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0张PPT)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阶段 表现原始社会 (距今约170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夏 商 西周 (约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阶段。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1.政治: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晚期盛行禅让制。2.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3.文化: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时期,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1.政治: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2.经济: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青铜铸造业发达;实行“工商食官”。3.文化:从“事鬼敬神”到“敬德保民”;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处于转型时期。1.政治:王室衰微,战争不断;奴隶制度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2.经济:铁器和牛耕出现;小农经济逐渐形成。3.民族关系: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4.文化: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学在官府”被打破。|←170万年前~BC2070→||←BC2070~BC476→||←—————BC475~AD1840—————→|先 秦 时 期青 铜 时 代原 始 社 会奴 隶 社 会封 建 社 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 朝商 朝西 周春 秋东 周战 国秦 汉三 国两 晋南 北 朝隋 唐五 代明 清元辽宋夏金时空坐标距今约170万年约70-20万年约1万年约7000-5000年距今约5000年神话传说约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元谋人北京人三皇五帝夏朝建立商朝建立西周建立西周灭亡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传说时代青铜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奴隶制社会文明产生早期国家世袭制井田制内外服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时空坐标涉及章节1、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选择性必修1 第1课 先秦的政治制度3、选择性必修2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3、了解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演变。4、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识点1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1、生产工具:从_________方法到_________方法制作石器。2、生活:从_________到从事_________。3、文化遗存: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数量多,且_____________,奠定了_____________的发展基础。二、原始社会的阶段和特征阶段 特征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打制打磨结合采集原始农业分布广泛多元一体群居生活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权贵阶层知识点1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原始社会的分期及代表(1)按社会组织划分:①原始人群: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②母系氏族社会:山顶洞人、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③父系氏族社会: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2)按生产工具划分:①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②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知识点1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1万年生产工具典型代表生活状态分布特点使用打制石器元谋人、北京人元谋人门齿化石北京人复原像①采集和渔猎;②迁徙群居生活;③已学会用火大河附近、平原地带多地并存、分布广泛知识点1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BC2070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生产工具典型代表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早、中期 晚期黄河中游-仰韶文化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 辽河上游-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生产工具从事原始农业,过定居生活分布特点分布广泛,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材料1:苏秉琦提出“满天星斗说”,认为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这些文化系统各有其根源,分别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诸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圈”又叫做“最初的中国”。——摘编自张清俐《探索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进程》知识点1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良渚文化▲玉琮▲良渚古城城墙分布示意图▲良渚墓葬及随葬品祭祀文化和礼仪玉石文化阶级的产生完善的城市系统公共权力的出现知识点1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三、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采集和渔猎:(1)时间:远古时期(2)概况:食物来源生产工具生活方式妇女地位选择性必修2采集可食用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知识点1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三、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2、农耕和畜牧:(1)时间:大约1万年前(2)概况:选择性必修2农业 西亚东亚中美洲畜牧业 西亚中国南美小亚细亚半岛南部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下游分别是粟和水稻的发源地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距今约9000年前,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距今约6000年前,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知识点1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三、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2、农耕和畜牧:(1)时间:大约1万年前(2)概况:选择性必修2材料2:中国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为基础,南北形成稻作、粟作史前两大农业系统的格局,这在世界史前农业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而言,中国无疑是自成完整体系的农业起源重要中心之一,也是史前农业地理分布广阔、保持着持续性发展的一个国家。——任式楠《中国史前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史前农业生产已达到较成熟水平,为原始文化产生创造了物质基础。知识点1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三、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2、农耕和畜牧:(3)意义——农业革命:①经济生活:人类开始从____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__ 。②社会生活:人类从________过渡到________,并逐渐形成________。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③____________: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④____________: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选择性必修2食物采集者食物生产者迁徙定居聚落社会分工科技发展知识点1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征①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空间分布多地并存,以中原地区分布最为密集,凸显中华文明起源由多元走向一体的特征。②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知识点1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征多元性 从文化分期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从文化的特点看: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征,如作物种植上南稻北粟从遗址分布看: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诸多大河流域一体性 从经济文化成就看:各地有共同点,如制作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定居生活从遗址分布看: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从演进趋势看:多元发展的区域文化在历史演进中逐渐汇聚融合成统一的中华文明所谓“多元”,是在中华民族“统一体”内部各族体单元不同文化和习俗的“多元”;所谓“一体”,则是结成一个有机的复合民族共同体的整体。 江苏邳州梁王城遗址共发现139座大汶口文化时期墓葬,根据随葬品的数量差异,可分为三个等级。在前人的分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期墓葬的等级分布、墓主性别和墓均随葬品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梁王城遗址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时出现了具有分层社会特征的社会分化现象,但明确的社会阶级尚未形成;基于性别的社会分工已经出现。 ——《梁王城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相关问题探讨》知识点1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史料实证】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河姆渡遗址木结构水井▲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史料一:史料二:探究根据史料一、二,分析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特征,并分析成因。特征:①处于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生产工具有了改进; ②人们开始了农耕和定居生活; ③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阶级即将形成。成因: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发展,农耕经济的产生等。知识点1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原始农业的诞生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础磨制石器的出现农业发展农业逐渐代替采集和渔猎,成为主要生产形式对原始社会影响重大人类定居生活成为可能,村落随之出现男人体力优势逐渐成为生产的主导,父系氏族公社应运而生推动影响影响知识点1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历史解释】早期中华文明的特点原生性 中华文明是在欧亚大陆产生的一支原生文明,经历了从起源到逐步形成的过程,夏、商、周时期逐渐进入阶级社会可信性 我国考古学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大批重要的考古发现为我们研究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整体性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元文明的融合,各地区的文化通过相互竞争、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中华文明连续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从未中断,一直延续至今知识点1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四、生产关系的变化1、根本条件:2、主要表现:选择性必修2随着农业产生,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领域 特征社会结构 _________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地位下降阶级关系 ____________出现和____________产生,氏族内部出现了____________治理方式 为了调节_________之间的利益冲突,产生了_________男子剩余产品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国家知识点1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构图解史】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关系权贵阶层出现(早期奴隶主)启即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严重战俘和犯罪平民(早期奴隶)国家体制形成“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知识点2 传说时代:从部落到国家一、部落联盟1、三皇五帝: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____________。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神话色彩浓重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带领人们用兽皮制衣、结网打鱼,发明八卦,创造文字结束“结绳记事”的历史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三 皇知识点2 传说时代:从部落到国家一、部落联盟2、炎黄部落:处于黄河中上游一带,形成了华夏族(汉族)多元一体的特点, 黄帝和炎帝被后世尊为_____________。华夏始祖3、尧舜禅让:传说尧、舜、禹时期,由各部落推举部落联盟首领。4、“万邦”时代: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①原始社会晚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②特点:“选贤任能”③“非血统继承”产生国家领导人的制度;是上古中国的“民主制度” 。制禅 让知识点2 传说时代:从部落到国家【概念解读】部落与国家 國,邦也,从口从或。 或,邦也,从口,戈以守其一地也。——许慎《说文解字》材料3:国家形成的标志:一是阶级和阶层的存在,二是公共权力(公共权威,稳定的公职人员——官僚机构),强制性机构和统治的存在等。——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2013》知识点2 传说时代:从部落到国家【唯物史观】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的关系。采集渔猎农耕畜牧剩余产品社会大分工生产效率提高私有制阶级定居村落播种收获生产定居国家阶级矛盾部落战争统治者被统治者政府军队监狱文字国家实质:是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拥有国家机器。早期国家的突出标志:金属器具、贫富分化、文字、城市、礼制等。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点2 传说时代:从部落到国家【概念解读】部落与国家部落:一般指原始社会民众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国家: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部落到国家,意味着民族凝聚力与认同感的强化。国家的出现,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一般认为:金属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社会组织的演进: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知识点2 传说时代:从部落到国家奴隶制世袭制二、夏朝(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1、国家建立:(1)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_________国家。(2)禹死后,其子启继位,_________代替禅让制。 ①特点: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②评价: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制世 袭2、国家治理:(1)中央:夏王是最高统治者; 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2)地方: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 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知识点2 传说时代:从部落到国家【史料实证】夏朝到底是否存在?夏朝具备国家的特征吗?文献记载:茫茫禹迹,画作九州。 ——《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十四年》筑城(内城墙)以卫君,造郭(外城墙)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淮南子·原道训》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监狱名),使至此。” ——《史记·夏本纪》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史记·夏本纪》▲二里头宫殿遗址孤证不立考证历史之法——“二重证据法”纸上之材料(文献资料)+地下之新材料(考古资料)=实证夏朝存疑: 在国家重要的文化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把偃师二里头遗址归纳成夏,但依旧有很多学者以及西方社会并不赞同,大致有几个方面还有存疑。其一,没有找到证明夏代的文字,在商人的甲骨文字中,也从未提及夏。其二,二里头遗址没有发掘到王陵,没有直接的物证。其三,如果偃师二里头定为夏都,为何仅在其六公里处,又建立了偃师商城?难道不怕在敌占区里随时有版军?其四,夏的最早记录来自文献《尚书》,而离夏灭亡也近千年。其五,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长许宏老师,在此地工作近二十年,从未轻言有夏,他认为夏还只是一个传说。有待考证知识点2 传说时代:从部落到国家【史料实证】对历史传说和考古史料的态度历史传说:古文献中有一些神话色彩浓厚的传说,透过传说可以窥见中国从部落向国家转变的大致情况。故事传说是研究中国远古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考古资料:文化遗存、遗迹、遗址,以实物形态证实所处时期的历史面貌和社会发展状况,对于历史研究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史 料一手史料:原始资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二手材料:间接资料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知识点2 传说时代:从部落到国家真题演练材料一: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材料二: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4分)(2)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其原因。(2分)(1)原因:该书侧重的项目需要确切可考的文字记录; 夏朝历史缺乏当时的文字记录。 史料:传说、追记。(2)路径:考古发掘。 原因:神话传说、文字记载无法定论。知识点2 传说时代:从部落到国家二、夏朝(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材料4: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史记·夏本纪》材料5: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1)根据材料4,指出夏朝继位制度的变化。(2)关于启的继位,材料4和5为什么有不同说法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①说明古人对启的继位方式有不同意见;②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斗争。 夏朝王畿内外分布着许多封国,史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如有男氏等,还有承认夏朝“天下共主”地位的异姓族邦。夏与这些族邦或长期结盟,或短暂结盟,随着夏朝势力的消长,它们与夏王朝的关系或即或离,有的邦甚至演化为夏的敌对势力。——摘编自詹子庆《夏史与夏代文明》统治间 接都城 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商朝也称_________文字 考古学家在殷墟遗址出土大量_________,主要是商人刻写的_________记录,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制度 经济:_________政治: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国家管理实行_____________一、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中国信史的开端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殷朝甲骨文占卜材料6: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井田制内外服制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北至燕山南跨江汉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商朝的国家组织结构商 王尹或相王室职官神事职官民事职官军事职官方国/部族 外服制下的方国及部族首领要为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如:向王室定期朝贡、服役、以及随商王征伐。商朝的国家特征:分散性独立性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商朝的国家组织结构商王 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 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内外 服制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材料7:商朝国家内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显然还不是非常严密的,地方势力在相当大程度上享有自治权。——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 商王朝是以商族为中心的松散的方国联盟,商王是盟主,控制力有限,方国有义务。 外服方国保持原有的血缘界限,享有自治权。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商朝的神权统治▲“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中国古代统治者多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所获得的政权与君权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天命是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重要标尺。殷商时期,“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材料8: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探究商朝为什么神权政治盛行? 帝王由于迷信,凡事(如征战、祭祀)都要用龟甲或兽骨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了人们的认知能力; 统治者借迷信崇拜,加强对劳动人民的残酷统治。二、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1、建立:BC1046年,周武王率众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统治:政治 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经济 农业: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土地:实行________________,土地不能随便买卖手工业:_________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商业:实行_________制度文化 文字:_________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青铜铸造工商食官金文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分封制/贵族等级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1)目的:维护周朝统治(2)内容:由天子授民授疆土(3)特点: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②宗族统治色彩③分布地区: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多分封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④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⑤诸侯享有较大的独立性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分封制/贵族等级分封制(4)影响:①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③周的文化形式覆盖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④对中国风俗文化影响深远;(姓氏来源古代封国、封地,如姓氏中的齐、鲁、燕、赵、燕、晋、楚等;成语“秦晋之好”等)⑤地方权力过大容易造成分裂割据,后期王权衰微,分封制遭破坏。春秋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知识拓展】国野制 周初分封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本族人到达封地,先建立一个军事据点,由点到面再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当时称“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是地方的政治中心,贵族及其同族成员居住其中,称为“国人”。居住在“野”的人叫“野人”;亦称庶人,主要是被征服地区的原住民,包括殷商等部族的后裔和其他地方迁徙来的居民。 在平面上,西周国家管理形成了一系列的行政单元。国人的主要义务是当兵作战,缴纳少量的产品作为军费。野人的主要义务是从事农业生产,以耕种公田的方式为国家贡献劳役。天子统治天下管辖王畿诸侯管辖封国公侯伯子男管辖采邑卿大夫士管辖禄田庶民得田而耕缴税服役奴隶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宗法制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大宗(宗主)小宗小宗大宗小宗大宗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组织内部的制度,用以规定宗族内嫡庶关系的办法。以确立家族财产、地位和土地继承权的制度。制宗 法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正妻长子)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形成大、小宗(3)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兄终弟及”主要实行于夏朝、商朝,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确立后,这一惯例基本结束,宋元出现过这种做法的回溯。 “兄终弟及”更容易引发权力纷争,“嫡长子继承制”根据“子”“嫡”“长”这些先赋的条件,确立起较明确的标准,减少诸子争立、骨肉相残的局面。“兄终弟及”与“嫡长子继承制”辨 析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宗法制(4)宗法制的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大、小宗具有相对性;③政权(政治)与族权(血缘)结合(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⑤家国同构。情境创设请用宗法制的相关知识解读这一现象。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①先给宗族内人员操办婚事,后给宗族外的人员操办,体现了宗法制注重血缘亲疏的特点。②以“贾母”为代表的宗族内家长的权威。材料说明贾母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宗法制(5)影响:①形成了世袭经济、政治权力,并享有特权的贵族政治(世卿世禄制);②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使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了文化认同和天下共主的社会政治秩序,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③形成宗法观念,“忠”“孝”观念深入民心,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④消极:缺乏选贤机制,重人治轻法治,强调男尊女卑、等级贵贱、任人唯亲,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礼乐制度1、目的: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2、内容: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3、作用: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防止僭越的发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概念辨析】是我国传统社会的独特社会结构,源于宗法制度。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是家族的延伸。在家庭家族内,父系家长地位至尊;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庭治理的形式扩大到国的范围。古代早期家国同构实现族权与政权的统一。家国同构西周“封建”和封建社会西周“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如唐朝柳宗元的《封建论》,实为评论分封制。封建社会,是指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知识点2 传说时代:从部落到国家【知识拓展】商周的原始民主传统文献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 ——《国语·周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选择性必修1探究上述材料体现了商周原始民主传统的哪些特点?(1)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2)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干预朝政;(3)原始民主遗存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4)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民”的意见。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地位 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时期 表现 夏 世袭制度取代禅让制 商 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据记载,商朝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西周 内容 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特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原始民主传统 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人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商周时期井田制材料9: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贵族占有;由得到份田的村社成员集体耕作,收获物归贵族分授给村社成员的份田,收获归己;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土地层层分封,世代享用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土地由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图解历史】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井田制的关系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①井田制是经济基础,分封制建立在 井田制基础上。②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③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④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 推行的工具。史料二: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史料实证】早期国家政治治理探究(1)史料一、二说明西周实行什么制度?西周地方上实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并通过礼制来维持。史料一:《礼记》载:“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史料四:《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史料实证】早期国家政治治理探究(2)史料三、四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有什么特点?(3)史料五反映出从夏朝到西周的政治制度出现了什么变化?史料三: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史料五:夏朝时期,天下万国,夏王为“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天下一家”,周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家国一体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史料五反映了西周的政治制度出现了宗法伦理化的变化。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试论归纳】评价早期国家政治治理1、不断发展:建立了世袭王朝,确立了中央与地方的基本架构,具备了职官、军队等国家机器。2、不完善之处:(1)部族组织残留严重,国家内部结构往往采取部族、方国联盟或分封制管理形式,比较松散,中央集权程度不高。(2)职官选拔采取世卿世禄制度,固化了社会等级。(3)国家治理使用礼治而非法治。天子统治天下管辖王畿诸侯管辖封国公侯伯子男管辖采邑卿大夫士管辖禄田庶民得田而耕缴税服役奴隶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选择性必修2商业 ①商朝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②中国在商朝就使用_________作为货币;③《周礼》中已有借贷纠纷的记载;④商周时期出现契约。城市 概念: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①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宫殿和宗庙位于_________;②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大致分为三等,_________王城、_________都邑、_________采邑,各有定制。民居 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贝中心天子侯卿大夫巢居穴居三、商周经济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选择性必修2工商食官西周时期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工,百工;商,官贾。在西周,王室和各诸侯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占有大量手工业者即“百工”,并设工官管理。作坊内设有监工,督促众工劳动;生产用料及食宿皆由官府提供,按工师设计的官方“图程”生产各种器物,“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夏商西周的科技1、历法:夏朝时期的历法《夏小正》,商朝改为“殷历”。2、数学:商朝在世界上最早出现十进位制。3、天文:有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载。知识点3 青铜时代:商和西周选择性必修3西周的敬天保民与明德思想鉴于商代夏,周代商,西周统治者感到“天命靡常、唯德是辅”(上天的命令没有恒常不变的受命者。君主有德则受命,失德则剥夺天命),更加认识到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才能保持统治的延续。因此,天子既要“敬天”,又要“保民”。为了“保民”,统治者还需“明德”,这就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敬天保民、明德,反映了西周时期统治思想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人事,强调保民、德政的重要性,比夏商时代有了重大进步。(民本思想)归纳总结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发展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早期国家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夏、商、西周元谋人 北京人 蓝田人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经济走向繁荣归纳总结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发展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①血缘亲族关系尚未被地域关系取代,最高统治集团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从内外服到分封); ②贵族政治:以血缘为纽带形成森严的等级体系; ③国家权力与家族权力相结合; (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分封制、宗法制) ④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神权色彩浓厚(甲骨文、祭祀); ⑤国家法律制度尚未健全。 ①进入青铜时代,但生产工具仍以木石为主; ②青铜铸造处于繁荣时期; ③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奴隶在贵族封地集体劳作(井田制) ①呈现出浓厚的鬼神迷信与原始宗教色彩;②强调敬天保民(民本思想);③形成礼乐文化;④文字(甲骨文)⑤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多元一体、华夏认同:华夏文化,炎黄子孙)【历史解释】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 理线索——归纳主要特征一、原始社会与夏商西周——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线索1: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1)政治上: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实行禅让制。(2)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刀耕火种;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3)文化上: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线索2:中华文明的奠基——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盛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2)经济上:集体劳动,井田制是主要土地经营方式;青铜铸造业发达;实行“工商食官”。(3)文化上:流行占卜;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属于夏文化的遗存 ②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真题演练D2. ( 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B3.(2023·全国·高考真题)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真题演练C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的江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