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级高一上期10月考试政治答案
1-5:BACBB 6-10 CDCCD 11-15BBCDB 16-20BBCDD
二、非选择题。(4个题,共40分)
21.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10分)
①绝大部分土地归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农民占有少量土地:②地主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农民虽然
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仍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③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形式剥削农民的劳动成果,农
民可以保留-部分劳动成果。
22.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10分)
①上述观点不正确。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美国经济危机难以治愈)。③其根本原
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④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⑤大批生产企业破产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之一。此次规模化破产,可能引发进一步银行破产、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等社会生活混乱。⑥如不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性质,就无法根本上杜绝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混乱再次上演。
23.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东北各地全面振兴举措是怎样贯彻落实“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的。(10分)
答案: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府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政府推广垦地共建模式下,农民土地需求得到解决,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拓宽了农民的增收路。④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创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⑤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24. (1)结合材料并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特点”的有关知识说明杭州亚运会为什么会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6分)
①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
办提供了正确指导。(3分)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广大干部群
众一同努力建设亚运会,为世界提供了--流的场馆设施、出色的组织服务。(2分)③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个人获得自我发展和奉献的机会。体育场馆的开放,让每个人都能共享体育素养发展机会。(2分)④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还造福世界人民。杭州亚运会为各国交流互鉴搭建了舞台,促进了亚洲人民的团结。
(2)请你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为主题写两句标语。(4分)
(2)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强国有我新征程; 强身健体,走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发展道路。2024级高一上期10月考试
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誓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国风·魏风·硕鼠》这首诗歌寄托着诗人的美好向往,代表着没有剥削、人人平等、安乐祥和的一种理想社会。诗反映的当时社会生产关系,其特点有( )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④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描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②其根源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与生产相对过剩交织的危机
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 )
①没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不具有历史进步性
②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③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④完全脱离阶级社会实际,具有历史局限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曲折。但是我们挺直了腰杆,顶住了冲击,经受住了考验,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奋起。21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由此可知( )
①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曲折的,但也可以逆转
③生产力是否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是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历史逻辑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某同学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时,整理了如下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一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
B.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一一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C.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一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D. 十月革命一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6. 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学生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光影中,同学们的感悟有( )
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
②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之一
③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④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1956年党的八大宣布: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从材料中可以得出( )
①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④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8.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历经28年的武装斗争,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表现在(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③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在于( )
①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
②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中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梦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的话振聋发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此次会议( )
①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②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④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有序进行。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排列正确的是( )
①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②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③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
④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A. ③—②—④—①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12.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在新形势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④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 )
①增强文化自信,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③吸收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①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③我国基本国情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④中华民族迎来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由此可知( )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继承
③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中国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和本质变化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坚持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 )
①有利于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②有利于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普世价值
③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复制的方案
④有利于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 25. 从小岗破冰到深圳试水,从浦东开发到滨海建设,从海南弄潮到雄安启航……40多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体制的改革、经济的增长、国门的打开,更是理念的变革、思想的解放、精神的淬炼。可见( )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
②改革开放完成了中华民族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铸就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
④伟大改革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以对新形势下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为基础,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对中共八大认识正确的是( )
①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②提出尽快把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③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
④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下列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的是( )
①“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②“走自己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 在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议题的议学活动中,下列同学评论符合唯物史观的是( )
A. 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阶级,是人类理想的社会
B.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C.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没有生活资料
D.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不可逆转的
二、非选择题。(4个题,共4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僮奴或利创雇工的形式;而主要的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游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依附农在历代有私属徒、部曲、佃仆等类型;佃农在历代有佃客、庄户、田客、佃户等别称。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营中的典型形式。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10分)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90年后,由于美联储激进加息以及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截至2023年8月末,450多家美国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过去两年破产公司数目的总和。有观点认为,此次规模化破产仅是一次孤立事件,美国有能力克服经济危机,根本上杜绝90年前的社会混乱再次上演。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10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一幅幅东北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开。
镜头一:“政府给了补助,屋里的装修就快完成了”。政府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争分夺秒开展重建,抢在入冬前让受灾群众住上安全温暖的房子,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镜头二:“今年大豆又迎来了大丰收”。政府推广垦地共建模式,从种到收都有农场的专业团队全方位指导,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拓宽了农民的增收路。
镜头三:“以前伐木是为国家作贡献,如今护林更是为国家作贡献”。某市努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镜头四:“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大庆油田首席技术专家伍晓林带队攻关,创新超越,历经5600多次试验,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油田开发技术,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东北各地全面振兴举措是怎样贯彻落实“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的。(10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发展体育事业、建设体育强国,是推动中国梦浓墨重彩的一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定了蓝图,走独具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第19届亚运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并锚定“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目标,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广大干部群众集中力量推动亚运会各项筹办工作有序展开。杭州亚运会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亚运会。
杭州亚运会开创了国内综合性体育赛事场馆赛前向社会开放的先例,通过建设城市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开放预约中小学体育场馆,为市民打造“10分钟健身圈”。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l万多名运动员在这里团结交流,获得友谊。杭州亚运会以一流的场馆设施、出色的组织服务,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
(1)结合材料并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特点”的有关知识说明杭州亚运会为什么会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6分)
(2)请你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为主题写两句标语。(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