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2027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政治试卷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后,中华远古先民在生产生活中成功“驯化”了粟、泰、大豆、稻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逐渐变为生产者。远古先民成功“驯化”农作物,意味着( )①人类以打制石器作为农作工具 ②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③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农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进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河南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历史上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在河南的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三门峡虢国墓地等遗址,考古发现了大量反映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珍贵文物,为人们生动展示年代久远的古老文明。下列文物可能出土在上述遗址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3年12月3日在杭州举行良渚文化论坛。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社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在墓葬遗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贵族墓地大都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都具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特别是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私有制的出现 B.生产关系的调整 C.国家的产生 D.生产力的发展4.提起奴隶社会,人们总能联想到奴隶主残暴地役使奴隶和残酷地拿奴隶取乐,死后用奴隶殉葬的情景。因此,有人认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但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对此进行反驳,下列能够支持反驳者观点的是( )①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甚至少量土地②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③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拥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④是否存在剥削和压迫不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包括《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它们都产生于明清时期,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高峰,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现实,包括社会矛盾、官僚腐败、民众生活等。关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②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③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④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某班学生围绕“阶级社会的演进”相关内容展开讨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①甲同学: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②乙同学: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只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③丙同学:地主占有所有土地,这成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④丁同学: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其所得到的工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7.龙袍指定作为皇帝的正装,源于明朝。龙袍上面的颜色都是明黄色,一般人不可使用这种颜色,违者当斩。王公贵族一般会用杏黄色,这种颜色淡于明黄色,意蕴为王公是皇帝的得力干将,但是逊于皇帝。而一般普通官员都穿石青色或者蓝色,由此可见( )①封建统治者大量圈地,使得百姓流离失所 ②服饰是封建等级制管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③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牵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④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权、等级森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 )①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②失去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③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④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9.在过去的50年间,美国除顶层5%的家庭收入增长极为醒目、前20%的家庭收入有所增长之外,其他家庭均无明显变化,底层则毫无增长迹象。面对民众对贫富分化如潮的不满和声讨,受资本裹挟的美国政客装聋作哑,继续通过人为政策选择进一步制造贫富差距。从中可以推断出( )①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有很大的优势 ②资本家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③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④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危机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B.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C.个别企业生产的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D.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11.恩格斯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可见,空想社会主义( )①没有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②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③并不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 ④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但他作出的两大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唯物史观,一是剩余价值学说。下列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两者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B.尚未揭示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运行的一般规律C.两者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D.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13.美国福克斯新闻网预测,在2024年,美国将经历1929年经济大萧条还要严重的经济崩盘,这将对全球造成巨大的影响。美国经济正在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且没有任何有效的解决办法。下列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认识正确的在( )①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不是绝对过剩 ②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巨大飞跃 ④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彻底克服的痼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具有重大意义。关于三大工人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历史前提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来源④加深了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下列属于《共产党宣言》思想内容的是( )①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②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深刻揭露了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的秘密④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1917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武装力量攻占圣彼得堡冬宫,推翻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二战后,在苏联的援助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波兰等国及东欧多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 )①社会主义在多个国家得到实践和发展 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日益加剧③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④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③是实践的理论,是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④是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具有永恒不变的价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没能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是因为( )①西方国家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 ②中国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③资本主义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 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复兴之路”展厅展示了中国近代的2303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如果你参观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历史,你会产生的感受有(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导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②西方列强的入侵是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④中国资产阶级未对国家进步作出重大贡献④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只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新纪元,新中国的诞生( )①为全球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注入了新的动力②标志着中国彻底终结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③为中国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平稳过渡奠定了基石,开辟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④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科学社会主义旗帜的第一人。他满怀激情地赞扬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俄国十月革命( )①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标志着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被冲破③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 ④使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有了主心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它的发生标志着中国由资产阶级领导和主导社会革命转变成了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新阶段,实现了社会发展的新进步。由此可见,五四运动( )①直接促进了中国的制度变革和民众觉醒②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制度上的准备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④在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以及封建腐朽统治,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在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对于这里的“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和革命政党 ②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③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指导 ④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4.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它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2024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③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④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5.我们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这有助于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怎么样的。以下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B.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C.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2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从历史的视角看,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的功能,而成了20世纪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下列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②第一次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③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④创立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历史时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7.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可见( )①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②中国共产党人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创造出了新的理论③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光辉典范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在党的八大开幕式上,毛主席说这次大会应当总结从党的七大以来的经验,决定党在当前时期的基本政策,以便“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现在,大会已经圆满地完成了这个光荣的任务。此次大会( )①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②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③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④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9.高一学生小李在学习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对几个重大历史事件总是混淆不清,辅导教师帮他设计了一个表格,对应正确的是( )甲: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五四运动丙: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丁: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④十月革命A.甲-② 丙-④ B.乙-① 丁-② C.丙-② 乙-③ D.丙-③ 甲-④30.“一五”期间(1953~1957),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表、无线和有线电器材的制造等。我国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化工和军工企业,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主要是因为( )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援助③没有一个完全一样的历史可以借鉴 ④党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1929年10月24日,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这场危机持续时间较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家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此次危机的破坏力特别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阶级结构中,存在着两大对立着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拥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通过掠夺无产阶级的劳动获取利益,集聚财富,却相对加深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工人的工作和其本身都已被异化,生产力发展得越快,工人就被剥削得越严重。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结合材料,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历史规律。(10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复兴之路》节目简介第一集千年局变 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透过那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的独特历史细节,描绘出一幅苦难中不屈、黑暗中寻路、危难中图强的历史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课题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第二集峥嵘岁月 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为传入马克思主义后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赢得胜利并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走上了新的道路。第三集中国新生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就为核心内容,表现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中华民族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2)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必然性。(15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1978年12月,中央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让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40多年的进步,让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变巨变。结合材料,说明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意义。(15分)政治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5 CCDDA 6-10CDBCB 11-15CABCB 16-20AACAB 21-25ADADA 26-30ABCDB31.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3分)②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2分)③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的结果必然爆发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经济危机,造成生产和社会的破坏。(2分)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必然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引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2分)总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32.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基本国情,(2分)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2分)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2分)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2分)团结带领人民,(2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分)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分)④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分)33.略每点3分,共5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