A”或“B”)。
(2)操作2中加热液体,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   (填“底部”“中部”或“口部”)套入和取下。
(3)操作3中倾倒液体时不宜过快的原因是____(填字母,多选)。
A.防止倾倒过快而使液体洒出
B.容易控制液体的加入量
C.防止试管破裂
【答案】(1)B
(2)底部
(3)A;B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倾倒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1)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所以正确的操作是B;
(2)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进行加热操作时,为防止手未抓稳试管导致试管破碎,确保实验安全,需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在距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3)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要紧挨着试管口,缓慢地倒,防止药液流出试管外,且容易控制液体的加入量。
故选:AB;
19.(2024七上·义乌月考)木块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木块的体积,小科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1)图中   (填字母)测量是没有必要的,木块的体积是   。
(2)事实上木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你认为上述测量值比真实值应   (填“偏小”或“偏大”)
【答案】(1)A、C;5cm3
(2)偏小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可用悬重法测出木块的体积,即在木块下方系一铁块将木块坠入水中,通过木块浸没前后量筒的读数差计算体积。
【解答】(1)因为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可用悬重法测出木块的体积;
即在木块下方系一铁块将木块坠入水中,木块浸没前,只有铁块浸没时的读数为54mL;而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时的读数为59mL,
则木块的体积为:V=59mL-54mL=5mL=5cm3,故AC是没有必要的。
(2)由于木块会吸水,木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会下降;导致铁块、木块和水的总体积减小,所以木块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20.(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小组同学在探寻温度计的发展过程时,搜集到以下有关温度计的科学史。
(1)历史上温度计的发明: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温度计,以被水封住的空气作为测温物质(如图)。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若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温度在   (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2)温标(温度的标准)以及测温物质的确定历程如下所示:
对于温标以及测温物质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____(填字母,多选)。
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
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
D.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E.测温物质只需要考虑凝固点即可
【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下降
(2)A;C;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根据温标的发展过程判断各选项的对错;
【解答】(1)玻璃瓶内密封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因此它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反之,温度较低时,玻璃球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水位就会上升。
(2)对于温标的确定过程认识:
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故A符合题意;
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但为温标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形成了现在的摄氏温标,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故C符合题意;
D、从温标(温度的标准)确定的发展历程看,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21.(2024七上·义乌月考)巴黎奥运会中,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再次上演水花消失术,成功卫冕女子十米台冠军。物体入水时溅起的水花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某研究小组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探究物体入水时溅起水花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猜想】已知物体从相同高度自由下落,到达同一水平面速度相等。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2:与物体的入水快慢有关;
猜想3: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获取证据】
将分别捏成球形、锥形、柱形的橡皮泥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至水面,测出溅起水花的高度,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物体质量m/g 物体形状 下落高度h1/cm 溅起水花高度h2/cm
1 20 球形 20 6
2 20 柱形 20 4
3 20 锥形 20 9
4 50 柱形 20 9
5 100 柱形 20 18
6 90 柱形 25 22
【数据分析】
(1)分析表格数据,物体入水快慢是通过改变   来控制不同的。
(2)比较实验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物体入水时溅起水花的高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比较实验序号为2、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
【答案】(1)橡皮泥下落高度
(2)1、2、3
(3)其他条件相同时,物体入水时溅起的水花高度与物体质量有关。物体质量越大,物体入水时溅起的水花高度越高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可以转化成动能;
(2)实验时要满足控制变量法;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柱状体水花最小。
【解答】(1)分析表格数据,物体入水快慢是通过改变橡皮泥下落高度来控制不同的。
(2)比较实验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物体入水时溅起水花的高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比较实验序号为2、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物体入水时溅起的水花高度与物体质量有关。物体质量越大,物体入水时溅起的水花高度越高。
22.(2024七上·义乌月考)学校举行火箭模型制作大赛,某项目化小组设计制作了一个以酒精为燃料的模拟火箭发射装置(如图所示)。先用喷雾器在瓶中喷入适量酒精,按下开关,触发点火装置,火箭就可以升空了。如何让火箭模型发射到更高的高度呢 小组同学进行探究实验并获取到如下数据:
实验序号 箭体质量/g 火箭配重质量/g 燃料质量 (喷酒精次数) 发射高度/m
1 80 90 2 1.2
2 80 80 2 1.8
3 80 80 4 2.7
(1)此实验用   来替代燃料质量,使用了转换法。
(2)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当箭体质量和燃料质量一定时,   ,火箭发射高度越高。
(3)小组同学指出仅做3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太可靠,理由是   。
(4)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火箭模型的发射高度 请你提出猜想:   。
【答案】(1)喷酒精次数
(2)火箭配重质量越小
(3)实验次数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4)火箭模型发射高度可能与箭体质量有关(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2)由题中表格数据可知,箭体质量一定,火箭配重越轻,燃料质量越大,火箭发射高度越大;
这个实验用按压喷雾器的次数来替代燃料质量,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
(3)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结论会具有偶然性,因此可以改变影响因素:配重质量、燃料质量,进行多次实验;
(4)影响酒精火箭的发射高度:酒精火箭发射高度可能与喷雾器的形状有关。
【解答】(1)此实验用喷酒精的次数来替代燃料质量,喷酒精的次数越多,燃料的质量越大,用到转换法。
(2)由表中1、2次数据可知,箭体质量和燃料质量不变,火箭配重质量越小,火箭发射高度越大;
由表中2、3次数据可知,箭体质量和火箭配重质量不变,燃料质量越大,火箭发射高度越大。
(3)实验次数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仅做3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太可靠。
(4)影响酒精火箭的发射高度:酒精火箭发射高度可能与喷雾器的形状有关。
23.(2024七上·义乌月考)为了探究月季营养生殖的环境条件,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装满同样的土壤后,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将健壮、无虫害的同种月季枝条剪成同样长度的三段(每段均留有相同数量叶片),用生根粉溶液浸泡过后,在每个花盆中各插入一段。
③三组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花盆组别 培养条件
甲 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乙 5℃,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丙 20℃,光照充足,不浇水
分析实验,请回答:
(1)该实验中甲组的作用是   。
(2)该实验甲、乙两组探究的环境因素是   。
(3)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4)两周后如果甲组的月季都长出新叶,而丙组的发黄枯萎,可得出结论:   。
【答案】(1)作对照
(2)温度
(3)实验的月季枝条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4)月季营养生殖需要水分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对照试验要求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
【解答】(1)该实验中甲组的作用是作对照。
(2)甲组和乙组形成对照,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探究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3)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实验的月季枝条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4)两周后如果甲组的月季都长出新叶,而丙组的发黄枯萎,可得出结论:月季营养生殖需要水分。
24.(2024七上·义乌月考)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器材开展“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四个环节。
器材:带塞子的玻璃瓶、足够长的细管、硬纸板、双面胶、红墨水、记号笔等。
(1)【设计】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温度计,其原理是   。
(2)【制作】设计了温度计后,接下来开始标刻度。
①标注100℃刻度:如图乙所示,将自制温度计置于沸水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
②标注0℃刻度:   (填写标定刻度具体操作)。
③量出0℃和100℃的距离是50cm,在0℃和100℃之间进行100等分,标定剩余刻度。
(3)【评价】用自制温度计测量30℃的温水,显示细管中液面在距离0℃刻度14.9cm处。根据
以下评价表,请评价此温度计属于哪一档次并简要说明原因:   。
优秀 良好 合格
温度计的准确性 误差在±0.2℃以内 误差在±0.5℃以内 误差在±1℃以内
(4)【改进】为提高简易温度计的精确度,小科提出了下列方案:①用更长的玻璃管;②用更细的
玻璃管;③用更大的玻璃瓶。请选择可行的方案:   (填序号)。
【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
(2)将自制温度计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
(3)优秀。通过计算,距0℃刻度14.9cm处实际温度为29.8℃,误差在±0.2℃以内,所以评价为优秀
(4)②③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2)液体温度计只有温度在其凝固点到沸点之间才能正常使用。
【解答】 【设计】赞成观点2。瓶子的容积越大,其原理是液体受热体积膨胀越大,相同温度上升的高度更大,分度值更小,测量的精度就越高,
【制作】②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故将自制温度计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即可。
【评价】自制温度计每厘米代表的温度为:则刻度14.9厘米代表的温度为:t=14.9×2℃=29.8℃
与实际温度差为:Δt=30℃-29.8℃=0.2℃
误差误差在+0.5摄氏度以内,故属于优秀。
【改进】选用②方案可行,玻璃管越细,改变相同温度膨胀相同体积的长度就越长;选用③方案可行,玻璃瓶越大,改变相同温度膨胀的体积就越大。
25.(2024七上·义乌月考)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开通,浙江初步形成陆域1小时交通圈。如图为杭温高铁路线图,怎样从地图上估算出此条线路的实际长度 请补充完整需要的器材与操作步骤。
(1)器材:无弹性的棉线、   。
(2)步骤:①将棉线沿铁路轨迹摆放,并做上记号;②   ,记为L。
最后,通过比例尺计算出实际长度。
【答案】(1)刻度尺
(2)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两个记号点之间的长度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由于地图上铁路线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曲线,不是一条直线,所以我们不能用刻度尺去直接测量铁路线的长度,所以我们就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化曲为直法”来进行测量;
(2)测出地图上杭州到天台山的高铁路线长度以后,用长度乘以比例尺就是铁路线的实际长度。
【解答】(1)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因此需测杭州到天台山的高铁线的图上距离,所以选择无弹性的棉线、刻度尺;
(2)①用棉线和地图上的铁路相重合,作下记号;②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两个记号点之间的长度,记为L;
26.(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明从超市购买了一袋单晶冰糖,袋内有若干块冰糖且外形不规则,颗粒较大。小明想测此袋冰糖的体积,他邀请了本班的科学探究小组一起展开讨论。
(1)写出小冬不支持小明或者小红的理由:   。
(2)请教了科学老师后,老师告诉他们可以利用家里的面粉帮助测量冰糖体积。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将面粉倒入量筒A,摇实、摇平后此时的刻度如图A;②将冰糖块放入量筒B;③再将量筒A中全部面粉倒入盛有冰糖的量筒B,摇实、摇平并浸没冰糖后如图C。用上述方法测出冰糖体积V冰糖=   cm3。
(3)以下操作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是____(填字母,多选)。
A.面粉没有浸没冰糖
B.量筒A倒完面粉后,试管壁仍沾有面粉
C.摇实不够充分
D.读取体积时平视读数
【答案】(1)不支持小明,冰糖会溶于水,使测出的体积偏小(不支持小红,冰糖之间存在空隙,使测出的体积偏大)
(2)70
(3)A;B;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分析两种方案中体积的测量误差;
(2)从图中分别读出面粉的体积以及冰糖和面粉的总体积,冰糖的体积等于冰糖和面粉的总体积减去面粉的体积;
(3)根据操作方法分析是否会产生误差;
【解答】(1)①如采用小红的方案,由于冰糖间存在较大间隙,测量出的冰糖的体积会偏大,;
②如采用小明的方案,由于冰糖可溶于水,测量出的冰糖的体积会偏小;
(2)由图A可知面粉的体积为:V面粉=90mL,由图C可知冰糖和面粉的总体积:V总=160mL,
则冰糖的体积为:V冰糖=V总-V面粉=160mL-90mL=70mL;
(3)A、面粉没有浸没冰糖,会使测得的冰糖体积变小,故A符合题意;
B、量筒A倒完面粉后,试管壁仍沾有面粉,使倒入C中的面粉体积减小,测得冰糖的体积偏小,故B符合题意;
C、摇实不够充分,会有空隙存在,测得的冰糖体积偏大,故C符合题意;
D、读取体积时平视读数,读数方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27.(2024七上·义乌月考)为了较准确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1)由图可知,金属线圈的总长度为   ,计算得金属丝直径是   cm。
(2)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将偏   (填“大”或“小”);若金属丝没缠绕紧密,匝与匝之间有空隙,则测量值将偏   (填“大”或“小”)。
【答案】(1)1.50cm;0.075
(2)大;大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金属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可以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 L,则细铜丝直径。
【解答】(1) 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由图可知线圈长度:L=6.50cm-5.00cm=1.50cm,线圈匝数n=20,故金属丝直径;
(2) 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由可知,则测量值将偏大;
若在绕金属丝时,没有密绕而是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