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3 电场 电场强度----大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第一课时)课 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3.1.3知道电场是一种物质。了解电场强度,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教材分析:电场强度虽然由检验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与电荷量的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但与检验电荷无关,场强与检验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不存在正比关系,与检验电荷的电荷量之间不存在反比关系。也就是说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放在该点的检验电荷大小、电荷的正负、以及该点是否存在检验电荷无关,电场强度与产生电场的源电荷有关,与这点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习过电荷,有利于对电场、电场强度的学习。 能力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实验能力,能用一些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处理实验、分析和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但是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语言描述归纳能力不够精炼。 思维能力:学生在建立物理模型能力有所欠缺,本节课通过对电场、电场强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建立电场空间观念,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理解点电荷的电场是以一个球面模型展开的。 科学思维:在探究电场强度的学习中,运用物质决定思维的唯物主义观,知道电场强度和电场的存在是客观的,试探电荷的存在与否不影响。 科学探究:通过试探电荷感知电场的存在,描绘电场的方向,增强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电场的学习,明确了物质存在的另一种方式,增强唯物主义思想。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环节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展示学习目标(l)通过类比与实验模拟的方法建立电场概念,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实现的,知道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 (2)通过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理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单位和方向。 (3)知道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电场强度的表达式。会计算多个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电场强度。 (4)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了解几种典型场的电场线.体会用虚拟的图线描述抽象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课后根据目标,学生自我评价得失情况。活动二:问题导入通过起电机使人体带电,人的头发会竖起散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你会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吗 1、PPT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板书:§9.3电场 电场强度 思考问题并尝试回答问题。 评价学生回答情况。 评价学生是否有对新课题的求知欲望。环节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电场电场 问题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两个电荷之间并没有相互接触,为什么会有力的作用的呢? Q1周围存在由他产生的电场,所以处在电场中的Q2会受到电场给与的一个作用力,这种力被称为电场力。类似的Q2也会产生一个电场,这个电场也对Q1产生电场力,也就是说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即 电场:电荷周围客观存在一种特殊物质。 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但是场就像wifi一样客观存在。电荷AB之间并不是直接作用的,而是通过这个看不见的电场来给对方作用力。所以电场具有这样的性质: 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1、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2、回答问题: 电场:电荷周围客观存在一种特殊物质。 1、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 2、与万有引力类比,说出库仑定律的内容、表达式。 3、与质点模型类比,得出点电荷模型的物理意义及建立点电荷模型的条件。 听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活动二:电场强度那该如何表征电场的强弱呢? 在A点分别把q、2q、3q的电荷放入,计算发现不变,并且在不同位置测量这个比值,结果也不相同,这个结果跟该点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无关,而与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的电荷量Q及P的与场源电荷之间的距离r有关。也就是说电场力与电荷的比值就可以表征电场的强弱。它反映电场各点本身的性质。 这个物理量被命名为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符号E来表示,电场强度的公式就是 ①单位:N/C。 ②矢量,它的方向为正试探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 1、PPT展示探究任务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析讨论 3、引导学生小结: 电场强度的定义、单位、矢量性。 1、学生分析并小组讨论 2、与教师一同总结电场强度的定义、单位、矢量性。 1、评价学生思维和沟通能力。 2、评价学生表达和总结能力。活动三:点电荷的电场点电荷的电场 设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为Q,求与之相距r处的电场强度? 为了求场强我们在相距r处,释放一个试探电荷q。 解: 联立两个式子得,这就是真空中点电荷周围任意一点电场强度公式。 1、PPT展示探究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的表达式。 3、总结的含义。 1、学生分析讨论问题。 2、得出的表达式。 1、评价学生思维和沟通能力。 2、评价学生是否能利用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通过自己的计算得出的表达式。环节三:例题讲解例1:电场中有一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 C ) A.若P点没有试探电荷,则P点场强为零 B.若放在P点的电荷的电荷量减半,则P点的场强减半 C.P点的场强越大,则同一电荷在P点受到的电场力越大 D.P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电荷受电场力的方向 我们就有了电场力的两种求法。 例2: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4×104 N/C,电荷量为5×10-8C的点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是多大? 解:F=qE=5×10-8×4×104N== 2×10-3N 1、多媒体展示例题。 2、让学生讨论后分小组发言。 3、教师评价同学的回答和讲解例题。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1、评价学生完成的例题情况。 2、评价学生听老师讲解例题的情况。 3、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环节四:课堂小结学到了什么? 1、引导学生小结,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小组讨论,发言总结本节课得失 1、评价学生的讨论情况和发言情况。2、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环节五:作业设计教材 练习与应用 第2、3题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批改练习。 按要求完成练习。 从完成情况和书写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环节六:主板书设计§9.3电场 电场强度 一、电场 ①电场:电荷周围客观存在一种特殊物质 ②基本特性: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二、电场强度 场源电荷:激发电场的电荷 试探电荷:感知电场的电荷,电量少,体积小。 ①E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 ②单位:N/C ③矢量,它的方向为正试探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 三、点电荷的电场教学反思课 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第二课时)课 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3.1.3知道电场是一种物质。了解电场强度,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教材分析:电场强度虽然由检验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与电荷量的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但与检验电荷无关,场强与检验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不存在正比关系,与检验电荷的电荷量之间不存在反比关系。也就是说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放在该点的检验电荷大小、电荷的正负、以及该点是否存在检验电荷无关,电场强度与产生电场的源电荷有关,与这点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习过力的合成,有利于学习电场强度的叠加。 能力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实验能力,能用一些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处理实验、分析和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但是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语言描述归纳能力不够精炼。 思维能力:学生在建立物理模型能力有所欠缺,本节课通过对电场、电场强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建立电场空间观念,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理解点电荷的电场是以一个球面模型展开的。 科学思维:在探究电场强度的学习中,运用物质决定思维的唯物主义观,知道电场强度和电场的存在是客观的,试探电荷的存在与否不影响。 科学探究:通过试探电荷感知电场的存在,描绘电场的方向,增强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电场的学习,明确了物质存在的另一种方式,增强唯物主义思想。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环节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复习导入电场的概念 电场强度。 点电荷的场强 让学生书写电场强度和点电荷的场强的计算公式。 按老师要求书写公式,回忆上节课内容 1、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说出电场的概念 2、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书写公式。环节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电场强度的叠加如果场源是多个点电荷,事实表明,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1、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下图中A点的场强是多大? 1、学生分析、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2、得出结论:电场强度的叠加也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来合成。 1、评价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听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活动二:电场线1、定义: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 2、电场线的特点 (1)不闭合: (2)不中断: (3)电场线不相交、不相切 3、几种常见电场中电场线的分布 (1)正负电荷的电场线 (2)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 (3)等量同种点电荷的电场线 4、演示:模拟电场线 1、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电场线。 2、引导学生总结电场线的特点。 3、让学生阅读课本,分析讨论几种常见电场中电场线的分布的特点。 4、演示模拟电场线的实验(或PPT播放相关视频) 1、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 2、与教师一同总结电场线的特点、几种常见电场中电场线的分布的特点。 3、观看演示(或视频) 1、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评价学生表达和总结能力。 3、评价学生对几种常见电场中电场线的分布的特点的认识情况。活动三:匀强电场各点场强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叫匀强电场。 由于电场强度大小相等,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应该是相同的。所以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可以用间隔相等的平行线来表示。即 电场线的特点:间隔相等的平行线。 PPT展示设置问题: 1、什么是匀强电场? 2、尝试画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 1、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匀强电场。 2、讨论和回答匀强电场的特点,电场线的特点。 1、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评价学生画出的电场线是否符合匀强电场的特点。环节三:例题讲解例题1:有同学说,电场线一定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例题2:某一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A、B、C是电场中的三个点。 (1)哪一点的电场强度最强?哪一点的电场强度最弱? (2)画出各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3)把负的点电荷分别放在这三个点,画出它所受静电力的方向。 1、多媒体展示例题。 2、让学生讨论后分小组发言。 3、教师评价同学的回答和讲解例题。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1、评价学生完成的例题情况。 2、评价学生听老师讲解例题的情况。 3、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环节四:课堂小结学到了什么? 1、引导学生小结,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小组讨论,发言总结本节课得失 1、评价学生的讨论情况和发言情况。2、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环节五:作业设计教材 练习与应用 第1、6、7题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批改练习。 按要求完成练习。 从完成情况和书写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环节六:主板书设计§9.3电场 电场强度 三、电场强度的叠加 ①电场强度的叠加→平行四边形 ②带电体不能看成点电荷的情况 四、电场线 电场线是假想的,实际电场中并不存在。①疏密与E的大小有关。 ②不是闭合曲线。③永不相交。 五、匀强电场 各点场强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叫匀强电场。 电场线的特点:间隔相等的平行线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