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横店镇横店第一初级中学两校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第一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横店镇横店第一初级中学两校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第一章)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横店镇横店第一初级中学两校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第一章)
1.(2024八上·金华月考)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B.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2.53%,但是水体的种类很多,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生活和生产用水
C.我们东阳水资源丰富,根本不用考虑缺水问题,所以只需在缺水城市注意节约用水即可
D.地球各处的水处于永不停息地运动和转化之中
2.(2024八上·金华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4八上·金华月考)从1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中倒出20毫升,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8% B.10% C.12.5% D.80%
4.(2024八上·金华月考)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
A.水电解是化学变化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水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5.(2024八上·金华月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含有许多杂质需要净化,下列操作不能使水得到净化的是(  )
A.煮沸 B.蒸馏 C.加入肥皂水 D.活性炭吸附
6.(2024八上·金华月考)在探究浮力问题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和。其中符合阿基米德原理叙述的等量关系的是(  )
A. B.
C. D.
7.(2024八上·金华月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乳浊液的是(  )
A.面粉 B.麻油 C.食盐 D.白醋
8.(2024八上·金华月考)如图表示跳水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其中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增大的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9.(2024八上·金华月考)“漂浮的花盆”获红点设计大奖:用底部密封的花盆养绿植,花盆外侧面作记号线①、②、③,如图所示,当花盆放置于水中漂浮时,盆内同一土壤不同干湿状态,会导致不同的记号线与水面重叠。下列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①偏干,②正常,③偏湿 B.①偏干,②偏湿,③正常
C.①偏湿,②偏干,③正常 D.①偏湿,②正常,③偏干
10.(2024八上·金华月考)在配制食盐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既能改变食盐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的是(  )
A.搅拌 B.加水 C.加食盐 D.酒精灯加热
11.(2024八上·金华月考)时,将某物质的溶液分为三等份,分别加热,再降温到时,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掉的溶剂分别为10克、20克、30克,析出晶体为克、克、克,则、、三者的关系是(  )
A. B. C. D.
12.(2024八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在蒸馏瓶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再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蒸馏瓶出现移动
B.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
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
D.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且垫上石棉网
13.(2024八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实心球,将球放到盛有足量水的大容器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 B.乙球的密度是
C.甲球一定漂浮在水面 D.乙球一定漂浮在水面
14.(2024八上·金华月考)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 分离物质的原理/方法
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
B 分离酒精溶液中的水和酒精 水和酒精的沸点不同
C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 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不同
D 提取海水中的食盐 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5.(2024八上·金华月考)如图甲所示,烧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恰好处于水面下,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温下降到0℃的过程中,若小球的体积始终不变,则小球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先不变,后变小 B.先不变,后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沉底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4℃时最大
16.(2024八上·金华月考)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图中③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
(2)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3)在饮用水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17.(2024八上·金华月考)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   来实现的;潜水艇由东海潜行到长江执行任务中,所受到的浮力将   (填“不变”“变大”或者“变小”)。
18.(2024八上·金华月考)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精盐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如图为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操作④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2)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   、称量精盐质量。
(3)称取氯化钠时,若托盘天平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是____。(填字母)
A.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右盘中添加砝码
C.向左移动游码 D.左盘中增加氯化钠
19.(2024八上·金华月考)把少量下列物质:A胡椒粉、B食盐、C植物油、D蔗糖、E肥皂、F酒精、G泥土、H冰块、J面粉分别放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有   (填序号)。小东回家后又做了一实验:将少量的蔗糖加入凉开水中充分搅拌,静置一小时后,小东用吸管分别尝了上层、中层和下层的糖水的味道,你觉得小华会感觉到   (填“上层最甜”“下层最甜”“中层最甜”或“一样甜”),这个实验说明了   。
20.(2024八上·金华月考)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下图一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回答:
(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   操作相似。
(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下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   结晶。
21.(2024八上·金华月考)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根据此概念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是指   ;
(2)20℃时,将5克食盐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溶液(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填“饱和”或“不饱和”)
(3)我们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时,分类依据的是   。
22.(2024八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重为2牛,将一个重力为1.2牛、体积为的长方体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则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   牛,当把细线剪断后,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牛,台秤的示数为   牛。
23.(2024八上·金华月考)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乙试管中生成气体A,则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   ;
(2)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为8毫升,则生成的氢气体积是   毫升;
(3)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从而证明了   结论;
(4)在本实验中,常在水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   。
24.(2024八上·金华月考)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小阳用上图1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池塘水的水质进行净化,池塘中的水经此装置后,所得水为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时,   (填“能”或“不能”)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   (填字母)。
A.升温 B.降温
C.加固体M D.恒温蒸发水
(3)如图2所示的实验,将水加入到试管中,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
25.(2024八上·金华月考)小阳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了简易密度计。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如下图所示。
(1)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
b.将其放入密度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
c.接着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将整个饮料吸管均匀标上刻度。
d.将做好的密度计放入酒精中进行检验,发现液面明显不在刻度处。
①如图甲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计,你认为刻度0.9应该在   点(填“”或“”)
②在实验步骤c中,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③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密度计浸入被测液体的深度为(如图乙)、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横截面积为,用给定的字母推导出与的关系式为   。
(2)小阳为了让测量结果更准确,想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请为小阳设计一种改进方法:   。
(3)小金在吸管中放入金属丝并封口后,将其放入液体中,出现如图丙所示的现象,为顺完成实验任务,你的解决办法是   。
26.(2024八上·金华月考)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溶质的种类;②溶剂的种类;③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④溶剂的质量;⑤温度。
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   (填序号)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2)下表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得的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40 50 60 80 100
硝酸钾的溶解度/g 13.3 20.9 31.6 63.9 85.5 110 169 246
氯化钠的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6 37.0 37.3 38.4 39.8
①20℃时,将等质量的氯化钠、硝酸钾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   (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
②小东要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经检测,他所配制的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分析以下原因,可能的原因是   (填选项)。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③据表可知,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硝酸钾的一种方法是:将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置于适量水中,加热,搅拌,待硝酸钾全部溶解,趁热过滤,将过滤所得的氯化钠晶体进行洗涤和干燥。上述方法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
27.(2024八上·金华月考)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华使用的是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物体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A浸没在水中之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所受的浮力保持不变,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浸没在水中的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
(2)小明将挂着A物体的弹簧测力计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发现此时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等于0.2N,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还与   有关。
(3)物体A的密度为   。
28.(2024八上·金华月考)市场上有种装饰用的彩色玻璃球温度计,也称伽利略温度计(如下图所示),这种温度计为一根内装有透明液体的密闭玻璃管,透明液体中又有数枚小玻璃泡,小玻璃泡内装有不同颜色的液体,但每个玻璃泡的体积和质量都相同,且下面挂着质量不同的吊牌,吊牌上写着一个温度值,当室温超过这个玻璃球吊牌显示的温度,该玻璃球就会下沉,反之会上浮,最后一个下沉的玻璃球指示当前的温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温度计的小玻璃泡下面的吊牌示数每个都是不一样的,你认为这些吊牌从上到下的顺序应该是   (填“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或“没有顺序”)。
(2)伽利略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基于   原理研制的用于测量温度的工具,其经过数次改进成为我们今天常用的测温装置。与现在的温度计相比它有没有什么不足?如果有请指出它的不足之处   。
29.(2024八上·金华月考)现有100克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可采用:
(1)加入食盐固体多少克?
(2)蒸发掉多少克水?
(3)加入25%的食盐溶液多少克?
30.(2024八上·金华月考)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重为6N的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20cm深的某液体。将一体积为的物体A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N,让物体从液面上方逐渐浸入直到浸没在液体中(如图),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5.2N。(柱形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筒内液体没有溢出,物体未接触器底),求: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
(2)筒内液体密度;
(3)物体浸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1.(2024八上·金华月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克,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现用3800克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漂洗方法(假定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上仍残留100克溶液):
(1)对衣服进行漂洗相当于对溶液进行   的操作。
(2)方法一:用3800克清水一次性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用分数表示)
(3)方法二:将3800克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二份,分二次漂洗。则第一次漂洗并“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用分数表示);第二次再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用分数表示)。
结论:由以上计算可知,用相同质量的水漂洗衣服,在保证衣服能浸没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少量多次提高漂洗的效果。
32.(2024八上·金华月考)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0厘米3。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如图甲所示。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直至鸡蛋漂浮如图乙所示。
(1)求图甲状态时,鸡蛋所受的浮力。
(2)请在丙图中画出鸡蛋所受浮力大小变化的大致图象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解答】A.水在生物的生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必须的最基本物质之一,故A正确,但不 符合题意;
B.通过学习知道,陆地上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水体包括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等,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不管是水资源丰富还是缺少水资源的地区,都应节约用水,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水不停地发生着各种物态变化,并且在不停地运动,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的操作进行解答;
B.根据过滤操作的方法进行解答;
C.根据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进行解答;
D.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A.在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靠试管口,标签朝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
B.在进行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不能直接向漏斗中倒入液体,故B错误;
C.由于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因此在称量时应放入烧杯中,故C错误;
D.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分析。
【解答】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从1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中倒出20毫升,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
故答案为:B。
4.【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依据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以及物质的分类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后生成了新的分子,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常见的净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
【解答】A.煮沸不但可以将硬水软化为软水,还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能使水得到净化,故A不合题意;
B.蒸馏,使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能使水得到净化,故B不合题意;
C.加入肥皂水,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可以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但不能使水得到净化,故C符合题意;
D.活性炭吸附沉淀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的是水中的异味色素以及部分可溶性的杂质,能使水得到净化,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浮力大小可以根据称重法测出的,即F浮=G-F示;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G总-G桶;若F浮=G排,则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解答】由图知,物体的重力为F1,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3,
则根据称重法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1-F3;
图中小烧杯和溢出水的总重为F4,空烧杯的重为F2,则物体排开水的重为:G排=F4-F2;
若F浮=G排,即F1-F3=F4-F2成立,就符合阿基米德原理。
故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是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是不溶性的固态物质,乳浊液的分散质是不溶性的液体,据此分析。
【解答】A.面粉是不溶性的固体,加水形成悬浊液,故A错误;
B.麻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加水形成乳浊液,故B正确;
C.食盐是可溶于水的物质,加水形成溶液,故C错误;
D.白醋是溶于水的液体,加水形成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A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即可。
【解答】从①→②: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变大,根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运动员受到的浮力增大;
从②→③→④:排开水的比较不变,根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运动员受到的浮力不变;
从④→⑤: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根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运动员受到的浮力减小。
那么运动员的浮力不断增大的阶段是①→②。
故选A。
9.【答案】D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漂浮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本身的重力相等。
【解答】当花盆放置于水中漂浮时,由图可知,如果记号线①与水面重叠,则花盆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即所受的浮力最大,即F浮大=G大=G盆+G土+G水,如果记号线③与水面重叠,则花盆排开水的体积最小,即所受的浮力最小,即F浮=G小=G盆+G土+G'水,由于F浮大>F浮小,即G水>G'水,可得,记号线①与水面重叠时,表示盆中含水最大,记号线③与水面重叠时,表示盆中含水最少,记号线②与水面重叠时,表示盆中含水正常,故ABC不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搅拌只能加速溶解,不能增大溶解性,故A不合题意;
加水或加食盐,既不能增大溶解速度,也不能增大溶解性,故B、C不合题意;
用酒精灯加热,可以提高溶液温度,从而提高溶解速度,增大溶解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将其分别蒸发掉10g水,而析出ag晶体后都变成了饱和溶液;如果将其中的两份分别继续蒸发掉10g和20g溶剂(即题干中所说的蒸发20g和30g溶剂),那么它们所析出的晶体也一定会成倍数关系析出的;其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溶剂时,会析出(b-a)g晶体。
【解答】不饱和溶液蒸发掉多余的水后,会变成饱和溶液;如果继续蒸发水,会有晶体析出;将其中的任意一份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就会析出ag晶体,将其中的另两份分别继续蒸发掉10g和20g溶剂(即题干中所说的蒸发20g和30g溶剂),则它们又析出的(b-a)g和2(b-a)g晶体;故它们析出晶体总质量分别是bg[即ag+(b-a)g]和cg[即ag+2(b-a)g].可以得出c=a+2(b-a)=2b-a。
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B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结合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实验时,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故A错误;
B.实验时,为增强冷凝效果,下端管口是进水管,上端管口是出水管,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故B正确;
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处,故C错误;
D.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垫上石棉网,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从图象中读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对应的体积,根据求出两者的密度,然后得出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实心球的密度关系,然后比较实心球和水的密度关系判断球在盛有足量水的大容器中所处的状态。
【解答】AB.由图象可知,m甲=2g时,V甲=1cm3;m乙=1g时,V乙=2cm3,
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故B错误;
所以,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实心球后,甲球的密度大于乙球的密度,故A错误;
C.由ρ甲>ρ水可知,甲球一定在盛有足量水的大容器中沉底,故C错误;
D.由ρ乙<ρ水可知,乙球一定在盛有足量水的大容器中漂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答案】C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的不同点,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离开来的科学方法,据此结合常见的分离的方法。
【解答】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利用的是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分离酒精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是利用了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由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在提取海水中的食盐即氯化钠时,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解答,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相等时物体悬浮,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沉入水底,据此结合水密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烧杯里盛有6℃的水时,小球恰好悬浮,
所以,小球的密度与此时水的密度相等,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由图象可知:4℃的水的密度最大,6℃的水的密度比0℃时水的密度大,
①当水的温度从6℃降到4℃时,水的密度增大,大于小球的密度,小球缓慢上浮、最后漂浮,无论悬浮还是漂浮,小球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②当水的温度从4℃降到0℃时,水的密度减小,
在水的密度不小于小球的密度时,小球由漂浮变为悬浮,受到的浮力仍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在水的密度小于小球的密度时,小球由悬浮变为下沉,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综上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后变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答案】(1)水汽输送
(2)⑤
(3)B;C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在图中①表示海洋降水,②表示蒸发,③表示水汽输送,④表示陆地降水,⑤表示地表径流,⑥表示地下径流。
【解答】(1)图中③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水汽输送;
(2)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⑤地表径流;
(3)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会污染水源,故A错误;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
C.随手关闭水龙头有利于节约用水,故C正确;
故选BC。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2)⑤;(3)BC。
17.【答案】自身重力;变小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潜水艇完全浸没入水中时,其整体体积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因此浮力就不可能改变。根据浮沉条件,只有改变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才会实现上浮和下沉,因此,只能靠调节自身的重力了。
(2)潜水艇从东海潜行到长江执行任务海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始终等于潜水艇的体积,但液体的密度变小,由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可分析浮力的变化。
【解答】(1)潜水艇靠自身水舱的吸水和排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从而改变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实现上浮和下沉;
(2)潜水艇从东海潜行到长江执行任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始终等于潜水艇的体积,但液体的密度变小,由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密度越小,所受的浮力越小,所以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即潜水艇由东海潜行到长江执行任务中,所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故答案为:自身重力;变小。
18.【答案】(1)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2)①⑤②③⑥④
(3)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在进行粗盐提纯时需要的步骤包括溶解、过滤和蒸发,在这三步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在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解答】(1)在操作④蒸发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2)粗盐提纯的顺序为①取粗盐,⑤称量,②将粗盐倒入烧杯中,并加入水,③搅拌,加速溶解,⑥过滤,④蒸发;
(3)在取氯化钠时,如果右盘低,就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因此左盘中增加氯化钠,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1)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2)①⑤②③⑥④;(3)D。
19.【答案】BDF;一样甜;溶液具有均一性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根据溶液的特点进行解答。
【解答】溶液是指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三个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BDF溶于水都属于溶液;将少量的蔗糖加入凉开水中充分搅拌,静置一个小时后,小华用吸管分别尝了上层、中层和下层的糖水的味道,小华会感觉到一样甜,这个实验说明了溶液具有均一性。
故答案为:BDF;一样甜;溶液具有均一性。
20.【答案】(1)过滤
(2)增大
(3)蒸发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混合物分离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3)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即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过滤操作(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相似;
(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即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质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
(3)由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
故答案为:(1)过滤;(2)增大;(3)蒸发。
21.【答案】(1)溶质
(2)不饱和
(3)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进行解答;
(2)根据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进行解答;
(3)根据溶液的浓、稀是由溶质质量分数的不同决定的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图中“?”是指溶质;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20℃时,将5克食盐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需要溶解37.2g,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3)溶液的浓、稀是由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决定的。
故答案为:(1)溶质;(2)不饱和;(3)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
22.【答案】0.2;1.2;3.2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1)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求出物体A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力的合成可求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
(2)根据计算A的密度,判断当把细线剪断后,物体A在水中的状态,然后可求物体A受到的浮力;
(3)根据力的平衡的条件可知,托盘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和水的重力、物体A对水向下的作用力之和。
【解答】(1)根据F浮=ρ液gV排,物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则此时物体A共受到重力、浮力和细线的拉力作用,且G=F浮+F拉,
则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F拉=G-F浮=1.2N-1N=0.2N,
(2)物体A的质量:,
物体A的密度:,
所以,当把细线剪断后,物体A在水中漂浮,
则F浮'=G=1.2N;
(3)根据力的平衡的条件可知,托盘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和水的重力、物体A的重力之和,即F=G总+G=2N+1.2N=3.2N。
故答案为:(1)0.2;(2)1.2;(3)3.2。
23.【答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16
(3)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4)增强水的导电性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进行解答;
(2)根据在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进行解答;
(3)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够分解成氧气与氢气进行解答;
(4)根据在电解水时酸的用途进行解答。
【解答】(1)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由于在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约是2:1,如果生成8毫升氧气,则生成氢气的体积为16毫升;
(3)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与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4)在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故答案为:(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2)16;(3)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4)增强水的导电性。
24.【答案】(1)混合物
(2)不能;BCD
(3)氢氧化钠固体遇水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
(2)65℃时,不能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是因为由表中信息可知,降低温度相等时,析出固体质量不相等。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
【解答】(1)小红同学用图1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此装置后,所得水中仍然含有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
(2)①65℃时,不能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是因为由表中信息可知,降低温度相等时,析出固体质量不相等;
②由表中信息可知,M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降温、加固体M、恒温蒸发水。
故选BCD;
(3)如图2实验,将水加入到试管中,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固体遇水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故答案为:(1)混合物;(2)①不能;②BCD;(3)氢氧化钠固体遇水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25.【答案】(1)p;错误;
(2)换用更细的吸管
(3)取出部分金属丝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①根据密度计放在水、酒精里漂浮时的浸入的体积判断出密度计放入酒精中时液面的位置即可;
②根据V=Sh得出深度h公式进行分析,在其它因素均不变的情况下,密度越小,深度越大。
③密度计的使用原理:密度计在使用时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即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浮力不变。
求密度计在纯水中浸没的深度,需要利用密度计的浮力等于重力,求出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再根据求出的体积,算出深度h。
④密度计的刻度由上至下的特点是上疏下密。
(2)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因为ΔV=sh,所以可知减小S,即可使h变大,据此设计即可;
(3)沉底是浮力小于重力,减小重力即可实现漂浮。
【解答】(1)①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浸在水中的酒精中时,V排水<V排酒,
所以密度计放在酒精中,液面的位置在水密度值刻度线的上方,
即刻度0.9应该在p点。
②因为V=Sh,
且F浮=G物,即:ρ液gV排=ρ液gSh浸=G物=mg,
所以,
则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时浸没的深度与液体密度成反比,
所以密度计刻度不均匀,即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不对;
③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则G=mg,
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ρ液,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时,
F浮=G,
即:ρ液gV排=mg,
因为V排=Sh,
所以ρ液gSh=mg,
所以。
④密度计的刻度由上至下的特点是上疏下密,所以实际酒精液面处在此密度计0.8g/cm3刻度线的上方。
(2)因为ΔV=Sh,所以使h变大,应减小S即可,具体做法是:换用更细的吸管。
(3)图中密度计沉底,浮力小于重力,要使密度计漂浮,应该减小密度计重力,故取出吸管下端的部分金属丝。
故答案为:(1)①p; ②错误; ③; ④上;(2)换用更细的吸管;(3) 取出部分金属丝 。
26.【答案】(1)③
(2)不饱和溶液;AD;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在水中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包括溶质的种类和温度,在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一般情况下是不同,同一种物质,温度不同时溶解度也不同,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解答】(1)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时,研究的是③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2)①20℃时,将等质量的氯化钠、硝酸钾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知,甲中有固体剩余,而乙中全部溶解,则说明固体的质量大于介于31.6g到36g之间,而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硝酸钾全部溶解,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因此此时甲杯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②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导致加入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用生锈砝码称量会导入加入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从而使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剂质量偏大,从而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会③据表可知,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硝酸钾的一种方法是:将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置于适量水中,加热,搅拌,待硝酸钾全部溶解,趁热过滤,将过滤所得的氯化钠晶体进行洗涤和干燥。上述方法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在水中。
故答案为:(1)③;(2)①不饱和溶液;②AD;③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在水中。
27.【答案】(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无关
(2)液体密度
(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称重法计算浮力的大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进行解答;
(3)根据图中得出A的重力,从而计算出它的质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A的体积,从而计算出A的密度。
【解答】(1)F浮=G-F示,从图中可知,浸入水中的深度h越大,弹簧测力的示数越小,则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此时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大小有关,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所受的浮力保持不变,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由此可知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2)明将挂着A物体的弹簧测力计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发现此时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等于0.2N,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A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由此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还与液体密度有关;
(3)从图中可知,GA=1.2N,则,全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2N,则,
则,
则。
故答案为:(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无关;(2)液体密度;(3)1.2×103。
28.【答案】(1)从大到小
(2)物质的热胀冷缩;不够精确、量程太小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如果F浮>G,物体将上浮,最后漂浮在液体面上;如果F浮<G,物体将下沉;如果F浮=G,物体将悬浮。
【解答】(1)当室温超过这个玻璃球吊牌显示的温度,该玻璃球就会下沉,反之会上浮,最后一个下沉的玻璃球指示当前的温度,由此可知,玻璃球下面吊牌上的温度顺序是从大到小的;
(2)伽利略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基于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一种测量温度的工具,与现在的温度计相比具有不够精确、量程太小的不足之处。
故答案为:(1)从大到小;(2)物质的热胀冷缩;不够精确、量程太小。
29.【答案】(1)解:设继续加入的食盐的质量为x,
则100g×10%+x=(100g+x)×20%
解得x=12.5g
(2)解: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则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
100g×10%=(100g﹣y)×20%
解得y=50g
(3)解:设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为z,
则10%的溶液中的溶质与25%的溶液中的溶质之和等于20%溶液中的溶质,
100g×10%+z×25%=(100g+z)×20%
解得z=20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继续加入食盐的质量的和等于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来列式解答;(2)根据溶液在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列等式解答;(3)根据两份溶液在混合时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来解答.
30.【答案】(1)解:
(2)解:
(3)解: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称重法计算出物体浸没时所受浮力的大小;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3)先计算出液体的体积,然后计算出液体的密度,再计算出烧杯对桌面的压力,最后计算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1)根据F浮=G-F拉计算出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2)根据F浮=ρ液gV排的变形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3)先计算出液体的体积,然后计算出液体的重力,根据F压=(G液+G器+G物)-F拉计算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再根据计算出对桌面的压强的大小。
31.【答案】(1)稀释
(2)1/39g
(3)1/20g;1/40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解答】(1)对衣服进行漂洗相当于对溶液进行稀释的操作。
(2)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克,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100g×1%=1g;
方法一:用3800g清水一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3)方法二:将3800克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二份(每份1900g),分二次漂洗,则:
第一次漂洗并“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第二次漂洗并“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
(1)稀释;
(2);
(3);。
32.【答案】(1)解:F浮= ρ水gV排= 1.0×103kg/m3×10N/kg×50×10-6m3= 0.5N
(2) 理由:
①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鸡蛋沉入杯底;
②往清水中逐渐加入食盐,液体的密度变大,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大,浮力大于重力,鸡蛋上浮;
③当鸡蛋露出液面后,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鸡蛋所受到的浮力变小。
④当鸡蛋所受浮力变小到与鸡蛋的重力相等时,鸡蛋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在液面,鸡蛋处于漂浮状态。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处于浸没状态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出它受到的浮力;
(2)当鸡蛋在水中浸没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再将浮力与重力比较,从而确定它的状态。当鸡蛋露出水面后,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当鸡蛋在水平漂浮时,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浮力的变化。
1 / 1浙江省金华市横店镇横店第一初级中学两校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第一章)
1.(2024八上·金华月考)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B.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2.53%,但是水体的种类很多,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生活和生产用水
C.我们东阳水资源丰富,根本不用考虑缺水问题,所以只需在缺水城市注意节约用水即可
D.地球各处的水处于永不停息地运动和转化之中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解答】A.水在生物的生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必须的最基本物质之一,故A正确,但不 符合题意;
B.通过学习知道,陆地上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水体包括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等,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不管是水资源丰富还是缺少水资源的地区,都应节约用水,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水不停地发生着各种物态变化,并且在不停地运动,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4八上·金华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的操作进行解答;
B.根据过滤操作的方法进行解答;
C.根据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进行解答;
D.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A.在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靠试管口,标签朝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
B.在进行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不能直接向漏斗中倒入液体,故B错误;
C.由于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因此在称量时应放入烧杯中,故C错误;
D.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2024八上·金华月考)从1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中倒出20毫升,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8% B.10% C.12.5% D.80%
【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分析。
【解答】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从1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中倒出20毫升,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
故答案为:B。
4.(2024八上·金华月考)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
A.水电解是化学变化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水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依据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以及物质的分类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后生成了新的分子,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2024八上·金华月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含有许多杂质需要净化,下列操作不能使水得到净化的是(  )
A.煮沸 B.蒸馏 C.加入肥皂水 D.活性炭吸附
【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常见的净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
【解答】A.煮沸不但可以将硬水软化为软水,还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能使水得到净化,故A不合题意;
B.蒸馏,使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能使水得到净化,故B不合题意;
C.加入肥皂水,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可以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但不能使水得到净化,故C符合题意;
D.活性炭吸附沉淀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的是水中的异味色素以及部分可溶性的杂质,能使水得到净化,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24八上·金华月考)在探究浮力问题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和。其中符合阿基米德原理叙述的等量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浮力大小可以根据称重法测出的,即F浮=G-F示;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G总-G桶;若F浮=G排,则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解答】由图知,物体的重力为F1,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3,
则根据称重法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1-F3;
图中小烧杯和溢出水的总重为F4,空烧杯的重为F2,则物体排开水的重为:G排=F4-F2;
若F浮=G排,即F1-F3=F4-F2成立,就符合阿基米德原理。
故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7.(2024八上·金华月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乳浊液的是(  )
A.面粉 B.麻油 C.食盐 D.白醋
【答案】B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是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是不溶性的固态物质,乳浊液的分散质是不溶性的液体,据此分析。
【解答】A.面粉是不溶性的固体,加水形成悬浊液,故A错误;
B.麻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加水形成乳浊液,故B正确;
C.食盐是可溶于水的物质,加水形成溶液,故C错误;
D.白醋是溶于水的液体,加水形成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8.(2024八上·金华月考)如图表示跳水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其中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增大的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A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即可。
【解答】从①→②: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变大,根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运动员受到的浮力增大;
从②→③→④:排开水的比较不变,根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运动员受到的浮力不变;
从④→⑤: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根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运动员受到的浮力减小。
那么运动员的浮力不断增大的阶段是①→②。
故选A。
9.(2024八上·金华月考)“漂浮的花盆”获红点设计大奖:用底部密封的花盆养绿植,花盆外侧面作记号线①、②、③,如图所示,当花盆放置于水中漂浮时,盆内同一土壤不同干湿状态,会导致不同的记号线与水面重叠。下列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①偏干,②正常,③偏湿 B.①偏干,②偏湿,③正常
C.①偏湿,②偏干,③正常 D.①偏湿,②正常,③偏干
【答案】D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漂浮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本身的重力相等。
【解答】当花盆放置于水中漂浮时,由图可知,如果记号线①与水面重叠,则花盆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即所受的浮力最大,即F浮大=G大=G盆+G土+G水,如果记号线③与水面重叠,则花盆排开水的体积最小,即所受的浮力最小,即F浮=G小=G盆+G土+G'水,由于F浮大>F浮小,即G水>G'水,可得,记号线①与水面重叠时,表示盆中含水最大,记号线③与水面重叠时,表示盆中含水最少,记号线②与水面重叠时,表示盆中含水正常,故ABC不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4八上·金华月考)在配制食盐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既能改变食盐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的是(  )
A.搅拌 B.加水 C.加食盐 D.酒精灯加热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搅拌只能加速溶解,不能增大溶解性,故A不合题意;
加水或加食盐,既不能增大溶解速度,也不能增大溶解性,故B、C不合题意;
用酒精灯加热,可以提高溶液温度,从而提高溶解速度,增大溶解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4八上·金华月考)时,将某物质的溶液分为三等份,分别加热,再降温到时,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掉的溶剂分别为10克、20克、30克,析出晶体为克、克、克,则、、三者的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将其分别蒸发掉10g水,而析出ag晶体后都变成了饱和溶液;如果将其中的两份分别继续蒸发掉10g和20g溶剂(即题干中所说的蒸发20g和30g溶剂),那么它们所析出的晶体也一定会成倍数关系析出的;其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溶剂时,会析出(b-a)g晶体。
【解答】不饱和溶液蒸发掉多余的水后,会变成饱和溶液;如果继续蒸发水,会有晶体析出;将其中的任意一份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就会析出ag晶体,将其中的另两份分别继续蒸发掉10g和20g溶剂(即题干中所说的蒸发20g和30g溶剂),则它们又析出的(b-a)g和2(b-a)g晶体;故它们析出晶体总质量分别是bg[即ag+(b-a)g]和cg[即ag+2(b-a)g].可以得出c=a+2(b-a)=2b-a。
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2.(2024八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在蒸馏瓶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再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蒸馏瓶出现移动
B.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
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
D.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且垫上石棉网
【答案】B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结合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实验时,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故A错误;
B.实验时,为增强冷凝效果,下端管口是进水管,上端管口是出水管,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故B正确;
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处,故C错误;
D.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垫上石棉网,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2024八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实心球,将球放到盛有足量水的大容器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 B.乙球的密度是
C.甲球一定漂浮在水面 D.乙球一定漂浮在水面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从图象中读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对应的体积,根据求出两者的密度,然后得出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实心球的密度关系,然后比较实心球和水的密度关系判断球在盛有足量水的大容器中所处的状态。
【解答】AB.由图象可知,m甲=2g时,V甲=1cm3;m乙=1g时,V乙=2cm3,
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故B错误;
所以,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实心球后,甲球的密度大于乙球的密度,故A错误;
C.由ρ甲>ρ水可知,甲球一定在盛有足量水的大容器中沉底,故C错误;
D.由ρ乙<ρ水可知,乙球一定在盛有足量水的大容器中漂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2024八上·金华月考)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 分离物质的原理/方法
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
B 分离酒精溶液中的水和酒精 水和酒精的沸点不同
C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 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不同
D 提取海水中的食盐 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的不同点,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离开来的科学方法,据此结合常见的分离的方法。
【解答】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利用的是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分离酒精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是利用了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由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在提取海水中的食盐即氯化钠时,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解答,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2024八上·金华月考)如图甲所示,烧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恰好处于水面下,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温下降到0℃的过程中,若小球的体积始终不变,则小球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先不变,后变小 B.先不变,后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沉底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4℃时最大
【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相等时物体悬浮,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沉入水底,据此结合水密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烧杯里盛有6℃的水时,小球恰好悬浮,
所以,小球的密度与此时水的密度相等,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由图象可知:4℃的水的密度最大,6℃的水的密度比0℃时水的密度大,
①当水的温度从6℃降到4℃时,水的密度增大,大于小球的密度,小球缓慢上浮、最后漂浮,无论悬浮还是漂浮,小球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②当水的温度从4℃降到0℃时,水的密度减小,
在水的密度不小于小球的密度时,小球由漂浮变为悬浮,受到的浮力仍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在水的密度小于小球的密度时,小球由悬浮变为下沉,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综上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后变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2024八上·金华月考)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图中③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
(2)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3)在饮用水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答案】(1)水汽输送
(2)⑤
(3)B;C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在图中①表示海洋降水,②表示蒸发,③表示水汽输送,④表示陆地降水,⑤表示地表径流,⑥表示地下径流。
【解答】(1)图中③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水汽输送;
(2)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⑤地表径流;
(3)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会污染水源,故A错误;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
C.随手关闭水龙头有利于节约用水,故C正确;
故选BC。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2)⑤;(3)BC。
17.(2024八上·金华月考)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   来实现的;潜水艇由东海潜行到长江执行任务中,所受到的浮力将   (填“不变”“变大”或者“变小”)。
【答案】自身重力;变小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潜水艇完全浸没入水中时,其整体体积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因此浮力就不可能改变。根据浮沉条件,只有改变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才会实现上浮和下沉,因此,只能靠调节自身的重力了。
(2)潜水艇从东海潜行到长江执行任务海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始终等于潜水艇的体积,但液体的密度变小,由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可分析浮力的变化。
【解答】(1)潜水艇靠自身水舱的吸水和排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从而改变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实现上浮和下沉;
(2)潜水艇从东海潜行到长江执行任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始终等于潜水艇的体积,但液体的密度变小,由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密度越小,所受的浮力越小,所以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即潜水艇由东海潜行到长江执行任务中,所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故答案为:自身重力;变小。
18.(2024八上·金华月考)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精盐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如图为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操作④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2)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   、称量精盐质量。
(3)称取氯化钠时,若托盘天平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是____。(填字母)
A.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右盘中添加砝码
C.向左移动游码 D.左盘中增加氯化钠
【答案】(1)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2)①⑤②③⑥④
(3)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在进行粗盐提纯时需要的步骤包括溶解、过滤和蒸发,在这三步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在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解答】(1)在操作④蒸发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2)粗盐提纯的顺序为①取粗盐,⑤称量,②将粗盐倒入烧杯中,并加入水,③搅拌,加速溶解,⑥过滤,④蒸发;
(3)在取氯化钠时,如果右盘低,就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因此左盘中增加氯化钠,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1)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2)①⑤②③⑥④;(3)D。
19.(2024八上·金华月考)把少量下列物质:A胡椒粉、B食盐、C植物油、D蔗糖、E肥皂、F酒精、G泥土、H冰块、J面粉分别放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有   (填序号)。小东回家后又做了一实验:将少量的蔗糖加入凉开水中充分搅拌,静置一小时后,小东用吸管分别尝了上层、中层和下层的糖水的味道,你觉得小华会感觉到   (填“上层最甜”“下层最甜”“中层最甜”或“一样甜”),这个实验说明了   。
【答案】BDF;一样甜;溶液具有均一性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根据溶液的特点进行解答。
【解答】溶液是指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三个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BDF溶于水都属于溶液;将少量的蔗糖加入凉开水中充分搅拌,静置一个小时后,小华用吸管分别尝了上层、中层和下层的糖水的味道,小华会感觉到一样甜,这个实验说明了溶液具有均一性。
故答案为:BDF;一样甜;溶液具有均一性。
20.(2024八上·金华月考)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下图一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回答:
(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   操作相似。
(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下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   结晶。
【答案】(1)过滤
(2)增大
(3)蒸发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混合物分离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3)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即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过滤操作(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相似;
(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即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质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
(3)由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
故答案为:(1)过滤;(2)增大;(3)蒸发。
21.(2024八上·金华月考)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根据此概念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是指   ;
(2)20℃时,将5克食盐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溶液(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填“饱和”或“不饱和”)
(3)我们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时,分类依据的是   。
【答案】(1)溶质
(2)不饱和
(3)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进行解答;
(2)根据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进行解答;
(3)根据溶液的浓、稀是由溶质质量分数的不同决定的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图中“?”是指溶质;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20℃时,将5克食盐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需要溶解37.2g,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3)溶液的浓、稀是由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决定的。
故答案为:(1)溶质;(2)不饱和;(3)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
22.(2024八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重为2牛,将一个重力为1.2牛、体积为的长方体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则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   牛,当把细线剪断后,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牛,台秤的示数为   牛。
【答案】0.2;1.2;3.2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1)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求出物体A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力的合成可求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
(2)根据计算A的密度,判断当把细线剪断后,物体A在水中的状态,然后可求物体A受到的浮力;
(3)根据力的平衡的条件可知,托盘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和水的重力、物体A对水向下的作用力之和。
【解答】(1)根据F浮=ρ液gV排,物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则此时物体A共受到重力、浮力和细线的拉力作用,且G=F浮+F拉,
则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F拉=G-F浮=1.2N-1N=0.2N,
(2)物体A的质量:,
物体A的密度:,
所以,当把细线剪断后,物体A在水中漂浮,
则F浮'=G=1.2N;
(3)根据力的平衡的条件可知,托盘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和水的重力、物体A的重力之和,即F=G总+G=2N+1.2N=3.2N。
故答案为:(1)0.2;(2)1.2;(3)3.2。
23.(2024八上·金华月考)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乙试管中生成气体A,则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   ;
(2)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为8毫升,则生成的氢气体积是   毫升;
(3)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从而证明了   结论;
(4)在本实验中,常在水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   。
【答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16
(3)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4)增强水的导电性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进行解答;
(2)根据在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进行解答;
(3)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够分解成氧气与氢气进行解答;
(4)根据在电解水时酸的用途进行解答。
【解答】(1)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由于在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约是2:1,如果生成8毫升氧气,则生成氢气的体积为16毫升;
(3)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与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4)在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故答案为:(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2)16;(3)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4)增强水的导电性。
24.(2024八上·金华月考)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小阳用上图1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池塘水的水质进行净化,池塘中的水经此装置后,所得水为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时,   (填“能”或“不能”)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   (填字母)。
A.升温 B.降温
C.加固体M D.恒温蒸发水
(3)如图2所示的实验,将水加入到试管中,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1)混合物
(2)不能;BCD
(3)氢氧化钠固体遇水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
(2)65℃时,不能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是因为由表中信息可知,降低温度相等时,析出固体质量不相等。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
【解答】(1)小红同学用图1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此装置后,所得水中仍然含有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
(2)①65℃时,不能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是因为由表中信息可知,降低温度相等时,析出固体质量不相等;
②由表中信息可知,M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降温、加固体M、恒温蒸发水。
故选BCD;
(3)如图2实验,将水加入到试管中,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固体遇水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故答案为:(1)混合物;(2)①不能;②BCD;(3)氢氧化钠固体遇水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25.(2024八上·金华月考)小阳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了简易密度计。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如下图所示。
(1)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
b.将其放入密度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
c.接着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将整个饮料吸管均匀标上刻度。
d.将做好的密度计放入酒精中进行检验,发现液面明显不在刻度处。
①如图甲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计,你认为刻度0.9应该在   点(填“”或“”)
②在实验步骤c中,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③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密度计浸入被测液体的深度为(如图乙)、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横截面积为,用给定的字母推导出与的关系式为   。
(2)小阳为了让测量结果更准确,想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请为小阳设计一种改进方法:   。
(3)小金在吸管中放入金属丝并封口后,将其放入液体中,出现如图丙所示的现象,为顺完成实验任务,你的解决办法是   。
【答案】(1)p;错误;
(2)换用更细的吸管
(3)取出部分金属丝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①根据密度计放在水、酒精里漂浮时的浸入的体积判断出密度计放入酒精中时液面的位置即可;
②根据V=Sh得出深度h公式进行分析,在其它因素均不变的情况下,密度越小,深度越大。
③密度计的使用原理:密度计在使用时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即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浮力不变。
求密度计在纯水中浸没的深度,需要利用密度计的浮力等于重力,求出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再根据求出的体积,算出深度h。
④密度计的刻度由上至下的特点是上疏下密。
(2)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因为ΔV=sh,所以可知减小S,即可使h变大,据此设计即可;
(3)沉底是浮力小于重力,减小重力即可实现漂浮。
【解答】(1)①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浸在水中的酒精中时,V排水<V排酒,
所以密度计放在酒精中,液面的位置在水密度值刻度线的上方,
即刻度0.9应该在p点。
②因为V=Sh,
且F浮=G物,即:ρ液gV排=ρ液gSh浸=G物=mg,
所以,
则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时浸没的深度与液体密度成反比,
所以密度计刻度不均匀,即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不对;
③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则G=mg,
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ρ液,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时,
F浮=G,
即:ρ液gV排=mg,
因为V排=Sh,
所以ρ液gSh=mg,
所以。
④密度计的刻度由上至下的特点是上疏下密,所以实际酒精液面处在此密度计0.8g/cm3刻度线的上方。
(2)因为ΔV=Sh,所以使h变大,应减小S即可,具体做法是:换用更细的吸管。
(3)图中密度计沉底,浮力小于重力,要使密度计漂浮,应该减小密度计重力,故取出吸管下端的部分金属丝。
故答案为:(1)①p; ②错误; ③; ④上;(2)换用更细的吸管;(3) 取出部分金属丝 。
26.(2024八上·金华月考)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溶质的种类;②溶剂的种类;③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④溶剂的质量;⑤温度。
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   (填序号)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2)下表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得的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40 50 60 80 100
硝酸钾的溶解度/g 13.3 20.9 31.6 63.9 85.5 110 169 246
氯化钠的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6 37.0 37.3 38.4 39.8
①20℃时,将等质量的氯化钠、硝酸钾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   (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
②小东要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经检测,他所配制的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分析以下原因,可能的原因是   (填选项)。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③据表可知,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硝酸钾的一种方法是:将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置于适量水中,加热,搅拌,待硝酸钾全部溶解,趁热过滤,将过滤所得的氯化钠晶体进行洗涤和干燥。上述方法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
【答案】(1)③
(2)不饱和溶液;AD;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在水中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包括溶质的种类和温度,在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一般情况下是不同,同一种物质,温度不同时溶解度也不同,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解答】(1)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时,研究的是③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2)①20℃时,将等质量的氯化钠、硝酸钾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知,甲中有固体剩余,而乙中全部溶解,则说明固体的质量大于介于31.6g到36g之间,而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硝酸钾全部溶解,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因此此时甲杯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②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导致加入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用生锈砝码称量会导入加入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从而使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剂质量偏大,从而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会③据表可知,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硝酸钾的一种方法是:将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置于适量水中,加热,搅拌,待硝酸钾全部溶解,趁热过滤,将过滤所得的氯化钠晶体进行洗涤和干燥。上述方法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在水中。
故答案为:(1)③;(2)①不饱和溶液;②AD;③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在水中。
27.(2024八上·金华月考)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华使用的是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物体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A浸没在水中之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所受的浮力保持不变,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浸没在水中的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
(2)小明将挂着A物体的弹簧测力计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发现此时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等于0.2N,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还与   有关。
(3)物体A的密度为   。
【答案】(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无关
(2)液体密度
(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称重法计算浮力的大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进行解答;
(3)根据图中得出A的重力,从而计算出它的质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A的体积,从而计算出A的密度。
【解答】(1)F浮=G-F示,从图中可知,浸入水中的深度h越大,弹簧测力的示数越小,则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此时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大小有关,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所受的浮力保持不变,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由此可知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2)明将挂着A物体的弹簧测力计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发现此时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等于0.2N,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A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由此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还与液体密度有关;
(3)从图中可知,GA=1.2N,则,全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2N,则,
则,
则。
故答案为:(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无关;(2)液体密度;(3)1.2×103。
28.(2024八上·金华月考)市场上有种装饰用的彩色玻璃球温度计,也称伽利略温度计(如下图所示),这种温度计为一根内装有透明液体的密闭玻璃管,透明液体中又有数枚小玻璃泡,小玻璃泡内装有不同颜色的液体,但每个玻璃泡的体积和质量都相同,且下面挂着质量不同的吊牌,吊牌上写着一个温度值,当室温超过这个玻璃球吊牌显示的温度,该玻璃球就会下沉,反之会上浮,最后一个下沉的玻璃球指示当前的温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温度计的小玻璃泡下面的吊牌示数每个都是不一样的,你认为这些吊牌从上到下的顺序应该是   (填“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或“没有顺序”)。
(2)伽利略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基于   原理研制的用于测量温度的工具,其经过数次改进成为我们今天常用的测温装置。与现在的温度计相比它有没有什么不足?如果有请指出它的不足之处   。
【答案】(1)从大到小
(2)物质的热胀冷缩;不够精确、量程太小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如果F浮>G,物体将上浮,最后漂浮在液体面上;如果F浮<G,物体将下沉;如果F浮=G,物体将悬浮。
【解答】(1)当室温超过这个玻璃球吊牌显示的温度,该玻璃球就会下沉,反之会上浮,最后一个下沉的玻璃球指示当前的温度,由此可知,玻璃球下面吊牌上的温度顺序是从大到小的;
(2)伽利略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基于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一种测量温度的工具,与现在的温度计相比具有不够精确、量程太小的不足之处。
故答案为:(1)从大到小;(2)物质的热胀冷缩;不够精确、量程太小。
29.(2024八上·金华月考)现有100克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可采用:
(1)加入食盐固体多少克?
(2)蒸发掉多少克水?
(3)加入25%的食盐溶液多少克?
【答案】(1)解:设继续加入的食盐的质量为x,
则100g×10%+x=(100g+x)×20%
解得x=12.5g
(2)解: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则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
100g×10%=(100g﹣y)×20%
解得y=50g
(3)解:设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为z,
则10%的溶液中的溶质与25%的溶液中的溶质之和等于20%溶液中的溶质,
100g×10%+z×25%=(100g+z)×20%
解得z=20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继续加入食盐的质量的和等于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来列式解答;(2)根据溶液在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列等式解答;(3)根据两份溶液在混合时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来解答.
30.(2024八上·金华月考)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重为6N的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20cm深的某液体。将一体积为的物体A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N,让物体从液面上方逐渐浸入直到浸没在液体中(如图),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5.2N。(柱形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筒内液体没有溢出,物体未接触器底),求: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
(2)筒内液体密度;
(3)物体浸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答案】(1)解:
(2)解:
(3)解: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称重法计算出物体浸没时所受浮力的大小;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3)先计算出液体的体积,然后计算出液体的密度,再计算出烧杯对桌面的压力,最后计算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1)根据F浮=G-F拉计算出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2)根据F浮=ρ液gV排的变形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3)先计算出液体的体积,然后计算出液体的重力,根据F压=(G液+G器+G物)-F拉计算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再根据计算出对桌面的压强的大小。
31.(2024八上·金华月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克,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现用3800克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漂洗方法(假定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上仍残留100克溶液):
(1)对衣服进行漂洗相当于对溶液进行   的操作。
(2)方法一:用3800克清水一次性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用分数表示)
(3)方法二:将3800克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二份,分二次漂洗。则第一次漂洗并“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用分数表示);第二次再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用分数表示)。
结论:由以上计算可知,用相同质量的水漂洗衣服,在保证衣服能浸没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少量多次提高漂洗的效果。
【答案】(1)稀释
(2)1/39g
(3)1/20g;1/40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解答】(1)对衣服进行漂洗相当于对溶液进行稀释的操作。
(2)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克,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100g×1%=1g;
方法一:用3800g清水一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3)方法二:将3800克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二份(每份1900g),分二次漂洗,则:
第一次漂洗并“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第二次漂洗并“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
(1)稀释;
(2);
(3);。
32.(2024八上·金华月考)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0厘米3。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如图甲所示。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直至鸡蛋漂浮如图乙所示。
(1)求图甲状态时,鸡蛋所受的浮力。
(2)请在丙图中画出鸡蛋所受浮力大小变化的大致图象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F浮= ρ水gV排= 1.0×103kg/m3×10N/kg×50×10-6m3= 0.5N
(2) 理由:
①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鸡蛋沉入杯底;
②往清水中逐渐加入食盐,液体的密度变大,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大,浮力大于重力,鸡蛋上浮;
③当鸡蛋露出液面后,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鸡蛋所受到的浮力变小。
④当鸡蛋所受浮力变小到与鸡蛋的重力相等时,鸡蛋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在液面,鸡蛋处于漂浮状态。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处于浸没状态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出它受到的浮力;
(2)当鸡蛋在水中浸没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再将浮力与重力比较,从而确定它的状态。当鸡蛋露出水面后,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当鸡蛋在水平漂浮时,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浮力的变化。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