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辨析并修改病句——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基础知识手册通过标志识病句1.看“和”识病句项目 常见病因 病例诊治搭配不恰当 在一个句子中,有时存在一项对多项或多项对一项的情况,即某个成分要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而实际上它只能与一部分相互搭配,与另一部分则不能相互搭配,这时就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毛病。 2005-2018年间,我国造林8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解析:“土地沙漠化”“森林病虫害”与“依然十分严重”可以搭配,但“植被覆盖率”与“十分严重”不搭配。只考虑了一方面,顾此失彼。句意不明确 由于“和”具有介词和连词两种词性,当我们对这两种词性模糊不清时,句子就会产生歧义,使句意不明确。 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解析:有两处错误,首先,第一个“她”指代不明,是指“三妹”还是“葛姐”?其次,“哭泣”“遭遇”动宾搭配不当。“哭泣”的后面不能接宾语,这里用“哭诉”更好。逻辑不清晰 在一些病句中,有些被当作并列短语使用的语言单位,各项间并不存在并列关系,它们或是互相包含、交叉的,或是根本不是同一类属的。 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解析:“枪支弹药和武器”并列不当,“枪支”就是武器。将“武器物资”改为“及其他军用物资”。照应不周到 当一个句子的前后部分,出现相互呼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对应关系的语言单位时,前后要相互照应。如联合成分的语序不当,搞错了对应关系,就会使句子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 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 解析:“从理论和政策上”与“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之间缺乏有机的对应关系。应是“从理论上作了深刻的说明,从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句式 不统一 句子中出现并列短语,要求并列的两项或多项的词性及结构关系必须一致,如果词性和结构关系不一致则不能并列。 网师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的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双面苏绣的精美绝伦,就是姑苏之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解析:“双面苏绣的精美绝伦”改成“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使之与“清朝织造署的旧址”结构相一致,才能并列作主语,与“佐证”相搭配。顺序 不合理 并列短语之间包含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如果不考虑短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只是简单罗列就会造成语序不恰当。 要真正了解社会,就要善于分析、研究和观察社会,浮光掠影是不行的。 解析:正确语序应是“观察、分析和研究社会”。主客 体颠倒 “主客颠倒”是指一个句子中所陈述的主体和客体相互颠倒,在遣词造句时,主宾关系往往通过介词“和、与”等来反映,介词常引出对象。按常理,介词前是主体,介词后表示客体。即只能是人对物,或主观对客观,若颠倒过来就是悖理的。 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解析:“今年的学习成绩”应为主体,“去年”为客体。故应改为“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2.病句辨析十关键项目 内容抓修饰语 注意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的顺序,看语序是否恰当。抓并列结构 句子中一旦出现表并列的词,如“和”“与”“及”“同”“跟”等,就要注意判断其前后词语是否搭配,词语之间是否能构成并列关系,排列的顺序是否符合逻辑,等等。抓句首介词 若句首出现介词,可以考虑其是否滥用介词,使主语缺失。例如“经过……”“在……中”“从……中”“由于……”“关于……”“对于……”等,后面的分句有可能缺主语。抓两面词 句子中出现“能否”“能不能”“是否”“好坏”“有没有”“好不好”等词时,要注意看后面有无照应的两面词,不能犯“两面对一面”的错误。抓否定词 句子中出现了“不”“没有”“否”“不能”等否定词或“阻止”“防止”“否认”“避免”“难免”“切忌”等表否定、拒绝等意思的词语,往往容易造成多重否定的错误。抓代词 看代词是否指代不明。代词有两种:一是指示代词,如“此”“这”“这些”等;是人称代词,如“自己”“他(她)”等。无论对于哪种代词,都应考虑其是否存在指代不明的毛病。抓数量词 句中若有数量词,就要注意:表示下降不能用倍数,如“降低”“减少”“缩小”等不能接倍数;概数与确数不能同时使用;概数前面不能加“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超过”一类词;数量词不能修饰集合概念。抓关联词 句中有成套使用的关联词时,首先,要检查关联词之间是否搭配得当;其次要注意它们的位置。如果搭配和位置都没有问题,就要检查逻辑关系是否合理。抓包含词 某些词语的含义中已经包含某一种意思,语句中却再次出现表示该意思的词语,造成意义重复,如“十分酷爱”“十分悬殊”“非常奇缺”“过分溢美”“当前的当务之急”“突然猝死”等。抓文言词 在有些语句中,出现了如“诸”“之所以”“于”“即”“所致”“得以”“以期”等词语,往往会造成重复赘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