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 牛顿第一定律----大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课 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现代高中物理教学的规范,在实施该标准的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发展需求,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实施多样化教学,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从生活走进物理,再由物理解释生活现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探究。 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等知识点。本章开始把运动与相互作用两者之间建立了联系,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运动与相互作用研究的起点,在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形成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们在初中已对牛顿第一定律有了简单的了解, 对其内容不陌生,再次接触可当作对该定律的巩固、加深理解、强化应用,再拓展一些未接触过的内容。 能力基础:理解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研究、思考、 推理过程,学会辨识现实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学习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实验方法,注重知识的理解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思维能力:理解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研究、思考、 推理过程,学会辨识现实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学习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实验方法,注重知识的理解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2.理解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科学思维:1. 体会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 2、实验与思考相结合的思想方法。 科学探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科学态度与责任:从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史实回顾,增进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环节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课前思考为什么汽车上要安装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呢? 让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课后根据目标,学生自我评价得失情况。活动二:实验情境导入1. 小实验:转动桌上的笔 提问: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了,这个物体会如何运动 (1)观察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程度; (2)听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环节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 1、提出猜想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伽利略的观点 现象:箭矢脱离弓后,在没有受到向前的力的情况下,仍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引出矛盾: 结论: 小球不受摩擦力,小球就要一直运动下去。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球也会越滚越慢,最后停了下来。伽利略认为这是摩擦作用的结果。若没有摩擦,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思考:这个实验现实中可以实现吗? 3.笛卡尔的观点 补充:物体的运动状态指的是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他还认为,这应该成为一个原理,是人类整个自然观的基石。 4.牛顿的观点 未解决的两个问题: 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受力时物体如何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引导学生总结环节三:课堂小结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 小组讨论,总结本节课得失主板书设计§4.1牛顿第一定律 一、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牛顿:牛顿第一定律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三、惯性与质量 惯性:物体总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的作用。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