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夹江中学高2025届高三上期9月月考生物学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细胞利用自噬机制选择性地包裹和降解损伤的线粒体,这一过程被称为线粒体自噬。 下图表示线粒体自噬的一种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损伤的线粒体吞噬泡自噬受体LC3蛋白自噬体 与溶酶体融合 被分解A. 线粒体受损后,细胞内与自噬受体形成有关基因的表达会增强 B. 自噬受体与LC3 蛋白的结合,依赖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C. 自噬体与细胞内溶酶体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D. 清除损伤的线粒体,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2. 甲氨蝶呤是一种能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来抑制癌细胞增殖的药物。P-gp 和RFC1是细 胞膜上与甲氨蝶呤进出细胞相关的转运蛋白。科学家测定了甲氨蝶呤敏感型癌细胞(I) 和2种不同的耐药性癌细胞(Ⅱ、Ⅲ)细胞膜上的相关蛋白质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癌细胞I 癌细胞Ⅱ 癌细胞IP-gp — +++RFC1 +++ 十 十+十注:“-”表示无相关蛋白;“+”表示有相关蛋白,“+”的多少表示相关蛋白的含量。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 癌细胞I 内 RFC1 基因的表达,对P-gp 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B. 癌细胞Ⅱ与I 比较,说明RFC1 是将甲氨蝶呤运入细胞的转运蛋白C. 癌细胞Ⅲ与I 比较,说明P-gp 是将甲氨蝶呤运出细胞的转运蛋白D. 抑制癌细胞Ⅲ内P-gp 基因的表达,能使其对甲氨嘌呤更敏感3.为研究中心体的复制,科学家取正常的正在分裂的甲、乙两个动物细胞,其中甲的中 心体未复制,乙的中心体已复制为2个,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将甲的中心体移植到去除中心体的乙细胞中,结果该中心体正常复制;实验二:将乙的2个中心体移植到去掉中心体的甲细胞中,结果是这2个中心体不 再继续复制;实验三:将乙中复制出的2个“子中心粒”去除,结果是剩下的2个“母中心粒” 又分别复制出了一个新的“子中心粒”。根据以上实验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一二说明中心体的复制次数不由细胞质基质决定 B. 实验三说明“子中心粒”能影响“母中心粒”的复制 C. 乙细胞内中心粒数目和染色体数目都是甲细胞的2倍 D. 去除乙中的“子中心粒”后,该细胞仍能够正常分裂4.研究发现,人体细胞中的Fox01基因有抑制细胞生长和增殖,促进细胞自噬、凋亡的 作用。体外实验发现,癌细胞中高度甲基化的Fox01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 比正常细 胞少得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从功能上看,人体细胞中的Fox01 基因可能属于原癌基因 B.Fox01 基因在转录时,mRNA 链的延伸方向为3′ →5C.Fox01 基因甲基化前后,其碱基中胞嘧啶所占比例不变D.Fox01 基因的高度甲基化会阻碍解旋酶与其结合而抑制转录5.日常生产中,人们常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培育新品种。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 体植株有器官增大,营养物质含量增加的优势,但也有育性下降的不足。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A. 多倍体植物器官增大与细胞数量有关,与细胞体积无关 B. 可用显微镜计数细胞内的染色体初步判断诱导是否成功 C. 多倍体的育性下降与细胞分裂时纺锤体形成被抑制有关 D. 采用秋水仙素进行人工诱导,一般次年才能获得多倍体6.高粱是一种在非洲广泛种植的农作物,红嘴奎利亚雀是一种严重危害非洲高梁生产的 鸟类。研究发现,单宁含量低的高粱鸟害程度与株高呈正相关,单宁含量高的高粱鸟 害程度与株高无关。调查显示,东非高粱单宁含量低,鸟害严重;西非高梁单宁含量 高,鸟害较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东非高粱植株一定有高有矮,而西非高粱植株一定普遍较高 B. 单宁含量低的高粱和单宁含量高的高粱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 C. 东非和西非的高粱由于存在着地理隔离,故杂交后代不可育D.非洲红嘴奎利亚雀的选择性啄食决定了高粱种群的进化方向 生物学试题第2页(共8页)7. 谷氨酸和腺苷是睡眠调控过程中的两种信号分子,它们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分别引起Na+ 和CI 进入细胞,作用机理如图所示。研究发现,神经元胞外腺苷达到作用浓度的速率 比谷氨酸慢很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兴奋O谷氨酸一谷氛酸受体ATP突触小泡Cl-腺苷受体腺苷转运蛋白腺苷△)A. 谷氨酸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将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B. 谷氨酸和腺苷参与的与睡眠有关的系列调控,其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C. 两种信号分子达到作用浓度的速率不同,不利于机体保持较长时间的清醒状态D. 随着腺苷浓度的增加,机体进入睡眠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8. 人乳头瘤病毒 (HPV) 是引发女性患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接种HPV疫苗是有 效预防子宫颈癌的措施,该疫苗需要间隔接种3次。下列有关HPV病毒和HPV疫苗的 叙述正确的是A.HPV 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而HPV 病毒不能B. 一 旦HPV 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免疫细胞将无法辨认和找到病毒 C. 人感染HPV 病毒后,辅助性T 细胞只在体液免疫阶段发挥作用 D.HPV 疫苗的多次接种有助于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放射性标记含量相对值)9. 油菜素内酯(BR) 与生长素(IAA) 均能促进植物生长。为探究BR与IAA的相互作用, 科研人员以BR合成缺陷突变体拟南芥的幼苗主根为材料进行了如图实验,图中“” 为贴放特殊滤纸(含放射性标记的IAA) 的部位,“□”为一段时间后检测放射性的 部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BR 溶液和IAA 的处理部位B. 甲、丙实验说明放射性IAA 在幼根中的运输是单向的 C. 乙和丁对比说明BR 促进幼根内极性运输的效果更显著D. 增大放射性IAA 的施用浓度,幼根生长可能会出现抑制 生物学试题第3页(共8页)10. 稻纵卷叶螟是稻田中的常见害虫,个体微小,成虫体长仅8 mm。 为保护生态,科学 除害,某地将一定数量的幼蛙投放到稻田中,开启了“稻-蛙”种养模式。这种生态 农业不仅防治了害虫,增加了收益,还绘就了一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 片”的生态致富画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调查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 投放到稻田的幼蛙数量应等于稻纵卷叶螟的数量C. 水稻和稻纵卷叶螟在数量上呈现上宽下窄的倒置金字塔形D. 对青蛙而言,干旱等气候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11.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群落类型 逐渐从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过渡到常绿阔叶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地停止砍伐后,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B. 群落演替到针叶林阶段,动物才有分层现象C. 演替到常绿阔叶林,该群落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 与常绿阔叶林相比,草丛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12.大熊猫曾是一种高度濒危物种,为了保护大熊猫,我国不仅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还 建立了大熊猫人工繁育基地等,成功实现了大熊猫的“降级”(即从“濒危”降为 “易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栖息地被破坏、自然繁殖率低等因素导致大熊猫成为濒危物种 B. 我国对大熊猫的保护采取的措施既有就地保护又有易地保护C. 大熊猫常作为友谊的使者,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大熊猫的成功“降级”说明了大熊猫的种群数量正在逐渐增加13. 黄酒常用稻米、黍米、小麦等发酵制成,是世界三大发酵酒之一。发酵酒在酿造过 程中除产生乙醇外,还会生成尿素,且尿素会与乙醇反应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氨 基甲酸乙酯。下图是某黄酒酿制工艺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酒曲糖化灭活发酵勾兑陈贮煎酒个米浆水原料浸泡蒸煮成品a灌装压榨过滤酒糟)A. 黄酒酿制所用的原料可以为菌种提供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B. 糖化过程中淀粉会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生成麦芽糖等可溶性糖C.a 过程常采用湿热灭菌法,杀死黄酒中所有微生物,延长保存期D. 可在发酵液中加入适量的脲酶来降低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14.研究发现,烟草细胞(2n=48) 中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才能 在强光照下生长。现有甲、乙两烟草品系,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 和 AAbb, 将两烟 草品系的花粉分别培养获得I 、Ⅱ 植株,取I 、Ⅱ 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并 混合,再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随后将诱导产生的细胞团放到强光照下培养, 发现只有部分细胞团能生长成植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若只考虑原生质体的两两 融合,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生物学试题第4页(共8页)(①②③I植株Ⅱ植株)A.① 过程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胰蛋白酶去除细胞壁B.② 过程常采用聚乙二醇融合法、高Ca +—高 pH融合法等C.③ 过程得到的植株,其体细胞中最多具有48条染色体D. 将③过程得到的植株自交,有1/4的子代在强光照下不能生长15.下图是科学家培育可用于移植的人源器官的相关过程,图中的SIX1和SALLI代表基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SIXI/SALLI缺陷的早期胚胎注入人源干细胞猪的重构胚人源肾脏SIXI/SALLI缺陷的早期胚胎SIX1缺陷的猪胚胎成纤维细胞猪的去核卵母细胞肾脏缺陷胚胎敲除SALLI代孕母猪嵌合胚胎代孕母猪)A. 该过程需将猪卵母细胞培育到MI 期,去掉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 通过向供体母猪注射雌性激素可促进其产生更多的成熟卵细胞C. 需对代孕母猪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以免植入胚胎后发生免疫排斥 D.SIXI 和 SALLI 基因可能与猪胚胎细胞正常分化形成肾脏有关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5分。16. (10分)冬季柑橘常发生寒害或霜冻,“树冠覆膜”技术可保护柑橘免受不良天气的影响。科 研人员以某地冬季沙糖橘果树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相关实验研究覆膜对植物光合作用的 影响,其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中净光合速率用CO 吸收量或释放量表示),同时在实验过 程中还测定了树冠周围环境因子,结果如表乙所示。(4) (2)6[ 一 对照 士覆膜内容 覆膜 对照树冠温度/℃ 9.3 2.5树冠光照强度/klx 999.5 14060(17:00时刻)9:00 11:0013:0015:00甲 乙生 物 学 试 题 第 5 页 ( 共 8 页 )回答下列问题:(1)“树冠覆膜”一般采用底部留出开口的半封闭状态,而不是保温效果更好的全封 闭状态,原因是(2)据图甲分析,覆膜组光合产物积累速率最快的时间是 ;17:00时, 覆膜组叶肉细胞中ATP生成场所有(3)实验结果显示,沙糖橘树冠覆膜后,叶片气孔导度比对照组的大,胞间CO 浓 度也更高,但叶片净光合速率不升反降,据表乙分析,原因可能是 ;研究还 发现,覆膜组沙糖橘果实产量高于对照组,推测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多选)。①覆膜组树冠温度较高,果实受冻害程度小;②覆膜能提高果实含糖量,提高果实品质;③覆膜使树冠免受风雨,保证果实数量;④覆膜能为果树提供保护层,防止果实受病菌侵袭。17.(10分)免疫排斥是由细胞膜上的组织抗原决定的。当新移入的器官中含有接受器官的个体体内不存在 的抗原时,移植器官会被排斥。已知细胞膜上的某组织 抗原是由两对基因 A/a 和 B/b 决定的,如图所示。(1)据图分析,基因控制免疫排斥这一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 ,进而控制免疫排斥这一性状。(2)研究发现将基因型为 Aabb 的器官移植给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 的个体时均存在免疫排斥,原因是 Aabb 的器官细胞膜上存在的抗原种类有 。这说明 A 对 a 基因为 (“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只能表达出抗原甲、乙、丙其中一种抗原的基因型有 种。(3)现有三种基因型的小鼠甲(AAbb)、乙(aaBB)、丙(AABB),雌雄个体若干,请从中选择小鼠为 亲本,利用 F1 、F2 为实验材料来探究两对基因 A/a、B/b 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实验思路: 。将 F1 器官移植 到 F2(个体),观察 F2 中出现免疫排斥现象的情况并统计个体数量。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 F2 中能接受 F1 器官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说明两对基因位于 同源染色体上。②若 F2 中能接受 F1 器官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说明两对基因位于 同源染色体上。生物学试题第6页(共8页)18. (12分)哺乳动物的下丘脑结节区存在着与摄食活动反应有关的食欲中枢,其中外侧区(LHA) 为摄食中枢,起着发动摄食活动的作用;腹内侧区 (VMH) 为饱食中枢,起着决定停止 进食活动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哺乳动物的进食行为与饥饿感驱动机体有关,饥饿感的产生部位是 -0(2)研究发现,血糖含量的下降是引起饥饿感的原发性因素,血糖降低信号能作用 干脑和肝脏中的感受器,进而激发摄食中枢兴奋,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 调节; 当血糖浓度升高又会将信号传送至饱食中枢,引发饱腹感,此时下丘脑中LHA 和VMH的兴奋状态分别是 (填“兴奋”或“抑制”)。(3)为研究针刺减肥的机理,科研人员以肥胖大鼠为实验对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 情况下,实验组采用针刺方式,观察下丘脑LHA区 和VMH区神经细胞单位时间内电活 动情况。①科研人员以“电活动”作为实验观察指标的原因是 ;除了测定电活动 特征外,还需测定 来判断针刺减肥的效果;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LHA的电活动水平远远低于对照组,VMH的电活动水平大 大高于对照组,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9. (12分)四川某地采用了新型荔枝种植模式,即在荔枝树上附生铁皮石斛,林下种植灵芝(一 种真菌)、藿香等药用作物,同时在荔枝林养殖蜜蜂,散养鸡、鸭、鹅等家禽,这样的种 养殖模式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回答下列问题:(1)荔枝林中的枯枝落叶可作为灵芝的培养基质,灵芝在荔枝林生态系统中属于 成分,该成分在生态系统的作用是(2)在荔枝林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3)在一定时间内,若荔枝林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A, 全部消费者获得的能 量为B, 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为C, 则 A与B 、C的关系是:A B+C (填 “>”“<”或“=”)。(4)荔枝约在每年4月开花,花香吸引蜜蜂前来采蜜传粉,花香传递给蜜蜂的是 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 的作用。(5)“荔枝-石斛-灵芝-家禽”这一立体复合种养模式,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更高的 生态和经济效益,从群落水平阐述其主要原理是20. (11分)研究人员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了抗盐碱大豆,使大豆能在盐碱地中正常生长, 拓宽大豆的种植区域。下图是转基因大豆的培育过程,①~⑥表示不同的过程,图中 AmpR为氨苄西林抗性基因,Alu I、Sma I、Hind Ⅲ和Pst I为限制酶。回答下列问题:(1)抗盐碱基因的大量获取是通过PCR技术实现的,在PCR体系中除需加入模板、 DNA聚合酶、脱氧核苷酸以及引物外,还需添加 ,在该过程中不能使用普通DNA聚合酶,而应该使用TagDNA聚合酶,原因是(2)在①过程中,为保证目的基因与质粒的正确连接,应选择Sma I 和Pst I 这两 种限制酶来切割抗盐碱基因和质粒,选择这两种限制酶的好处是 ; 若 用 该 两 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得到了3.2 kb 、6.8kb 的 DNA 片段,用Alu I切割质粒得到10kb 的 DNA 片段,用Alu I 切割a 得到4.2kb、6.4kb的DNA片段,则抗盐碱基因的长度为 0(3)图中3号培养基与4号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不同阶段使用的培养基,它们在 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0(4)科学家把某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R 导入大豆中,使大豆中某 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大幅提高,图中A、B、C、D、E、F、G、H 代表引物,EcoR I、 HindIⅢ和Pst I 为限制酶。为了让R基因与右边的Ti质粒正确连接,利用PCR技术扩增 R基因时,应该选择 这两种限制酶,应该选择使用的引物是 (填 字母)。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 2022 级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 .B 2 .A 3 .C 4 .C 5 .B6 .D 7 .C 8 .D 9 .B 10 .B11 .A 12 .C 13 .C 14 .B 15 .D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16 .(10 分,每空 2 分)(1)可让覆膜内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11 ∶00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3)覆膜组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减弱;覆膜组树冠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增强 ①③④17 .(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1分)(1)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1分)(2)抗原甲和抗原乙(1分) 不完全显性 (1分) 6 (1分)(3)将若干小鼠甲(AAbb)和小鼠乙(aaBB)杂交后得到F1,F1自由交配得到F2(2分)①1/2(1分) 一对(1分)②3/8(1分) 两对(1分)18 .(12分,每空 2 分)(1)大脑皮层(2)神经抑制、兴奋(3)①神经细胞受刺激后会产生电位变化 两组大鼠实验前后体重的变化量②针刺不仅能降低LHA的兴奋性,还能提高VMH的兴奋性,从而减少摄食达到减肥 效果19 .(12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1)分解者(1分)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2)二氧化碳 (3)> (4)化学(1分) 有利于种群的繁衍(5)该模式使荔枝林群落具有合理的垂直结构,充分利用荔枝林的空间与环境资源20 .(11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1)含Mg2+的缓冲液(1分)PCR过程中,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子链DNA的延伸过程是在72℃的条件下进行的, TaqDNA聚合酶比普通DNA聚合酶更耐高温(2)防止目的基因及质粒自身连接,有利于目的基因和质粒之间发生定向连接 3.8kb(1分)(3)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比例不同(4)Pst Ⅰ和EcoR Ⅰ(1分) D 、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