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定边四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A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盛行,生产资料相应地归为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私有制的确立导致了贫富分化的加剧,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排序是③→②→④→①,A入选,其他项不选。2.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③④入选。在原始社会,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①不选。在封建社会,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②不选。3.A数字技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旧的结构性不平等,引发资源共享和共同创造的革命性变革,将造就“无摩擦的资本主义”,可以得出这一观点肯定了数字技术的作用,能够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帮助资本主义摆脱危机,但是其忽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①②符合题意,④错误。该观点未涉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③不符合题意。4.B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①③正确。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②④与题意不符。5.B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①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历史主动,这告诉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③符合题意。②④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6.B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①③正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②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有了主心骨,④不符合题意。7.D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①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还没有表明中国已经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③错误。②④说法正确,入选。8.C我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④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①不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谋求中华民族复兴就有了主心骨,③不选。9.D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④入选。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①不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不选。10.C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①排除。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认真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②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排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④入选11.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1993年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心议题: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中心议题。因此,正确排序应是③→①→②→④→⑤12.A“放之四海而皆准”说法错误,②不选。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④错误。①③正确。【高一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5-T-260A定边四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政 治 试 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统编版必修1第一课到第四课第一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私有制,指相对于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生产资料进行个人或集体的排他性占有。私有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于原始公有制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下列对私有制产生的前因后果排序正确的是①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②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盛行 ③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④生产工具、牲畜和土地变成私有财产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2.社会形态是某种社会的存在形式,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形态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在原始社会,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所有人员共同讨论决定 ②在封建社会,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有西方学者认为,数字技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旧的结构性不平等,引发资源共享和共同创造的革命性变革,甚至断言数字技术将造就“无摩擦的资本主义”。这一观点①忽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规律 ②认为数字技术能够帮助资本主义摆脱危机③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④否认数字技术能够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列宁曾高度评价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下列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它揭开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②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它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④它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历史主动。下列说法与上述观点表述一致的是①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②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使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有了主心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某校高一(2)班拟举行一场以“同心庆华诞”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同学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②同学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同学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 ④同学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1956 年底,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它是党在取得政权后,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③意味着从此中国人民谋求中华民族复兴就有了主心骨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党的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①创立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认真改革。由此可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②提出应抓紧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刷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力量不断创造奇迹。下列对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排序正确的是①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②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⑤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C.③→④→⑤→②→① D.③→④→②→⑤→①12.自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以来,我们党一直在理论上探索什么是中国特色,在实践中努力形成中国特色。下列有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说法正确的是①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不断取得各项成就的最大优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前行、不懈奋斗,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时间顺序是①结合国情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②领导武昌起义并最终推翻了封建帝制 ③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 ⑤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A.①→③→④→⑤ B.②→①→④→③C.①→④→③→⑤ D.①→④→⑤→③14.“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是要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不断开启“中国之治”新境界。关于“中国之制”,表述正确的有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高一年级拟以“畅想新时代”为主题,开展年级征文活动。围绕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②新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飞跃 ③新时代是我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④新时代促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的高度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②我国社会基本矛盾随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③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④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资本主义曾对人类历史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固有的弊端不断显现和加重,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现,并演化为时下的系统性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分化严重、政治极化现象加剧,同时民粹主义高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右翼极端主义思潮沉渣泛起。这些现象表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日益激化,资本主义危机呈现一系列新表现、新特征;经济复苏困难,治理政策乏力;贫富差距扩大,政治极化加剧;软实力下滑,国际影响力衰退。在这些国家,虽然一些政治势力试图通过指责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干预等方式转移国内民众视线、转嫁危机,但无法改变当代资本主义危机不断加深的总体趋势。结合材料,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改变当代资本主义危机不断加深的总体趋势的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为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工业化任务和目标,党从1953年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一五”计划5年间工业生产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在此期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改造,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到197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1%。在我国人口从1949年的5亿多增长到1976年的9亿多的情况下,同期粮食的人均占有量从418 市斤增加到615 市斤。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从社会发展方向的角度,说明上述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进入新时代,在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基础上,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54万亿元跃升到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于前列。同时,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持续稳步前行,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超过6%的经济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们正在谋划和实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强调,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经济结构向中高端水平持续迈进;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对外开放深入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大幅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这些历史性成就表明,我国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简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划时代意义。(9分)(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也发生了改变。对此你如何认识 (7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pdf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