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2024)生物学七(上)2.2.2(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2021八上·五常期末)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最早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是 。2.(2019八上·秦都月考)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 中,用 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 上,也可在 游泳,用 呼吸, 可辅助呼吸。3.(2021八上·嘉荫期末)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 ;用 呼吸;在 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 。4.(2023八上·横山月考)大鲵和鳄鱼都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活动,它们外形相似,但却属于不同的类群。请根据所学知识补全下表:比较项目体表特征 (1)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呼吸器官 幼体:(2) ;成体:肺和皮肤 肺产卵场所 (3) 陆地上所属类群 两栖动物 (4) 通过比较,上述两种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是(5) 二、素养提升5.(2024八下·邵东月考)(传统文化)“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提到的生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其所属的类群是( )A.鱼 B.爬行动物 C.两栖动物 D.哺乳动物6.(2024·绥江模拟)潘氏闭壳龟为水栖龟类,生活于山溪、岩缝和河边,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下列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A.生殖过程不能摆脱水环境 B.体内有脊柱,体表覆鳞甲C.卵具有卵壳,起到保护作用 D.属于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7.(2024八下·龙岗月考)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大鲵、蝾螈、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②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动物③由于环境污染和水域面积缩减,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减少④抱对提高了青蛙精卵结合的成功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24·坪山期末)深圳巨腹蟹、深圳后棱蛇是以深圳地名命名的物种(如图),它们的相同点为( )A.身体和附肢都分节B.都属于无脊椎动物C.体表鳞片或外骨骼都能起到保护作用D.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9.(2024八下·汕尾期末)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大型有尾两栖动物,学名“大鲵”,因其叫声似婴儿啼哭,故得名“娃娃鱼”。下列有关娃娃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娃娃鱼能产表面有硬壳的卵B.娃娃鱼的皮肤有角质的鳞片覆盖C.娃娃鱼的发育过程不需要经过变态发育D.娃娃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10.(2024八下·苍溪期中)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主要原因是( )A.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 B.肺结构简单,需皮肤辅助呼吸C.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 D.生殖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11.(2024·昆明一模) 黑蹼树蛙,常年生活在热带雨林,是典型的树栖蛙类,因有巨大的足蹼,在大树间跳跃时可以滑行很长的距离,又被称为飞蛙。下列与黑蹼树蛙的生殖发育方式相同的动物是( )A.蟾蜍 B.家蚕 C.企鹅 D.鲨鱼12.(2024八下·榕城期中) 2022年2月,广东省揭阳市发现了3个新物种,分别是揭阳角蟾、普宁角蟾和潮州湍蛙(如下图)。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皮肤湿润,可辅助呼吸C.体内受精,卵生 D.体温不恒定13.(2024八下·深圳期中) 2023年3月,我国科研团队在舟山群岛发现了两栖动物新物种——舟山陆蛙。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舟山陆蛙属于脊椎动物B.舟山陆蛙只依赖肺进行呼吸C.舟山陆蛙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D.舟山陆蛙的体色与其生活的环境相近,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14.(2016·盐城)如图中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则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E可以表示肺呼吸 B.P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C.F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D.Q可以表示有脊柱15.(2021八上·东莞期末)2020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科学家因护送99只海龟回大海而上了热搜。海龟属于爬行动物,这类动物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最关键原因是( )A.用肺呼吸B.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C.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D.头部后面有颈16.(2024八下·邵东月考)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有( )①体表覆盖鳞片或甲 ②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③有脊柱 ④在陆地上产卵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7.(2024八上·楚雄期末)王锦蛇耐寒、适应性强,主要生活在山地地区的一种蛇。它性情凶猛,动作敏捷,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主要以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为食。王锦蛇属于爬行动物的特征不包括( )A.幼体、成体均用肺呼吸B.运动速度很快C.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D.身体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18.(2024七上·景县期末)距今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中生代末期,因为环境的剧烈变化,很多爬行动物灭绝,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爬行动物一些类别牙齿有了分化,说明它们与哺乳类有亲缘关系B.体温不恒定是爬行动物不能适应环境剧烈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C.爬行动物真正的适应陆地生活,是因为它们的卵有坚韧的卵壳保护D.爬行动物体表的角质鳞片或甲,具有类似节肢动物外骨骼的作用19.(2024八下·衡阳开学考)地球上生存的生物都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生物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A.青蛙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且用皮肤辅助呼吸B.人工养殖的娃娃鱼终生在水中生活,但仍然属于两栖动物C.蛇能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能在陆地产卵,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依赖D.蜥蜴在春天的早上先晒太阳再觅食,目的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20.(2024八上·福田期末)科学家研究爬行动物时发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不同动物的受精卵发育成雌雄个体受孵化温度的影响不同。下面是实验测得的一组数据,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温度/℃ 20 24 26 28 30 32 34种类及雌/雄的比例(%) 密西西比鳄 100 100 100 90 80 50 0红海龟 0 0 0 10 50 80 100龟 100 80 40 0 40 70 100绿草蜥 49 50 49 50 51 49 50A.本实验选取的四种动物都属于爬行类B.绿草蜥性别发育基本不受温度影响C.表格中最适宜孵化雌性龟的温度是28℃D.本实验启发恐龙灭绝可能与环境温度有关21.(2021八上·新化期中)如图为青蛙的形态结构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生活在河边绿草丛中的青蛙是 色的,这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2)青蛙的头部是感觉中心,眼睛能对活动的物体形成视觉,其后面有[ ] ,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 ] ,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3)青蛙适应陆地生活,用 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4)青蛙的这些特点,使它既能在 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22.(2019八上·海淀期中)中国大鲵和扬子鳄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们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大鲵和扬子鳄身体内都具有脊柱,称为 动物。(2)图1所示的中国大鲵需要生活在山间溪流中,这是因为其 过程离不开水。图2所示扬子鳄的皮肤表面覆盖有 ,卵具有坚硬的 ,这些结构都有助于减少体内 ,因而其更适应陆地环境。(3)图3中A和B分别为大鲵和扬子鳄肺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与大鲵的肺相比,扬子鳄的 数量多,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 。而大鲵肺的结构简单,不能满足其对氧气的需求,还需要靠鳃和湿润的 辅助呼吸。综上所述,大鲵属于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动物类型,扬子鳄属于 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动物。23.(2018八上·黑龙江月考)《小蝌蚪找妈妈》邮票是我国发行的首版动画题材邮票,全套共5枚,依次描绘“巧遇虾公公”“金鱼妈妈大眼睛”“螃蟹妈妈白肚皮”“乌龟妈妈四条腿”“找到妈妈啦”五个故事情节,如下图所示。(1)小蝌蚪找妈妈(青蛙)的过程,是依据妈妈“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 等特点为线索的。小蝌蚪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而妈妈则长出四肢, 消失,用 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妈妈具有的 (填“大眼睛”、“白肚皮”或“四条腿”)让她不易被水中天敌发现,起到保护作用。由于妈妈的形态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给小蝌蚪找妈妈带来了困难。(2)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遇到了虾、蟹、金龟、金鱼等动物,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完全相同,呼吸器官也有所不同,但呼吸器官在结构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在湿润的皮肤中和肺泡周围均密布着 ,有利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后,最终被运输到肌细胞等组织细胞,在细胞中的 内参与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3)虾公公启发小蝌蚪,可以根据动物的特征作为线索,来寻找自己的妈妈。请在下面①~③的横线上填写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用来区分这些动物的关键特征。① ② ③ (4)杀虫剂的使用,污染了水域,使得蝌蚪妈妈的生存遇到威胁。某农田施用农药后,近三年青蛙相对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数据表明,近三年来该农田中青蛙的数量 。三、拓展应用24.(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同步训练)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蛇,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冷血爬行动物。在自然界中,蛇的运动方式最为独特。蛇虽然没有脚,却是速度最快的爬行动物。又细又长的非洲黑毒蛇,其百米速度仅为5秒左右.蛇的运动方式有好几种,对不同的接触面,它采用不同的运动方式。一种是蜿蜒运动,所有的蛇都能以这种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时,蛇体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状弯曲,使弯曲处的后边施力于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蛇体前进。第二种是履带式运动,蛇没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后自由移动,肋骨与腹鳞之间有肋皮肌相连。当肋皮肌收缩时,肋骨便向前移动,这就带动宽大的腹鳞依次竖立,即稍稍翘起,翘起的腹鳞就像踩着地面那样,但这时只是腹鳞动而蛇身没有动,接着肋皮肌放松,腹鳞的后缘就施力于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力把蛇体推向前伸,得到支持物,后部再缩向前去,这样交替伸缩,蛇就能不断地向前爬行。在地面爬行比较缓慢的蛇,如铅色水蛇等,在受到惊动时,蛇身会很快地连续伸缩。加快爬行的速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1)蛇的运动方式是 。(2)蛇没有足,却可以快速运动,它依靠的是 。(3)蛇运动时所需的能量来自于体内的 。25.(2021八上·秦都月考)箭毒蛙主要分布于巴西、中美洲等地的热带雨林中,通身鲜艳多彩。箭毒蛙的雌蛙将卵产在积水处,约8至15天孵化成蝌蚪,大约2至3个月,蝌蚪可发育成1厘米大小的幼蛙,从幼蛙发育到成蛙大约需要9至14个月。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箭毒蛙蝌蚪阶段的呼吸器官是 。大多数箭毒蛙栖息在潮湿的热带雨林里,这是因为箭毒蛙的幼蛙和成蛙除了依靠 进行气体交换外,还需要 辅助呼吸,才能满足自身对氧气的需要。(2)箭毒蛙的 (填“前肢”或“后肢”)发达,适于跳跃,趾间有蹼,也能划水。(3)《科学》公布的一项报告称,从1980年至今,两栖动物物种的灭绝数量已经从9种上升到了122种。花箭毒蛙等两栖动物被列入了世界保育联合会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中。请你为保护箭毒蛙提出一项措施: 。26.(2017八下·巫溪期中)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今年6月4日,在石景山京门路沿线黑石头段永定河上游,数以万计的小林蛙泳上河岸,形成一道奇特景象,数不清的笔头大的小林蛙集中在永定河饮水河上游河岸边,形成了两岸一公里多长的、一米左右宽的林蛙带.数不清的小林蛙叠了一层又一层,还形成了一堆半尺高的“小山”.因为数量太多,大量的小林蛙已经在挤压堆积中死亡.资料二:成都附近的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出现过类似的现象.资料三:现在正是北京蛙类上岸的季节.(1)以下两种解释哪种有道理?A.原因是环境污染严重,其他适合上岸生存的地方被破坏,迫不得已,就竞相在一个地方上岸.B.是对异常天文现象的反应.(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有什麽要求?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节肢动物;爬行动物【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从爬行动物开始,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故答案为:节肢动物;爬行动物【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2.【答案】水;鳃;陆地;水;肺;皮肤【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肺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具有辅助肺呼吸功能。故答案为:水;鳃;陆地;水;肺;皮肤【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如青蛙、蟾蜍等.3.【答案】鳞片或甲;肺;陆地上;卵壳【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故答案为:鳞片或甲;肺;陆地上;卵壳【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4.【答案】体表裸露、湿润;鳃;水中;爬行动物;鳄鱼【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大鲵大鲵体表裸露、湿润,皮肤能够辅助呼吸。故填:体表裸露、湿润(2)大鲵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故填:鳃(3)大鲵是两栖动物,在水中产卵,卵在水中孵化。故填:水中(4)鳄鱼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故填:爬行动物(5)两栖类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而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可见,大鲵和鳄鱼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是鳄鱼。故填:鳄鱼【分析】(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5.【答案】C【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 蛙的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肺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属于两栖动物。故答案为:C。【分析】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6.【答案】A【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其受精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完全摆脱了对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A说法错误。B、爬行动物体内有脊柱,体表覆盖着鳞片或者甲,可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B说法正确。C、爬行动物在陆地上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起保护作用,C说法正确。D、根据题干所述,潘氏闭壳龟为水栖龟类,属于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D 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爬行动物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体内受精,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7.【答案】C【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①大鲸、蝾螈、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正确。②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如乌龟,错误。③两栖动物的受精必须在水中完成,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所以由于环境污染和水域面积缩减,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减少,正确。④ 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抱对会刺激雌蛙与雄蛙同时排出卵细胞和精子,提高了精子与卵的结合的机会,提高了受精率,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8.【答案】C【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深圳巨蝮蟹是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使运动灵活);深圳后棱蛇属于爬行动物,身体无附肢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用肺呼吸 ;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A错误;B、深圳巨蝮蟹是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深圳后棱蛇属于爬行动物,属于脊椎动物。B错误;C、体表鳞片或外骨骼都能起到保护作用,C正确;D、深圳巨蝮蟹是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生活在水中;深圳后棱蛇属于爬行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无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 ; 背腹扁平 ; 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 体表有角质层 ; 有口有肛门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运动器官是足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使运动灵活)。(2)脊椎动物类群特征:鱼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用鳃呼吸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 皮肤可辅助呼吸。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用肺呼吸 ;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鸟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 ;前肢变成翼 ;有喙无齿 ;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 、臼齿的分化。9.【答案】D【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是雌性将卵细胞排在水中,雄性将精子产在卵块上,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幼体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过幼体发育成成体后,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营水陆两栖生活。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10.【答案】D【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两栖动物经过求偶、抱对后,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生殖过程离不开水;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过程离不开水。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这是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根本原因。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 两栖动物既有像鱼类那样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又有适应陆地生活 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 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且湿润,能够辅助呼吸,体外受精,变态发育。11.【答案】A【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在繁殖季节,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结合分析可知,黑蹼树蛙和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方式相同;而家蚕是昆虫、体内受精,企鹅是鸟类、体内受精,鲨鱼是鱼类、不经过变态发育,分析得知A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12.【答案】C【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B、揭阳角蟾、普宁角蟾和潮州湍蛙均属于两栖类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AB正确;C、揭阳角蟾、普宁角蟾和潮州湍蛙均属于两栖类动物,体外受精,卵生,C错误;D、揭阳角蟾、普宁角蟾和潮州湍蛙均属于两栖类动物,体温不恒定,需要进行冬眠,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13.【答案】B【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舟山陆蛙是一种两栖动物,与青蛙类似,青蛙的体内有椎骨形成的脊椎是脊椎动物,A正确;B、两栖动物肺不够发达,所以不能够只依赖肺来呼吸,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B错误;C、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进行产卵,并且受精是在水当中完成的,为体外受精方式,C正确;D、舟山陆蛙体色能够与周围环境相近,这能够很好的隐藏在环境当中,不容易被捕食者所发现捕食,体现了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能够适应环境的特征,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呼吸靠鳃,运动靠游泳,成体主要生活在陆地,呼吸主要靠肺,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既能生活在陆地,也能返回到水中,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鱼类经过长期的演化而来,两栖动物繁殖时需要返回到水中,雌蛙会在水中产卵,雄蛙会在水中排出精子,精卵结合在水中完成,受精卵的孵化和幼体的前期发育都需要在水中进行,生物的保护色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表现。14.【答案】D【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而鲢鱼用鳃呼吸,因此E不可以表示肺呼吸,错误;B、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乌龟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因此P不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错误;C、鲢鱼和乌龟都是变温动物,因此F不可以表示体温恒定,错误;D、青蛙、鲢鱼、乌龟体内都有脊柱,因此Q可以表示有脊柱,正确.故选:D.【分析】(1)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2)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3)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4)图中,E表示青蛙和鲢鱼的共同特征;Q表示青蛙、鲢鱼、乌龟的共同特征;P表示青蛙和乌龟的共同特征;F表示鲢鱼和乌龟的共同特征.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主要特征.15.【答案】B【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其受精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完全摆脱了对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故答案为:B。【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16.【答案】D【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 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有体表覆盖干燥角质鳞片或甲,既可以保护身体,又可以防止水分散失;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脱离水的限制,并且卵外有卵壳保护。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 爬行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17.【答案】B【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王锦蛇幼体、成体均用肺呼吸,能满足在陆地上对氧的需求,A不符合题薏。B、运动速度很快与王锦蛇属于爬行动物的原因无直接关系,B符合题意。C、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C不符合题意。D、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18.【答案】C【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哺乳动物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古爬行时代有牙齿分化的动物,可能是哺乳动物的祖先,A正确;B、爬行动物的体温是不恒定的,会随环境改变而改变,所以中生代末期环境剧烈变化后,许多爬行动物灭绝,可能与他们体温不恒定有很大关系,B正确;C、爬行动物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有很多,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只是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爬行动物能够在体内受精让繁殖脱离水,爬行动物有更强大的肺呼吸只需肺而不需要提皮肤来辅助;爬行动物体表有鳞片或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等等,这些都是爬行动物能够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C错误;D、许多爬行动物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者甲,鳞片或甲起到了保护内部器官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与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功能类似,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哺乳动物最早在恐龙时代就已经演化出来,但是在恐龙时代哺乳动物多是一些小型的,类似于今天的啮齿类动物;爬行动物没有恒温动物适应性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体温不恒定,这也是导致恐龙在短时间内大量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爬行动物为了完全适应陆地生活产生进化有很多,包括他们的角质皮肤,有卵壳固定卵的结构,有卵壳膜来防止水分蒸发,幼体的发育不需要水,体内受精等等很多因素;爬行动物的角质鳞片和甲有防止水分蒸发,保护内部器官的功能,这一点与节肢动物外骨骼比较相似。19.【答案】D【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且用皮肤辅助呼吸,A说法正确。B、人工养殖的娃娃鱼终生在水中生活,但仍然属于两栖动物,B说法正确。C、蛇能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能在陆地产卵,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C说法正确。D、蜥蜴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不恒定,在春天的早上先晒太阳是为了升高体温,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为基础题,难度一般,在自然界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陆地生活的内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容或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在陆地上产卵,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20.【答案】C【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 A、本实验选取的密西西比鳄、红海龟、龟、绿草蜥都用肺呼吸,把卵产在陆地上,四种动物都属于爬行类,不符合题意;B、由表格可知,绿草蜥在不同温下发育的雄性和雌性个体比例差别不大,表明绿草蜥性别发育基本不受温度影响,不符合题意;C、龟在20℃、34℃温度下只发育为雌性,在28℃温度下只发育为雄性,所以最适宜孵化雌性龟的温度是20℃、34℃,符合题意;D、本实验启发恐龙的卵发育为雌性还是雄性也可能与当时的环境温度有关,可能约在6700万年前地球上有一段时期,由于某种原因(如小行星撞击地球等)导致当时地球温度发生异常变化,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孵化出的恐龙只有单一性别,无法繁殖后代,导致恐龙灭绝,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21.【答案】(1)绿(2)3;鼓膜;1;鼻孔(3)肺(4)陆地【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图中1鼻孔,2眼睛,3鼓膜,4前肢,5后肢。(1)河边绿草丛中的青蛙是绿色的,这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2)青蛙的头部是感觉中心,2眼睛能对活动的物体形成视觉,其后面有3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1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3)青蛙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适于陆地生活。(4)青蛙是两栖动物,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这些特点,使它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受精卵和幼体生活在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大属于变态发育。22.【答案】(1)脊椎(2)生殖;角质细鳞;卵壳;水分的散失(3)肺泡;面积;皮肤;爬行【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大鲵和扬子鳄的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2)大鲵属于两栖动物,体外受精,其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扬子鳄的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细鳞,卵外有坚硬的卵壳,这些结构都有助于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因而其更适应陆地环境。因此,图1所示的中国大鲵需要生活在山间溪流中,这是因为其生殖过程离不开水。图2所示扬子鳄的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细鳞,卵外有坚硬的卵壳,这些结构都有助于减少体内水分散失,因而其更适应陆地环境。(3)据图可以看出,扬子鳄的肺肺泡数目多,气体交换的面积大,效率高,能够供给充足的氧气。而大鲵的肺不发达,皮肤裸露,并保持湿润,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扬子鳄体表覆盖有角质的细鳞,卵外有坚硬的卵壳,体内受精,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其生殖和发育彻底摆脱了水的限制,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综上所述,大鲵属于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动物类型,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动物。【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在严寒的冬季要冬眠,在炎热的夏季要夏眠。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23.【答案】(1)鳃;尾;肺;白肚皮(2)毛细血管;线粒体(3)有脊椎;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无鳞片和甲覆盖)(4)持续下降【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长出四肢,尾消失,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具有白肚皮起到保护作用,心脏二心房一心室。(2)在青蛙湿润的皮肤中和肺泡周围均密布着毛细血管,营养物质和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3)根据体内有无脊椎,可以把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如虾、蟹等;另一类是脊椎动物,如鱼类、金龟和青蛙;虾蟹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符合节肢动物的特征,属于节肢动物;金龟、青蛙都用肺呼吸,金龟属于爬行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因此①有脊椎、②用肺呼吸、③皮肤裸露(无鳞片和甲覆盖)。(4)从图中数据表明,近三年来该农田中青蛙的数量持续下降。【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受精卵和幼体生活在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大属于变态发育.24.【答案】(1)爬行(蜿蜒运动和履带式运动)(2)肋皮肌的收缩和舒张(3)有机物的分解【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三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1)蛇属于爬行动物,由材料知,其运动方式是爬行(蜿蜒运动和履带式运动)。(2)阅读上面的材料可知,蛇没有足,它依靠肋皮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身体不断向前运动。(3)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蛇运动时所需的能量来自于体内有机物的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故答案为:(1)爬行(蜿蜒运动和履带式运动)(2)肋皮肌的收缩和舒张(3)有机物的分解【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仔细阅读所给材料,利用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答题,属基础性的题目。25.【答案】(1)鳃;肺;皮肤(2)后肢(3)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箭毒蛙;保护箭毒蛙的生活环境等(写出一条,合理即可)【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 箭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孵化为蝌蚪,刚孵化的蝌蚪有一条扁而长的尾,用头部的两侧的鳃呼吸,长出内鳃的蝌蚪,外形像一条鱼;长出四肢的幼娃,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幼娃逐渐发育成蛙。因此其的发育过程的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所以,箭毒蛙蝌蚪阶段的呼吸器官是鳃。大多数箭毒蛙栖息在潮湿的热带雨林里,这是因为箭毒蛙的幼蛙和成蛙除了依靠肺进行气体交换外,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才能满足自身对氧气的需要。(2)箭毒蛙的眼睛后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有鼻孔,是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后肢发达适于跳跃;趾间有蹼,能划水。(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所以,保护箭毒蛙的措施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箭毒蛙;保护箭毒蛙的生活环境等。【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两栖动物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26.【答案】(1)A(2)水陆环境都没有遭到人为污染和破坏【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解:(1)根据资料二:成都附近的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可见A原因是环境污染严重,其他适合上岸生存的地方被破坏,迫不得已,就竞相在一个地方上岸解释合理.(2)两栖动物在水中产卵,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幼体在水中发育,例如青蛙的幼体是蝌蚪,它用鳃呼吸,必须生活在水中,成体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其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由于环境的污染,尤其是水环境的污染和环境的变迁,使两栖动物的产卵率、成活率下降,数量在急剧减少.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是:水陆环境都没有遭到人为污染和破坏.【分析】两栖动物的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1 / 1人教版(2024)生物学七(上)2.2.2(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2021八上·五常期末)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最早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是 。【答案】节肢动物;爬行动物【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从爬行动物开始,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故答案为:节肢动物;爬行动物【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2.(2019八上·秦都月考)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 中,用 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 上,也可在 游泳,用 呼吸, 可辅助呼吸。【答案】水;鳃;陆地;水;肺;皮肤【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肺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具有辅助肺呼吸功能。故答案为:水;鳃;陆地;水;肺;皮肤【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如青蛙、蟾蜍等.3.(2021八上·嘉荫期末)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 ;用 呼吸;在 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 。【答案】鳞片或甲;肺;陆地上;卵壳【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故答案为:鳞片或甲;肺;陆地上;卵壳【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4.(2023八上·横山月考)大鲵和鳄鱼都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活动,它们外形相似,但却属于不同的类群。请根据所学知识补全下表:比较项目体表特征 (1)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呼吸器官 幼体:(2) ;成体:肺和皮肤 肺产卵场所 (3) 陆地上所属类群 两栖动物 (4) 通过比较,上述两种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是(5) 【答案】体表裸露、湿润;鳃;水中;爬行动物;鳄鱼【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大鲵大鲵体表裸露、湿润,皮肤能够辅助呼吸。故填:体表裸露、湿润(2)大鲵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故填:鳃(3)大鲵是两栖动物,在水中产卵,卵在水中孵化。故填:水中(4)鳄鱼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故填:爬行动物(5)两栖类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而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可见,大鲵和鳄鱼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是鳄鱼。故填:鳄鱼【分析】(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二、素养提升5.(2024八下·邵东月考)(传统文化)“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提到的生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其所属的类群是( )A.鱼 B.爬行动物 C.两栖动物 D.哺乳动物【答案】C【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 蛙的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肺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属于两栖动物。故答案为:C。【分析】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6.(2024·绥江模拟)潘氏闭壳龟为水栖龟类,生活于山溪、岩缝和河边,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下列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A.生殖过程不能摆脱水环境 B.体内有脊柱,体表覆鳞甲C.卵具有卵壳,起到保护作用 D.属于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答案】A【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其受精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完全摆脱了对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A说法错误。B、爬行动物体内有脊柱,体表覆盖着鳞片或者甲,可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B说法正确。C、爬行动物在陆地上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起保护作用,C说法正确。D、根据题干所述,潘氏闭壳龟为水栖龟类,属于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D 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爬行动物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体内受精,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7.(2024八下·龙岗月考)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大鲵、蝾螈、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②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动物③由于环境污染和水域面积缩减,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减少④抱对提高了青蛙精卵结合的成功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①大鲸、蝾螈、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正确。②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如乌龟,错误。③两栖动物的受精必须在水中完成,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所以由于环境污染和水域面积缩减,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减少,正确。④ 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抱对会刺激雌蛙与雄蛙同时排出卵细胞和精子,提高了精子与卵的结合的机会,提高了受精率,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8.(2024·坪山期末)深圳巨腹蟹、深圳后棱蛇是以深圳地名命名的物种(如图),它们的相同点为( )A.身体和附肢都分节B.都属于无脊椎动物C.体表鳞片或外骨骼都能起到保护作用D.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答案】C【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深圳巨蝮蟹是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使运动灵活);深圳后棱蛇属于爬行动物,身体无附肢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用肺呼吸 ;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A错误;B、深圳巨蝮蟹是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深圳后棱蛇属于爬行动物,属于脊椎动物。B错误;C、体表鳞片或外骨骼都能起到保护作用,C正确;D、深圳巨蝮蟹是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生活在水中;深圳后棱蛇属于爬行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无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 ; 背腹扁平 ; 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 体表有角质层 ; 有口有肛门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运动器官是足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使运动灵活)。(2)脊椎动物类群特征:鱼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用鳃呼吸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 皮肤可辅助呼吸。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用肺呼吸 ;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鸟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 ;前肢变成翼 ;有喙无齿 ;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 、臼齿的分化。9.(2024八下·汕尾期末)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大型有尾两栖动物,学名“大鲵”,因其叫声似婴儿啼哭,故得名“娃娃鱼”。下列有关娃娃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娃娃鱼能产表面有硬壳的卵B.娃娃鱼的皮肤有角质的鳞片覆盖C.娃娃鱼的发育过程不需要经过变态发育D.娃娃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答案】D【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是雌性将卵细胞排在水中,雄性将精子产在卵块上,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幼体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过幼体发育成成体后,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营水陆两栖生活。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10.(2024八下·苍溪期中)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主要原因是( )A.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 B.肺结构简单,需皮肤辅助呼吸C.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 D.生殖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答案】D【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两栖动物经过求偶、抱对后,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生殖过程离不开水;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过程离不开水。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这是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根本原因。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 两栖动物既有像鱼类那样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又有适应陆地生活 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 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且湿润,能够辅助呼吸,体外受精,变态发育。11.(2024·昆明一模) 黑蹼树蛙,常年生活在热带雨林,是典型的树栖蛙类,因有巨大的足蹼,在大树间跳跃时可以滑行很长的距离,又被称为飞蛙。下列与黑蹼树蛙的生殖发育方式相同的动物是( )A.蟾蜍 B.家蚕 C.企鹅 D.鲨鱼【答案】A【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在繁殖季节,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结合分析可知,黑蹼树蛙和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方式相同;而家蚕是昆虫、体内受精,企鹅是鸟类、体内受精,鲨鱼是鱼类、不经过变态发育,分析得知A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12.(2024八下·榕城期中) 2022年2月,广东省揭阳市发现了3个新物种,分别是揭阳角蟾、普宁角蟾和潮州湍蛙(如下图)。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皮肤湿润,可辅助呼吸C.体内受精,卵生 D.体温不恒定【答案】C【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B、揭阳角蟾、普宁角蟾和潮州湍蛙均属于两栖类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AB正确;C、揭阳角蟾、普宁角蟾和潮州湍蛙均属于两栖类动物,体外受精,卵生,C错误;D、揭阳角蟾、普宁角蟾和潮州湍蛙均属于两栖类动物,体温不恒定,需要进行冬眠,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13.(2024八下·深圳期中) 2023年3月,我国科研团队在舟山群岛发现了两栖动物新物种——舟山陆蛙。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舟山陆蛙属于脊椎动物B.舟山陆蛙只依赖肺进行呼吸C.舟山陆蛙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D.舟山陆蛙的体色与其生活的环境相近,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答案】B【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舟山陆蛙是一种两栖动物,与青蛙类似,青蛙的体内有椎骨形成的脊椎是脊椎动物,A正确;B、两栖动物肺不够发达,所以不能够只依赖肺来呼吸,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B错误;C、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进行产卵,并且受精是在水当中完成的,为体外受精方式,C正确;D、舟山陆蛙体色能够与周围环境相近,这能够很好的隐藏在环境当中,不容易被捕食者所发现捕食,体现了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能够适应环境的特征,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呼吸靠鳃,运动靠游泳,成体主要生活在陆地,呼吸主要靠肺,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既能生活在陆地,也能返回到水中,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鱼类经过长期的演化而来,两栖动物繁殖时需要返回到水中,雌蛙会在水中产卵,雄蛙会在水中排出精子,精卵结合在水中完成,受精卵的孵化和幼体的前期发育都需要在水中进行,生物的保护色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表现。14.(2016·盐城)如图中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则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E可以表示肺呼吸 B.P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C.F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D.Q可以表示有脊柱【答案】D【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而鲢鱼用鳃呼吸,因此E不可以表示肺呼吸,错误;B、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乌龟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因此P不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错误;C、鲢鱼和乌龟都是变温动物,因此F不可以表示体温恒定,错误;D、青蛙、鲢鱼、乌龟体内都有脊柱,因此Q可以表示有脊柱,正确.故选:D.【分析】(1)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2)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3)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4)图中,E表示青蛙和鲢鱼的共同特征;Q表示青蛙、鲢鱼、乌龟的共同特征;P表示青蛙和乌龟的共同特征;F表示鲢鱼和乌龟的共同特征.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主要特征.15.(2021八上·东莞期末)2020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科学家因护送99只海龟回大海而上了热搜。海龟属于爬行动物,这类动物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最关键原因是( )A.用肺呼吸B.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C.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D.头部后面有颈【答案】B【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其受精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完全摆脱了对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故答案为:B。【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16.(2024八下·邵东月考)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有( )①体表覆盖鳞片或甲 ②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③有脊柱 ④在陆地上产卵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 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有体表覆盖干燥角质鳞片或甲,既可以保护身体,又可以防止水分散失;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脱离水的限制,并且卵外有卵壳保护。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 爬行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17.(2024八上·楚雄期末)王锦蛇耐寒、适应性强,主要生活在山地地区的一种蛇。它性情凶猛,动作敏捷,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主要以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为食。王锦蛇属于爬行动物的特征不包括( )A.幼体、成体均用肺呼吸B.运动速度很快C.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D.身体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答案】B【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王锦蛇幼体、成体均用肺呼吸,能满足在陆地上对氧的需求,A不符合题薏。B、运动速度很快与王锦蛇属于爬行动物的原因无直接关系,B符合题意。C、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C不符合题意。D、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18.(2024七上·景县期末)距今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中生代末期,因为环境的剧烈变化,很多爬行动物灭绝,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爬行动物一些类别牙齿有了分化,说明它们与哺乳类有亲缘关系B.体温不恒定是爬行动物不能适应环境剧烈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C.爬行动物真正的适应陆地生活,是因为它们的卵有坚韧的卵壳保护D.爬行动物体表的角质鳞片或甲,具有类似节肢动物外骨骼的作用【答案】C【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哺乳动物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古爬行时代有牙齿分化的动物,可能是哺乳动物的祖先,A正确;B、爬行动物的体温是不恒定的,会随环境改变而改变,所以中生代末期环境剧烈变化后,许多爬行动物灭绝,可能与他们体温不恒定有很大关系,B正确;C、爬行动物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有很多,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只是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爬行动物能够在体内受精让繁殖脱离水,爬行动物有更强大的肺呼吸只需肺而不需要提皮肤来辅助;爬行动物体表有鳞片或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等等,这些都是爬行动物能够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C错误;D、许多爬行动物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者甲,鳞片或甲起到了保护内部器官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与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功能类似,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哺乳动物最早在恐龙时代就已经演化出来,但是在恐龙时代哺乳动物多是一些小型的,类似于今天的啮齿类动物;爬行动物没有恒温动物适应性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体温不恒定,这也是导致恐龙在短时间内大量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爬行动物为了完全适应陆地生活产生进化有很多,包括他们的角质皮肤,有卵壳固定卵的结构,有卵壳膜来防止水分蒸发,幼体的发育不需要水,体内受精等等很多因素;爬行动物的角质鳞片和甲有防止水分蒸发,保护内部器官的功能,这一点与节肢动物外骨骼比较相似。19.(2024八下·衡阳开学考)地球上生存的生物都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生物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A.青蛙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且用皮肤辅助呼吸B.人工养殖的娃娃鱼终生在水中生活,但仍然属于两栖动物C.蛇能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能在陆地产卵,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依赖D.蜥蜴在春天的早上先晒太阳再觅食,目的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答案】D【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且用皮肤辅助呼吸,A说法正确。B、人工养殖的娃娃鱼终生在水中生活,但仍然属于两栖动物,B说法正确。C、蛇能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能在陆地产卵,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C说法正确。D、蜥蜴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不恒定,在春天的早上先晒太阳是为了升高体温,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为基础题,难度一般,在自然界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陆地生活的内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容或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在陆地上产卵,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20.(2024八上·福田期末)科学家研究爬行动物时发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不同动物的受精卵发育成雌雄个体受孵化温度的影响不同。下面是实验测得的一组数据,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温度/℃ 20 24 26 28 30 32 34种类及雌/雄的比例(%) 密西西比鳄 100 100 100 90 80 50 0红海龟 0 0 0 10 50 80 100龟 100 80 40 0 40 70 100绿草蜥 49 50 49 50 51 49 50A.本实验选取的四种动物都属于爬行类B.绿草蜥性别发育基本不受温度影响C.表格中最适宜孵化雌性龟的温度是28℃D.本实验启发恐龙灭绝可能与环境温度有关【答案】C【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 A、本实验选取的密西西比鳄、红海龟、龟、绿草蜥都用肺呼吸,把卵产在陆地上,四种动物都属于爬行类,不符合题意;B、由表格可知,绿草蜥在不同温下发育的雄性和雌性个体比例差别不大,表明绿草蜥性别发育基本不受温度影响,不符合题意;C、龟在20℃、34℃温度下只发育为雌性,在28℃温度下只发育为雄性,所以最适宜孵化雌性龟的温度是20℃、34℃,符合题意;D、本实验启发恐龙的卵发育为雌性还是雄性也可能与当时的环境温度有关,可能约在6700万年前地球上有一段时期,由于某种原因(如小行星撞击地球等)导致当时地球温度发生异常变化,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孵化出的恐龙只有单一性别,无法繁殖后代,导致恐龙灭绝,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21.(2021八上·新化期中)如图为青蛙的形态结构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生活在河边绿草丛中的青蛙是 色的,这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2)青蛙的头部是感觉中心,眼睛能对活动的物体形成视觉,其后面有[ ] ,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 ] ,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3)青蛙适应陆地生活,用 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4)青蛙的这些特点,使它既能在 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答案】(1)绿(2)3;鼓膜;1;鼻孔(3)肺(4)陆地【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图中1鼻孔,2眼睛,3鼓膜,4前肢,5后肢。(1)河边绿草丛中的青蛙是绿色的,这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2)青蛙的头部是感觉中心,2眼睛能对活动的物体形成视觉,其后面有3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1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3)青蛙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适于陆地生活。(4)青蛙是两栖动物,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这些特点,使它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受精卵和幼体生活在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大属于变态发育。22.(2019八上·海淀期中)中国大鲵和扬子鳄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们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大鲵和扬子鳄身体内都具有脊柱,称为 动物。(2)图1所示的中国大鲵需要生活在山间溪流中,这是因为其 过程离不开水。图2所示扬子鳄的皮肤表面覆盖有 ,卵具有坚硬的 ,这些结构都有助于减少体内 ,因而其更适应陆地环境。(3)图3中A和B分别为大鲵和扬子鳄肺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与大鲵的肺相比,扬子鳄的 数量多,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 。而大鲵肺的结构简单,不能满足其对氧气的需求,还需要靠鳃和湿润的 辅助呼吸。综上所述,大鲵属于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动物类型,扬子鳄属于 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动物。【答案】(1)脊椎(2)生殖;角质细鳞;卵壳;水分的散失(3)肺泡;面积;皮肤;爬行【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大鲵和扬子鳄的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2)大鲵属于两栖动物,体外受精,其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扬子鳄的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细鳞,卵外有坚硬的卵壳,这些结构都有助于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因而其更适应陆地环境。因此,图1所示的中国大鲵需要生活在山间溪流中,这是因为其生殖过程离不开水。图2所示扬子鳄的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细鳞,卵外有坚硬的卵壳,这些结构都有助于减少体内水分散失,因而其更适应陆地环境。(3)据图可以看出,扬子鳄的肺肺泡数目多,气体交换的面积大,效率高,能够供给充足的氧气。而大鲵的肺不发达,皮肤裸露,并保持湿润,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扬子鳄体表覆盖有角质的细鳞,卵外有坚硬的卵壳,体内受精,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其生殖和发育彻底摆脱了水的限制,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综上所述,大鲵属于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动物类型,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动物。【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在严寒的冬季要冬眠,在炎热的夏季要夏眠。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23.(2018八上·黑龙江月考)《小蝌蚪找妈妈》邮票是我国发行的首版动画题材邮票,全套共5枚,依次描绘“巧遇虾公公”“金鱼妈妈大眼睛”“螃蟹妈妈白肚皮”“乌龟妈妈四条腿”“找到妈妈啦”五个故事情节,如下图所示。(1)小蝌蚪找妈妈(青蛙)的过程,是依据妈妈“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 等特点为线索的。小蝌蚪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而妈妈则长出四肢, 消失,用 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妈妈具有的 (填“大眼睛”、“白肚皮”或“四条腿”)让她不易被水中天敌发现,起到保护作用。由于妈妈的形态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给小蝌蚪找妈妈带来了困难。(2)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遇到了虾、蟹、金龟、金鱼等动物,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完全相同,呼吸器官也有所不同,但呼吸器官在结构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在湿润的皮肤中和肺泡周围均密布着 ,有利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后,最终被运输到肌细胞等组织细胞,在细胞中的 内参与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3)虾公公启发小蝌蚪,可以根据动物的特征作为线索,来寻找自己的妈妈。请在下面①~③的横线上填写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用来区分这些动物的关键特征。① ② ③ (4)杀虫剂的使用,污染了水域,使得蝌蚪妈妈的生存遇到威胁。某农田施用农药后,近三年青蛙相对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数据表明,近三年来该农田中青蛙的数量 。【答案】(1)鳃;尾;肺;白肚皮(2)毛细血管;线粒体(3)有脊椎;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无鳞片和甲覆盖)(4)持续下降【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长出四肢,尾消失,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具有白肚皮起到保护作用,心脏二心房一心室。(2)在青蛙湿润的皮肤中和肺泡周围均密布着毛细血管,营养物质和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3)根据体内有无脊椎,可以把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如虾、蟹等;另一类是脊椎动物,如鱼类、金龟和青蛙;虾蟹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符合节肢动物的特征,属于节肢动物;金龟、青蛙都用肺呼吸,金龟属于爬行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因此①有脊椎、②用肺呼吸、③皮肤裸露(无鳞片和甲覆盖)。(4)从图中数据表明,近三年来该农田中青蛙的数量持续下降。【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受精卵和幼体生活在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大属于变态发育.三、拓展应用24.(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同步训练)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蛇,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冷血爬行动物。在自然界中,蛇的运动方式最为独特。蛇虽然没有脚,却是速度最快的爬行动物。又细又长的非洲黑毒蛇,其百米速度仅为5秒左右.蛇的运动方式有好几种,对不同的接触面,它采用不同的运动方式。一种是蜿蜒运动,所有的蛇都能以这种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时,蛇体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状弯曲,使弯曲处的后边施力于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蛇体前进。第二种是履带式运动,蛇没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后自由移动,肋骨与腹鳞之间有肋皮肌相连。当肋皮肌收缩时,肋骨便向前移动,这就带动宽大的腹鳞依次竖立,即稍稍翘起,翘起的腹鳞就像踩着地面那样,但这时只是腹鳞动而蛇身没有动,接着肋皮肌放松,腹鳞的后缘就施力于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力把蛇体推向前伸,得到支持物,后部再缩向前去,这样交替伸缩,蛇就能不断地向前爬行。在地面爬行比较缓慢的蛇,如铅色水蛇等,在受到惊动时,蛇身会很快地连续伸缩。加快爬行的速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1)蛇的运动方式是 。(2)蛇没有足,却可以快速运动,它依靠的是 。(3)蛇运动时所需的能量来自于体内的 。【答案】(1)爬行(蜿蜒运动和履带式运动)(2)肋皮肌的收缩和舒张(3)有机物的分解【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三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1)蛇属于爬行动物,由材料知,其运动方式是爬行(蜿蜒运动和履带式运动)。(2)阅读上面的材料可知,蛇没有足,它依靠肋皮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身体不断向前运动。(3)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蛇运动时所需的能量来自于体内有机物的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故答案为:(1)爬行(蜿蜒运动和履带式运动)(2)肋皮肌的收缩和舒张(3)有机物的分解【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仔细阅读所给材料,利用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答题,属基础性的题目。25.(2021八上·秦都月考)箭毒蛙主要分布于巴西、中美洲等地的热带雨林中,通身鲜艳多彩。箭毒蛙的雌蛙将卵产在积水处,约8至15天孵化成蝌蚪,大约2至3个月,蝌蚪可发育成1厘米大小的幼蛙,从幼蛙发育到成蛙大约需要9至14个月。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箭毒蛙蝌蚪阶段的呼吸器官是 。大多数箭毒蛙栖息在潮湿的热带雨林里,这是因为箭毒蛙的幼蛙和成蛙除了依靠 进行气体交换外,还需要 辅助呼吸,才能满足自身对氧气的需要。(2)箭毒蛙的 (填“前肢”或“后肢”)发达,适于跳跃,趾间有蹼,也能划水。(3)《科学》公布的一项报告称,从1980年至今,两栖动物物种的灭绝数量已经从9种上升到了122种。花箭毒蛙等两栖动物被列入了世界保育联合会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中。请你为保护箭毒蛙提出一项措施: 。【答案】(1)鳃;肺;皮肤(2)后肢(3)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箭毒蛙;保护箭毒蛙的生活环境等(写出一条,合理即可)【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 箭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孵化为蝌蚪,刚孵化的蝌蚪有一条扁而长的尾,用头部的两侧的鳃呼吸,长出内鳃的蝌蚪,外形像一条鱼;长出四肢的幼娃,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幼娃逐渐发育成蛙。因此其的发育过程的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所以,箭毒蛙蝌蚪阶段的呼吸器官是鳃。大多数箭毒蛙栖息在潮湿的热带雨林里,这是因为箭毒蛙的幼蛙和成蛙除了依靠肺进行气体交换外,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才能满足自身对氧气的需要。(2)箭毒蛙的眼睛后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有鼻孔,是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后肢发达适于跳跃;趾间有蹼,能划水。(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所以,保护箭毒蛙的措施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箭毒蛙;保护箭毒蛙的生活环境等。【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两栖动物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26.(2017八下·巫溪期中)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今年6月4日,在石景山京门路沿线黑石头段永定河上游,数以万计的小林蛙泳上河岸,形成一道奇特景象,数不清的笔头大的小林蛙集中在永定河饮水河上游河岸边,形成了两岸一公里多长的、一米左右宽的林蛙带.数不清的小林蛙叠了一层又一层,还形成了一堆半尺高的“小山”.因为数量太多,大量的小林蛙已经在挤压堆积中死亡.资料二:成都附近的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出现过类似的现象.资料三:现在正是北京蛙类上岸的季节.(1)以下两种解释哪种有道理?A.原因是环境污染严重,其他适合上岸生存的地方被破坏,迫不得已,就竞相在一个地方上岸.B.是对异常天文现象的反应.(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有什麽要求? 【答案】(1)A(2)水陆环境都没有遭到人为污染和破坏【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解:(1)根据资料二:成都附近的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可见A原因是环境污染严重,其他适合上岸生存的地方被破坏,迫不得已,就竞相在一个地方上岸解释合理.(2)两栖动物在水中产卵,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幼体在水中发育,例如青蛙的幼体是蝌蚪,它用鳃呼吸,必须生活在水中,成体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其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由于环境的污染,尤其是水环境的污染和环境的变迁,使两栖动物的产卵率、成活率下降,数量在急剧减少.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是:水陆环境都没有遭到人为污染和破坏.【分析】两栖动物的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2024)生物学七(上)2.2.2(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人教版(2024)生物学七(上)2.2.2(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