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中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谁?
他对俄国有着怎样重大的贡献?
课前导入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九上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新课标:通过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了解俄国发展历程,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到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俄国近代化历程的开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事,并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看待改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到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唯物史观)
学习目标
9世纪晚期
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
13世纪上半叶
14世纪
莫斯科公国崛起
16世纪初
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一、彼得一世改革
1. 俄国发展历程:
被蒙古征服
【自主学习】结合视频与教材,梳理俄国的发展历程。
采用“沙皇”称号
伊凡四世执政时期
一、彼得一世改革
2. 改革背景:
材料:17世纪的荷兰人几乎控制了全世界的海洋贸易,相对宽容自由的环境使国家充满活力。……英国在17世纪里完成了政治变革,君主立宪制初步建立……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带领下,在17世纪中叶成为欧陆首强。……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思考彼得一世进行改革的原因。
(1)外部:西欧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内部: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与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一、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
我要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富国强兵!
3. 目的:
一、彼得一世改革
4. 内容及性质: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
领域 内容 影响
政治
军事
经济
教育
习俗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削弱贵族势力,强化专制统治。
增强军事实力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强化了农奴制。
促进文教科技的发展
促进文明开化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5. 影响:
材料1: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
(1)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
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一、彼得一世改革
5. 影响:
材料2:彼得一世的改革适应了当时俄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国的落后状况,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度,而且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封建农奴制度。因而,改革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沙俄的落后面貌。
——汪涛、柯其成《世界近代史》
(2)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发展的障碍。
叶卡捷琳娜二世
【相关史事】彼得一世死后,俄国政局动荡不安,贵族争权夺利,沙皇更迭频繁。1762年,叶卡捷琳娜通过宫廷政变篡夺王位,称“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她实行了一些开明政策,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进一步增强了俄国的实力。她为了取得贵族的支持,极力维护他们的种种特权,将大量国有土地连同农奴赐给贵族。
进一步强化农奴制
一、彼得一世改革
二、废除农奴制
【相关史事】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1853—1856年,俄国同奥斯曼帝国在克里木半岛进行战争,英、法支持奥斯曼帝国,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1. 背景:
缺乏劳动力
缺乏市场
技术落后
(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直接原因: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
缺乏资金
二、废除农奴制
2. 目的与性质:
俄国农奴暴动统计表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1)目的:挽救统治危机,巩固沙皇统治;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本;
农民受到剥削。
二、废除农奴制
3. 概况:
(1)时间:
(2)领导者:
(3)内容: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
实质:沙皇政府与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的一次敲诈和掠夺
二、废除农奴制
4. 影响:
材料1:亚历山大二世诏令废除农奴制,解放了1000万农奴,从农奴主手中释放出1/3的土地权,迈出了俄国近代史上从封建君主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最关键的一步。自由农民以及被解放了的农奴大量涌入城市,成为俄国工业化的最廉价劳动力。
——鲍鸥、周宇、王芳《科技革命与俄罗斯(苏联)现代化》
材料2:农奴制改革后,地主仍然占有森林、草场、水源和牧场。农民虽然获得了人身自由和国家分配的“份地”,但依然没有足够的土地,无法独立经营,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赎金并负担为地主劳动以抵付地租。因此,事实上剥削关系的实质并未改变。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1)积极: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消极: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项目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原因
内容
内容
影响
相同点 俄国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缓慢,与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
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需要赎买。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本课小结
1.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这指的是( )
A.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效法西方政治制度废除沙皇专制
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
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C
当堂训练
2.“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较量。俄国只能用帆船来对付英国和法国的汽船,由于缺乏铁路,俄国只能用大车拉军需品……1825—1855年俄国爆发了500多次农奴暴动。”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农奴制的严重阻碍
B.沙皇政府腐败软弱
C.俄国工业比较落后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当堂训练
A
3.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材料中的“改革”( )
A.目的是维护农民的利益
B.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废除了俄国土地私有制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当堂训练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