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4.3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考点讲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4.3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考点讲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四章4.3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考点讲练(原卷版)
★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是同种或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弯曲。
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是因为大气层不均匀使光的传播路径变弯了。
【重要提醒】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还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叫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小孔成像等。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小孔成像
②步枪瞄准
③隧道掘进机的工作原理(激光准直)
④列队排整齐。
⑤木工检查木板是否平直;
5、小孔成像的性质的实验:
一定是倒立的实像;可以成放大、缩小、等大的像(像的大小由物距u和像距v决定)。
①物距u:物体到缝的距离。
②像距v:缝到光屏的距离。
③小孔成像是实像——特点:有实际光线透过,光线能够在光屏上成像。
④像的亮暗程度由像距决定,像越远越暗——因为光线发散。
⑤只要像距足够大,无论孔的形状如何,对所成像的清晰程度和孔的形状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6、光速
①光速:单位时间内光传播的距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表示,c=3×108m/s即3.0×105千米/秒。
②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稍慢,也可视为c=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即V气>V液>V固)
③由于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340 m/s)大得多,打雷下雨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④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08×1015米。
★考点二、月球的运动
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原因: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
★考点三、日食
日食
概念 太阳表面全部和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原理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月影(光的直线传播),从地球上月影所在区域看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球遮挡
三者的位置 月亮位于太阳、地球的中间
发生时间 农历初一(白天)
类 型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黑)
过程 亏损于西(右)面,复圆于东(左)面
持续时间 几分钟
可见区域 地球昼半球处于月影区的地方(部分可见),且不同地方所见类型不同
日全食过程图像
★考点四、月食
月食
概念 月球表面全部和部分变暗的现象
原理 当日、地、月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且地球位于中间,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三者的位置 地球位于月亮、太阳的中间
发生时间 农历十五(晚上)
类 型 月全食、月偏食(古铜色)
过程 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
持续时间 一般1-2小时
可见区域 夜半球都可见,且一样
1、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 左右的夹角。
2、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是相同的
3、月全食过程图像
注:①看天空(站在地球上向天看)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看地图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发生日全食、日环食时,过程中伴随是日偏食;发生月全食时,过程中伴随着月偏食
③没有月环食:地球的阴影面积远大于月球,故不会产生环食
④日食:证明月球是圆的;月食:证明地球是圆的
典例1: (2024七下.温州期末)医生在实施手术时,身体部位和器械均可能对手术部位造成阴影干扰手术。手术室里的无影灯既保证手术视野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能尽可能地消除阴影,使手术顺利进行。无影灯消除阴影的原理是(  )
A.无影灯的光线可以穿透障碍物 B.无影灯的光不沿直线传播
C.一盏灯产生的阴影被其他灯照明 D.无影灯的光线比其他灯亮
典例2: (2024七下·嘉兴期末) 2024年4月9日,北美地区观赏到了壮观的日全食现象,发生日全食时,太阳会出现如下景象,人们看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⑤⑥④①②③ B.③②①④⑥⑤③
C.④⑥⑤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⑤⑥④
典例3: (2024七下·宁波期末) 如图是月球绕地公转的示意图, ①②③④分别为月球公转过程所处的四个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处月球被照亮的区域不相同
B.农历初七、初八, 月球公转至②位置
C.月球处于①处时, 可能发生日食
D.月球经历①→②→③→④→①的时间为 27.3日
典例4:(2024七下.宁波期中)小科利用易拉罐、半透明塑料薄膜、圆筒制作一个简易“针孔相机”,方法如下: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圆筒的A端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如图。
1.制作成功后,小科正确用简易“针孔相机”观察物体,看到的是__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2.将蜡烛放在小孔前适当距离,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形状是三角形,则他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若想使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更大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
变式1:(2024七下.温州阶段练习)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茂密的树林下, 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 这些光斑是(  )
A.太阳的影子 B.太阳的像 C.树叶的影子 D.树叶的像
变式2:(2024七下.台州期末)在晴朗的中午,小妍看到树荫下出现圆形的光斑,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隙形状相同 B.到了下午,光斑将移向西侧
C.光斑是太阳放大的虚像 D.此现象和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
变式3:(2024七下·浙江期末) 如图,地球上的观测者刚好观测到某天文现象,图中表示出了当时太阳、月球、地球的位置关系。该观测者观测到的天文现象最可能是(  )
A.月全食 B.日全食 C.月偏食 D.日环食
变式4:(2024杭州二模) 2024年5月8日(农历四月初一),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杭州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___________。
(2)这一天,月球的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___________(填数字)。
变式5:(2024七下.宁波期末)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
A.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甲所示.
B.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面对小孔,如图乙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波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如图丙中的 (填写序号).
(2)由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所以这个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3)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 。
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相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
1、(2024七下.宁波期中)光通过玻璃进入屋子的过程中,速度将(  )
A.变小 B.不变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2、(2024七下.浙江阶段练习)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
A.B.C.D.
3、(2024七下.宁波阶段练习)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烛焰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D.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4、(2024七下.宁波期末)《梦溪笔谈》中记载,沈括观察到鸢(老鹰)飞过,地面上的“影”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而后,他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鸢的“影”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彩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面上“影”的形成可以用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B.“莺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C.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鸢的“影”与鸢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D.鸢离纸窗上小孔的距离越大,室内的纸屏上鸢的“影”越大
5、(2024七上·金华阶段练习)每周五下午第四节课是某中学的社团活动课。在课堂上,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对地球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激烈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人对天地的最初认识是“天圆地方”
B.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
C.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属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之一
D.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
6、(2024七下·台州期中) 2023年4月20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食奇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借助针孔成像仪观察日食
B.这天之后,下一个节气是春分
C.日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D.日食周期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月球的绕地公转
7、(2024浙江一模)2023年的第一次日食将发生在4月20日,这次的日食特别与众不同,是日环食和日全食的组合。发生日食时月球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8、(2024七下.金华期末)皮影戏是一种使用平面的、关节可动的物品,将其置于光源与半透明幕布(比如白纱布)之间,用以叙说故事的传统表演艺术.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了“自制皮影戏道具”项目化学习活动,利用灯光照射皮影,使其呈现在幕布上,此次活动包括原理探究、项目评价、制作改进三个环节。
【原理探究】
(1)小组同学利用事先制作好的道具进行了皮影展示,如图甲所示,屏幕“投影”均是黑白,形成黑白“投影”所利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__;
【项目评价】
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小组同学制定了如下评价量规:
自制皮影戏道具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皮影效果 可用两种方法改变“投影”大小 ? 无法改变大小
装置搭建 内部元件稳定,不会轻易翻转或移动 内部元件较稳定,会翻转或移动 元件会轻易翻转或移动
装置外形 外形简约、美观,材料外形轻便不易破损 外形简约,材料轻便但易破损 没有外包装
(2)评价量规表格中“?”处应该写:__________;
(3)根据评价量规中评价指标“皮影效果”,该小组的道具的等级被评价为“优秀”;在幕布固定不动的前提下,结合图乙,你认为该小组同学将屏幕中的“投影”变大,所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
【制作改进】
(4)小组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宋代的皮影戏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屏幕中的角色“形象”五颜六色.于是同学们又将彩色的透明皮影放在幕布前面,然后用灯光投射出影像.如图丙,在照射一朵透明带绿叶的红花时,小组同学用了红光,请问幕布上会得到一朵怎样的花?__________。
9、(2024浙江三模) 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开幕,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钱塘潮是浙江的名片。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潮。
(1)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可能发生的天文现象是____________。(填“日食”“月食”或“两者都有可能”);
(2)开幕式当天恰属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节气是由于____________。
A.地球绕地轴自转的原因产生的
B.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原因产生的
C.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原因产生的
10、(2024七下·绍兴阶段练习) 某同学在做模拟月食的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如图所示),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中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亮。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可以观察到的月食类型有___________;当月球从B 向C移动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观察月食时,能否观察到月环食?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
(3)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的过程的是___________。
A. A→B→C→D→E→F→G→H→A
B. E→A→G→B→F→C→H→D→E
C. F→A→G→B→F→C→H→D→F
D. E→D→H→C→F→B→G→A→E
11、 (2024七下·宁波期末)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同学进行一组光学实验如下:
(1)如图a,探究树萌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大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适当距离的地面上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2)如图b所示,通过三个不透明白板A、B、C的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要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从小孔中看见的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
(3)人眼在图b所示位置直接看火焰,其形状如图c所示的①,此时想看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人眼应直接看白板 (选填“A”、“B”或“C”),所看到的像为图c中的________(选填序号)
12、(2024七下·宁波期末) 小科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分别测量黑板擦的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分析数据发现:若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像(如图2)。由图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 cm 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 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越来越 (填“快”或“慢”);由此推测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 。第四章4.3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考点讲练(解析版)
★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是同种或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弯曲。
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是因为大气层不均匀使光的传播路径变弯了。
【重要提醒】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还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叫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小孔成像等。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小孔成像
②步枪瞄准
③隧道掘进机的工作原理(激光准直)
④列队排整齐。
⑤木工检查木板是否平直;
5、小孔成像的性质的实验:
一定是倒立的实像;可以成放大、缩小、等大的像(像的大小由物距u和像距v决定)。
①物距u:物体到缝的距离。
②像距v:缝到光屏的距离。
③小孔成像是实像——特点:有实际光线透过,光线能够在光屏上成像。
④像的亮暗程度由像距决定,像越远越暗——因为光线发散。
⑤只要像距足够大,无论孔的形状如何,对所成像的清晰程度和孔的形状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6、光速
①光速:单位时间内光传播的距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表示,c=3×108m/s即3.0×105千米/秒。
②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稍慢,也可视为c=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即V气>V液>V固)
③由于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340 m/s)大得多,打雷下雨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④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08×1015米。
★考点二、月球的运动
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原因: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
★考点三、日食
日食
概念 太阳表面全部和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原理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月影(光的直线传播),从地球上月影所在区域看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球遮挡
三者的位置 月亮位于太阳、地球的中间
发生时间 农历初一(白天)
类 型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黑)
过程 亏损于西(右)面,复圆于东(左)面
持续时间 几分钟
可见区域 地球昼半球处于月影区的地方(部分可见),且不同地方所见类型不同
日全食过程图像
★考点四、月食
月食
概念 月球表面全部和部分变暗的现象
原理 当日、地、月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且地球位于中间,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三者的位置 地球位于月亮、太阳的中间
发生时间 农历十五(晚上)
类 型 月全食、月偏食(古铜色)
过程 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
持续时间 一般1-2小时
可见区域 夜半球都可见,且一样
1、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 左右的夹角。
2、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是相同的
3、月全食过程图像
注:①看天空(站在地球上向天看)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看地图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发生日全食、日环食时,过程中伴随是日偏食;发生月全食时,过程中伴随着月偏食
③没有月环食:地球的阴影面积远大于月球,故不会产生环食
④日食:证明月球是圆的;月食:证明地球是圆的
典例1: (2024七下.温州期末)医生在实施手术时,身体部位和器械均可能对手术部位造成阴影干扰手术。手术室里的无影灯既保证手术视野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能尽可能地消除阴影,使手术顺利进行。无影灯消除阴影的原理是(  )
A.无影灯的光线可以穿透障碍物 B.无影灯的光不沿直线传播
C.一盏灯产生的阴影被其他灯照明 D.无影灯的光线比其他灯亮
【答案】C
【解析】手术室里采用的是无影灯,这种无影灯是在一个大圆盘中有十几盏灯,当这些灯同时点亮时,合成一个大面积的光源,这样就能从不同的角度把光线照射到手术台上,既保证了手术室也有足够的亮度,又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子。光源数量越多,照射的面积越大,影子就越淡,故答案选:C。
典例2: (2024七下·嘉兴期末) 2024年4月9日,北美地区观赏到了壮观的日全食现象,发生日全食时,太阳会出现如下景象,人们看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⑤⑥④①②③ B.③②①④⑥⑤③
C.④⑥⑤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⑤⑥④
【答案】D
【解析】2024年4月9日,北美地区观赏到了壮观的日全食现象,发生日全食时,先看到日全食,再慢慢亏下去,直到最后又看到日全食,顺序是④①②③⑤⑥④,故选D。
典例3: (2024七下·宁波期末) 如图是月球绕地公转的示意图, ①②③④分别为月球公转过程所处的四个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处月球被照亮的区域不相同
B.农历初七、初八, 月球公转至②位置
C.月球处于①处时, 可能发生日食
D.月球经历①→②→③→④→①的时间为 27.3日
【答案】B
【解析】由于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月球的一半,所以①③两处月球被照亮的区域相同,A错误;
农历初七、初八为上弦月,月球公转至②位置;B正确;
月球处于①处时, 可能发生月食;C错误;
月球经历①→②→③→④→①的时间为一个塑望月,时间长度为29.5306天,D错误。
故选B.
典例4:(2024七下.宁波期中)小科利用易拉罐、半透明塑料薄膜、圆筒制作一个简易“针孔相机”,方法如下: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圆筒的A端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如图。
1.制作成功后,小科正确用简易“针孔相机”观察物体,看到的是__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2.将蜡烛放在小孔前适当距离,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形状是三角形,则他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若想使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更大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
【答案】(1)倒立(2)D(3)将蜡烛逐渐靠近小孔将将橡皮膜远离小孔。
【解析】(1)因为针孔照相机就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倒立实像,所以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物体倒立的实像;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
(3)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若想使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更大一些,可以将蜡烛逐渐靠近小孔或将将橡皮膜远离小孔。
变式1:(2024七下.温州阶段练习)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茂密的树林下, 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 这些光斑是(  )
A.太阳的影子 B.太阳的像 C.树叶的影子 D.树叶的像
【答案】B
【解析】晴天在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成的太阳的实像,所以光斑是太阳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因此不是树叶的像,也不是太阳的虚像,更不是树叶的影子.故答案选:B。
变式2:(2024七下.台州期末)在晴朗的中午,小妍看到树荫下出现圆形的光斑,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隙形状相同 B.到了下午,光斑将移向西侧
C.光斑是太阳放大的虚像 D.此现象和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
【答案】D
【解析】在晴朗的中午,小乐观察到树荫下出现圆形的光斑,这其实是太阳光通过树叶之间的缝隙时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
A.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隙形状无关,只与太阳的形状有关,故A错误;
B. 到了下午,太阳向西移动,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可知,光斑将移向东侧,故B错误;
C.光斑是太阳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 此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3:(2024七下·浙江期末) 如图,地球上的观测者刚好观测到某天文现象,图中表示出了当时太阳、月球、地球的位置关系。该观测者观测到的天文现象最可能是(  )
A.月全食 B.日全食 C.月偏食 D.日环食
【答案】B
【解析】当月亮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就会落在地球上,即发生日食现象,日食的类型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时间是在农历初一左右,根据图中观测者的位置,处于月球的本影之内,观测到的天文现象是日全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变式4:(2024杭州二模) 2024年5月8日(农历四月初一),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杭州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___________。
(2)这一天,月球的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___________(填数字)。
【答案】(1)昼长夜短 (2)5
【解析】(1)2024年5月8日(农历四月初一)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位于北半球的杭州昼长夜短;
(2)由题目可知,5月8日这一天,是农历四月初一,这一天是新月,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如图中的5的位置。
变式5:(2024七下.宁波期末)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
A.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甲所示.
B.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面对小孔,如图乙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波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如图丙中的 (填写序号).
(2)由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所以这个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3)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 。
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相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
【答案】(1)② (2)直线传播 实像 (3)h=0.25v 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
【解析】(1)本实验是小孔成像,小孔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故选②;(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3)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h/v=3.0cm/12.0cm=0.25,即h=0.25v;(4)由(3)得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即小孔成像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相距成正比。
1、(2024七下.宁波期中)光通过玻璃进入屋子的过程中,速度将(  )
A.变小 B.不变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C
【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比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小,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小,光通过玻璃进入屋子的过程中,传播的速度先变小,后变大;故答案为:C。
2、(2024七下.浙江阶段练习)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B
【解析】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A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图也不正确;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图也不正确,只有B图是正确的.
故选B.
3、(2024七下.宁波阶段练习)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烛焰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D.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答案】C
【解析】A.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若内筒位置不变,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若向右拉动内筒,像距变大,像将变大,故C正确;
D.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故D错误。
故选C。
4、(2024七下.宁波期末)《梦溪笔谈》中记载,沈括观察到鸢(老鹰)飞过,地面上的“影”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而后,他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鸢的“影”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彩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面上“影”的形成可以用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B.“莺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C.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鸢的“影”与鸢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D.鸢离纸窗上小孔的距离越大,室内的纸屏上鸢的“影”越大
【答案】D
【解析】①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②影子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这就是影子的成因.
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这其实就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故A正确;
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可利用小孔成像的特点“倒立、左右相反的实像”进行解释,故B正确;
正因为小孔成像是倒立、左右相反的,才有“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的现象,即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故C正确;
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鸢离纸窗上小孔的距离越大,室内的纸屏上鸢的“影”越小,故D错误.故选D.
5、(2024七上·金华阶段练习)每周五下午第四节课是某中学的社团活动课。在课堂上,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对地球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激烈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人对天地的最初认识是“天圆地方”
B.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
C.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属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之一
D.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
【答案】D
【解析】中国古人对天地的认识是“天圆地方”的观点,A正确;
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地球是一个球体,B正确;
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能够证明地球是圆的,C正确;
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不能够证明地球是圆的,D错误;
故选D。
6、(2024七下·台州期中) 2023年4月20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食奇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借助针孔成像仪观察日食
B.这天之后,下一个节气是春分
C.日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D.日食周期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月球的绕地公转
【答案】B
【解析】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太阳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会透过小孔在地面形成一个圆形的光斑,如果是日食,经过小孔会看到一个残缺的太阳,A正确;
4月22日之后下一个节气是夏至(6月22日前后),B错误;
日食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使得月亮把太阳光给挡住了,月亮恰好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几乎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遮挡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就会落在地球上,即发生日食现象,CD正确;故选B。
7、(2024浙江一模)2023年的第一次日食将发生在4月20日,这次的日食特别与众不同,是日环食和日全食的组合。发生日食时月球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日食是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发生的现象,图中月球位于①时恰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符合这个条件,故选A。
8、(2024七下.金华期末)皮影戏是一种使用平面的、关节可动的物品,将其置于光源与半透明幕布(比如白纱布)之间,用以叙说故事的传统表演艺术.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了“自制皮影戏道具”项目化学习活动,利用灯光照射皮影,使其呈现在幕布上,此次活动包括原理探究、项目评价、制作改进三个环节。
【原理探究】
(1)小组同学利用事先制作好的道具进行了皮影展示,如图甲所示,屏幕“投影”均是黑白,形成黑白“投影”所利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__;
【项目评价】
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小组同学制定了如下评价量规:
自制皮影戏道具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皮影效果 可用两种方法改变“投影”大小 ? 无法改变大小
装置搭建 内部元件稳定,不会轻易翻转或移动 内部元件较稳定,会翻转或移动 元件会轻易翻转或移动
装置外形 外形简约、美观,材料外形轻便不易破损 外形简约,材料轻便但易破损 没有外包装
(2)评价量规表格中“?”处应该写:__________;
(3)根据评价量规中评价指标“皮影效果”,该小组的道具的等级被评价为“优秀”;在幕布固定不动的前提下,结合图乙,你认为该小组同学将屏幕中的“投影”变大,所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
【制作改进】
(4)小组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宋代的皮影戏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屏幕中的角色“形象”五颜六色.于是同学们又将彩色的透明皮影放在幕布前面,然后用灯光投射出影像.如图丙,在照射一朵透明带绿叶的红花时,小组同学用了红光,请问幕布上会得到一朵怎样的花?__________。
【答案】(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可用一种方法改变投影的大小
(3)皮影偶(人物剪影)适当远离屏幕或靠近光源;(4)红色。
【解析】(1)皮影表演过程,运用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光学原理;(2)评价设计中要能够区分梯度,根据题意知道,皮影效果可以分为可用两种方法改变投影大小、可用一种方法改变投影大小、无法改变大小;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在光源和幕布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将皮影偶(人物剪影)适当远离屏幕或靠近光源可使屏幕中的“投影”变大;
(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红花能反射红光,绿色只能反射绿光,用红光照射时,会看到一朵(带黑叶的红花)。故答案为:(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皮影偶(人物剪影)适当远离屏幕或靠近光源;(3)带黑叶的红花。
9、(2024浙江三模) 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开幕,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钱塘潮是浙江的名片。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潮。
(1)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可能发生的天文现象是____________。(填“日食”“月食”或“两者都有可能”);
(2)开幕式当天恰属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节气是由于____________。
A.地球绕地轴自转的原因产生的
B.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原因产生的
C.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原因产生的
【答案】(1)月食 (2)B
【解析】(1)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即为月食。
(2)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一年有十二个月,每隔15天一个节气,一年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4七下·绍兴阶段练习) 某同学在做模拟月食的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如图所示),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中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亮。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可以观察到的月食类型有___________;当月球从B 向C移动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观察月食时,能否观察到月环食?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
(3)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的过程的是___________。
A. A→B→C→D→E→F→G→H→A
B. E→A→G→B→F→C→H→D→E
C. F→A→G→B→F→C→H→D→F
D. E→D→H→C→F→B→G→A→E
【答案】A(1)月全食;月偏食;从月偏食逐渐变为月全食;从月全食逐渐变为月偏食;
(2)不能;地球的影子比月球大得多,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食这种现象。
(3)B
【解析】(1)在本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月食类型有月全食、月偏食;
根据地球的影子对月球的摭挡情况可知,当月球从A向B移动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从月偏食逐渐变为月全食;当月球从B向C移动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从月全食逐渐变为月偏食。
由于地球的影子比月球大得多,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食这种现象。
(3)一次完整的月相变化过程是从新月到上弦月再到满月最后经过下弦月回到新月的变化过程,月相由缺到盈,再由盈到亏;读图可知,月相变化过程是E→A→G→B→F→C→H→D→E。故选B。
故答案为:(1)月全食;月偏食;从月偏食逐渐变为月全食;从月全食逐渐变为月偏食;
(2)不能;地球的影子比月球大得多,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食这种现象。
(3)B.
11、 (2024七下·宁波期末)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同学进行一组光学实验如下:
(1)如图a,探究树萌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大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适当距离的地面上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2)如图b所示,通过三个不透明白板A、B、C的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要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从小孔中看见的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
(3)人眼在图b所示位置直接看火焰,其形状如图c所示的①,此时想看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人眼应直接看白板 (选填“A”、“B”或“C”),所看到的像为图c中的________(选填序号)
【答案】(1)D(2)不是(3)B;③.
【解析】(1)实验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的影响,需要改变小孔的大小,而要保持小孔的形状不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如图b所示,通过三个不透明白板的小孔去观察烛焰,此时从小孔中看到的是蜡烛的烛焰,而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3)如图乙所示,四个烛焰大小大致相同,若想看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人眼到小孔的距离大致等于烛焰到小孔的距离,所以人眼应直接看白板B;
(4)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左右相反的实像,所以看到的像为图乙中的③。
12、(2024七下·宁波期末) 小科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分别测量黑板擦的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分析数据发现:若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像(如图2)。由图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 cm 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 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越来越 (填“快”或“慢”);由此推测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 。
【答案】(1)减小,(2)15,(3)慢,(4)基本不变.
【解析】(1)由记录的数据表可以看出,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减小;
(2)由坐标图象可知,当L=35cm时对应的H大致高度为15cm;
(3)从图象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发现,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影子变化较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基本不变;
故答案是:(1)减小,(2)15,(3)慢,(4)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