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信中学2024级高一第一次阶段测试政治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7月12日,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号角吹响,启动全面建设。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据此可推测,河姆渡时期①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②人们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③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 ④人类已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2.对以下论述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 ——《汉谟拉比法典》 懒惰的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大都占土地产品的三分之一,忙碌的资本家的利润甚至于两倍于货币利息,而剩余部分工人在最好的情况下挣得的部分,只有这么多;如果他有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必定要饿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B.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D.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剥削产生的根源3.坐落于古都北京中轴线北端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是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立的国内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该馆常设展厅7000多平方米,展品6000多件,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等5个专题。关于文明起源,它的标志主要包括①城市的形成 ②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③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④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4.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1921到1929年,美国的失业者数量平均每年都在220万人以上;1929年10月24日,美国一天之内有1600多万股票被抛售,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可见①经济危机会导致工人失业和社会生活的混乱 ②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伴随着社会贫富差距扩大③社会生产的绝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④贫富差距的加大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欧阳修在《原弊》中描述宋代农民的生活:“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 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蓄菜根以延冬春。”即农民一年的劳作所得仅能满足官府收取地租的需求,而农民自己的粮食只够吃几个月。更严重的是,有些农民在刚刚收获后就只能食用糠麸和秕稗,或者采摘橡实、储存菜根来度过寒冷的冬季和春季。这说明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当时青铜工具广泛使用,但生产力依然低下③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制国家的显著特征 ④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某班同学以“资本主义社会替代封建社会是历史进步性”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以下能作为佐证材料的①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是其无法克服的痼疾②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③资产阶级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促进思想解放④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唐代诗人王建曾作诗《海人谣》,“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指皇宫)常满库。”该诗反映出在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下农民的艰苦生活。这从侧面表明①相对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力提高 ②农民因没有生产资料而依附于地主阶级③地主阶级无偿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④封建社会农民承受了繁重的地租和赋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共产党宣言》指出:“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是在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压迫下产生的,并且是同这种统治作斗争的文字表现,这种文献被搬到德国的时候,那里的资产阶级才刚刚开始进行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在这种著作从法国搬到德国的时候,法国的生活条件却没有同时搬过去。在德国的条件下,法国的文献完全失去了直接实践的意义,而只具有纯粹文献的形式。”这启示我们A.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B.法国的文献证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德国无产阶级的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D.先进理论必须和实际结合才有强大生命力9.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其主要创立者。作为揭示历史必然性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不能简单归结为“天才大脑”的灵光突现,更不能归结为主观评价的需要,其着眼于已经实践日程、具备了实施解决条件的课题。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创立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②离不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③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推动了社会变革④解决了无产阶级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的难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表明,《共产党宣言》①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主要任务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③初步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进行了描述 ④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①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经欺侮、侵略过中国。分析原因,毛泽东曾深刻指出:“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它们是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④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13.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以广大青年学生为主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爱国群众运动,迅速蔓延至全国,燃成熊熊烈火。这场运动是中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觉醒,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由此发生历史性转折,中华民族在伟大觉醒中迈上改变自身命运的新道路。五四运动①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提出的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包括①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②把我国建设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③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其中“三改”包括①对集体农业的改造 ②对公私合营的改造③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任务。这一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主要表现在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③社会主义制度代表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可见,毛泽东思想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具有重要作用④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18.某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发展历程”,需要围绕主题制作展板。下列展板内容中可以采用的有①民心思变,邓公奋起开国门——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②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农村改革取得突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特区先行,深圳对外开窗口——标志着我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④治理整顿,南方谈话送“春风”——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指出,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由此可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②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④提出应首先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关系的环节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20.科学理论应当回答时代之间,以下党的理论创新或策与其回答的时代理划相一致的是①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③科学发展观: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57年经济危机在世界经济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第一次在美国发生,对英国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随着危机的爆发,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仅1857年一年,就有近5000家企业破产。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的剧烈竞争,促使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反过来,英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美国危机的打击。由英国向之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也使英国的投资者持有的有价证券急剧贬值。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阐述其基本特征。(1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5周年,毛泽东同志在75年前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结合材料,从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的角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的意义。(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46周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强调,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没有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奋力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12分)(2)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奋力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请同学们以改革开放为主题,拟三条宣传标语,每条宣传标语,字数不超过17个字。(6分)第一次阶段测试政治试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C A B C D D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C B D A D A C B二、非选择题21.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5分)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分)③基本特征: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这种过剩是一种相对的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4分)①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2分)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5分)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3分)23.(1)①改革开放46年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4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3分)②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分)因此,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日和未来。(1分)(2)胸怀改革,脚踏实地走向未来;(2分)改革开放,铸就辉煌;(2分)打开改革之门,共创美好明天;(2分)谱写改革的华美乐章,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2分)(答对任意3点即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