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4.2《以礼待人》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懂得礼对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重要作用,弘扬讲文明礼仪的中华传统美德。 道德修养:树立以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为荣的交往态度。 法治观念: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也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 责任意识: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 教学 重点 文明有礼的重要意义;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 难点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过程导入 交流分享:说一说你家餐桌上的“规矩”?说一说你家餐桌上的“规矩”? 思考:这些”规矩“能够体现出什么? 授新课 【材料分享】中华乃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中华礼仪,天地人无所不包,经由礼治,逐步走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孔子就曾经把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和对高尚道德的渴望,寄寓在一个“礼”字当中。孔子向学生传礼,经由孔门后学著述、传承、形成《礼记》。 千年以来,《礼记》指导中国人,做一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与自然和谐共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成书于汉代,,但却起源于更为久远的夏商周之礼。 观看视频:撒贝宁说“礼” 礼,时为大,中华礼仪应时而生,因世而易,数干年来传承不息。从周公“制礼作乐”,到孔子传《礼》,再到郑玄注“礼”,尊礼安人的核心思想,从未改变;以礼敬人的行事方法,与时俱进传承先贤,留给我们的礼仪文化,传播新时代中华礼仪美德。 思考:礼的含义和表现? 提示:含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内在品质 ) 表现: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外在表现) 【读名言,学道理】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扬雄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 释义:不学习礼貌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如果人没有礼,就谈不上有道德修养;人之所以比动物高贵,是因为人有道德礼节。 思考:请从个人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提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新闻速递】【#被厦门孩子的温暖破防了#】23日早上,一厦门市民开车路过前埔东路,在斑马线前主动礼让行人。没想到正在过斑马线的3名小学生停下脚步,朝着车辆的方向鞠躬致谢,坐在车里的司机,瞬间被小朋友的乖巧感动到了。司机礼让行人,学生鞠躬致谢,这是在街头随拍的一幕。 思考: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社会) 【图片展示】 思考:文明礼仪对国家具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交流讨论】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家长会”,届时需要一些学生志愿者,负责接待家长、校内指路等。志愿者的形象代表了学校的形象,因此学校需要提前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培训志愿者 学生讨论5分钟: 语言: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形象:容貌整洁、着装得体、举止端庄、热情大方、面带笑容。 态度:认真负责、按时到岗、热爱劳动、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提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材料分享】为让"礼仪之花"开遍校园每个角落,杨源小学开展以"校园里的文明之花:礼仪教育在行动"为主题一系列教育活动。 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师生进行国旗下讲话、各班级每周开展一次关于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班会、利用各项硬件设施向学生传递文明礼仪氛围,如:学校LED电子屏、专栏、黑板报等。向学生分享文明礼仪方面的知识,强调有关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表扬在文明礼仪方面表现优异的同学。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文明礼仪受到学校所有老师的高度重视,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注视下,让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这个思想在学生脑中根深蒂固。 思考:学校为什么要开展关于”礼仪的教育活动“ 提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社会有礼祥和。”可见,文明有礼( ) ①显示和提升个人的文化内涵和良好修养 ②是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交往方式 ③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 ④影响到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好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2、 目前,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一些游客在出国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了国家形象。对此我们应该( ) ①遵守社会公德,提高自身素质 ②减少出国旅游,维护国家形象 ③提倡文明出游,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明 ④学会自我保护,掌握旅游知识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说明了( ) ①在待人接物中,语言有明显的冷暖、美丑之别,它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有天壤之别 ②文明用语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 ③举止端庄,是我们要培养的良好行为 ④礼貌文明的语言,能让人感到暖意融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