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13.3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13.3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13.3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大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十三章第3节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3.3.3知道磁通量,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电磁感应的应用及其对现代化社会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第13章第3节的内容, 从物理学角度看,电磁感应在电磁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如果说静电场和磁场的知识是电磁学的基础,那么,电磁感应就是电磁学的核心。正是由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才使得电与磁的关系全面地被揭示出来,从而导致人类社会的技术应用水平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在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中,科学家的思考、探索中的迷失以及最后的成功,都会给予我们多方面的教育和启迪。奥斯特的实验之所以重要,是他将外观上看似不同的现象,建立起了相互的联系。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当时的重要思想方法对科学研究者的影响。即自然现象间的相互联系。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奥斯特经过不懈的努力,发现了“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也正是这种思想的启示和奥斯特的成功,鼓舞了人们探索这种“对称性”的另一面________“磁是否可以产生电”的现象,教科书从奥斯特的发现讲起,以颇富哲理的语言,扼要地回溯了人类探索“电生磁”“磁生电”的社会背景和探索过程。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从实验本身来看并不难,难的是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如何理出头绪、分析论证和归纳结论,即如何从观察到的有关电磁感应的现象,推出电磁感应产生的一般条件。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也是能力培养和方法论教育的着力点。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教科书是通过复习初中所学的能够产生感应电流的具体实例引人新课的。观察闭合导体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导体上下运动以及左右运动时的不同结果,从而使学生了解导体切制磁感线运动的含义。 能力基础:教科书力图通过室验总结归纳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以法拉第为代表的许多先辈科学家通过多年的探索才发现的,学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只要能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和思考来主动地获得知识就可以。经科书所早理的实验既为本节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提供了实验情景,又成为后续楞次定律教学的基础。 思维能力:学生在建立物理模型能力有所欠缺,本节课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电生磁”“磁生电”的相互作用观念,使电和磁建立起了相互的联系。 科学思维:经历各种实验现象,学会通过现象,分析、归纳事物本质特征的科学思想方法实验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探究:经历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磁生电”的物理学史学习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发现的艰辛和辩证的思维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展示学习目标
( 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曲折的发现过程,学习法拉第坚持理想信念、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 2)经历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探究活动,提高分析论证能力。 (3)通过模仿法拉第的实验,归纳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学会通过现象分析归纳事物本质特征的科学思维方法,认识实验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广泛应用,体会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课后根据目标,学生自我评价得失情况。
活动二:问题导入
我们知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那么,切割磁感线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唯一方法吗?还有其他方法吗?这些方法有什么内在联系? 1、PPT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板书:§13.3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思考问题并尝试回答问题。 1、评价学生回答情况。 2、评价学生是否有对新课题的求知欲望。
环节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划时代的发现
1.电能生磁 2.磁能生电 1、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此部分内容 评价学生阅读情况。
活动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思考与讨论: 金属棒 AB 静止时,电路中没有感应电流产生;AB 沿着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也没有感应电流;只有 AB 切割磁感线时才产生感应电流。AB 切割磁感线时,磁场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有电路ABCD 的面积。那么,与磁场相关的 哪个物理量发生了变化呢? 1、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引发一个疑问:感应电流的产生是否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呢? 1、学生思考与讨论 2、发现磁通量的变化 3、提出问题: “感应电流的产生是否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呢?” 1、评价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情况。 2、评价学生表达和总结能力。 3、评价学生能否自己提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是否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呢?”这一问题。
2、实验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开关和变阻器的状态线圈 B 中是否有电流开关闭合瞬间有电流产生开关断开瞬间有电流产生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不动无电流产生开关闭合时,迅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有电流产生
实验结论: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导体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析讨论: 什么情况下闭合导体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1、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得出结论: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导体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1、评价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 2、评价学生小组讨论的情况。 3、评价学生表达和总结能力。 4、评价学生能否总结出实验结论。
环节三:例题讲解
例1:电场中有一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 C ) 关于感应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 B.只要闭合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线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 C.若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不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电路中一定没有感应电流 D.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电路中一定有感应电流 答案:D 1、多媒体展示例题。 2、让学生讨论后分小组发言。 3、教师评价同学的回答和讲解例题。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1、评价学生完成的例题情况。 2、评价学生听老师讲解例题的情况。 3、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
学到了什么? 1、引导学生小结,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小组讨论,发言总结本节课得失 1、评价学生的讨论情况和发言情况。2、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环节五:作业设计
教材 练习与应用 第1、2、3题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批改练习。 按要求完成练习。 从完成情况和书写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环节六:主板书设计
§13.3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一、划时代的发现 电磁感应的发现是划时代的发现。 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导体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反思
课 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十三章第3节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3.3.3知道磁通量,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电磁感应的应用及其对现代化社会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第13章第3节的内容, 从物理学角度看,电磁感应在电磁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如果说静电场和磁场的知识是电磁学的基础,那么,电磁感应就是电磁学的核心。正是由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才使得电与磁的关系全面地被揭示出来,从而导致人类社会的技术应用水平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在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中,科学家的思考、探索中的迷失以及最后的成功,都会给予我们多方面的教育和启迪。奥斯特的实验之所以重要,是他将外观上看似不同的现象,建立起了相互的联系。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当时的重要思想方法对科学研究者的影响。即自然现象间的相互联系。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奥斯特经过不懈的努力,发现了“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也正是这种思想的启示和奥斯特的成功,鼓舞了人们探索这种“对称性”的另一面________“磁是否可以产生电”的现象,教科书从奥斯特的发现讲起,以颇富哲理的语言,扼要地回溯了人类探索“电生磁”“磁生电”的社会背景和探索过程。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从实验本身来看并不难,难的是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如何理出头绪、分析论证和归纳结论,即如何从观察到的有关电磁感应的现象,推出电磁感应产生的一般条件。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也是能力培养和方法论教育的着力点。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教科书是通过复习初中所学的能够产生感应电流的具体实例引人新课的。观察闭合导体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导体上下运动以及左右运动时的不同结果,从而使学生了解导体切制磁感线运动的含义。 能力基础:教科书力图通过室验总结归纳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以法拉第为代表的许多先辈科学家通过多年的探索才发现的,学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只要能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和思考来主动地获得知识就可以。经科书所早理的实验既为本节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提供了实验情景,又成为后续楞次定律教学的基础。 思维能力:学生在建立物理模型能力有所欠缺,本节课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电生磁”“磁生电”的相互作用观念,使电和磁建立起了相互的联系。 科学思维:经历各种实验现象,学会通过现象,分析、归纳事物本质特征的科学思想方法实验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探究:经历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磁生电”的物理学史学习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发现的艰辛和辩证的思维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复习导入
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 提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回忆上节课内容,回答问题 1、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说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环节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1.最早的发电机 1831 年圣诞节前夕,一次科学报告会上,法拉第当众表演了一个实验。一个铜盘的轴和铜盘的边缘分别连在“电流表”的两端。法拉第摇动手柄使铜盘在磁极之间旋转,“电流表”的指针随之摆动。这是最早的发电机。 1.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发电机,它开辟了人类社会的电气化时代。 2.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变压器、电磁炉等也是根据电磁感应制造的。 发电机 变压器 电磁炉 三峡电站一台发电机的转子 STSE 法拉第与电气化时代 1、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2、课件播放相关视频丰富学生STSE知识。 1、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此部分内容 2、观看视频。 评价学生阅读情况。
环节三:例题讲解
1.对电流磁效应的对称性思考或逆向思维,人们提出的问题是(  ) A.摩擦产生热 B.电流产生磁 C.静电感应 D.磁体产生电流 答案:D 2.如图所示,在垂直于纸面的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矩形线圈abcd,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O1O2是线圈的对称轴,线圈怎样运动才能使其产生感应电流(  ) A.线圈向右匀速移动 B.线圈向右加速移动 C.线圈垂直于纸面向里平动 D.线圈绕O1O2轴转动 答案:D 3.法拉第最初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情景简化如图所示,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得到符合实验事实的选项是(  ) A.闭合开关的瞬间,电流计指针无偏转 B.闭合开关稳定后,电流计指针有偏转 C.通电状态下,断开与电源相连线圈的瞬间,电流计指针有偏转 D.将绕线的铁环换成木环后,闭合或断开开关瞬间,电流计指针无偏转 。 答案:C 4.处于恒定匀强磁场中的闭合线圈,在下列运动状态中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匀速运动 B.与磁场发生相对运动 C.切割磁感线运动 D.绕垂直磁场的轴翻转 答案:D 拓展提高 1.如图所示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如果在闭合开关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一下,那么合上开关后(  ) A.灵敏电流计指针一直在右边某一位置保持不动 B.线圈A插入线圈B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迅速向右拉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一下 C.将线圈A迅速抽出线圈B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将向右偏转一下 D.线圈A插入线圈B后,将开关断开,灵敏电流计指针将向右偏转一下 答案:B 2.把矩形闭合线圈abcd放在匀强磁场里,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如图所示。下列能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运动是(  ) A.让线圈沿磁感线方向加速运动 B.让线圈垂直纸面方向匀速运动 C.让线圈以bc边为轴作匀速转动 D.让线圈以ab边为轴作匀速转动 答案: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是一种储存电荷的装置 B.避雷针是用来防止静电的 C.电感器应用了电流的热效应 D.电磁炉应用了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A、B、D 1、多媒体展示例题。 2、让学生讨论后分小组发言。 3、教师评价同学的回答和讲解例题。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1、评价学生完成的例题情况。 2、评价学生听老师讲解例题的情况。 3、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
学到了什么? 1、引导学生小结,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小组讨论,发言总结本节课得失 1、评价学生的讨论情况和发言情况。2、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环节五:作业设计
教材 练习与应用 第1、2、3题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批改练习。 按要求完成练习。 从完成情况和书写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环节六:主板书设计
§13.3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三、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发电机、压器、电磁炉。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