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易错点02 显微镜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高考生物易错题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易错点02 显微镜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高考生物易错题训练

资源简介

易错点02 显微镜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高考生物易错题训练
一、陷阱1 成像特点与装片移动规律
1.(2019高一上·吉林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放大倍数为10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着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放大倍数为200的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
B.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我们会发现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结构简单,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C.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b”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增强光照,用较大的光圈
【答案】A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解: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放大倍数增加2倍,面积增大4倍,因此此时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A正确;
B、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d”,C错误;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选择暗视野,减弱光照强度,选择小光圈,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2.(2023高一上·海淀期中)对下列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图像,则向右移装片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
C.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图③细胞质流动时,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D.若图④是在显微镜下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的图像。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4个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显微镜
【解析】【解答】A、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即换用高倍镜,由于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A错误;
B、显微镜所成的像为倒立的虚像,图②中c细胞位于视野中央的左方,为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应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即应该向左移动装片,B错误;
C、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图③细胞质流动时,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顺时针,C错误;
D、若图④是在显微镜下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的图像。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将边长放大了4倍,面积放大了16倍,因此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64÷16=4个,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放大的边长,而不是指放大面积。
2、显微镜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虚像。
3.(2023高三上·周至月考)下列各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观看浅色标本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C.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D.转换高倍物镜之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反光镜进行调节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显微镜
【解析】【解答】A、 观看浅色标本时,可以调暗视野,应选用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A不符合题意;
B、在使用高倍镜时,应直接旋转物镜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不能提升镜筒,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显微镜的成像为倒立的虚像,因此要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象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C不符合题意;
D、在使用高倍物镜观察时,不能旋转粗准焦螺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视野光线不好,用反光镜调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如下:在低倍镜镜下找到物象后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此时视野光线变暗,视野范围变小→换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显微镜的成像为倒立的虚像。
二、陷阱2 放大倍数含义
4.(2022高一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甲图中有目镜、物镜、以及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物像乙时应选用甲中的②③⑤组合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放大为原来的10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乙转为丙时,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显微镜
【解析】【解答】A、乙是低倍镜观察到的物像,需要选择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故观察物像乙时应选用甲图中①④⑥组合,A错误;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是低倍镜切换为高倍镜,此时应选用物镜③,需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提升镜筒会导致物像模糊,所以不需要提升镜筒,只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B错误;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长度或宽度增大为原来的10倍,故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0倍,C正确;
D、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显微镜的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离玻片的距离越近;
2、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小;
3、由低倍镜换用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5.(2020高一上·福州期中)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被一排相连的64个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原本的放大倍数是100×,视野中可以观察到64个细胞,若物镜转换为40×后,长和宽均放大4倍,视野中可以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为64÷(4×4)=4个。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即所成的像在长和宽上都比原来放大了一定倍数,而面积比原来放大了该倍数的平方倍。
2、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三、陷阱3 粗细转焦螺旋的使用
6.(2023高一上·雁塔月考)微囊藻属和鱼腥藻属等蓝细菌是引起水华的主要生物。某同学取发生水华的水体制成装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当使用高倍显微镜进一步观察时,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将物镜由10×替换成40×,则观察到的细胞的面积扩大4倍
B.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和反光镜
C.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蓝细菌及其细胞内清晰的拟核
D.视野中的蓝细菌呈绿色与其所含的叶绿素有关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显微镜
【解析】【解答】A、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被观察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被放大的倍数,即将物镜由10x替换成40x,则观察到的细胞的长度或宽度扩大了4倍,A不符合题意;
B、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以转动反光镜,B不符合题意;
C、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蓝细菌,但观察不到其内清晰的拟核,C不符合题意;
D、蓝细菌因含有叶绿素,故呈绿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含有拟核。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7.(2019高一上·丽水期中)下列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两条细线
D.换成高倍镜观察前,需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
B、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
C、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两条细线,C错误;
D、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需要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低倍镜换做高倍镜的步骤: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先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换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8.(2019高一上·东丽月考)在“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在标本的上方加盖盖玻片
B.使用高倍镜前,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物像
C.放置装片时,让标本对准通光孔的圆心,是快速找到物像的有效措施
D.换用高倍镜后,利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显微镜
【解析】【解答】A、制作临时装片时,在标本的上方需要加盖盖玻片,A正确;
B、使用高倍镜前,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物像,再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换做高倍镜观察,B正确;
C、放置装片时,让标本对准通光孔的圆心,是快速找到物像的有效措施,C正确;
D、换用高倍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操作顺序是: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换做高倍镜→调节细转焦螺旋进行调焦。
四、陷阱4 视野亮度的调节
9.(2020高二下·南平期末)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的液泡,应把视野调亮
C.换用高倍时需先将低倍镜下观察到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D.若观察到的视野一半亮一半暗,则要调节光圈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A、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先调节较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镜,A错误;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的液泡,应把视野调暗,增大对比度,B错误;
C、换用高倍时需先将低倍镜下观察到目标移到视野中央,C正确;
D、若观察到的视野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准焦螺旋)。
10.(2019高一上·浙江期中)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血涂片需选择细胞密集的区域
B.在蚕豆叶下表皮细胞中能看到中心体
C.初始质壁分离是从表皮细胞的角隅处开始
D.若观察的细胞是无色透明的,应调节出较亮的视野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
【解析】【解答】A、观察血涂片需选择细胞不太密集的区域,A错误;
B、蚕豆下表皮细胞属于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B错误;
C、初始质壁分离是往往从表皮细胞的角隅处开始,C正确;
D、若观察的细胞是无色透明的,应调节出较暗的视野便于观察,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显微结构,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亚显微结构。
11.(2019高一下·鸡东月考)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C.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增大光圈以增加视野的亮度
D.若想进一步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右下方的细胞,换成高倍镜前应将装片朝左下方移动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不符合题意;
B.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过程,需要经过解离、染色等步骤,此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动态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到凹面或增大光圈以增加视野的亮度,C符合题意;
D.若想进一步观察视野右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朝右下方移动,再换成高倍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使用方法中欲将目标移动到视野中央,移动原则是“偏哪移哪”,因为视野中的像是倒立的像,若观察到的像在视野右下方,其实该物体在视野左上方,想移动到视野中央,就需要向右下方移动。
五、陷阱5 低倍镜和高倍镜的视野
12.(2023高一上·河池月考)图1中甲表示两种物镜及其与装片的位置关系,图乙是低倍镜下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①是高倍镜,②是低倍镜
B.②物镜被①物镜替换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C.①物镜被②物镜替换后,视野的亮度会增强
D.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乙中的细胞a,需要将装片向右移动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显微镜
【解析】【解答】A、甲是物镜,镜头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大,因此①是低倍镜,②是高倍镜,A项错误。
B、①的放大倍数比②小,因此②物镜被①物镜替换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小,但数量会增加,B项正确。
C、②的放大倍数比①大,进光量小,因此①物镜被②物镜替换后,视野的亮度会减弱,C项正确。
D、显微镜成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虚像,因此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乙中的细胞a,需要将装片向左移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光学显微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吴京的放大倍数和木井的放大倍数的乘积。2.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3.低倍镜换高倍物镜前,首先要把所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13.(2023高三上·天津市开学考)下列关于高倍镜的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藓类的叶肉细胞大,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B.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C.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D.为了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显微镜
【解析】【解答】A、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必须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然后再换高倍镜 观察,A不符合题意;
B、 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B不符合题意;
C、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C符合题意;
D、光学显微镜成倒立的虚像,为了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光学显微镜形成倒立放大的虚象。
(2)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3)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14.(2018高一上·成都月考)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
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的体积变大;此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视野就变暗。因此,用高倍显微镜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减少、变大、变暗。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1 / 1易错点02 显微镜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高考生物易错题训练
一、陷阱1 成像特点与装片移动规律
1.(2019高一上·吉林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放大倍数为10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着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放大倍数为200的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
B.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我们会发现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结构简单,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C.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b”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增强光照,用较大的光圈
2.(2023高一上·海淀期中)对下列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图像,则向右移装片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
C.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图③细胞质流动时,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D.若图④是在显微镜下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的图像。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4个
3.(2023高三上·周至月考)下列各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观看浅色标本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C.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D.转换高倍物镜之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反光镜进行调节
二、陷阱2 放大倍数含义
4.(2022高一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甲图中有目镜、物镜、以及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物像乙时应选用甲中的②③⑤组合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放大为原来的10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乙转为丙时,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5.(2020高一上·福州期中)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被一排相连的64个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三、陷阱3 粗细转焦螺旋的使用
6.(2023高一上·雁塔月考)微囊藻属和鱼腥藻属等蓝细菌是引起水华的主要生物。某同学取发生水华的水体制成装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当使用高倍显微镜进一步观察时,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将物镜由10×替换成40×,则观察到的细胞的面积扩大4倍
B.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和反光镜
C.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蓝细菌及其细胞内清晰的拟核
D.视野中的蓝细菌呈绿色与其所含的叶绿素有关
7.(2019高一上·丽水期中)下列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两条细线
D.换成高倍镜观察前,需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8.(2019高一上·东丽月考)在“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在标本的上方加盖盖玻片
B.使用高倍镜前,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物像
C.放置装片时,让标本对准通光孔的圆心,是快速找到物像的有效措施
D.换用高倍镜后,利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四、陷阱4 视野亮度的调节
9.(2020高二下·南平期末)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的液泡,应把视野调亮
C.换用高倍时需先将低倍镜下观察到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D.若观察到的视野一半亮一半暗,则要调节光圈
10.(2019高一上·浙江期中)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血涂片需选择细胞密集的区域
B.在蚕豆叶下表皮细胞中能看到中心体
C.初始质壁分离是从表皮细胞的角隅处开始
D.若观察的细胞是无色透明的,应调节出较亮的视野
11.(2019高一下·鸡东月考)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C.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增大光圈以增加视野的亮度
D.若想进一步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右下方的细胞,换成高倍镜前应将装片朝左下方移动
五、陷阱5 低倍镜和高倍镜的视野
12.(2023高一上·河池月考)图1中甲表示两种物镜及其与装片的位置关系,图乙是低倍镜下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①是高倍镜,②是低倍镜
B.②物镜被①物镜替换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C.①物镜被②物镜替换后,视野的亮度会增强
D.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乙中的细胞a,需要将装片向右移动
13.(2023高三上·天津市开学考)下列关于高倍镜的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藓类的叶肉细胞大,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B.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C.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D.为了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14.(2018高一上·成都月考)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解: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放大倍数增加2倍,面积增大4倍,因此此时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A正确;
B、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d”,C错误;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选择暗视野,减弱光照强度,选择小光圈,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2.【答案】D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显微镜
【解析】【解答】A、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即换用高倍镜,由于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A错误;
B、显微镜所成的像为倒立的虚像,图②中c细胞位于视野中央的左方,为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应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即应该向左移动装片,B错误;
C、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图③细胞质流动时,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顺时针,C错误;
D、若图④是在显微镜下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的图像。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将边长放大了4倍,面积放大了16倍,因此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64÷16=4个,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放大的边长,而不是指放大面积。
2、显微镜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虚像。
3.【答案】D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显微镜
【解析】【解答】A、 观看浅色标本时,可以调暗视野,应选用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A不符合题意;
B、在使用高倍镜时,应直接旋转物镜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不能提升镜筒,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显微镜的成像为倒立的虚像,因此要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象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C不符合题意;
D、在使用高倍物镜观察时,不能旋转粗准焦螺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视野光线不好,用反光镜调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如下:在低倍镜镜下找到物象后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此时视野光线变暗,视野范围变小→换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显微镜的成像为倒立的虚像。
4.【答案】C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显微镜
【解析】【解答】A、乙是低倍镜观察到的物像,需要选择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故观察物像乙时应选用甲图中①④⑥组合,A错误;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是低倍镜切换为高倍镜,此时应选用物镜③,需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提升镜筒会导致物像模糊,所以不需要提升镜筒,只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B错误;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长度或宽度增大为原来的10倍,故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0倍,C正确;
D、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显微镜的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离玻片的距离越近;
2、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小;
3、由低倍镜换用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5.【答案】B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原本的放大倍数是100×,视野中可以观察到64个细胞,若物镜转换为40×后,长和宽均放大4倍,视野中可以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为64÷(4×4)=4个。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即所成的像在长和宽上都比原来放大了一定倍数,而面积比原来放大了该倍数的平方倍。
2、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6.【答案】D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显微镜
【解析】【解答】A、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被观察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被放大的倍数,即将物镜由10x替换成40x,则观察到的细胞的长度或宽度扩大了4倍,A不符合题意;
B、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以转动反光镜,B不符合题意;
C、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蓝细菌,但观察不到其内清晰的拟核,C不符合题意;
D、蓝细菌因含有叶绿素,故呈绿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含有拟核。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7.【答案】D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
B、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
C、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两条细线,C错误;
D、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需要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低倍镜换做高倍镜的步骤: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先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换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8.【答案】D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显微镜
【解析】【解答】A、制作临时装片时,在标本的上方需要加盖盖玻片,A正确;
B、使用高倍镜前,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物像,再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换做高倍镜观察,B正确;
C、放置装片时,让标本对准通光孔的圆心,是快速找到物像的有效措施,C正确;
D、换用高倍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操作顺序是: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换做高倍镜→调节细转焦螺旋进行调焦。
9.【答案】C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A、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先调节较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镜,A错误;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的液泡,应把视野调暗,增大对比度,B错误;
C、换用高倍时需先将低倍镜下观察到目标移到视野中央,C正确;
D、若观察到的视野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准焦螺旋)。
10.【答案】C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
【解析】【解答】A、观察血涂片需选择细胞不太密集的区域,A错误;
B、蚕豆下表皮细胞属于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B错误;
C、初始质壁分离是往往从表皮细胞的角隅处开始,C正确;
D、若观察的细胞是无色透明的,应调节出较暗的视野便于观察,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显微结构,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亚显微结构。
11.【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不符合题意;
B.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过程,需要经过解离、染色等步骤,此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动态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到凹面或增大光圈以增加视野的亮度,C符合题意;
D.若想进一步观察视野右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朝右下方移动,再换成高倍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使用方法中欲将目标移动到视野中央,移动原则是“偏哪移哪”,因为视野中的像是倒立的像,若观察到的像在视野右下方,其实该物体在视野左上方,想移动到视野中央,就需要向右下方移动。
12.【答案】B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显微镜
【解析】【解答】A、甲是物镜,镜头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大,因此①是低倍镜,②是高倍镜,A项错误。
B、①的放大倍数比②小,因此②物镜被①物镜替换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小,但数量会增加,B项正确。
C、②的放大倍数比①大,进光量小,因此①物镜被②物镜替换后,视野的亮度会减弱,C项正确。
D、显微镜成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虚像,因此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乙中的细胞a,需要将装片向左移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光学显微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吴京的放大倍数和木井的放大倍数的乘积。2.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3.低倍镜换高倍物镜前,首先要把所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13.【答案】C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显微镜
【解析】【解答】A、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必须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然后再换高倍镜 观察,A不符合题意;
B、 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B不符合题意;
C、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C符合题意;
D、光学显微镜成倒立的虚像,为了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光学显微镜形成倒立放大的虚象。
(2)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3)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14.【答案】D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
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的体积变大;此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视野就变暗。因此,用高倍显微镜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减少、变大、变暗。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